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古代的經典語錄60句

古代的經典語錄6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1、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古代的經典語錄60句

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序》

3、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黃石公

4、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淮南子?氾論訓》

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漢?王充《論衡?書解篇》

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文嘉

7、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明·淩濛初

8、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9、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西廂記

10、秋江煙景晚蒼蒼,江上離人促去航。千里一官嗟獨往,十年雙鬢付三霜。雲迷樓曲親庭遠,夢繞通山客路長。不必臨風悲冷落,古來白首尚爲郎。---牟融

11、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2、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歐陽修

13、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4、日暮窮途淚滿襟,雲天南望羨飛禽。阮腸暗與孤鴻斷,江水遙連別恨深。明月既能通憶夢,青山何用隔同心。秦楚眼看成絕國,相思一寄白頭吟。---錢起

15、流水辭山花別枝,隨風一去絕還期。昨夜故人泉下宿,今朝白髮鏡中垂。音徽寂寂空成夢,容範朝朝無見時。旦暮餘生幾息在,不應存沒未嘗悲。---錢起

16、知恥近乎勇。——《中庸》

17、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9、長信螢來一葉秋,蛾眉淚盡九重幽。鳷鵲觀前明月度,芙蓉闕下絳河流。鴛衾久別難爲夢,鳳管遙聞更起愁。誰分昭陽夜歌舞,君王玉輦正淹留。---錢起

20、二月饒睡昏昏然,不獨夜短晝分眠。桃花氣暖眼自醉,春渚日落夢相牽。故鄉門巷荊棘底,中原君臣豺虎邊。安得務農息戰鬥,普天無吏橫索錢。---杜甫

21、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22、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宋·蘇軾

23、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誠表》

24、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子春秋》

25、得民心者得天下

26、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大利不利

27、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

28、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唐·岑參《關人赴安西》

29、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明·呂坤《呻吟語·捲上》

30、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31、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

32、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

33、時間抓起來說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諺語

34、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平庸,不免於下流矣。——諸葛亮

35、人的志向通常和他們的能力成正比例。——約翰遜

3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37、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8、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

39、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

40、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41、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42、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唐·李商隱

43、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論語》

4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爲可知也。——孔子《論語》

45、其餘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雜霞雪。——杜甫

46、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王維

47、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

48、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4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50、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5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52、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陸游《病起》

53、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孔子

54、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

5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漢樂府古辭

5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57、好狗不咬雞,好男不打妻。

58、但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5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60、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