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語文《傷仲永》 説課稿

初一語文《傷仲永》 説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3W 次

 一、教材分析

初一語文《傷仲永》 説課稿

1、《傷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隨筆,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借事説理,以方仲永的悲劇,説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敍事有詳有略,説理言簡意深。“借事説理”這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2、本文的另外一個顯著特點是語言十分精當。敍事部分方仲永從5歲到20歲間才能變化的過程,僅用了150多字,議論部分也不過70多字,文中的每一詞、句都有其確切的表達作用,而不是可有可無。如“忽啼求之”,“忽、即、立就”這些字詞都極其簡潔而生動。

3、另外,本文語言平實,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傷仲永”為題,寫的是可“傷”之事,説的是何以可“傷”的道理,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在文章最後一節,更是集中體現。

 二、説教法(關於這堂課的教學)

文言文相對於現代文學習,比較枯燥,學生遇到的困難也會多一些,學生一般對文言文的學習不太感興趣,或者有畏難情緒。

如果用傳統的串講式教學,就是老師講,學生用筆記,字字落實,句句翻譯,課後再去背,學生一定會更厭倦,學生幾乎沒有了思考的時間,扼殺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切實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基於以上認識,我就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一)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理解。

1、自讀質疑

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工具書等自主學習,激發主體參與意識,培養質疑精神。

2、交流解疑

着力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舊知,聯繫生活體驗來推斷文意,理解詞句。“猜”和“推知”是閲讀文言文的重要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些文言文字詞方面並不難翻譯,字面意思挺簡單,但學生就是看不懂文章的內容,理解不了文章的主旨。什麼原因?這裏不僅僅只是字詞障礙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學生不會根據具體的語境、聯繫上下文、勾聯已積累的知識來推斷或猜讀文章的內容。

當然一些重要字詞的積累還是必要的。這一課一個重要語言知識就是意動用法。

(二)引導學生在問題探究中理解

引導學生在問題的探究中理解,以意率文,以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帶動詞句的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仲永是神童表現在哪裏?仲永的悲劇責任由誰負?王安石怎麼看?

 三、引導學生在誦讀中理解

1、讀準字音,讀出句讀。

着重引導學生讀出句子節奏,讀出初步理解,讀出一點文言文的味道。

2、讀出語氣,體會感情。

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3節,抓住4個句來語氣詞,辨析不同的語氣,體會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議論的觀點。

(四)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

1、為了加深學生對“指物作詩立就”的理解,引入了《詠柳》《詠鵝》這兩首詠物詩。

2、創設“邑人對仲永父親如何勸阻”的情境,意在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主旨的理解。

3、最後一個“記者採訪”,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悟後天學習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