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書》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奚斤 叔孫建大綱 奚斤,代人也,世典馬牧。父簞,有寵於昭成皇帝。時國有良馬曰"騧騮",一夜忽失,求之不得。後知南部大人劉庫仁所盜,養於窟室。簞聞而馳往取馬,庫仁以國甥恃寵,慚而逆擊簞。簞捽其發落,傷其一乳。及苻堅使庫仁與衞辰分領國部,簞懼,將......

  • 《魏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燕鳳·許謙·張袞文言文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説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魏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二·......

  • 《魏書》卷一百六上 志第五◎地形二上大綱 《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摹也。戰國分並,秦吞海內,割裂都邑,混一華夷。漢興,即其郡縣,因而增廣。班固考地理焉,彪志郡國,魏世三分,晉又一統,《地道》所載,又其次也。自劉淵、石......

  • 《魏書》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三◎崔浩大綱 崔浩,字伯淵,清河人也。白馬公玄伯之長子。少好文學,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弱冠為直郎。天興中,給事祕書,轉著作郎。太祖以其工書,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嚴頗峻,宮省左右多以微過得罪,莫不逃隱......

  • 《魏書》附錄大綱 ◎前上十志啟臣收等啟:昔子長命世偉才,孟堅冠時特秀,憲章前哲,裁勒墳史,紀傳之間,申以書志,緒言餘跡,可得而聞。叔峻刪緝後劉,紹統削撰季漢,十志實範遷、固,表蓋闕焉。曹氏一代之籍,了無具體;典午絡世之筆,罕雲周洽。假復事播,四夷......

  • 《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原文大綱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原文,希望大家認真閲讀!魏書·徐胡二王傳原文作者:陳壽徐邈宇景......

  • 《魏書》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王肅 宋弁 王肅,字恭懿,琅邪臨沂人,司馬衍丞相導之後也。父奐,蕭賾尚書左僕射。肅少而聰辯,涉獵經史,頗有大志。仕蕭賾,歷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祕書丞。肅自謂《禮》、《易》為長,亦未能通其大義也。父奐及兄弟併為蕭賾所殺,肅自......

  • 《魏書》卷一百八之三 志第十二◎禮四之三 魏自太祖至於武泰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崩,悉依漢魏既葬公除。唯高祖太和十四年文明太后崩,將營山陵。九月,安定王休,齊郡王簡,咸陽王禧,河南王幹,廣陵王羽,潁川王雍,始平王勰,北海王詳,侍中、太尉、錄尚書事、東陽王丕,侍中......

  • 關於魏書生的公開課教案 一,與教師聊天魏老師縱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貢獻,指出我們當代中國人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便宜的一代。他説,人生是呈加速運轉的車輪,人的一生就是做人和做事兩項內容,倡導教師守住心靈的寧靜,守住平常心,眼睛向內......

  • 《魏書》卷六 帝紀第六◎顯祖紀 顯祖獻文皇帝,諱弘,高宗文成皇帝之長子也。母曰李貴人。興光元年秋七月,生於陰山之北。太安二年二月,立為皇太子。聰睿機悟,幼而有濟民神武之規,仁孝純至,禮敬師友。和平六年夏五月甲辰,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尊皇后曰皇太后。車......

  • 《魏書》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裴叔業 夏侯道 裴叔業,河東聞喜人也。魏冀州刺史徽之後也。五代祖苞,晉秦州刺史。祖邕,自河東居於襄陽。父順宗、兄叔寶仕蕭道成,並有名位。叔業少有氣幹,頗以將略自許。仕蕭賾,歷右軍將軍、東中郎將、諮議參軍。蕭鸞見叔業而奇之,謂之曰:"......

  • 《魏書》卷一百一十二上 靈徵八上◎志第十七 帝王者,配德天地,協契陰陽,發號施令,動關幽顯。是以克躬修政,畏天敬神,雖休勿休,而不敢怠也。化之所感,其徵必至,善惡之來,報應如響。斯蓋神祇眷顧,告示禍福,人主所以仰瞻俯察,戒德慎行,弭譴咎,致休禎,圓首之類,鹹納於仁壽。然則治世之......

  • 《魏書》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奚斤 叔孫建 奚斤,代人也,世典馬牧。父簞,有寵於昭成皇帝。時國有良馬曰"騧騮",一夜忽失,求之不得。後知南部大人劉庫仁所盜,養於窟室。簞聞而馳往取馬,庫仁以國甥恃寵,慚而逆擊簞。簞捽其發落,傷其一乳。及苻堅使庫仁與衞辰分領國部,簞懼,將......

  • 《魏書》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綦俊 山偉 劉大綱 綦俊,字扌剽顯,河南洛陽人也。其先代人。祖辰,幷州刺史。俊,莊帝時仕累遷為滄州刺史,甚為吏人畏悦。尋除太僕卿。及爾朱世隆等誅,齊獻武王赴洛,止於邙山。上召文武百司,下及士庶,令之曰:"爾朱暴虐,矯弄天常,孤起義信都,罪人斯翦。......

  • 《魏書》卷一百五之一 志第一◎天象一之一大綱 夫在天成象,聖人是觀,日月五星,象之著者,變常舛度,徵咎隨焉。然則明晦暈蝕,疾餘犯守,飛流欻起,彗孛不恆,或皇靈降臨,示譴以戒下,或王化有虧,感達於天路。《易》稱"天垂象,見吉凶","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書》曰"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 《魏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劉昶 蕭寶夤大綱 劉昶,字休道,義隆第九子也。義隆時封義陽王。兄駿以為徵北將軍、徐州刺史、開府。及駿子子業立,昏狂肆暴,害其親屬,疑昶有異志。昶聞甚懼,遣典籤虞法生表求入朝,以觀其意。子業曰:"義陽與太宰謀反,我欲討之,今知求還,甚善。"又屢......

  • 《魏書》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李孝伯 李衝 李孝伯,趙郡人也,高平公順從父弟。父曾,少治《鄭氏禮》、《左氏春秋》,以教授為業。郡三辟功曹不就,門人勸之,曾曰:"功曹之職,雖曰鄉選高第,猶是郡吏耳。北面事人,亦何容易。"州闢主簿,到官月餘,乃歎曰:"樑叔敬有云:州郡之職,徒勞人......

  • 《魏書》卷一百六上 志第五◎地形二上 《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摹也。戰國分並,秦吞海內,割裂都邑,混一華夷。漢興,即其郡縣,因而增廣。班固考地理焉,彪志郡國,魏世三分,晉又一統,《地道》所載,又其次也。自劉淵、石......

  • 《魏書》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燕鳳 許謙 張袞 燕鳳,字子章,代人也。好學,博綜經史,明習陰陽讖緯。昭成素聞其名,使人以禮迎致之。鳳不應聘。乃命諸軍圍代城,謂城人曰:"燕鳳不來,吾將屠汝。"代人懼,送鳳。昭成與語,大悦,待以賓禮,後拜代王左長史,參決國事。又以經授獻明帝。苻堅......

  • 《魏書》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鄭羲 崔辯 鄭羲,字幼驎,滎陽開封人,魏將作大匠渾之八世孫也。曾祖豁,慕容垂太常卿。父曄,不仕,娶於長樂潘氏,生六子,粗有志氣,而羲第六,文學為優。弱冠舉秀才,尚書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書博士。天安初,劉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據汝南來降,顯......

  • 《魏書》卷五 帝紀第五◎高宗紀大綱 高宗文成皇帝,諱浚,恭宗景穆皇帝之長子也。母曰閭氏。真君元年六月生於東宮。帝少聰達,世祖愛之,常置左右,號世嫡皇孫。年五歲,世祖北巡,帝從在後,逢虜帥桎一奴欲加其罰。帝謂之曰:"奴今遭我,汝宜釋之。"帥奉命解縛。世祖聞之,曰......

  • 《魏書》附錄 ◎前上十志啟臣收等啟:昔子長命世偉才,孟堅冠時特秀,憲章前哲,裁勒墳史,紀傳之間,申以書志,緒言餘跡,可得而聞。叔峻刪緝後劉,紹統削撰季漢,十志實範遷、固,表蓋闕焉。曹氏一代之籍,了無具體;典午絡世之筆,罕雲周洽。假復事播,四夷......

  • 《魏書》卷一百八之四 志第十三◎禮四之四 世宗永平四年冬十二月,員外將軍、兼尚書都令史陳終德有祖母之喪,欲服齊衰三年,以無世爵之重,不可陵諸父,若下同眾孫,恐違後祖之義,請求詳正。國子博士孫景邕、劉懷義、封軌、高綽,太學博士袁升,四門博士陽寧居等議:"嫡孫後祖,持......

  • 《魏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四十七◎劉昶 蕭寶夤 劉昶,字休道,義隆第九子也。義隆時封義陽王。兄駿以為徵北將軍、徐州刺史、開府。及駿子子業立,昏狂肆暴,害其親屬,疑昶有異志。昶聞甚懼,遣典籤虞法生表求入朝,以觀其意。子業曰:"義陽與太宰謀反,我欲討之,今知求還,甚善。"又屢......

  • 《魏書》卷一百五之四 志第四◎天象一之四大綱 太和十年十一月戊午,太白犯歲,又犯火,喪疾之祥。佔曰"國無兵憂,則君有白衣之會"。景寅,火又犯木。佔曰"內無亂政,則主有喪戚之故"。十二月壬寅,太白犯填。佔曰"金為喪祥,后妃受之"。十三年二月,熒惑犯填。佔曰"火主兇亂,女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