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九年級語文下冊《愚公移山》課後問題

九年級語文下冊《愚公移山》課後問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愚公移山》課後問題

九年級語文下冊《愚公移山》課後問題

  1、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什麼?

[參考答案]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有:

(l)兩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切。(2)年老力衰,人員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3)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的道理是: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鬥的道理。

  2、課文題目是"愚公移山",爲什麼文章一開頭不落筆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寫"太行、王屋二山"?

[參考答案]第1段開頭的兩句話寫了"山"的廣度、高度和所處位置。文章一開頭寫兩座山的情況,實際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寫了存在的困難,爲寫愚公作了鋪墊。

  3、寫愚公及其子孫們移山,爲什麼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節?

[參考答案]文章安排這個情節,一方面"遺男""跳往助之",表示愚公移山的'偉大壯舉得到了衆人的支持,連小孩都來了,說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願望;另一方面從表達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避免了單調,"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態寫出來了。

  4、文章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對舉,有什麼深意?

[參考答案]智叟與愚公形成鮮明對比。智叟之"智"在於認爲愚公"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這是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目光短淺,實是愚。愚公之"愚"在於他決定畢生平險、挖山不止。這是造福子孫的大事,愚公目光長遠,且認爲子孫無窮而山不加增,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爲明智之舉。智者實愚,愚者實智。顯而易見,這樣命名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效果,從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5、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益處?

愚公和家人開始日以繼日的工作.鄰家的京城氏是個寡婦,她有個剛剛換牙的兒子,也蹦蹦跳跳來幫忙.

河曲有個智叟,聽說愚公要移山,便跑來阻止,說:“你怎麼這麼傻呀!人這麼老了,又沒了什麼力氣,就連山上的一棵草也拔不動,還想對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額上豆大的汗,笑了笑:“大山不移,鄉親們出入不便哪.”說完,又埋頭剷土.智叟斜眼將愚公上下打量了一番,見他滿身泥土,汗水溼遍全身,衣服被石塊磨得破爛不堪,不由冷笑道:“真是自不量力,大山如此之高,憑你一老頭,行嗎?不如在家安享晚年.”愚公聽到智叟這般說,停下手中工作,嘆了口氣,正色道:“你真是頑固不化,連寡婦孩子都不如.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連續不斷,是無窮無盡的,而山則不會增加一絲一毫,哪有鏟不平之理呢?”一番話說得智叟啞口無言,狼狽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