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描寫王家大院的經典句子

描寫王家大院的經典句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山西靈石縣的靜升村,東挽綿山,

描寫王家大院的經典句子

南望汾河,北靠黃土高坡,

是地肥水美,風光優美的綺麗好地方。

沐着春陽,走進了王家大院。

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

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

只看了它一眼,我就被震撼了,

知道了什麼叫豪門巨宅!

濡染了靈石的靈、靈石的妙、

靈石的秀、靈石的美與靈石的韻,

起伏於鳳鳴塬之巔,亭臺樓閣密密匝匝。

那徐徐貫頂的天風,冉冉升騰的地氣,

猶如喜鵲送來的警世梵音,

這九溝八堡十八巷的琅寰福地,

不似江南勝似江南……

——導讀

【第1句】從山西回來的一個多月後,“王家大院”的影像依然時時浮現在腦海中……我想我是中了它的邪——都說“王家歸來不看院”,懷着一絲好奇,十分期待,在新年的鐘聲依舊繚繞的正月裏,我踏上了尋訪晉中古建築的旅程……王家大院是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的住宅院落,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高家崖與紅門堡,尚不足它全面積的四分之一。

【第2句】我像是山野村夫走進了官宦人家的大宅院,滿目驚奇,不知該邁左腳,還是邁右腳?大紅燈籠,掛在高高的門樓上,竭力炫耀着過往的熱鬧和繁華,只是風吹日曬,有些褪色泛白。門前那兩個傲然的石獅,忠實地履行着職責,守護着當年王氏家族的顯赫地位。遊人並不多,也許大家都去遊山玩水了。沒有了喧囂,大院似乎很安靜,在暖暖的陽光裏,像是剛剛睡着了。

【第3句】靜升村的具有“畢夏民居第一宅”之稱的王家大院的住宅羣,具備了“實用、堅固、美觀”的建築三要素。東院高家崖,西院紅門堡。高家崖是一個不規則形城堡式串聯住宅羣。東門爲進出的主要通道。門樓雄偉巍峨,兩邊各掛一盞大紅燈籠,“王府”二字格外引人注目。

【第4句】步人高牆深院,似乎立即有一種森嚴的氣氛禁錮於心。跨入門檻,沿着馬道,我們來到凝瑞居大門。木柱上的一副對仗工整的楹聯躍入眼簾:“仰雲漢俯厚土東西南北遊目騁懷常中意;沐煙霞披彩虹春夏秋冬撫今追昔總生情”這副楹聯,烘托着王家大院,陪襯着王家大院,使其更具“花不知名分外嬌”的魅力。走進那兩進或三進不同風格的四合院內,猶如進了迷宮一般。如若沒有導遊小姐的引領,很難走出那院內套院、門內有門的境地。

【第5句】推開厚重的大門,依稀間,一駕木質的馬車,吱吱忸忸地從大院深處駛來。趕馬車的'小夥子,不正是王家的始祖——賣豆腐的王實嗎?“賣豆腐嘞,賣豆腐嘞……”吆喝聲,馬蹄聲,由遠及近,是那麼樸實親切,是那樣童叟無欺,喚醒了尚在夢囈中的大街小巷,豆腐的醇香在晨風中瀰漫開來……

【第6句】登上最高樓層,回眸顧盼,住宅羣負陰抱陽,背山面水,因1ll構築,依山重疊,隨形生變,依勢而曲,層樓疊院,錯落有致。真個是“狀飛動之趣,寫真奧之思”。堡牆高築,四門俱全,由四道封閉圈組成。據說,這是沿襲了西周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室多進庭院建築特色,豐富了封閉的空間層次,增強了安全防範機能。整個東大院,居高臨下。層層梯升,融南方之雋秀、幽雅、古樸和北方之雄偉、厚重、粗獷爲一體,形成別具特色的建築風格,給人以完美的山莊別墅之感。

【第7句】早年間的那個“豆腐發家”的故事,我是聽祖輩們講過的。王家從太原遷來,從小本生意起,慢慢棄農經商……銅板變成了銀票,豆腐擔變成了票號,窯洞變成了城堡。嘉慶年間,王家大院,在靈石靜升村終成。層層疊疊的院落,讓世世代代的王家人爲其耗盡了終生。 我喜歡這樣的故事,誠信經營,勤儉致富,天道酬勤,即使住在這大宅子裏,晚上睡覺也是踏實的。至少,王家的錢來得乾淨,是他們走南闖北,一分一釐積攢起來的。

【第8句】王家大院,與其說是一組民居建築羣,不如說是一座建築藝術博物館。漫步於通道,穿梭於院落,登ll缶於樓閣,每一處都令人情不自禁地駐足觀賞,拍手稱奇。那泡浸鄉風民俗的建築裝飾藝術,尤爲令人矚目。這裏的建築裝飾,可謂清代“纖細繁密”的集大成者。院內外,屋上下.房表裏,門墩上,隨處可見精雕細刻,栩栩如生,豐富多彩的石雕、木雕、磚雕藝術品。這些藝術品,從屋檐、斗拱、照壁、吻獸,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造型逼真,構思奇特,匠心獨具。那“二十四孝圖”、“五子奪魁圖”、“飛馬報喜圖”、“八仙圖”,姿態紛呈,形象生動。

【第9句】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給人以深厚、樸實、清新的感覺,堪稱北方民居建築藝苑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遊覽王家大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別有洞天的花院書齋。這裏是主人養心修身、研究學問、探討知識的地方,也是少爺們讀書深造的聖地。看着那古色古香的圖書四壁,充棟連牀,鐘鼎彝尊,我忘卻了塵俗之繽紛,而飄然有凌雲之志。

【第10句】在跨進高高的門檻一剎那,我分明看見了王謙受、王謙和兄弟倆領着駝隊從內蒙古回來了,他們的臉上都掛着笑容,笑得自信,笑得智慧,笑得灑脫。他們的生意經就是在各地穿梭中走出來的,他們的創業史就是在叮叮噹噹的駝鈴聲中完成的,王家大院就是在他們的談笑風生中刻在了大地上。就是這哥倆,傾畢生心血,融大智大慧,雕琢了一座典意豐厚的大觀園:紅門堡居中爲“龍”,高家崖居東爲“鳳”,西堡子居西爲“虎”,東南堡爲“龜”,下南堡爲“麟”。將才情盡情地揮灑,盡情地書寫。想象濃縮在了層樓疊院中,願景擠壓在了灰磚青瓦中。那飛揚高挑的屋檐,放飛的是志氣,是抱負,是雄心!這氣度,這胸懷,豈是“自一山川”就可了之?

【第11句】站在王家大院北門的城樓上,任憑風兒吹過,放眼望去,只有一種被震撼的感覺。那所謂的臥龍道,街是龍身,巷是龍爪,河漂石是龍鱗,老槐樹是龍尾,井是龍眼。兩眼水井中的水,一苦一甜,這似乎也應着人生哲理:苦中有甜或甜從苦中來。而那一條蟠龍裏,卻暗藏着王中套王的格局。一個大大的“王”字永遠烙印在晉中大地!是有意?還是無意?王,這是家族的姓氏,這是家族的氣度,這是家族的名片,這更是家族生生不息的血脈!

【第12句】地處山西的王家大院在建築上也將木質結構與山西傳統民居的“窯洞”式結構相結合:前院爲木構架形制,後院爲兩層窯樓,底層爲前檐穿廊的窯洞,二層爲樑柱式木結構房屋。此外,屋頂上方的小煙囪也是“鱗次櫛比”,讓人頓時明白山西“土炕”的居住習慣。院落除傳統的前堂後寢風格外,還汲取了南方園林建築的風格,形成“前園後院”的格局。“以商賈興,以官宦顯”的經歷使這座建築羣成爲一座典型的“官宅”,這也是它與祁縣的民宅——喬家大院的區別所在,也是它之所以讓人感覺富麗堂皇、大氣典雅的主要原因。

【第13句】花院的瞻月亭和東大門上的望綿閣,四面闕如,八方無礙.斗拱疊出,翼角騰空。立於之上,可以目遊騁懷,極視聽之美,東可望綿山日出,西可觀蘇溪夜月,是“指點江山”的最佳場地,成爲傳統的庭院風景線。王家大院是靜升村的驕傲,她從文化內涵到規模氣勢,從地勢選擇到內部結構設計,都體現了一種磅礴大氣和匠心獨運,把造園藝術與造園技巧融爲了一體,成爲不朽於世的建築藝術精品令人一讚三嘆。離開王家大院,已是夕陽西沉的傍晚。暮靄中,靜升村連同“華夏第一宅”,均被甩到身後。而王家大院之“美”,卻始終在心中縈繞,揮之不去……

【第14句】王家大院建築面積之龐大與格局之精巧自不必說,單是它名聲在外的精細“三雕”——磚雕、木雕、石雕——便吸引夠了遊人的眼球;而令我癡迷於此的,也正是這些雕刻在本無生命的、冰冷的磚石中的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鳥、蟲魚……這一塊塊小小的磚石,承載了古人多少美好的希望與嚮往!我想,正因爲如此,所以古人的生活是“詩意”的

【第15句】沉浸在王家的故事裏,呼吸着豆腐的味道,眺望那些年代久遠的亭臺樓閣,撫摸那些精雕細刻的門窗傢俱,還有那些飽經歲月風霜的字畫,回想着當年的生活情景,雖然時空久遠,但仍是這樣的熟悉,彷彿這個大宅子裏,這一家子的人,都還在,他們剛剛,還在這裏走動、說笑、談論呢;你也許還可以看得見他們漸漸遠去的背影;或者,有一個淡施脂粉的小婦人,正花窗下招呼着孩兒們玩耍、嬉戲,她的臉上,是親和善意的微笑;而一位老奶奶,則顫巍巍地拄杖而立,眼望着一輩輩兒孫繁衍成長,滄桑裏,滿溢着甜蜜……

【第16句】在王家大院這裏徜徉,慢慢掃過古舊的院落:脫落了木皮露出原木的隔扇,斑駁了顏色的雕花門匾,歷經風雨侵蝕而變得粗糙的磚石雕刻;造型各異又盡顯詩書氣華的匾額,繡樓上浮華褪盡的精緻欄杆,字跡模糊又重新修葺的黑色楹聯……無一不令人浮想聯翩:這裏,或許有過一位大家閨秀的足跡。

【第17句】也許王家大院,不似江南園林輕巧靈秀,綠意盎然,建築色彩單調了些,於是王家人就用心雕,用情描,以自然山水爲畫、以珍禽異獸爲畫,以歷史掌故爲畫,以傳說風物爲畫,讓呆板的木頭石頭磚頭熱鬧起來、靈動起來。且不說雕琢的手法,當看錶現的內容已然令人眼花繚亂了:歲寒三友、四季花卉、琴棋書畫、蓮生貴子、二十四孝、吳牛喘月、麒麟送子、飛馬流雲、一路連科、佛家八寶……真可謂尺木皆畫,片瓦有致,寸石生情。

【第18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在一個或清冷或溫暖的午後,那昔日色彩豔麗的欄杆旁或許就倚過她窈窕婀娜的身姿,那如今破舊的門扇上或許就停留過她掌心的餘溫,那院中的石磚上或許就印有她嫋嫋娜娜的足印……或許或許吧,誰知道呢?一方深深的庭院鎖住了外界的喧囂與浮華,也鎖住了閨中人揮之不去的落寞與孤寂……在處處都無言地散發着“藝術”的院落中,人的身心似乎都經歷着高雅的薰陶——沉靜,享受,而後迷醉。

【第19句王家大院如一幅幅漸次展開的畫卷,如一曲曲情韻綿長的民謠,一聲聲溫和親切的叮嚀,靚麗在你的眼目,輕響在你的耳畔,烙印在你的記憶;而你,則會於那些有關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家和萬事興的完美和諧的氛圍中品出些許責任的分量…… 難道這只是爲了印證自身的富有?炫耀家族的智慧?標榜王氏的傑出嗎?

【第20句】不錯的,是“迷醉”,被如汪洋大海般噴涌而來的五彩斑斕的藝術所感染,凡眼之所至,心之所向,處處都帶上了沉靜、安恬的感受。靜靜地獨享這偏安一隅的“古代時空”,讓時間凝滯在這一刻,讓足跡停留在這一秒——我無心觀察接踵的遊人,握着相機的手不停地調焦、按快門,或仰或伏,或蹲或立,或正或側,不停地刪刪刪,拍拍拍,只爲不辜負這完美的表現形式。

【第21句】當我踏上通往繡樓的石階時,心底是有些痛楚的,這十三個臺階,原來是有說法的:十三盤頭十四嫁!那個時候的女兒,小小年紀就要爲她們說媒提親、打理嫁妝。如今十三歲的女孩們,正是天真活潑爛漫無邪的時候,哪裏會煩惱着要嫁出去呢?我觸摸着空中飄曳的一盞盞紅燈籠,它們猶如一個個深閨小姐的長嘆,在向人們婉轉輕訴着什麼。

【第22句】王汝聰宅院是以傳統風水“坎宅巽門”佈局修建的。以木磚雕刻爲主,琴棋書畫爲題,間以瓶、鼎、花草,吊柱圓雕牡丹、荷花,寓意富貴多子;墀頭、盤頭畫四對八幅,畫框方形、扇形、海棠形雜錯,分別雕以鳳凰戲牡丹、神話人物、如意等,意爲富貴高壽;鎮宅避邪,博縫頭雕刻的朱雀、夔龍甚是古樸。同大門相映成趣的是大型磚雕照壁,壁心爲獅子滾繡球,仿木結構墊拱板爲廣成城內四組道家人物,背面爲牡丹、荷花、菊、梅四季花卉,配以公雞、鴛鴦、鵪鶉、喜鵲,則寓“功名富貴”、“鴛鴦貴子”、“安居樂業”、“喜上眉梢”。

【第23句】繁華不在,初衷與設想,統統交付給這土地載體之上的院落。他們的用心,終究有人懂得的,未必是王家的子孫,也未必是我,未必是你,而是更多的有靈性來訪者。因爲窮,我們義無反顧地走西口,有了輝煌的大院;因爲富,我們廝守於這片黃土地上,卻重新走向貧窮……王家大院,何嘗不是一種警示,一種教訓。坐在大院裏,我們除了喝着老陳醋,酸溜溜地回想着“那些曾經闊過的日子”外,是不是還應該做些什麼呢?

【第24句】王家以商業起,以官宦顯,“發跡後的王家,到乾隆年間開始大踏步進入官場,至嘉慶年間統計王家男丁3000,其中通過考、捐、封、贈等途徑步入官場的各種大夫34人,堪稱王氏官僚集團,王家從13世到18世受封典二品至五品以上的官員竟有42人”,因此,王家一方面在住宅的規模上下足了功夫,處處都顯現出“官宅”的規模檔次:氣派;另一方面,它似乎也“瞄準”了“仕途”這條“光明大路”,處處都教導子孫走仕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