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寒假生活手抄報

寒假生活手抄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寒假到了,大家開心嗎,你怎麼製作關於寒假的手抄報呢?看看下面吧!

寒假生活手抄報1

寒假生活手抄報

寒假生活手抄報2

寒假生活手抄報 第2張

寒假生活手抄報3

寒假生活手抄報 第3張

寒假生活手抄報4

寒假生活手抄報 第4張

寒假生活手抄報5

寒假生活手抄報 第5張

寒假生活手抄報6

寒假生活手抄報 第6張

寒假生活手抄報7

寒假生活手抄報 第7張

寒假生活手抄報8

寒假生活手抄報 第8張

寒假生活手抄報內容

春節圖片春節,傳統名稱爲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爲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爲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爲新年。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俗諺雲: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着兩首歌謠,其一是“二十三,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體現了時間緊迫和準備工作的緊張。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竈,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

新年的初一,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爲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

寒假生活手抄報內容

寒假是指冬季1-2月期間的假期。

在中國,學校通常將每個學年分爲上、下兩個學期。上學期從秋季九月份開始,到次年農曆臘月初十左右,各學校開始放假,至元宵節後寒假結束。而這個時候正處於中國寒冷的冬季,交‘九’之際,被稱爲寒假。假期一般1個月左右。但在寒冷的中國東北地區及其他高緯度地區,有時多達45天左右,多者甚至會兩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