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 2015年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 2015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中秋節手抄報

中秋節手抄報素材 2015年

  中秋節有關辦報素材【玩兔兒爺】

近人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記述了一位叫榮兒的宮女講述的故事。當時正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后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故事說,“晚飯後按着宮裏的習慣,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沿着東北的習慣‘男不拜兔,女不祭竈’罷,‘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的。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裏搗藥),插在香壇裏。香壇是一個方鬥,晉北的鬥不是圓的,是方的。街上有時偶然聽到晉北人唱‘圓不過月亮方不過鬥,甜不過尕妹妹的溫柔。’可見,晉北的鬥全是方的了。鬥裏盛滿新高粱,鬥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着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給祭兔時做的。還有兩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葉放在碗裏用涼水衝一下。就這樣,由皇后帶着妃子、格格和我們大家行完禮,就算禮成。我們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點禮儀不周,得罪了神鬼,給自己降下災難。所以一有給神鬼磕頭的機會,都是爭着參加,沒有一個人敢拉後的!我和娟子是替換着來磕的頭。”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宮廷中祭拜月兔的規矩,雖說是在逃難之中,香壇只好用晉北的方鬥來替代,但從心理角度說,因爲在難中,所以對神則更爲敬畏而虔誠。從這個故事看,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爲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爲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晉江的燒塔仔、廣州的樹中秋、蘇州的看串月、江西的堆寶塔、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