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精選14篇)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日誌記錄生活點滴,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誌了。你所見過的日誌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駐村幫扶工作日誌,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精選14篇)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1

今天是我和接對幫扶的貧困戶陳xx約定,看新房屋基平整的日子,老陳是xx村二組貧困戶,年前座談時,就一再提出,房子住不成了,得重建。我鼓勵他重新選址,並將政策做了說明。

一大早,我和同事驅車30餘公里來到村裏,又步行去新房選址的地方,走了不到10分鐘,就聽到轟鳴的機械聲,同去的村幹部告訴我,那是老陳請的挖機,在清除場地上的'碎石和土方。

“得虧領導幫忙操心呀!”,老陳老遠看到我,趕忙迎上來,說些感謝的話。我回應到:“不要感謝我,要感謝黨和政府精準扶貧的好政策!”

“算了下沒,建起大概得多少錢?”我和老陳現場攀談起來。

老陳告訴我,平整屋基,加蓋起和裝修,估計得12萬元左右,還強調總得裝修一下再住進去。我支持他適當裝修一下是必須的,還表揚他是村裏第一個動工建新房的貧困戶,老陳聽了很高興。

“雖然有黨的好政策,我得積極配合,自己也想辦法拿點錢出來,把新房搞氣派點!”聽老陳這麼有信心,我點頭表示讚許。

隨後,我又和老陳在屋基四周轉了一圈,就豬欄、廁所的位置作了個初步規劃。

貧困戶陳xx向扶貧工作隊介紹正在平整的新房屋基

在臨時搭建的工棚裏,我又和老陳坐下來,問他房屋蓋起後的打算。老陳告訴我,蓋新房不耽誤種莊稼,另外再搞點養殖,豬欄建好了,買兩個小豬娃兒喂,再養個百把只雞子,一年收入個8000塊錢不成問題。我連忙稱讚老陳有頭腦,並又重複發展養殖業的政策,老陳開心的笑了。我還叮囑老陳,發展養殖業一定要搞好防疫,如果出現問題,及時給我聯繫,或者就近和鄉畜牧獸醫部門聯繫。

不知不覺攀談了個把小時,我得再去看另外一戶,正要起身離開時,發現老陳頭部受了點小傷,我問他怎麼回事,老陳告訴我,拆舊房時不小心被瓦片砸到了。我趕忙又坐下來,提醒老陳建新房一定要注意安全,個人的安全,施工人員的安全都得注意,房子建起了,生產生活也要注意安全。老陳非常感謝我的提醒。

在離開老陳去另外一戶的路上,我對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及時正確的政策宣傳很重要,要讓貧困戶知道做什麼,怎麼做;要想辦法調動羣衆自身脫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幹部無論怎麼幫扶,都還得他本人自己去實施,因此調動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重要,也就是要發揮內因的作用;幫扶幹部還要多關心貧困戶的生活細節問題,多拉家常,比如問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兒女婚姻情況等等,包括正確使用對羣衆說話的語氣,都很顯得很重要,注意這些細節了,幹部和羣衆之間就沒有了距離,他們會很信任你,感激你。我進一步認識到,還要將羣衆對幹部的信任和感激因勢利導,上升到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激,只有這樣,才能在廣大農村形成和諧向上的正能量。才能營造生產發展、鄉風文明的大氣場。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2

今天是我們扶貧工作隊入駐紅場村的第十九周,精準扶貧各項工作也都有了新的進展。

村民合作社藍莓產業基地裏,四百株從山東引進的“大苗子”,在解決了排水問題後,終於掛果了,顆顆飽滿、剔透;貧困戶方正蓮跑過來說,她考慮再三,還是種牡丹和白芍,原來說好的一畝魔芋就不種了;單身漢陳春炎決定養牛,老早就去了趟龍潭峪,以八千塊錢買回來一頭牛崽;就連一向固執的李德雨,也終於同意搬離他幾十年來獨居的樵溝,加入集中安置……

正如紅場村的劉書記所說的那樣,農村工作是跑出來的,“一回生,二回熟”,他信了你這個人,纔會配合你工作。

從機關到駐村工作隊,親近了土地,熟悉了農民和農村。紅場村有153戶貧困戶,380人。宣傳部14名幹部,聯繫31戶,91人。他們多數勤勞卻未能致富,他們憨厚而又現實。他們在意外面的世界卻依然安土重遷。那些大齡單身漢,因爲沒有組建家庭而缺少鬥志;還有那些礦工家屬,因爲失去家庭主要勞動力而又返貧……

今年,紅場村扶貧工作的重點是“大搬遷”。貧困戶們也開始爲自己家的房子謀劃起來。

代興龍家在等地基前的小橋修好,以便請人拉建房的木料和水泥。代興林則說得更急切:“產業發展的2000塊錢,還有搬遷的政策資金,我不要了,你給我五根杉樹杆子,我把門口的路修好。”我們告訴他林場的樹肯定不能隨便砍,但是可以幫他聯繫預製板和水泥,他自己再運些石頭,橋也是可以建起來的。

王霖家本來是決定集中安置的,但一想到安置區離自家的地太遠,又再三猶豫起來。農民是離不開土地的,糧食、蔬菜、飼料,都要靠自己的地。特別是對於年老而沒有其他收入的貧困戶,搬進新房後,擁有一點自給自足的土地是那樣重要……

“大產業”,“大搬遷”,“大保障”,任何一項政策都不可能預見所有的.問題。如何使各項政策落地生根,需要每一位精準扶貧幹部去思考,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紅場村的這個春天顯得格外熱鬧。駐村工作隊從小紅場搬到魯家灣後,31戶貧困戶和駐點的鄰居們都漸漸熟悉了縣委宣傳部的三個人:老李,老孫,小龔。50後,60後,還有80後。

最近,老李在勸說代興林發展產業,老孫在爲修路的事情奔跑,而我更希望王霖能夠早日搬進新居……在這裏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就像央視公益廣告裏的那句話:“夢想依在,人生正當年。”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3

今天下午,電話聯繫馬吉米村馬吉米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戶鄧付早,打算再次去他家走訪。因他有事,只好傍晚去。晚飯後,我和隊友蘇煜、呂繼踏着暮色,走過半個多小時的水泥臺階山路來到鄧付早家。

鄧付早一家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鄧付早愛人端來幾根黃瓜招待我們,大兒子李學普忙着泡茶,被我止住。我對他說,吃黃瓜就行啦。

坐在鄧付早家客廳簡陋的沙發上,我們拉起家常。

“10多年前,爸爸在興建的電站工地打工,因房屋垮塌,肋骨被砸斷。此後,爸爸一直在家養病,家中裏裏外外全靠媽媽一個人撐着。爸爸現在都不能幹重活,只能背三四十斤重的東西。這些年,辛苦媽媽啦!”健談的李學普邊介紹邊削黃瓜。坐在對面沙發上的.恰付前用生硬的漢話說:“沒事!沒事!這麼多年都熬過來了,兩個兒子已長大成人。”燈光下,恰付前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樂觀。她告訴我們,現在最讓她焦慮的是,小兒子李學鄧已經22歲了,除了偶爾上山採藥,大部分時間閒在家裏,對象也沒談着。

“你那麼一個帥氣聰明的小夥子,還愁找不到女朋友?不過,男人再帥,沒本事也沒人喜歡。要趕緊想辦法掙錢。”我接過話茬對李學鄧說。

李學普今年26歲,5年前曾到怒江州府六庫打工,現在主要從事屠宰。他告訴我們,運氣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上山多買到幾頭豬,屠宰後到馬吉鄉集鎮上賣。由於無法稱秤,與村民交易時全憑經驗估算。有時估算多了,自己就虧本。我們建議他多養豬,他說,家裏耕地少,每年收入包穀500多斤。加之住在山上不通公路,養豬不太可行;養雞,他和父親共同養雞12只,前段時間雞瘟死了4只;擴大草果種植面積,他家只有1畝多地適合種植草果……去年,李學普種植了300來株重樓、養了兩窩蜂。他覺得,種重樓是目前他們家增收的好途徑。李學鄧則自有他的想法,他想養竹鼠。

不覺中,已近10點。我們起身告辭,鄧付早一家挽留我們在他家留宿。因要趕回駐地有事,我們謝絕了他們一家的好意。恰付前揀了幾根黃瓜裝在塑料袋裏,送給我們。拗不過她的一番情誼,我收下了兩根。

下山路上,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鄧付早一家究竟發展什麼產業好?如何才能幫助他家如期脫貧?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和幫扶幹部值得深思的問題。每次走訪貧困羣衆,總是感到力不從心!自己究竟能爲他們做點什麼?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卻又無能爲力!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4

今天的天氣不錯,同建檔立卡戶簽訂了肥豬收購協議的企業要到民樂村磨崗箐組買豬。上午9點,企業的2名工作人員駕駛着一輛小卡車來到村委會,村書記吳其林、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付啓師、梅子鎮農業服務中心楊昌順和我也一同前往磨崗箐,一來可以帶領企業到養豬的建檔立卡戶家中,二來還要查看和督促一下磨崗箐組的各項工作。

磨崗箐組今年正在實施村組道路硬化項目,原來崎嶇狹窄的道路已被修整得平坦寬敞,下個月施工隊就要來進行最後的水泥路面硬化。20多分鐘後,我們驅車來到了磨崗箐組,才進寨子,就看到一幅正在採煙、扎煙、烤煙的熱火朝天場面,種植有烤煙的村民每戶人家都有1至2個勞動力參與到其中,煙地裏,烤房邊,大家滿臉笑容一邊聊着天一邊勞動着。烤煙是磨崗箐組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大家苦在身上、樂在心底。一位正在烤房邊扎煙的中年婦女和我們開玩笑說:我扎的不是煙,是一張張人民幣呀!

烤煙房的附近是正在建設中的小組活動室,建築面積80平米,計劃投資10.8萬元。吳其林和楊昌順把磨崗箐小組長和自建委員會成員們召集起來,大夥一番商議後,針對怎樣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上加快建設進度提出了合理的'方式方法。接着大夥就順着寨子一路查看正在建設的小組內串戶路硬化項目的實施情況,大部分工程已經完工,只有小部分因爲上週大雨導致局部滑坡而未完工,需要先在滑坡區域修建擋牆後再進行路面硬化。

吳書記他們在查看小組活動室和串戶路硬化的同時,我和付啓師帶領着企業到建檔立卡戶家收購肥豬,企業的收購標準是肥豬不得少於100公斤。今天在磨崗箐共收購到肥豬8頭,最輕的120公斤,最重的230公斤,企業向村民支付購豬款後,還現場發放了每頭豬400元的國家扶貧補助款。

前幾年有位在磨黑鎮某村任新農村指導員的老大哥告訴我:村上的工作就是一鍋雜菜湯,繁雜得很,不過每一件都很有意思,你每做好一件,心底都會十分的開心。當時覺得這位老大哥說得輕描淡寫,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他說得字字真切。這半年來,我也體會到了村幹部的不容易,希望今後各級各部門能多方爭取,儘快提高他們的待遇。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5

9月8日,我陪同桂源電力、賀州市公安局八步分局城北派出所的領導到八步街道三加村、拱橋村8戶貧困戶的家中送去了他們單位捐贈的電視機。按照工作安排,今天必須幫助8戶貧困戶安裝上衛星接收器,讓他們能夠收看電視。

一大早,我聯繫好榮盛電子安裝師傅,帶好相關設備及工具,按照制定的`安裝順序入戶安裝,第一戶來到了拱橋鄒敏家中。她是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一個人帶有兩個小孩,因家中條件困難,一直不能收看電視,我和安裝師傅爬上樓頂,選好安裝位置。因其居住的房子被周邊房子阻擋,電視信號一直不是很好,經過1個小時的努力,終於選到了信號好的位置,接上信號接收器,電視有頻道了。打開少兒頻道,正在播放動畫片,兩個小孩很高興,鄒敏臉上也露出笑容。隨後安裝師傅教她使用方法,離開之際,鄒敏一直說着感謝的話。雖然我身上衣服已被汗水打溼,但心裏很欣慰。在順利安裝好第二戶,我們開車30分鐘到了貧困戶藍亞芬家中。因山區信號不好,經過半小時的尋找信號源,最後才順利接通。由於有了前兩次的安裝經驗,接下來的安裝工作就進行得很順利,當第8個貧困戶家中的電視機接通信號,能正常收看電視時,已經是晚上7點了。

安裝結束後我還與榮盛電子協商好信號接收器的後續維修問題,確保我們的貧困戶今後能順利收看電視。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6

自從擔任駐村幹部後,我發現在的農村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許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塊時間參加座談、接受調查,在剛開始那一段時間,我幾乎逢人就問,有空就去走訪,甚至連三輪車工和小商小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幾句,時間不長就大體做到“三個基本熟悉”,即:一是對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對所在村的黨務、村務、財務等現實狀況基本熟悉;三是對社情民意,尤其是對當前農村幹部羣衆在幹什麼、盼什麼、缺什麼、怕什麼、想什麼等,也都基本熟悉。每當閒下來時,注重認真寫好《民情日記》,有許多都是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後的深刻體會,受到大家的好評。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過全方位調研,全方位瞭解掌握村裏的情況,對於當好一名稱職的農村工作指導員起到許多幫助作用。駐村期間,我始終注重把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對農村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當成駐村工作的“重頭戲”。截止目前,已先後走訪各類家庭戶、145戶,召開各類小型座談會、調查會50次,結識各類羣衆朋友多達200餘人。

排正村是經濟比較強的村,各項工作齊頭並進,村“兩委”幹部和其它行政人員工作積極、自覺,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如果僅憑一般聽聽彙報,聽聽介紹,滿足於面上情況的瞭解,很難發現這個村有什麼大的缺點和不足。然而,通過全過程參與村裏大大小小會議和活動,我很快就發覺一些需要糾正和克服的問題。比如,村“兩委”成員爭先創優意識不夠強,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存在自我感覺良好和孤芳自賞的心理傾向;農村黨員隊伍先鋒模範作用難發揮,村幹部普遍認爲,只要不給村裏添麻煩就謝天謝地了,對於如何加強教育和管理缺少過硬招數,組織開展活動甚至存在怕惹事、怕花錢等思想想法。針對類似問題,我注重通過村“兩委”聯席會議、平時與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等談心交心,開誠佈公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建議,及時提醒他們要引起足夠重視,均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採納。

我在平時走訪座談中了發現,儘管村民羣衆對村幹部總體滿意,但也時不時聽到一些議論,對村級財務、村級工程發包等說這說那。究其原因,儘管村幹部兩袖清風,人人清清白白,但羣衆對村幹部有意見,我認爲大多與村幹部落實相關制度不到位、不規範有關,特別是在處理涉及羣衆切身利益問題上,該發揚民主的沒有充分發揚民主,該向羣衆作出宣傳解釋的,因存在這樣那樣擔心,沒有很好地向羣衆進行宣傳解釋,以至羣衆對許多事情若明若暗,甚至一頭霧水,難免胡亂猜疑,動輒發表不滿言論。爲了幫助村幹部強化規範意識,以民爲本意識,去年5月份和6月份,我在幾次會議上都反覆復強調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極端重要性;我又從網上直接下載一系列有關資料供村“兩委”成員學習參考。在多數情況下,我則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蹤督導上,並注重隨時隨地聽取村民羣衆的意見,當好“傳聲筒”,在村幹部和羣衆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原先,村裏《村務公開欄》年久失修,破破爛爛,有礙觀瞻,羣衆有反映,在我的建議和督促下,村裏及時投入經費進行修繕加固和粉刷裝點,欄目內容也比以前更加具體、實在了,羣衆非常滿意。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7

近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生態產品越來越受到大衆的青睞。我們江東村以推動經濟發展爲目標,在推進生態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另闢蹊徑,拉動林地資源,培植甜蜜事業助農增收。

在鄉黨委、政府引導支持下,緊緊圍繞以農富鄉發展思路,扶持集體經濟發展以白芸豆基地帶動養蜂特色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西丁各老村位於村委會南邊,國土面積1.2平方公里,海拔2600米,年平均氣溫在19℃24℃之間,年降雨量1500毫米,該村生態環境良好,具有發展生態蜜蜂養殖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良好的'基礎,且有上幾十種蜜源植物,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皆有野花盛開,各種花蜜、花粉都可利用,且其質量上乘,是土蜂的天然養殖基地。

據悉,蜜蜂養殖投入成本較低,有較好的效益,養殖一箱蜜蜂每年能有千元左右的收入。6月間,在駐村扶貧工作隊長丁正宏和村支書吳濤的領隊下,工作隊一行7人到霞若鄉各麼茸組考察學習蜜蜂養殖技術,並積極向上多方爭取支持,目前蜜蜂養殖試點購買了25箱蜜峯進行試養,並試養成功,在此基礎上,還邀請了一些養蜂專家到試點培訓,增強養蜂技術。下一步將安排扶持資金,擴大養蜂量,從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切切實實把甜蜜事業作爲促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進行培植。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8

上午,我到村裏幫扶對象邱志柱大爺家中去看看,邱志柱大爺今年近80歲高齡了,只有一個女兒,遠嫁他鄉,由於生活窘迫,沒有能力贍養老人,所以,邱大爺被列爲了幫扶對象。推開虛掩的門,一個佝僂的背影出現在面前,邱大爺正在院落裏剝蒜種,我急忙上前幫忙,並和邱大爺嘮起了家常,在接觸邱大爺過程中,感到邱大爺心態很好,對苦難的生活有着頑強的承受力,對黨和政府的關懷照顧也很感激。聽着老人的述說,我從心底裏替他高興,看來老人家生活的信心是越來越足了,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臨近中午,我正幫老人做午飯,敲門聲響起了,原來是村裏的`“好媳婦”孫冬姣來幫老人做午飯了,“好媳婦”幫“困難老人”是村裏結對幫扶創舉之一。我和“好媳婦”一起幫邱大爺做午飯,然後圍在小飯桌上一起吃飯,從邱大爺幸福的笑臉中,我感到了真情幫扶真的能給人帶來滿足。

吃過午飯後,我便與老人告辭。邱大爺把我送出了很遠。離開了邱大爺家,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心情很愉悅,真心爲邱大爺現在的生活態度高興,希望他能一直這樣開心下去。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9

六點鐘時,我們就起牀了。住在村裏,啥時天明瞭,啥時就是起牀的時間。我和馬師商量了半天,今天我們該做啥工作呢?馬師說:整天呆在羣衆中,如果不幹些事,總覺得羣衆會在背後罵你,在單位這種感覺是體會不出來的。他還告訴我,說李部長剛來電話了,問能不能在村裏辦次產業培訓班?我們便和村支書探討了半天。

看得出來人家是有些爲難的。論說這辦培訓班應該是件好事,但爲啥基層不是很歡迎呢?原因是就在上個月,就業局剛在村裏辦了一次班。時下農村的情況,我也是知道的,平時村裏就剩些所謂的387061人羣了,總不能老是讓這些人蔘加這種空對空的培訓吧?

我看得出來,田支書很是爲難:不同意呢人家是好意,同意呢又不願搞這個形式。我便勸他忙去,我們自己去隨便看看。

我和馬師便想去到那個正在籌建的散養雞場看看,到底是咋回事,喊了半年咋還沒見雞的影子呢!

昨天的雨使後坡很是泥濘,我們還是堅持去了。在原上,除了看到樹起的鐵絲網和一間簡易藍頂房子外,我們沒有遇到一個人。但是我似乎已看到了滿山遍野的烏雞在啄食青草的景象,很是興奮地鼓動馬師一起再往山頂走。雨後的露水很深,以至於我們的褲子已溼了半截。我便折下一根樹枝在前抽打露水開路,以讓馬師堅持我似乎有些莽撞的決定,和我走到底。

看着是一座小山頭,不料走過去又是一座山頭。我對馬師說:權當我們在登山鍛鍊呢!好在快到山頂了,有人在喊我,一看原來是老支書。老支書和我認識了幾十年,他在帶人在此清理山場,說縣上在此搞飛播。我們便湊到一起,向他請教我們該怎麼抓產業扶貧。他說他幹了一輩子村幹部,也很茫然,最早剛承包到戶時,家家讓種油桐,確實香了了一陣子,現在滿山遍野油桐都沒人摘了。前幾年讓養豬,村裏給逮豬娃、送飼料,過後羣衆把豬一賣又空圏了。市場這東西誰都難以把握啊!弄不好乾部出力不討好,會捱罵呢!

晚上,我們在食用菌大戶段愛民家聊天,再次體會出了田支書的難處。現在農村剩下的貧困戶,多數都是家裏有人因病因殘而拖住了一家子。年輕的精明的.跑到城裏打工去了,一部分真正的產業戶已不是貧困人羣,他們也不需要培訓。而一些貧困戶,即使培訓了也是白培訓。因爲他們缺乏的不僅僅是是空頭理論知識啊!

段愛民告訴我們,他儘管務了一萬多袋食用菌,也只是和出外打工賺的的錢不差上下,好處一點,就是能照顧家裏老人。

在村裏搞經營,不但掙了錢,而且照顧了家裏老人。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狀態麼!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10

7月19日:在甲寅村委會,與龍普村委會駐村指導員郭正雲一起,到龍普村委會交流學習, 併到龍普村委會甘蔗地及山林邊,查看是否有適合創建養牛專業合作社的基地,與當地養牛戶交流,探討如何創建養牛專業合作社等問題。通過了解,要創建養牛專業合作社,並不容易,特別是要求必須有扶貧戶參加時,好多村民並不樂意,怕不會成功。主要原因是,扶貧戶要錢沒有錢,要人也沒有人,要技術沒技術,更怕養不好牛而拖後腿,不單賺不了錢還會倒貼,失敗在所難免。在村委會吃飯。

7月25日:在甲寅村委會,與楊副鎮長和張主任一起,到洛瑪壩、作夫查看養鴨過渡房建設情況。經過幾天的緊張建設,計劃養殖10000只的簡易過渡房主體已建設完,再需5-6天左右的圍邊鋪地就可以進鴨苗過渡養殖了。發展稻田養鴨,確實可行,但最大的問題是大量發展後鴨子及鴨蛋的銷路問題。還有“稻魚鴨”發展模式其實是很矛盾的發展模式。稻魚鴨不能同時養,稻魚可共生,稻鴨基本可共生,但鴨魚確不能共生,鴨天生就愛吃小魚、泥鰍、黃鱔、螺螄等,可說是魚的天敵。目前,發展種養殖業,老百姓種養技術基本過得去,不怕養不出來,最怕養出來後賣不出去或賣不了好價錢。

8月4日:在甲寅村委會,與楊副鎮長和村委會幹部一起查看洛瑪壩養鴨過渡房裏的鴨苗。進苗10000只,暫時還行,勉強養得下,養上1個月左右,肯定很擁擠,也容易出問題。聽說,進苗時供鴨苗商沒有認真交待清楚如何防疫等問題,特別是剛進苗幾天需要冷開水飼餵,要做好防疫措施,否則會引起應急反應,容易發生感冒等疾病而死亡。果不其然,沒過幾天就有大量的鴨苗死亡,只少每天死亡200只左右,很不正常,產生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也可說是供鴨苗商家不負責任的表現。

8月29日:經甲寅村河谷土地流轉的香蕉基地、本那養鴨場,到甲寅村委會。經過一路實地觀看後,見到香蕉長勢喜人,說明土地流轉很成功,也看到好多良田還荒蕪。土地荒蕪的原因是交通不便,又有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只種自家的一小點田也確實劃不着,入不敷出。雖然爲了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部分領導並不贊成把梯田變成香蕉地,但是比起大片大片的梯田荒蕪來說,應該算是很成功的了。下午到扶貧戶家中,查看豬圈建設情況,大部分扶貧戶都已經建設好豬圈,等待政府發豬苗。實際上政府是不會發豬苗的,只發產業發展扶持資金,以免被說閒話,給豬苗不得還會說政府給的豬不夠值或是有問題等等。因此正式告知扶貧戶,要養豬,自己到街上買,見豬見雞就發產業發展扶持資金,不見豬不見雞鴨不發錢。通過了解,部分老百姓還是有一定的“等靠要”依賴思想,好多沒建檔立卡的農戶也想要。要政策可以向領導彙報,要技術可以隨時給,要觀念也可以探討,但是來不來就要錢,無法給以滿足,很是無奈。更有甚者發給2000元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覺得不夠多,發10000元以上才覺得基本滿足。

9月1日:深入扶貧戶家中,進一步覈實地震局掛聯的.21戶扶貧戶需要發展產業情況。經過實地瞭解,符合產業發展的有16戶,絕大部分已經購買了小豬、小雞等。其中有5戶,沒有產業發展條件,只能加入專業合作社或是其它。由於甲寅村委會處在集鎮中心,大多數農戶遠離梯田,因此絕大多數扶貧戶,不適宜發展養鴨產業,而只能要求其發展養雞,並要求發展不少於30只雞,關鍵是養母雞兩隻以上。只少養豬不賺錢養雞賺錢,保證其一。

9月9日:從鎮政府楊副鎮長處領取了扶貧戶產業發展資金36000元。晚飯後深入到扶貧戶家中,一戶一戶兌現發放產業發展扶貧資金,交流了產業發展經驗。羣衆領到錢後,大家都很高興,感覺生產生活積極性提高了很多。在發放產業扶貧資金過程中,也看到還有很多需要扶持的貧困戶,他們見到給建檔立卡戶給予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很多貧困村民也提出,能不能給他們也發一點,但是名額有限,資金有限,除自己單位掛聯的扶貧戶外,無法滿足其它貧困村民的要求。

9月20日:爲刻錄農村實用技術光盤,發給扶貧戶在家中以碟代訓學習,自己購買了刻錄機和空光盤,並安裝在甲寅村委會電腦上。局裏沒有項目,資金也有限,拿不出多餘資金幫助扶貧戶開展脫貧工作,不管貧困羣衆高不高興,只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多刻錄些農村實用技術,以增強扶貧農戶的脫貧致富技能。精準扶貧工作中,上策是給致富理念和點子,增強內生原動力;中策是給技能,增高致富本領;下策是直接給錢,提供臨時基礎保障。經過半年多的駐村瞭解,不管領導幹部職工也好,還是貧困羣衆也好,大家的想法基本一樣,希望得到的卻是能提供臨時基礎保障—給錢,對長久性的致富理念、點子和技能,大家都不屑一顧,不會討要項目資金就誰也瞧不起,也可說幾乎沒有人理會,駐村白駐工作白辛苦,也是“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的表現。也許是制度造成的,上級組織或領導關心又會討會要,就能把工作幹得順順利利,活得瀟瀟灑灑,否則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工作也是不敢擔當的無能之輩,頂多給你死不了也活不成。要求一兩年就把貧困戶的貧困帽摘掉,欲速則不達,也可說是異想天開,太天真,臨時基礎保障性的脫貧方式,脫了貧還會返貧。要想長久脫貧,一要靠政府主導,給理念、點子、技能和政策項目資金,多管齊下;二要靠羣衆自身,提高生產生活積極性,發揮自身內在動力。

9月28日:與縣農科局培訓人員一起,在甲寅村委會開展扶貧戶農村素質能力提升培訓活動。有60餘名扶貧戶參加。 培訓過程中,由於時間緊,內容多,本人講的內容主要是理念性的,簡明扼要地講一些農村實用技術,主要的農村實用技術內容刻錄成光碟,發放給他們,讓他們帶回到各自家中,與其他村民一起以碟代訓自學。中午與楊副鎮長和張主任一起到甲寅委會的梯田,查看適合發展泥鰍養殖的地塊。梯田很多,適宜發展泥鰍養殖的也不少,高投入高產出,三分養殖七分管理,但關鍵是管理問題。離村寨那麼遠,泥鰍放養後怎麼管理是個大問題,有人爲的偷盜問題,也有泥鰍的天敵,如鳥、青蛙、蛇等。還有老百姓害怕,泥鰍養出來後,擔心回收問題,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實在話。跟村委會幹部及羣衆探討,甲寅村冬閒田地那麼多,收完玉米後,爲什麼不種冬洋芋或是紅薯等冬季作物,都千篇一律回覆說,種出來後,怕賣不出去。但有什麼總比什麼都沒有好,怕就怕什麼也沒有。賣不出去可以自己留着吃,吃不完可以餵豬,出口創收總比進口消費好吧,總比什麼都要進口,辛辛苦苦打工賺點錢回家,留不住幾天就沒了,忙活了大半年等於白辛苦。

9月29日:早上,與鎮政府職工一起到甲寅村11組其它精準扶貧戶家中,查看扶貧戶自己家中沒有飼養條件要寄養在親戚家中飼養的情況。貧困戶之所以貧困,是諸多因素造成的,自身積極主動性不夠、無技能而動力不足是主要原因,而土地缺乏生產生活條件限制也是貧困原因之一。自家沒有條件飼養也就只能寄養在親戚家中飼養了,否則貧困戶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就難以領取。同時看到,有一定小規模的稻穀玉米烤酒,酒渣餵豬雞,豬糞施肥種農作物稻穀玉米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也確實是可當作精準扶貧發展模式之一。再後,到甲寅村二丙丁,與鄉村幹部一起查看二丙丁羣衆自發組織搶修進村公路情況。有個別人爲自己私利阻礙羣衆修通公路,打擊羣衆修通進村公路的積極性,以講道理的名義無理取鬧,滿足過份提出的要求才肯允許修通,要不然誰講道理就賴誰,惡語相加實在是無賴,也許是有點能耐和實力,對當地羣衆欺壓慣了。在鄉村組幹部多方做工作無果的情況只好強行拉開,最終還是順利修通,方便了羣衆出行,路通了思想觀念也隨之通,萬事通,皆大歡喜。有時候,在農村誰霸道誰有理,欺善怕惡一點也不假。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11

今天是個好日子,天氣晴好、春光融融。

一大早,我叫醒與我一同派駐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李思維和臨滄財校的張元翠,一起搞我們村的大掃除。正當我們3人幹得起勁的時候,只聽有人喊“大石四在嗎?”我擡頭一看,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在問我。我回答說:“大嫂,你有什麼事嗎?石副主任到外面辦事去了。”大嫂告訴我,她要找石興良副主任拿她家的戶口冊和身份證到信用社辦事,我立刻和石副主任聯繫,併到辦公室取出戶口冊和身份證交給她。花了整整2小時我們纔打掃完畢。此時,一輛白色越野三菱車駛入村部的.院場,他們是玉臨高速公路項目部的,來村裏找陶先明支書協商項目部選址相關事宜。我一邊招呼他們,一邊向陶支書報告了此事。過了一會,陶支書便及時趕來與他們協商。

14時許,幾輛越野車駛入我們駐村的衛平村忙東易地扶貧搬遷點。這時,陶支書、李思維和我已早早等候在事先準備好的展板前。區委副書記龔文軍招呼考察團成員圍攏到展板前,聽取了邦東鄉主要領導介紹項目點的規劃設計方案、易地搬遷工作推進情況和項目點建成將達到的效果,參觀結束後我們隨同車隊返回村委會。15時30分,龔副書記在衛平村脫貧攻堅大會戰辦公室召開了臨翔區脫貧攻堅推進工作現場考察團會議。

短短的一天,緊張而忙碌,各級領導的關心鼓勵使我們駐村隊員倍感溫馨,工作的有序推進增進了我們與羣衆的感情,增強了我們參與脫貧攻堅的使命感。我想,這次派駐到這裏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除了要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還要珍惜自我鍛鍊磨礪的機會,更真實地感受農村、瞭解農業、理解農民。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12

那是個星期天,我來到桑樹河村裏,正在跟兩委班子商討本村發展規劃及如何落實時,一位村民找到我。他說想要和幾個村民成立一個農民合作社,貸款出現了問題。我說可以幫你聯繫一下金融部門,看看是什麼原因,能協調解決的儘快幫助解決。

通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一些以前不曾想過的問題。

農民沒有真正享受到優惠政策,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他們的'困難。這是駐村後才思考到的。

農村合作醫療沒能大幅度地減少農民的看病支出。原因之一是鄉鎮醫療的落後,不能滿足農民的看病需求,到外地醫院看病,享受的醫療補助比例下降,帶來的看病成本自然加大,農民負擔自然加重。

農民不接納養老保險,是因爲農民對新生事物缺乏瞭解和對政府足夠的信任,更需要我們的耐心。

我們只有更多地關注農民,關心農民,才能真正爲人民服務。學會放下身段,傾聽農民的心聲,解決農民的困難,真正做農民的朋友,一起構建桑樹河村的和諧穩定與發展。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13

這天下午,我來到桑樹河村,一些村民正在地裏幹活,我拿起路邊的一把鐵鍬,一邊幫着剷土一邊和村民閒聊。村民和何忠家有五畝多地,四畝種玉米,一畝雜糧,家裏喂兩頭母豬,收入不算高。他講到還有許多的村民在養豬,但卻沒有什麼規模。

這時正是農忙季節,村裏的男勞力都回家種田。過幾天將返城務工。農村勞動力缺乏,是阻礙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農民的田地得不到深耕,土地變得越來越貧瘠。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產生的`效益越來越小,農民的積極性不高。

經過多次調查研究,我和兩委幹部初步確定了村裏發展規劃;

一、利用村民李勤義和侯二偉養殖生豬的帶頭作用,建立現代生豬養殖基地。村民看到這兩家養殖大戶的規模和效益,已經接受了養殖業的發展前景。利用幫扶單位和現在的招商引資大好形勢,以及村裏的農民合作社大力發展生豬養殖、綿羊養殖。

二、利用桑樹河特有的林多人少優勢,積極發展苗木產業。桑樹河村已經有一定的苗木基礎和栽培技術,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再增加新品質,如城市綠化植物,觀光植物等。提升苗木價值,擴大種植面積。

三、嘗試開發有機蔬菜。以養殖業產生的排泄物作爲有機肥料和苗木發展恢復的良好生態壞境爲依託,嘗試有機蔬菜的開發項目。

這三個項目可以相互促進,循環利用,符合生物圈生存邏輯,也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幸福度的有力措施。

駐村幫扶工作日誌 14

10月22日 深入動員,統一思想

工作隊一進駐村委會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召集村 兩委 班子成員、尕拉村9個社的社長和進駐該村的扶貧工作隊、駐村聯點幹部、包點幹部,召開了精準扶貧攻堅工作動員大會。

會議深入傳達學習了中央和省委關於深入開展精準扶貧攻堅的文件精神和省委、州委關於選派 第一書記 和扶貧(駐村)工作隊的有關通知精神;鄉黨委政府提出了工作要求、紀律要求和組織要求,向工作隊介紹了尕拉村的村情、貧困狀況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通過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努力,尕拉村村民種植的土豆銷售到了玉樹市區。圖爲種植戶爲買家裝卸土豆

會上,鄉幹部、村社幹部及駐村工作隊成員就如何實現脫貧致富、如何在精準上下功夫、如何在治本上下功夫,實施什麼項目、推出什麼措施、採取什麼辦法可以脫貧等多方面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動員會全面激發了鄉鎮、村社幹部和駐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實幹勁頭,均表示將在省州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紮實工作,積極作爲,爲尕拉村脫貧致富奔小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10月26日 注重調查,分析研究

工作隊入村後,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村情民意調研活動,主要通過聽取彙報、實地查看、入戶調查、交流座談等方式,圍繞扶貧開發的主要做法和思路對策展開調研。同時,深入分析尕拉村存在的.困難和主要制約因素,研究提出精準扶貧、脫貧的思考和建議,走訪了尕拉村所有9個社和10餘戶貧困典型戶,基本掌握了扶貧村的發展狀況、羣衆收入構成、基礎設施條件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梳理形成了符合實際的工作思路。

機關幹部購買的土豆送進了州委大院

調查發現,尕拉村有貧困戶162戶546人,佔全村總戶數和總人數的42.5%和45.3%,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在貧困牧民人均純收入中,現金收入比例低,且支出中用於生活的比重大,再生產的能力很弱,收入構成主要有4部分組成,分別是政策性收入、農產品收入、畜產品收入、蟲草收入,基本屬於自給自足生產模式。且絕大部分貧困戶是生態移民搬遷戶,這部分人員搬遷至結古地區後,由於生產生活技能缺乏,基本處於無業遊蕩的狀態,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