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書》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百官下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師、三公及尚書、門下、內史、祕書、內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祿、衞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國子、將作等寺,左右衞、左右武衞、左右武......

  • 《隋書》卷十八 志第十三 律歷下開皇二十年,袁充奏日長影短,高祖因以歷事付皇太子,遣更研詳著日長之候。太子徵天下歷算之士,鹹集於東宮。劉焯以太子新立,復增修其書,名曰《皇極曆》,駁正胄玄之短。太子頗嘉之,未獲考驗。焯為太學博士,負其精博,志解胄玄......

  • 《隋書》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四大綱 ○王劭王劭,字君懋,太原晉陽人也。父鬆年,齊通直散騎侍郎。劭少沈默,好讀書。弱冠,齊尚書僕射魏收闢參開府軍事,累遷太子舍人,待詔文林館。時祖孝徵、魏收、陽休之等嘗論古事,有所遺忘,討閲不能得,因呼劭問之。劭具論所出,取書驗......

  • 關於《隋書》的練習題大綱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萬寶常,不知何許人也。父大通,從樑將王琳歸於齊。後復謀還江南,事泄,伏誅。由是寶常被配為樂户,因而妙達鐘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獻於齊。嘗與人方食,論及聲調。時無樂器,寶常因取前食器及雜物,以......

  • 隋書列傳卷四十原文欣賞大綱 儒林儒之為教大矣,其利物博矣。篤父子,正君臣,尚忠節,重仁義,貴廉讓,賤貪鄙,開政化之本源,鑿生民之耳目,百王損益,一以貫之。雖世或污隆,而斯文不墜,經邦致治,非一時也。涉其流者,無祿而富,懷其道者,無位而尊。故仲尼頓挫於魯君,孟軻抑......

  • 《隋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大綱 ○文學《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傳》曰:「言,身之文也,言而不文,行之不遠。」故堯曰則天,表文明之稱,周雲盛德,著煥乎之美。然則文之為用,其大矣哉!上所以敷德教於下,下所以達情志於上,大則經緯天地,......

  • 《隋書》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八大綱 達奚長儒達奚長儒,字富仁,代人也。祖俟,魏定州刺史。父慶,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長儒少懷節操,膽烈過人。十五襲爵樂安公。魏大統中,起家奉車都尉。周太祖引為親信,以質直恭勤,授大都督。數有戰功,假輔國將軍,累遷使持節、撫軍......

  • 《隋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綸膝穆王瓚,字恆生,一名慧,高祖母弟也。周世以太祖軍功封竟陵郡公,尚武帝妹順陽公主,自右中侍上士遷御伯中大夫。保定四年,改為納言,授儀同。瓚貴公子,又尚公主,美姿儀,好書愛士,甚有令名於當世,時人號曰楊三郎。武帝......

  • 隋書列傳卷四十原文欣賞 儒林儒之為教大矣,其利物博矣。篤父子,正君臣,尚忠節,重仁義,貴廉讓,賤貪鄙,開政化之本源,鑿生民之耳目,百王損益,一以貫之。雖世或污隆,而斯文不墜,經邦致治,非一時也。涉其流者,無祿而富,懷其道者,無位而尊。故仲尼頓挫於魯君,孟軻抑......

  • 《隋書》卷七 志第二大綱 ◎禮儀二《春秋》"龍見而雩",樑制不為恆祀。四月後旱,則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獄及失職者;二,振鰥寡孤獨者;三,省繇輕賦;四,舉進賢良;五,黜退貪邪;六,命會男女,恤怨曠;七,撤膳羞,弛樂懸而不作。天子又降法服。七日,乃祈社稷;七日,乃祈......

  • 《隋書》卷九 志第四大綱 ◎禮儀四周大定元年,靜帝遣兼太傅、上柱國、杞國公椿,大宗伯、大將軍、金城公煚,奉皇帝璽紱策書,禪位於隋。司錄虞慶則白,請設壇於東第。博士何妥議,以為受禪登壇,以告天也,故魏受漢禪,設壇於繁昌,為在行旅,郊壇乃闕。至如漢高在......

  • 《隋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 ○酷吏夫為國之體有四焉:一曰仁義,二曰禮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罰。仁義禮制,政之本也,法令刑罰,政之末也。無本不立,無末不成。然教化遠而刑罰近,可以助化而不可以專行,可以立威而不可以繁用。《老子》曰:「其政察察,其人缺缺。」又......

  • 《隋書》卷十七 志第十二大綱 律歷中夫歷者,紀陰陽之通變,極往數以知來,可以迎日授時,先天成務者也。然則懸象著明,莫大於二曜,氣序環復,無信於四時。日月相推而明生矣,寒暑迭進而歲成焉,遂能成天地之文,極乾坤之變。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乘而各有合。天數二十......

  • 《隋書》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八 ○西域漢氏初開西域,有三十六國,其後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護以撫納之。王莽篡位,西域遂絕。至於後漢,班超所通者五十餘國,西至西海,東西四萬裏,皆來朝貢,復置都護、校尉以相統攝。其後或絕或通,漢朝以為勞弊中國,其官時廢時置......

  • 隋書於仲文傳的練習題及譯文 於仲文,字次武,髫齔就學,耽閲不倦。及長,倜儻有大志,氣調英拔。起家為趙王屬,尋遷安固太守。高祖為丞相,尉迥作亂,遣將檀讓收河南之地。復使人誘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儀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擊,大破威眾,斬首五百餘級......

  • 《隋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二 ○隱逸自肇有書契,綿歷百王,雖時有盛衰,未嘗無隱逸之士。故《易》稱「遁世無悶」,又曰「不事王侯」;《詩》雲「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禮》雲「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語曰「舉逸民,天下之人歸心焉」。雖出處殊途,語默......

  • 《隋書》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九 ○李圓通李圓通,京兆涇陽人也。父景,以軍士隸武元皇帝,因與家僮黑女私,生圓通。景不之認,由是孤賤,給使高祖家。及為隋國公,擢授參軍事。初,高祖少時,每宴賓客,恆令圓通監廚。圓通性嚴整,左右婢僕鹹所敬憚。唯世子乳母恃寵輕之,賓......

  • 《隋書》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唐、虞之時,祭天之屬為天禮,祭地之屬為地禮,祭宗廟之屬為人禮。故《書》雲命伯夷典朕三禮,所以彌綸天地,經緯陰陽,辨幽賾而洞幾深,通百神而節萬事。殷因於夏,有所損益,旁垂祗訓,以勸生靈。商辛無道,雅章湮滅。周公救亂,弘......

  • 《隋書》卷十四 志第九大綱 ◎音樂中齊神武霸跡肇創,遷都於鄴,猶曰人臣,故鹹遵魏典。及文宣初禪,尚未改舊章。宮懸各設十二鎛鍾於其辰位,四面並設編鐘磐各一簨虡,合二十架。設建鼓於四隅。郊廟朝會同用之。其後將有創革,尚藥典御祖珽自言,舊在落下,曉知舊......

  • 《隋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宇文述雲定興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頭,役屬鮮卑俟豆歸,後從其主為宇文氏。父盛,週上柱國。述少驍鋭,便弓馬。年十一時,有相者謂述曰:「公子善自愛,後當位極人臣。」周武帝時,以父軍功,起家拜開府。述性恭謹沈密......

  • 《隋書》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九大綱 王長述王長述,京兆霸城人也。祖羆,魏太尉。父慶遠,周淮州刺史。長述幼有儀範,年八歲,周太祖見而異之,曰:「王公有此孫,足為不朽。」解褐員外散騎侍郎,封長安縣伯。累遷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舍人。長述早孤,少為祖羆所養......

  • 《隋書段文振傳》譯文 段文振,是北海期原人。段文振年輕時就有力量,膽氣過人,性情剛直,通曉時務。起初是宇文護的親信,宇文護知道他有才幹,提拔他為中外府兵曹。後來武帝在晉州攻打北齊海昌王尉相貴,尉相貴的副將侯子欽、崔景f做內應。段文振拿着......

  • 《隋書》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大綱 ○周羅?周羅?,字公佈,九江尋陽人也。父法暠,仕樑冠軍將軍、始興太守、通直散騎常侍、南康內史,臨蒸縣侯。羅?年十五,善騎射,好鷹狗,任俠放蕩,收聚亡命,陰習兵書。從祖景彥誡之曰:「吾世恭謹,汝獨放縱,難以保家。若不喪身,必將滅吾......

  • 《隋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一 后妃夫陰陽肇分,乾坤定位,君臣之道斯著,夫婦之義存焉。陰陽和則裁成萬物,家道正則化行天下,由近及遠,自家刑國,配天作合,不亦大乎!興亡是系,不亦重乎!是以先王慎之,正其本而嚴其防。後之繼體,靡克聿修,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閒之操。......

  • 《隋書》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大綱 ○列女自昔貞專淑媛,布在方策者多矣。婦人之德,雖在於温柔,立節垂名,鹹資於貞烈。温柔,仁之本也;貞烈,義之資也。非温柔無以成其仁,非貞烈無以顯其義。是以詩書所記,風俗所在,圖像丹青,流聲竹素,莫不守約以居正,殺身以成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