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論語經典語錄大全

論語經典語錄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常常會遇到需要使用語錄的情形吧,語錄是不講求段落、內容間聯繫的一種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語錄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論語經典語錄,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經典語錄大全

論語經典語錄 篇1

1、道不同,不相爲謀。(衛靈公)

2、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

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yi)》

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

5、不遷怒,不貳過。《雍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7、大德不逾閒(遮攔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張)

8、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學而)

9、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爲政篇》

10、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損矣。(季氏)

11、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1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13、貧而無諂,富貴無驕。(學而)

1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

15、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述而)

16、躬自厚而薄責人,則遠怨矣。(衛靈公)

1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18、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爲可知也。(里仁)

1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2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24、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2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6、不知命,無以爲君子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2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爲政)

28、君子周急不繼富。

2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

30、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1、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32、可與人言而不言,失人(錯過人才);不可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衛靈公)

33、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顏淵)

3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3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7、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38、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39、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子)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

4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4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43、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44、古之學者爲已,今之學者爲人。(憲問)

4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爲政)

4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爲政)

4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8、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公冶長》

論語經典語錄 篇2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是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嗎?”

2、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不憂慮別人不瞭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譯文:我十五歲時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瞭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譯文: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纔可以做導師啊。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卻不讀書,就一無所成。

10、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聰明的啊!

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譯文:選用正直的人,讓他們居於邪曲之人的上位,這樣百姓好會服從了。如果選用邪曲之人,讓他們居於正直之人的上位,百姓就不會服從。

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佾yì古代樂舞的行列)

1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譯文:孔子評價《韶》樂:“美極了,也好極了。”評價《武》樂:“美極了,卻還不夠好。(有武力)”

15、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君子關心的是道德,小人關心的是土地;君子關心的是法度,小人關心的是好處。

1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譯文:依據實利來行事,會產生很多怨恨。

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2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父母在世,不要去遠方遊歷。去遊歷,一定要有去向。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記在心裏。一方面因爲他們高壽而高興,一方面因爲他們年事已高而憂懼。

22、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文:君子言語上要謹慎遲鈍,行動上要勤快敏捷。

23、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2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

譯文: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

2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聰明又好學,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

2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譯文:有個叫顏回的,好學,從不把憤怒發泄到別人身上,從不犯同樣的錯誤。

27、君子周急不繼富

譯文:君子賙濟急需的,不給富人添富。

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有賢德啊,顏回這個人。一簞飯,一瓢水,居陋室。別人不能忍受這樣的憂苦,顏回卻不改變自得之樂。有賢德啊,顏回這個人。”

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纔是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知道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爲快樂的人。

論語經典語錄 篇3

1、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朋友,都應該把握一個分寸,適度爲最好。

2、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

3、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並且調整與他人的關係。

4、一個人的自信來自於他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5、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6、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心的選擇的力量更強大。

7、一個人志向至關重要,決定他一生的發展方向。

8、每一個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榮與隱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輕易去觸及他的隱痛。

9、一個人做事的時候要知道什麼是禮儀廉恥也就是對自己要有所約束,內心有堅定的不妥協的做人標準,同時要對社會有用,要爲社會做事。

10、生活中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它有時不見得與外在的物質生活有緊密的聯繫。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是一個物質極其貧匱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真正快樂的力量,也就來自天心靈的富足,來自於一種教養,來自於對理想的憧憬,也來自於與良朋益友的切磋與交流。

11、在今天看來,一個的發展往往不在於終極理想有多高遠,而在於眼前有一個什麼樣的起點。我們往往不缺乏宏圖偉志,而缺少通向那個志願的一步步積累起來的切實的道路。

12、許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觀點可能會不完全一樣,當各自說出自己的的觀點時,一個真君子是會認真傾聽的,他能理解和尊重每一個人觀點的合理性同時又能堅持自己的的觀點。

13、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14、所以什麼叫“仁者不憂”呢?就是讓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15、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間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16、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導)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17、你千萬不能要求對方必須如何如何,每一個個體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間尤其要保留這種尊重。

18、做一個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遺憾。

19、《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

論語經典語錄 篇4

1、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病:主觀臆斷,絕對肯定,固執已見,自以爲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間又好象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開闊我的視野,又用禮法來約束我的行爲。)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摘孔子《論語》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論語》

(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5、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論語》

(年輕人是可怕的,因爲怎麼能知道他的將來不如我們現在呢?但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五十歲還默默無聞,他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摘孔子《論語》

(戰鬥中,三軍的統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7、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摘孔子《論語》

(只有到了氣候寒冷的時候,才能瞭解松柏傲霜獨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論語》

(連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麼能事奉鬼呢?)

9、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摘孔子《論語》

(死和生聽憑命運的安排,富與貴在於上天的決定。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那麼四海之內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摘孔子《論語》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1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論語》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帶頭走正道,誰還敢不行正道呢?)

1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論語》

(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3、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摘孔子《論語》

(雖然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具體情況應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麼用處呢?)

論語經典語錄 篇5

1、在其位,要謀其政,先把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

2、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爲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3、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間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4、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每一個人不同的聲音和諧融入到在的集體的聲音當中。真正的和諧就是在堅持不同的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於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

5、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力量。

6、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7、與其跟他人鬥,不如跟自己鬥,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

8、三十而立,這個“立”字首先是內在的立,然後纔是在社會座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

9、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勇敢有時是一種理性制約下的力量。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論語經典語錄 篇6

1、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于丹

2、你千萬不能要求對方必須如何如何,每一個個體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間尤其要保留這種尊重。——于丹

3、如果你的心靈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麼你有可能收穫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于丹

4、先要把我們生命中能夠把握的東西儘可能掌握,先不要超越自己年齡去考慮那些遙不可及的事情。——于丹

5、在這個世界上,所有沒有分寸,沒有尺度的事情都會做到過猶不及,與朋友相處同樣要注意分寸。——于丹

6、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于丹

7、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于丹

8、恆心與定力——心理的依據與底線。——于丹

9、成功的職業,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于丹

10、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于丹

11、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于丹

12、關愛別人就是仁慈;瞭解別人就是智慧。——于丹

13、最快樂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于丹

14、一個人的自信來自於他內心的淡定與坦然。——于丹

論語經典語錄 篇7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溫、良、恭、儉、讓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不學禮,無以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內皆兄弟

食不言,寢不語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當仁不讓於師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道不同,不相爲謀

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敏於事而慎於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訥於言而敏於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欲速,則不達

禮之用,和爲貴。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後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

論語經典語錄 篇8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4、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5、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6、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7、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0、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4、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1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爲,無勇也。”

16、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7、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8、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論語經典語錄 篇9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5、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爲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論語經典語錄 篇10

1、無知就像是一朵精緻的花朵:摸一下,它就消失了。

2、偉大的藝術家看不到事物的真實。如果他看到了,就不再是藝術家。

3、一個極其優秀的人。他沒有敵人,而他的朋友也沒有一個喜歡他的。

4、社會僅僅以一種精神概念而存在,真實世界中只有個體存在。

5、要避免爭論,爭論總是俗不可耐,而且常常令人信服。

6、孩子最初愛他們父母,等大一些他們評判父母;然後有些時候,他們原諒父母。

7、女人在世上的日子要比男人好過得多。她們有太多禁忌。

8、報紙和文學的區別是,報紙沒法讀,而文學則沒人讀。

9、生活從來不是公平的而且,或許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件好事。

10、壞女人給我麻煩。好女人令我厭煩。這就是她們唯一的不同。

11、爭論是俗不可耐的,因爲道德社會裏每個人都持完全相同的觀點。

12、女人的生活中只有一個真正的悲劇:她總在緬懷過去,卻必須活在未來。

13、除了感官,什麼也不能治靈魂的創痛,同樣,感官的飢渴也只有靈魂解除得了。

14、當美國的好人死了,他們就去巴黎。當美國的壞蛋死了,他們就去美國。

15、失去一個父母可以看成是一種不幸;失去雙親看上去就像是一種粗心了。

16、教養良好的人處處和他人過不去,頭腦聰明的人處處和自己過不去。

17、適度是極其致命的事情。過度帶來的成功是無可比擬的。

18、就像親愛的聖芳濟一樣,我也和貧窮聯姻,但我的婚姻並不成功。

19、我們教給人們如何記憶,卻從來不教他們如何成長。

20、我簡直太聰明瞭,有時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21、美國是唯一一個直接從野蠻進入頹廢,中間沒有經過文明階段的社會。

22、夢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前進的方向,他爲此遭受的懲罰是比所有人提前看到曙光。

23、三十五歲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年齡;倫敦社交圈內滿是這樣好多年一直保持三十五歲的女人,她們可以自由地挑來選去。

24、生活中只有兩種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另外一個是得到我們想要的。世上只有兩類悲劇,有些人總是不能遂願,而有些人總是心想事成。

25、請轉告我對這家飯店廚師的讚譽,這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三明治了,還有,我點的是豆瓣菜三明治,我並不是要麪包片中夾一塊菜田。

26、我們愛爾蘭人太詩意以至不能做詩人,我們的國家裏充滿才華橫溢的失敗者,可我們是自希臘人以來最偉大的說空話之人。

論語經典語錄 篇11

1.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2.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6.當仁,不讓於師。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着去做。後發展爲成語“當仁不讓”。

7.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8.言必行,行必果。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1.不怨天,不尤人。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藉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爲成語“怨天尤人”。

12.不遷怒,不貳過。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3.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幹,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14.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1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16.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17.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君子認爲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18.三思而後行。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覆的考慮後纔去做。

1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穫。

20.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纔是明智的行爲。

論語經典語錄 篇12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三國志》劉備語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19.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20.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2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22.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26.三思而後行。——《論語》

27.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1.知恥近乎勇。——《中庸》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孟子》

34.人皆可以爲堯舜。——《孟子》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37.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39.千經萬典,孝悌爲先。——《增廣賢文》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4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

4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0.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51.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52.學不可以已。——《荀子》

5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54.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論語》

5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

5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5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58.學而不化,非學也。——宋·楊萬里

59.好學而不貳。——《左傳》

6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秦伯》

61.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

62、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63、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晉·葛洪

64.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65.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

66.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宋·陸九淵

6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晉·陶淵明

6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69.人之爲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

70.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7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

72、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省世格言》

73.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7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7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顧炎武

77.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7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80.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81.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唐·岑參《關人赴安西》

82.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明·呂坤《呻吟語·捲上》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語

84.欲安其家,必先安於國。——武則天

8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白馬篇》

8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

87.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88.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子春秋》

89.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

90.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92.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宋·蘇軾

93.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三國·曹植《求自誠表》

94.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漢·陳蕃語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7.見侮而不鬥,辱也。——《公孫龍子》

98.天下皆知取之爲取,而莫知與之爲取。——《後漢書》

99.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漢·司馬遷《史記》

10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