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小學生推廣普通話小報資料

小學生推廣普通話小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導語:下面分享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推廣普通話小報資料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資料】

  普通話的由來 :

民族共同語是民族內部共同用來交際的語言,是識別一個獨立民族的主要標誌之一。

漢民族共同語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時期就產生了。當時的民族共同語叫“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語言就是雅言。漢代的民族共同語叫“通語”。唐宋時期,人們寫文章、作詩詞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國家頒佈的讀音)。明清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官話”。民國時期漢民族共同語叫“國語”。新中國成立後的漢民族共同語叫“普通話”。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它作爲我們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一方面,作爲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話,數百年來作爲官府的通用語言傳播到了全國各地,而發展成爲“官話";另一方面,“白話文運動”以後,作家們自覺地用普通話寫作,涌現出一大批作爲普通話書面語規範的典範作品。“國語運動”又在口語方面增強了北京話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語音成爲全民族共同語的標準音。北方方言區自身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人口優勢等客觀條件奠定了普通話作爲漢民族共同語的地位。

  普通話的故事:

漢民族共同語從古至今有好幾種說法,有雅言、通語、官話、民國時期的國語。名稱不同,內容基本是一樣的。1949年新中國建立,中國走上完全新的階段,爲了發展新中國的文化教育,我們也要推廣民族共同語,克服方言分歧造成的隔閡。在上世紀50年代,我們要推廣民族共同語,歷史上曾經有好幾個不同的名稱,我們叫什麼呢?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建立之初,考慮到我們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語言文字一律平等,而民國時期的國語實際是漢民族的共同語,而不是其他少數民族的共同語。爲了突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爲了突出我們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平等,所以上世紀50年代經過深入研究,我們決定不採取國語這個叫法。如果叫國語的話,擔心會被誤解爲把漢語凌駕於國內其他民族之上。不叫國語叫什麼?

經過研究最後決定叫普通話。普通話這個詞不是上世紀50年代才發明的,在19世紀末已經有文獻裏面提出普通話。19世紀末一直到民國時期,當時講的普通話和上世紀50年代人民政府推行的普通話,在內容上不完全一樣。普通話這個詞原來就是說講不同方言的人大體上能夠聽懂這樣一種話,特別是在五方雜處的大都市,講不同方言的人馬馬虎虎能夠溝通的話叫普通話。

我們把這個概念拿來,又給它加上科學的內涵,把它的內容科學化,更明確。這就是人民政府建立以來,直到現在我們講的“普通話”。

我們今天講的普通話有明確的內涵,有科學的界定,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爲語法規範。這是1956年2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裏面明確規定的。從1956年到現在,普通話的含義就像我剛纔介紹的那個樣子。大家聽了我的介紹不難理解,所謂普通話就是現代的漢民族共同語。顯然在我們進入信息網絡時代,大力推廣普通話,對於我們國家各個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