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典 卷五十三 礼十三 沿革十三 吉礼十二 大学(小学庠序附○虞夏商周汉后汉魏晋东晋宋齐后魏隋大唐)有虞氏大学为上庠,小学为下庠。(大学篇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尊师敬长而大学之......

  • 通典 卷一百三 礼六十三 沿革六十三 凶礼二十五 假葬墙壁閒三年除服议(晋)晋武帝太康中,尚书令卫瓘表:"前太子洗马济阴郤诜寄止卫国文学讲堂十馀年,母亡不致丧归,便於堂北壁外下棺,谓之假葬。三年即吉,诏用为征东参军。或以为城寺之内,屋壁之间无葬处,不成葬,则不应除服。主......

  • 通典 卷三十八 职官二十 秩品三(陈后魏北齐)陈官品:(官品禄秩班次,多因梁制。)第一品相国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巴陵王、汝阴王后尚书令郡王(爵)第二品中书监尚书左仆射、右仆射特进太子二傅左右光禄大夫嗣王(......

  • 通典 卷八十三 礼四十三 沿革四十三 凶礼五 丧制之一○初丧(终称附○东周政衰,诸侯逾僣,或已削去周典。重遭秦皇焚书,旧制遂多荡灭。汉魏以降,儒者乃推士礼,制当时之仪耳。他皆类此。○周汉魏)周制,(天子之制,具大丧初崩卷。)国君、大夫疾病,外内皆扫。(疾困曰病。外内......

  • 《通典》卷一百八 礼六十八 君臣冕服冠衣制度大裘冕,无旒,金饰,玉簪导,以组为缨,色如其绶。(令云"冕长尺六寸,广八寸,玄表纁里。"以下广狭皆准此。)裘以黑羔皮为之。(令云:"玄领、褾、襟缘,朱裳。"后有诏夏月以葛代裘。)白纱中单。(令云:"皂领,青褾、撚、裾......

  • 《通典》卷二十职官二 《通典》,“十通”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通典》卷二十职官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老五更三老五更,昔三代所尊也。天子父......

  • 通典 卷七十七 礼三十七 沿革三十七 军礼二 天子诸侯大射乡射(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射附○周汉晋宋北齐大唐)自黄帝有天下,建万国,爰至夏商,及於周氏,虽更相吞灭,而不改旧规。周初诸侯,尚千八百国,所以崇三射之制,立五善之目,於兹选士,由此封侯,本在戡敌,实寓大政。周衰,礼多亡失......

  • 通典 卷四十六 礼六 沿革六 吉礼五大纲 籍田(周汉后汉魏晋东晋宋齐梁后魏北齐隋大唐)周制,天子孟春之月,乃择元辰,亲载耒耜,置之车右,帅公卿诸侯大夫,躬耕籍田千亩於南郊。(籍,借也。谓借人力以理之。劝率天下使务农也。春秋传曰"郊而后耕",遂籍人力以成岁功,故谓之......

  • 通典 卷八十一 礼四十一 沿革四十一 凶礼三 天子为庶祖母持重服议(汉东晋宋)汉文帝所生薄太后,以景帝前二年崩,天子朝臣并居重服。东晋安帝崇安四年,太皇太后李氏崩。祠部郎徐广议:"左氏春秋母以子贵,成风称夫人,文公服三年之丧。凡子於父之所生,体尊义重。且礼,祖不厌......

  • 《通典》卷一百十七 礼七十七范例 皇帝皇太子视学视学前一日,所司洒扫学堂之内外。尚舍设大次於学堂之后,守宫设皇太子次於大次之东,皆随地之宜,并如常仪。尚舍设御座学堂上北壁下,当中南向。监司设讲榻於御座之西,南向。设执读座於前楹间,当讲榻北向。尚舍又......

  • 《通典》卷一百十七 礼七十七大纲 太祝各跪取币於篚,立於樽所。率更令引皇太子,永和之乐作,(皇太子每行皆作永和之乐。国学引祭酒升东阶,无乐。下仿此。太公庙谒者引初献官。)皇太子自东阶升,左庶子以下及左右侍卫量人从升。(以下皆如之。)皇太子升堂,进先圣......

  • 《通典》卷十二 食货十二 轻重(平籴常平义仓○周战国汉后汉晋宋齐后魏北齐后周隋大唐)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解在钱币篇。)太公退又行之於齐。至管仲相桓公,通轻重之权曰:"岁有凶穰,故穀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上令急於求米,则民重米;缓於求米,则......

  • 通典 卷八十二 礼四十二 沿革四十二 凶礼四 皇太子降服议(晋宋)晋孔安国问徐邈云:"皇太子为新安公主当何服?"邈答云:"礼,父母之所不服,子亦不敢服。诸侯之嗣子及大夫之嫡,皆降绝旁亲,唯父母之所服,子乃敢服。王侯绝周,不为姊妹服;太子体君之尊,亦同无服;皇子厌其君,又不敢......

  • 通典 卷五十 礼十 沿革十 吉礼九 祫禘下(宋梁后魏大唐)宋制,殷祭皆即吉乃行。武帝永初三年九月十日,奏傅亮议,权制即吉,圣代宜耳。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殷祀,十三烝礼。(太学博士徐道娱议曰:"按祫禘之礼,三年一,五年再。在四时,礼也。周礼仲冬享烝,月令季......

  • 通典 卷七十五 礼三十五 沿革三十五 宾礼二 天子朝位(诸侯附○周大唐)周制,天子有四朝。(恒言三朝者,以询事之朝非常朝,故不言之。)一曰外朝,(在皋门内,决罪听讼之朝也。)秋官朝士掌之。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

  • 通典 卷一百四 礼六十四 沿革六十四 凶礼二十六 帝王谥号议(有熊氏颛顼尧舜周大唐)黄帝之号。按白虎通云:"先黄后帝者,古者质,生死之称各特行,合而言之,美者在上。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万代不易,后代虽盛,莫能与同。后代德与天同,亦得称帝;不能制作,故不得复称黄也。"(黄者中......

  • 通典 卷五十二 礼十二 沿革十二 吉礼十一 丧废祭议(晋宋齐梁大唐)晋武帝咸宁五年十一月,弘训羊太后崩,宗庙废一时之祀,天地明堂去乐,且不上胙。孝武帝太元十一年九月,皇女亡,应烝祠,中书侍郎范甯奏:"按礼丧服传"有死宫中者,三月不举祭",不别长幼之与贵贱也。皇女虽曰婴......

  • 《通典》卷六 食货六 赋税下(大唐)大唐武德元年,诏曰:"宗绪之情,义越常品,宜加惠泽,以明等级。诸宗姓有官者,宜在同列之上;未有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二年制:每一丁租二石。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蕃......

  • 通典卷三十六职官十八 秩品一(唐虞夏商周秦汉后汉魏)唐官数阙。(尚书曰:"唐虞建官惟百。"而郑玄云:"虞官六十,唐官未闻。尧舜同道,或皆六十,并属官而言,则皆有百。")虞官六十。(明堂位曰"有虞氏官五十",而郑注云六十。)夏官一百二十。(明堂位曰:"夏......

  • 通典 卷一百 礼六十 沿革六十 凶礼二十二 丧遇闰月议(东晋宋齐梁后魏)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七月,简文帝崩,再周而遇闰。博士谢攸、孔粲议:"按左氏春秋经,鲁襄公二十八年十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卒。其閒相去四十二日,是则乙未闰月之日也。经不书闰月而书十二月,明闰......

  • 通典 卷四十 职官二十二 秩品五(大唐)○大唐官品:(开元二十五年制定。)流内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王(爵)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武散)嗣王、郡王(爵)国公(爵)正二品特进(文散)辅国大将军(武散)......

  • 《通典》卷一百十 礼七十大纲 皇帝季秋大享於明堂(摄事附)将祀,有司卜日如别仪。前祀七日,戒誓百官,皇帝散斋、致斋,并如圆丘仪。(祀官斋戒同。)○陈设前祀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於明堂东门之外道北,尚舍奉御铺御座。守宫设文武侍臣次於大次之后,文官在左,武......

  • 通典 卷八十八 礼四十八 沿革四十八 凶礼十 五服年月降杀之一○斩縗三年周制,子为父,父至尊也。诸侯为天子,天子至尊也。晋尚书问:"天子崩,今台书令史以上,为皆服斩縗之服不?"博士卞搉、应琳议:"礼,命士以上皆服斩。台书令史,列职天朝,皆应服斩。"又问:"天子崩,今司州及河南......

  • 通典 卷五十九 礼十九 沿革十九 嘉礼四 宗子父殁母命婚父母俱殁自命婚及支子称宗弟称宗兄等婚议(周)周制,宗子无父,母命之,亲皆殁,己躬命之。(宗子,嫡长子也。命之,命使也。)支子则称其宗,(支子,庶昆弟,称其宗子命使者。)弟称其兄。(弟,宗子母弟。)春秋:"纪裂繻来逆女......

  • 通典 卷五十八 礼十八 沿革十八 嘉礼三 天子纳后(册后附○遂皇伏牺五帝夏殷周汉后汉魏晋东晋北齐大唐)遂皇氏始有夫妇之道。(人皇是。)伏牺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五帝驭时,娶妻必告父母。夏氏亲迎於庭。殷迎於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媒氏云:"令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