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誰知道哀莫大於心死下一句是什麼?

誰知道哀莫大於心死下一句是什麼?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成語,出自《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指最可悲哀的事,莫過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誰知道哀莫大於心死下一句是什麼?

現代意義是:指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也就是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情沮喪、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燼,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古意理解:在這裏對心的理解可以是人的思維器官,孟子:“心之官則思”,這裏把“心”理解爲思想或觀念,那麼莊子這句話就可以理解爲:最悲哀的莫過於人的沒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這比人死了還悲哀。因爲莊子主張自由自在的活。

哀莫大於心死下一句是:

而人死亦次之

原文完整句子: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意思】:

悲哀沒有比心靈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軀體死亡還是次一等的。

【出自原文】

出自莊子及其弟子的《田子方》

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夫子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郊物而動,日夜無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爲有,是求馬於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古文今譯】

顏淵向孔子問道:“先生行走我也行走,先生快步我也快步,先生奔跑我也奔跑,先生腳不沾地迅疾飛奔,學生只能幹瞪着眼落在後面了!”孔子說:“顏回,你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顏回說:“先生行走,我也跟着行走;先生說話,我也跟着說話;先生快步,我也跟着快步;先生辯論,我也跟着辯論;先生奔跑,我也跟着奔跑;先生談論大道,我也跟着談論大道;等到先生快步如飛、腳不沾地迅速奔跑而學生幹瞪着眼落在後面,是說先生不說什麼卻能夠取信於大家,不表示親近卻能使情意傳遍周圍所有的人,不居高位、不獲權勢卻能讓人民像滔滔流水那樣涌聚於身前,而我卻不懂得先生爲什麼能夠這樣。”

孔子說:“唉,這怎麼能夠不加審察呢!悲哀沒有比心靈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軀體死亡還是次一等的。太陽從東方升起而隱沒於最西端,萬物沒有什麼不遵循這一方向,有眼有腳的人,期待着太陽的運行而獲取成功,太陽升起便獲得生存,太陽隱沒便走向死亡。萬物全都是這樣,等候太陽的隱沒而逐步消亡,仰賴太陽的升起而逐步生長。我一旦稟受大自然賦予我的形體,就不會變化成其他形體而等待最終的衰亡,隨應外物的.變化而相應有所行動,日夜不停從不會有過間歇,而且竟不知道變化發展的終結所在,是那麼溫和而又自然地鑄就了現在的形體。我知道命運的安排不可能預先窺測,所以我只是每天隨着變化而推移。我終身跟你相交親密無間而你卻不能真正瞭解我,能不悲哀嗎?你大概只是明顯地看到了我那些顯著的方面,它們全都已經逝去,可是你都還在尋求它們而肯定它們的存在,這就像是在空市上尋求馬匹一樣。我對你形象的思存很快就會遺忘,你對我的形象的思存也會很快成爲過去。雖然如此,你還憂患什麼呢!即使忘掉了舊有的我,而我仍會有不被遺忘的東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