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曾國藩名人名句90句精選

曾國藩名人名句90句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曾國藩下面這篇是小編爲各位讀者收集的曾國藩名人名句,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曾國藩名人名句90句精選

1、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2、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3、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4、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精明。

5、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恃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衆之維持。

6、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

7、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8、三寡: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慾養精。

9、凡事後而悔十艮自己的疏漏,與事後而議論別人的疏漏,都是閱歷淺薄的表現。

10、完全沒有靜字功夫,想要做到心的凝定,能達到嗎?

11、天下絕對沒有容易相處的境遇,人間哪裏有空閒的歲月。

12、敬字惟有無論衆與寡,無論小與大,切不敢怠慢三句話最爲切當。

13、危險緊急的時候,不要依靠別人,專門依靠自己,纔是穩當的做法。

14、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曾國藩書信》。

15、凡將才有四大端:一日知人善任,二日善覘敵情,三日臨陣膽識,四日營務整齊。——《曾國藩書信》。

16、人才何常,褒之則若甘雨之興苗,貶之則若嚴霜之凋物。——《曾國藩書信》。

17、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曾國藩書信》。

18、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而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飢耐寒,而臨敵能忍飢耐寒者。——《曾國藩書信》。

19、近時所調之兵,天涯一百,海角五十,卒與卒不習,將與將不和,此營既敗,彼營掉臂而不顧,哆口而微笑,各營習見。夫危急之際,無人救應。誰肯向前獨履危地,出萬死之城,以博他人之一微笑?鄙意欲練勇萬人,呼吸相顧,痛癢相關,赴火同行,蹈湯同往。勝則舉杯酒以讓功,敗則出死力以相救。——《曾國藩書信》。

20、調軍出戰,不可太散。——《曾國藩書信》。

21、人必中虛,不著一物,而後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著一物,心中別有私見,不敢告人,而後造僞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別著私物也。——《曾國藩家書》

22、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爲人所冷笑,乃有進步也。——《曾國藩家書》

23、體強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體弱者,如貧人因節嗇而自全。節嗇非獨食色之性也,即讀書用心,亦宜儉約,不使太過。——《曾國藩家書》

2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瘦弱,過於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摧沮。——《曾國藩家書》

25、凡人一身,只有"遷善改過"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讀書"四字可靠。——《曾國藩家書》

26、總要養得有的次博大活潑,此後更當有長進也。——《曾國藩家書》

27、名望所在,是非於是乎出,賞罰於是乎分。——《曾國藩家書》

28、和字能過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曾國藩家書》

29、諸弟不好收拾潔淨,比我尤甚,此是敗家氣象。嗣後務宜細心收拾,即一紙一縷,竹頭木屑,皆宜撿拾伶俐,以爲兒侄之榜樣。——《曾國藩家書》

30、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爲本,務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曾國藩家書》

31、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曾國藩家書》。

32、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家書》。

33、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國藩家書》。

34、諺日:"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語是餘生平咬牙立志之訣。——《曾國藩家書》。

35、若愧奮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則遠遊不負。若徒悠忽因循,則近處儘可度日,何必遠行百里外哉!——《曾國藩書信》。

36、挺身入局,敢於擔當,纔有成事希望。——《曾國藩日記》。

37、大丈夫見善明,則重名節如泰山。用心剛,則輕死生如鴻毛。——《曾國藩家書》。

38、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曾國藩家書》。

39、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曾國藩家書》。

40、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曾國藩

41、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曾國藩

42、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於口惠,利近或失於姑息。——曾國藩

43、"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捨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而大;如有本之泉,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曾國藩

44、凡人無不可爲聖賢,絕不繫乎讀書之多寡。——曾國藩

45、家和則福自生。——曾國藩

46、向人說貧,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於貧,嘵嘵者可厭也。

47、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48、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曾國藩

49、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曾國藩

50、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勵志咬牙,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忝然自餒也。予當此百端拂逆之時,亦只有逆來順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訣、硬字訣而已。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遲緩,遲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

51、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衆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爲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

52、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曾國藩

53、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餘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餘偶談、讀史十面、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54、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於成。李申夫嘗謂餘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餘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55、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56、家庭三致詳:"孝致祥,勤致詳,恕致詳"。"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

57、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聖賢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

58、規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閒。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羣下樂爲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59、輕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輕信。

60、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61、蓮香入座清,筆底當描成這般花樣;湖水連天靜,眼前可悟到斯道源頭。

62、於漢宋間,折衷一是;以江海量,翕受羣言。

63、期服去官,有猶子能行古禮;儒仕爲俠,如先生豈是今人。

64、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曾國藩

65、常常提其朝氣爲要。——曾國藩

66、欲成天下之大事須奪天下之人心。

67、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國藩

68、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69、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後福報,若市道,吾實恥之。 ——曾國藩

70、君子能扶人之危,賙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誇,則善矣。 ——曾國藩

71、"堅忍有恆"四字,最爲辦事要着,勿畏難中輟,勿滋生弊竇,勿遺人口實。照此進行,何患不達目的? ——曾國藩

72、輕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輕信。 —— 曾國藩

73、亂世之名,以少取爲貴。 —— 曾國藩

74、人生在世,個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須營運關係,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75、儉以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曾國藩語錄

76、爲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爲惡最苦,是惟恐人知。——曾國藩名言

77、保養之法,在慎飲食節嗜慾,不在多服藥。

78、凡蔣相無鍾, 聖賢豪傑亦無鍾, 只要人肯立志, 都可以做得到的。

79、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

80、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海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曾國藩

81、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曾國藩

82、每日默檢,要見這念頭自德性上發出,自氣質上發出,自習識上發出,自物慾上發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識得本來面目,初學最要如此。

83、古之爲師者,以誠教,弟子亦以誠學。今之爲師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勝名而餌利,不亦惑乎?

84、精力愈用而愈出,不行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

85、接觸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革;服務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便。

86、繁華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87、喜新厭舊,欲求上進難矣。

88、蓋世人唸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財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行。

89、克己之學——反省本身。

90、三樂:唸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爾後憩息,三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