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關於重陽節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素材

關於重陽節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導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下面分享關於重陽節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重陽節的手抄報版面設計圖素材

  【重陽節手抄報資料:重陽節傳說】

自重陽節出現以後,大量的民間傳說依附在重陽節這個載體上,其中最着名的就是東漢汝南(今河南上蔡)桓景九月九日帶領百姓登高避邪並劍刺瘟魔的故事。

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書中說:“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厄,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

後來民間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演繹出“桓景學道斬瘟魔”的民間傳說。因爲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所以後世許多人將其看作是重陽節的起源。但從發生學來看,民間傳說無疑晚於民俗現象本身,因此這種起源說無疑是不正確的。

此外,由於所處節令和時日比較特殊,重陽日也爲道教和其他民間信仰所重視,逐漸被衍化爲一些重要人物的紀念日,如道教認爲九月九日是太上老君的生日和張天師的忌日,民間也相傳軒轅黃帝和媽祖也都是在九月九日升仙永生的,因此許多地方流行着各種重陽祭奠的主題活動,但其內容和重陽節沒有太實質上的聯繫。

  【重陽節手抄報資料:重陽節典故及佳話】

孟嘉落帽”說的是晉朝永和年間,陶淵明外祖父孟嘉在徵西大將軍桓溫幕下任職。一年重陽節,桓溫召集幕僚遊覽龍山並在山上宴飲,由於孟嘉酒醉併爲山中景緻所吸引,竟然不知頭上的帽子被風吹落。由於古人視帽子爲頭顱,孟嘉落帽驚動了所有賓客。爲了大家高興,桓溫示意大家不要告訴孟嘉,並趁孟嘉去廁所的時候,讓人把他的帽子拾起,並讓在座的着名文人孫勝寫文章嘲諷孟嘉。不過孟嘉人醉心不醉,回來後提筆寫了一篇文章回敬孫勝,結果在座的人紛紛叫好。此事經陶淵明記載在《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後,從此傳爲美談,“孟嘉落帽”遂成爲歷代文人重陽登高最喜用的典故之一。如李白《九日》詩:“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辛棄疾《念奴嬌·重九席上》詞:“龍山何在?記當年高會,重陽佳節,誰與老兵共一笑?落帽參軍華髮”。

而“滕王閣重陽盛會”更是文壇一段佳話,說的是唐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洪州滕王閣重修落成,洪州閻都督在此大宴賓客,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去交趾(今越南河內)省父的途中,趕上了這場盛會並忝列末席。席間閻都督提議大家爲高會和滕王閣題辭,以助酒興。當地文人墨客知道閻都督的用意是擬由其婿撰寫閣序,因此紛紛推託。結果不知內情的王勃欣然受命,這使得閻都督非常不高興並怒起更衣,同時囑人及時稟報。當有人報知王勃寫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都督按耐不住、脫口而出:“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起身把王勃迎爲貴賓,王勃也因《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既成就了自己的功名,也成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