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有關寬容的議論文素材大綱

有關寬容的議論文素材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古人有天圓地方之說,天空包容着地面,大海包容着湖泊這無數的包容,組成了這個世界,也纔會有你包容着我,我包容着你。小編今天爲大家帶來有關寬容的議論文素材,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寬容的議論文素材

  關於寬容的名言警句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胡適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曹植

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着大地。它賜福於寬容的人,也賜福於被寬容的人。我們應該學會對別人表現寬容。———莎士比亞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安德魯·馬修斯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雨果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決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斯特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古語

惟德動天,惟寬容衆。———古語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古語

  關於寬容的經典素材

讓一讓,六尺巷

  (寬容化解矛盾)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稱爲“張丞相”。張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裏有一個姓葉的大戶與張家的府第爲鄰。那年,張家重新擴建府第,院牆蓋到了葉家的地界。葉家明知道是張家仗勢欺人,但祖上傳下的宅第也不願相讓,於是和張家爭執,並表示“寧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讓”。雙方相持不下,衝突在所難免。張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給丈夫寫信,希望張英干預此事。張英接到夫人的信後,對家人依仗他的權勢欺壓鄉里很是不滿,於是作詩一首帶給夫人,詩中寫道:“千里修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夫人見詩後,很不理解張英的做法,反覆吟誦,才理解丈夫的用意,於是讓家人主動後退3尺築牆。葉家得知後,被張英寬厚禮讓的行爲感動,也將自己宅院主動後退了3尺。這樣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一個6尺寬的巷子。後來,這件事被廣爲傳頌,還有一句順口溜: 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中國歷史上的寬容故事

  (寬容是做人的美德)

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爲重,一忍再忍廉頗的尋釁羞辱,他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大境界,終使廉頗幡然醒悟,從而給世人留下“將相和”的.千古美談。

三國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稱之爲“如魚得水”,而關、張兄弟卻未然。在曹兵突然來犯時,兄弟倆便“魚”呀“水”呀地對諸葛亮冷嘲熱諷,諸葛亮胸懷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們。結果新野一戰大獲全勝,使關、張兄弟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諸葛亮當初跟他們一般見識,爭論糾纏,勢必造成將帥不和,人心分離,哪能有新野一戰和以後更多的勝利呢?

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衆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爲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燬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唐朝諫議大夫魏徵,常常犯顏苦諫,屢逆龍鱗,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寬容爲懷,把魏徵看作是照見自己得失的“鏡子”,終於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司馬光評價他“寬厚清慎,犯而不校”。鳳閣侍郎李昭德罵他是鄉巴佬,他笑着說:“我不當鄉巴佬,誰當鄉巴佬呢?”當時名相狄仁傑也瞧不起婁師德,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後來武則天告訴狄仁傑:“我之所以瞭解你,正是婁師德向我推薦的。”狄仁傑聽了慚愧不已。

呂蒙正初入朝堂時,有一朝士指着他說:“這小子也參政?”呂蒙正裝着沒聽見。而與呂蒙正同列的人卻幾次讓呂蒙正追問那個人是誰,呂蒙正不允,說:“若知其姓名,怕以後不能忘記,所以還是不問的好。”呂蒙正後來終於成爲北宋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