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曾國藩名句說說(精選90句)

曾國藩名句說說(精選9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曾國藩下面這篇是小編特地爲大家收集的曾國藩名句說說,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國藩名句說說(精選90句)

1、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2、遇憂患橫逆之來,當稍忍以待其定。

3、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其量。

4、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5、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一任間言語。

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7、生在這個大亂未平的時期,只有隱藏起來消失行跡,不可在外界稍露鋒芒,這是最爲重要的事!

8、想去掉驕字,總以不隨便譏笑人爲第一條;想去掉惰字,總以不懶起牀爲第一條。

9、凡是需要每天檢點的事,若是姑息以待後日,往後再來補救就困難了。

10、小心謹慎安於天命,埋頭做事不問其他。

11、堅定志向,勞苦心思,勤勉努力,無論大事小事,必定有所成就。

12、不思,故有感;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曾國藩書信》。

13、兵勇勞苦,須時時存體恤之念,然營規則不可不嚴。——《曾國藩書信》。

14、大約勤字、誠字、公字、厚字,皆吾輩之根本,刻不可忘。——《曾國藩書信》。

15、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身到者,如吏則親驗命盜案,親查鄉里;治軍則親巡營壘,親冒矢石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條理,小條理,始條理,終條理,先要擘得開,後要括得攏是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認真看公牘是也。手到者,於人之短長,事之關鍵,隨筆寫記,以備遺忘是也。口到者,於使人之事,警衆之辭,既有公文,又不憚再三苦口叮嚀是也。——《曾國藩書信》。

16、凡在行間,人人講求將略,講求品行,並講求學術。——《曾國藩書信》。

17、營中無事,以勤操爲第一要義。操隊伍則臨陣不至散亂,操槍炮則臨陣不至早放。——《曾國藩書信》。

18、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輕兵,少用重兵。進退開合,變化不測,活兵也;屯宿一處,師老人頑,呆兵也。——《曾國藩書信》。

19、我不越境,則我常爲主,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也。穩守穩打,彼(敵)自意興索然。——《曾國藩書信》。

20、人必中虛,不著一物,而後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著一物,心中別有私見,不敢告人,而後造僞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別著私物也。——《曾國藩家書》

21、善莫大於恕,惡莫兇於妒。——《曾國藩家書》

22、心以收劍而細,氣以收斂而靜。——《曾國藩家書》

23、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傢俱守,不輕花費者也;譬之兵家戰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士字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曾國藩家書》

24、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曾國藩家書》

25、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名之所在,當與人共享之。——《曾國藩家書》

26、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曾國藩家書》

27、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然誰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究可彌縫一二。——《曾國藩家書》

28、風盛衰在氣象。氣象盛,則雖飢亦樂,氣象衰,則雖飽亦憂。——《曾國藩家書》

29、家中興衰,全系乎內政之整散。——《曾國藩家書》

30、凡親族鄰里來家,無不恭敬款按,有急必賙濟之,有訟必排解之,有喜必慶賀之,有疾必問,有喪必用。——《曾國藩家書》

31、兒女聯姻,但求勤儉孝友之家,不願與宦家結契聯婚,不使子弟長奢惰之習。——《曾國藩家書》

32、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爲剛;清則易刻,惟襟懷閒遠,則可化刻爲厚。——《曾國藩家書》。

33、舉世之所迷,智者之所獨覺。——《曾國藩日記》。

34、堅忍支撐,可建非常之業。——《曾國藩日記》。

35、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曾國藩家書》。

36、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曾國藩家書》。

37、君子多思不若養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曾國藩

38、忿怒二字,聖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曾國藩

39、居心平,然後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曾國藩

40、小人如虎狼蛇蠍,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蠍之狀,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預防之。小人則心如虎狼,其貌騶虞,念如蛇蠍,其言鸞和,人不知其將害己而狎之,鮮弗及矣。——曾國藩

41、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於小人。——曾國藩

42、甜酸苦竦宜嚐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曾國藩

43、聞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誣其心。聞人之過而播揚之,或枝葉以多其罪,此皆得罪於鬼神者也,吾黨戒之。——曾國藩

44、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曾國藩

45、儉以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曾國藩

46、有才幹,定要表現之。——曾國藩

47、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人事,自壞心術耳。

48、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啓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49、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曾國藩

50、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曾國藩

51、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曾國藩

52、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曾國藩

53、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得,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做主。——曾國藩

54、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爲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55、思古聖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爲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爲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爲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爲善也。爲之不厭,即取人爲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爲善也。

56、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餘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爲本,作詩文以聲調爲本,事親以得歡心爲本,養生以戒惱怒爲本,立身以不妄語爲本,居家以不晏起爲本,作官以不要錢爲本,行軍以不擾民爲本。"此八本者,皆餘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餘之八本,總不失爲上等人家。

57、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衆。獨利則敗,衆謀則泄。

58、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59、有一種人以姑息匪人市寬厚名,有一種人以毛舉細故市精明名,皆偏也。聖人之厚寬,不使人有所恃。聖人之精明,不使人無所容。

60、小屈以求大伸,聖賢不爲。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後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爲兩截人,即既仕之後,又爲兩截人矣。

61、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鉅付兒曹。

62、萬里神通,渡海遙分功德水;六朝都會,環山長護吉祥雲。

63、一心履薄臨深,畏天之鑑畏神之格;兩眼沐日浴月,由靜而明由敬而強。

64、遇事讓三分,天空海闊;心田留一點,子種心耕。

65、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

66、惟儉可以養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語者是做好官的祕訣,即是做好人的命脈。——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67、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爲天地之完人。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68、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羣聚守口,獨居守心——曾國藩

69、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國藩

70、聖賢領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慾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

71、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曾國藩

72、君子與小人鬥,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爲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 曾國藩

73、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74、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兩分面子。傷人一分面子,人必損十分面子。爲人處世,面子不可不慎。

7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敗。

76、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77、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何待?"利不可獨,謀不可衆。

78、曾國藩八交友: 一曰勝己者,二曰盛德者,三曰有趣味者,四曰能吃虧者,五曰能直言者,六曰志趣廣大者,七曰患在當患者,八曰體人者。《曾國藩家書》

79、凡遇牢騷欲發之時,則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氣,猛然內省,決然去之。——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80、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81、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海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曾國藩

82、既不俗爲小人,即不勉爲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曾國藩

83、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於一發。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聖賢之所以爲聖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經皆在大難摩難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之胸襟,有坦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

84、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即是孟浪做。

85、繁華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蕩是真正受用。

86、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突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87、刻薄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

88、困心橫慮,正是考驗英雄之時。

89、甘心數日不開仗,不行開仗而毫無佈置算計。

90、好自制不行與共財,困惑者不行與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