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大年初四日記10篇

關於大年初四日記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麼了呢?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年初四日記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大年初四日記10篇

大年初四日記 篇1

大年初四,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奶奶家拜年。我們坐了幾個小時的火車覺得很興奮,因爲馬上就可以見到爺爺奶奶還有可愛的妹妹了。

一進家門,我就馬上給爺爺奶奶拜年說吉祥話,這時奶奶趕快給我一個大紅包。我還收到了好多紅包呢!

哈哈,過年真好啊。

大年初四日記 篇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姑姥孃家,令我難忘的就是“家庭新年晚會”了。

我和姐姐因爲貪玩了會兒電腦,所以去姑姥孃家晚了些,我們去的時候,三個哥哥已經開始出節目了,其中一個哥哥看見我們來了,說:“來得正好,來得正好,快來出節目。”不一會,節目的事情就解決了,很快,我們就排練完節目了。

開始演出了,我是負責主持人的身份,開始報幕,開頭戲是我們心中年齡最大的哥哥用二胡拉的《賽馬》還有許許多多的節目,精彩的就屬我的.妹妹小BABY——謝文昭跳舞了,哥哥一放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的音樂,她就手舞足蹈的跳的不亦樂乎,而我呢,就被謝文昭所謂的“優美舞姿”逗得哈哈大笑。最最搞笑又精彩的是我們今晚壓軸戲——《狗年好》我們唱完最後一句,就張口來了句“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人們都嚇了一大跳,原以爲會是一些祝福的話呢!

今天真令人難忘。

大年初四日記 篇3

正月初四 星期三 晴

正月初四這天晚上,我拿着爸爸剛買的爆竹去放。我點着爆竹,瞬間,火樹銀花的色彩被噴吐出來,那樣子漂亮極了。爆竹有旋的、有飛的、有響的那五彩繽紛的色彩,彷彿把你帶到了另一個世界。

突然,“啪”的'聲音一響,把我從夢境中甦醒過來。一股燒焦的氣味撲面而來。我在空中嗅了嗅,便問道: “

媽媽,你燒了什麼東西嗎?”

“沒有呀!”

“那這味兒,究竟是什麼?”

仔細一看,原來是我衣服上的皮燒焦了,破了兩個小洞。心想:下次放爆竹的時候應該離得遠一點。

同學們,請注意:放爆竹的時候一定離得遠一點,被燙到可不是好玩的.

大年初四日記 篇4

昨天颳風了,今天大年初四的氣溫明顯下降,最高溫度21度,最低溫度16度。

我這人,心裏藏不住一點事,因爲前兩天得知二姑病了,心裏一直牽掛。大表姐告訴我昨天下午出結果,但是,等到晚上也沒等來回信,心裏一直忐忑,不知是好是壞,所以今早4點多鐘就醒來,再也睡不着了。起得早,沒事幹,就翻看了近幾天的報紙。有時候覺得訂報也是一種浪費,報紙取回來多半是在睡覺,除了虎子翻看兩眼外,基本無人問津,本不想訂的,但老師說高三的孩子需要,但願真能用的上,也不虛此訂。看報紙,才知道今年深圳的'旅遊有多火,世界之窗出現爆棚,人流量高達五萬人次,仙湖就更不用提了,寸步難行,還有大小梅沙,人民公園等等,等等。原來移民城市過年有返鄉後的冷清和旅遊景點的熱鬧,真的是冰火兩重天啊。

10點左右,撥通了大表姐的電話,二姑的全面檢查結果出來了,並無大礙,發燒是其它原因引起的。阿彌陀佛,謝天謝地虛驚一場。老人畢竟年紀大了,還是小心謹慎爲好。

剛學會淘寶,一直熱衷於逛淘寶,發現時間大部分浪費在淘寶上了。有些腰痠背痛,要出去舒活舒活筋骨了。

大年初四日記 篇5

今天是初四,我爸爸要去值班,我很不願意讓爸爸去。爸爸說,這是工作,不能不幹,我只好讓爸爸走了。下午,爸爸回來了。我好奇地問,值班不是在那兒一直待到明天嗎,怎麼回來了。媽媽告訴我,值班有不同的形式,這是其中的一種,我明白了。我放心上牀睡覺了。

大年初四日記 篇6

今天大年初四,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姑姥孃家,令我難忘的就是“家庭新年晚會”了。

我和姐姐因爲貪玩了會兒電腦,所以去姑姥孃家晚了些,我們去的時候,三個哥哥已經開始出節目了,其中一個哥哥看見我們來了,說:“來得正好,來得正好,快來出節目。”不一會,節目的事情就解決了,很快,我們就排練完節目了。

開始演出了,我是負責主持人的身份,開始報幕,開頭戲是我們心中年齡最大的`哥哥用二胡拉的《賽馬》還有許許多多的節目,精彩的就屬我的妹妹小BABY——謝文昭跳舞了,哥哥一放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的音樂,她就手舞足蹈的跳的不亦樂乎,而我呢,就被謝文昭所謂的“優美舞姿”逗得哈哈大笑。最最搞笑又精彩的是我們今晚壓軸戲——《蛇年好》我們唱完最後一句,就張口來了句“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人們都嚇了一大跳,原以爲會是一些祝福的話呢!

今天真令人難忘。

大年初四日記 篇7

正月初四,是母親的生日,杯酒言歡。每年的這一天,無論我們兄妹六人身在何處,都要來到母親身邊,爲媽媽祝壽。我與二弟知青下鄉到窮鄉僻壤的山村,要翻山越嶺三小時,才能乘車回到瀋陽。那時,我們身於中年的幾個兄妹,卻像小孩子一樣,愛戀地圍繞在母親身旁說着笑着……

血脈情永恆。1992年端午節後,母親去世了……之後,正月初四的相聚,成了我們家族的默守成規,弟弟妹妹都會到我這個姐姐家,互述家庭、工作、孩子,等等身前身後事。直至現在,依然是誰家有難心的事,姐弟之間都能熱情快腸地伸出援助之手。

永遠難忘的20xx年,正月初四,我正好六十六歲,在我們東北,六十六的生日要在正月初六那天辦壽宴。三弟又是早早地把酒店預訂好了。

在初四的早上,老弟弟打來電話告知,“事事就緒,只待共祝姐姐壽比南山啦,哈哈,你問我身體啊,挺好,放心吧,最近血壓和心臟都正常……我一會兒去岳父家……”此時的我,不再縈心牽腸了。

這白天,我和老公歡聲笑語,傍晚六點左右,我吃過晚飯出去遛彎的時候,兒子慌慌張張地找到我,未走到近前,便大喊一聲:“媽,快走,我老舅不行了!”剎那,我心地宛如晴天霹靂一樣!不知道怎麼上的兒子的車,車燈閃亮着應急的信號,風馳電掣地奔向弟弟的`岳父家,我三步並兩步地跑進屋,眼前呈現的竟然是老弟弟直挺挺的身體……我心像針扎的那麼痛!嚎啕大哭,泣不成聲,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我摸着他的手,想拉他起來……一個49歲,身高1.86米魁梧的男子漢,就這麼一句話也沒說地離我們而去了。七十多歲的哥哥老淚縱橫,哽咽地說:沒想到啊,沒想到,沒想到你最小,你還先走了,我們當哥姐的沒有照顧好你啊!

大年初四日記 篇8

雨停了,小雨轉陰了,溫度略有回升7°----13°。

去圖書館還書回來,覺得虎子話多的有點不正常,哦,原來如此套近乎是有原因的,又打算和同學一起約着打羽毛球了。從他放寒假開始已經打過好幾次了,每次回來便保證,這一定是最後一次。其實,我知道這遠不是最後一次,老公說這是小時候慣出來的壞毛病。還真不假,小時候他讓講故事,講完一個還讓講,說是最後一個,最後一個講完了,又來“最最後”一個,直到如今幹什麼事總有“最最後”。我聽着他滿嘴非去玩不可的大道理,無言以對,又沒原則的同意他的“最最後”了。

過大年這幾天連着看片子,居然走成了慣性,忍不住和老公湊在一起又看了黃渤主演的`《蛋炒飯》和港片《風雲2》,蠻不錯的兩部片子。看了《蛋炒飯》覺得人傻有人傻的福,是你的,別人搶不走。看了《風雲2》覺得炒股真可怕,別有錢沒錢跟着犯傻。總結的有點hold不住重點。

我們忙活着,婆婆和媽媽也沒閒着,她們竟然在看時下頗爲流行的《步步驚心》。她們不懂什麼是穿越劇,倆老太太有一句沒一句的聊着,這個若熙,她能預知未來,她算準了老四將是未來的皇帝......

嘿!還別說,大冷的天各得其樂呢!

大年初四日記 篇9

昨天媽媽說要帶我去姨姨家拜年,今天我很早就起牀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催促媽媽快一點。自從上次去過之後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沒有再取代姨姨家了呢,還有小表妹也不知道怎麼樣了,雖然現在信息很發達,隨時可以用視頻聊天,但是我還是想真實的`看一看姨姨,和小表妹一起玩。

路上坐着車,看着路邊的風景,感覺沒過多久就到了目的地。我興沖沖的先去給姥姥拜年,然後又讓小表妹帶着我到表舅舅家去拜年,順便叫人一起吃飯。在姨姨家我本來想幫忙,但是姨夫說我最重要的任務是看着小表妹不要玩火玩水,帶着她一起玩。我勉爲其難的答應了,帶着小跟班一起在院子裏撒歡,明明是寒冷的冬天,但是我卻覺得熱乎乎的。

到了下午兩三點我就回家了,今天玩的真快活,還收到了紅包呢!

大年初四日記 篇10

在這裏還是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年初四的風水習慣,或許大家瞭解過了,還是會注意些什麼。畢竟這些都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習慣,總有他的道理的。雖然被遺忘了、淡化了,但作爲對中國風水習俗文化的一種瞭解,也是很不錯的。

其實這個是以前人們還沒有任何網絡通信等工具,習慣的見面就說新年好的。不過現代人對禮貌禮儀都比較忽視了。這也是被說“人情冷暖”的原因之一。現在不在大街大巷裏碰面就說新年好,至少接電話的時候,說上一句報喜話。這是一種禮貌,也是初四除黴運的習俗哦。

大年初四晚,全家一起吃“折羅”

或許這個說法現在的人比較少聽到了,而且也沒有這樣的習慣了。其實現在一過年,大年初一到年初四五,大家天天都聚集在一起食飯,不是姑姑上門拜訪,就是女兒回孃家的,還是那個親戚好,那個親戚去,過年天天都有好菜吃。不過現在的人們比較懶了,自己弄個七八樣菜的實在麻煩,都喜歡到外面餐館,酒店裏吃。所以“折羅”基本上是吃不到的`。所謂的“折羅”就是把前幾天的剩菜都煮來吃飯,剩飯剩菜乾淨,是寓意“扔窮”。

大年初四有迎神的習俗,不宜出遠門哦

對於各位奶奶、媽媽的都應該知道這個習俗的比較多,需要準備什麼貢品來祭神。做生意的也比較清楚,因爲大年初五爲開市,一般初四就祭財神,好在初五開市圖個吉利,望今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而家裏的就祭竈神,祈求五穀登豐、家宅平安。相傳大年初四,竈神會降臨到每一戶家裏,所以人們忙着要恭迎竈神,不宜出遠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