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申論寫作素材:談人民羣衆的重要性篇

申論寫作素材:談人民羣衆的重要性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想要申論成績好,就要把握題目間的“祕密”

申論寫作素材:談人民羣衆的重要性篇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若想遊刃有餘地應對申論考試,不僅需要我們弄明白卷子上的每一道題,還需要我們把握題目與題目之間的關係。有兩組關係需要重點把握:即作文題與非作文題的關係,以及非作文題目之間的關係。

一、作文題與非作文題的關係

一方面,非作文題爲作文的立意提供確定的方向。

以下面這套題爲例。第一題要求概括大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一問題的本質就是大學教育“重術薄道”,忘記了初心。第二題要求談對於“這些大學是在追求失去靈魂的卓越”這句話的理解。所謂“失去靈魂的卓越”中的“靈魂”便是初心。第三題要求寫一份以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爲目的講話提綱。事實上,這就是在倡議迴歸讀書的本真與初心。第四題便是作文題,要求思考“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東西”這句話,寫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東西,便是“初心”。

由此不難看出,前三道題便爲作文題做出了立意方面的指向。

另一方面,非作文題爲作文的`論證過程提供案例素材支撐。

再以另一套題爲例。第一題要求概括《電子商務法》帶來的影響,本質是在探討好政策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其中法規的制定與完善需要“商量”。第二題要求談一談對“政策上的善意”的理解,本質是在探討民生領域的需求,惠民措施如何落地,其中也需要考量民意,體察民情,堅持“商量”。第三題要求針對一個工作實施方案來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本身就是在與民衆“商量”,與患者“商量”。屬於社會治理方面的訴求。

由此不難看出,前三題爲作文的論證過程提供了經濟、民生、社會等方面的案例支撐。

二、非作文題之間的關係

一方面,非作文題之間呈現出“類並列”關係,即每道題所涉及材料之間地位相同,表達的意圖相近。

再以一套試題爲例。三道非作文題目分別從經濟方面的電商立法,民生方面的政策優惠與社會方面的醫療服務的角度切入,都在印證與民衆“商量”的內容,都在講述民衆關心的事項。此時,它們之間的關係便是“類並列”的,屬於一個維度的內容。

另一方面,非作文題之間呈現出“類遞進”關係,即每道題所涉及材料之間具有一定的邏輯關係,有環環相扣的邏輯性。

再看這套試題。第一題以J市12345熱線來講述聽取民聲需要藉助一定的渠道和手段。第二題以幼兒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講述了保障民生需要先聽民聲,只有如此才能精準施策。第三題以“A市速度”講述了傾聽民聲更惠民生的道理。由此不難看出,三道題所涉及的材料具備一定的邏輯性,不是簡單的並列式羅列。這三道題是:怎麼聽、聽什麼、聽完後要落實,有這樣的遞進關係。

綜上所述,在申論考試中,我們應有意識地把握題目之間的關係,這樣會幫助我們又快又好地完成作答。

申論備考指導:體味人民羣衆的重要性

申論科目的備考複習過程中,很多同學會存在困惑——寫文章的時候很想借一點古人的智慧來抒發自己的情懷,但是,名言佳句的積累是否有尋找和記憶的方向呢?其實,從歷年考試的主題內容來看,許多考試內容都涉及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的相關話題內容。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講話中、文章中都引用古代先賢的佳句,以此強調人民羣衆的重要性。現整理部分習近平主席引用過的古文,並附上出處及釋義,助力同學們的備考複習。

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習近平《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典出:《尚書·五子之歌》

釋義:祖先早就傳下訓誡,人民是用來親近的,不能輕視與低看;人民纔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

2、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典出:《管子·牧民》

釋義:政權之所以能興盛,在於順應民心;政權之所以廢弛,則因爲違逆民心。

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習近平《之江新語·爲民辦實事成於務實》

典出:《孟子·梁惠王下》

釋義:統治者如果樂於做民衆喜愛的事情,民衆也會與統治者同樂;統治者擔憂民衆擔憂的事情,民衆也會爲統治者分憂。

4、善爲國者,愛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飢寒爲之哀,見其勞苦爲之悲

——習近平《擺脫貧困·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幹部的臨別贈言》

典出:漢·劉向《說苑·政理》

釋義:善於治國的人對待民衆,就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兄長愛護自己的兄弟一樣,聽到他們遭受飢寒,爲之感到哀傷;見到他們勞苦的狀態,爲之感到傷悲。

5、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習近平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

典出:漢·王充《論衡》

釋義: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過失的人在民間。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習近平《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敬愛自己家的老人,也敬愛別的老人;呵護自己的孩子,也呵護別人的孩子。

7、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爲心

——習近平《之江新語·主僕關係不容顛倒》

典出:《老子·第四十九章》

釋義:聖人以民心爲己心,不私心自用,無所厚薄。

8、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

——習近平《之江新語·主僕關係不容顛倒》

典出:《晏子春秋·內篇問下》

釋義:最高尚的意願,莫過於愛民;最低賤的行爲,莫過於戕害百姓。

9、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習近平在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上的講話

典出:《史記·殷本紀》

釋義:人在水中可以照見自己的樣子,在民衆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狀況。

10、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習近平在同菏澤市及各縣區主要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

典出:河南南陽內鄉縣衙對聯

釋義:這首封建時代官吏所寫的對聯,生動寫出了地方官的定位與責任。對官吏來說,雖然名爲“父母官”,但百姓纔是官吏真正的“衣食父母”。同時,“郡縣治,天下安”,地方官承擔着中國最基層治理的重任。在習總書記心中,像焦裕祿那樣,能“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纔算是盡到了責任,才能“遂了平生意”。在任上爲百姓真正做實事、造福一方,纔是每個基層幹部應當追求的目標

11、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習近平在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上的講話

典出:清·萬斯大《周官辨非》

釋義:聖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於民有利的事情,一絲一發也要推行;於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須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