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第十八屆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容

第十八屆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普通話作爲國家通用語言,對維持社會協調運轉、提高生產生活水平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也是人的全面發展不可替代的要素之一。

第十八屆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內容

普通話英文“Mandarin”來自葡萄牙語。現今普通話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官方用語,也是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使用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

普通話在中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稱謂:大陸官方(包括港澳):普通話;臺灣:國語 ;新加坡:華語 ;學術界:現代通用漢語 。

普通話是針對規範化來說的。普通話同時又是中國法定的全國通用語言。它在全國範圍內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北京方言爲基礎音的語言。之所以這樣,主要由以下原因:

一、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主要是考慮到新中國定都北京,而北京地區的人都說普通話,況且其作爲官話有一定的推廣歷史和基礎,北方的漢族人雖然有自己方言,但是也能說少許普通話,因此爲了穩定大局,新中國順勢就沿用普通話作爲官方用語。

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文字,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美蘇對抗,爲了避免國外敵對勢力的聯合絞殺,新中國迫切需要一種共同語來實現不同地區的新中國國民的溝通與交流,以舉全國之力對抗外敵,而普通話有清代滿族人兩百多年的推廣歷史和基礎,因此繼續沿用普通話作爲官方用語。

目前,我國仍有30%的人口不會說普通話,另外70%人口中只有10%可以用比較標準的普通話順暢溝通的現實。推廣普通話、提升國民國家通用語言能力的任務依然艱鉅,因此仍然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說好普通話的故事:

今年九月是我國第六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在校園裏看到推廣大使王小丫的大幅宣傳畫,我想起了不久前在中央電視臺參加她主持的節目時發生的一件有趣的小事。

今年四月,我隨媽媽參加了中央電視臺《開心辭典》節目的錄製。在錄製現場,常常因爲某個選手的緊張或是設備的小故障而停頓下來,我原以爲主持人是不會出錯的,但小丫阿姨在讀“白居易的《琵琶行》”時,把琵琶讀作“p pB”,可是導演卻讓她在這裏停了下來,糾正她的發音,應爲“p p ”。她一時改不過來,於是導演讓她重複了好幾次,大家也都跟着她讀,直到導演喊“過”的時候,纔算把這一段度過了,開始下一段的錄製。

錄製結束後,我問媽媽,這個“琵琶”二字究竟讀成什麼纔算對呢?媽媽讓我自己找答案。我查閱了《新華字典》,發現“琶”字的確是讀“p ”,可它在與“琵”字組成一個詞的時候,卻應該讀“p pB”,也就是說應該是輕聲。究竟是小丫阿姨對,還是導演對呢?我也不知道了,媽媽讓我給小丫阿姨寫封信,請她給一個確切的答案。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1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2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3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