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歷史教學研修日誌

歷史教學研修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各類日誌都很熟悉吧,對於個人來說,寫好每天的日誌也是非常重要的。日誌寫什麼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教學研修日誌,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教學研修日誌

歷史教學研修日誌1

第一天:今天我學習歷史教師培訓計劃《課堂教學觀察、診斷與評價》,理解了課堂觀察與診斷的含義與作用,也懂得了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切實改善學生學習方式。從課堂教學實際中,我們發現教師主體性的作用發揮與否,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有着保持和降低作用,教師過多或過少的發揮主導,降低學生認知水平的因素,主要原因如下:

1、鋪墊過多;

2、片面追求教案的完整和課堂的流暢;

3、教師的激情不夠到位,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降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注意改進。

第二天:今天在網上學習《歷史實用的教學策略》。瞭解到人教版教材是從單元教學目標的設定體現其基本教學思想。

第三天:打開電腦,學習《歷史的教學策略》。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道了小語教材中名家名篇的特點,以及名家名篇的教學策略的分析,並且指出教師在教學中的弊端。在對名家名篇教學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首先要研讀具體作家生平和創作,要了解文本作家自身的文化思想背景、生命情感體驗,審美創作追求等,在給學生講課時,自己要明白,並且可向學生滲透。

第四天:今天學習《歷史教學技能與策略》,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瞭解了當前教師書寫的現狀:

1、欠缺對書法整體的瞭解,

2、不能認識書法在歷史學習中的意義,

3、教師書寫技能有明顯的問題:比如執筆不符合生理的原理、結構不好、書寫不美觀、不會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等。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認真書寫,做到書寫正確,字體美觀。同時還指導了書法是我國文明傳承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我國藝術的一種特殊門類。懂得了書法在教學中的特殊地位。

第五天:今天學習《小學教師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讓我瞭解了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在朝着新課程的理念和方向紮實推進,並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由於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由於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第六天: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道了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發展觀。

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整合;

第二,發展就其層次而言,包括現在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

第三,發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內在發展”與“外在發展”;

第四,發展就其機制而言,有預設性發展和生成性發展;

第五,發展就其時間而言,有眼前發展和終身發展;

第六,發展就其主體而言,由學生髮展和教師發展。

第七天:通過以上很多天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提高了專業水平,對我以後的歷史教學工作會有很大幫助。

歷史教學研修日誌2

在從"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轉軌中,要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策略改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實施趣味性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目的和重點、難點等教學內容,同時還應該把握時間,儘可能的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教學過程中,從數量上說,教師要少講;從質量上說,教師要精講;從內容上說,學生易懂的堅決不講;學生部太理解的要反覆精講。在知識的系統傳授上,也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讓他們想、說和練的.機會.

舉世公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味性教學不僅僅可改變學生學習的態度。科學研究表明:人在輕鬆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才能形成興奮中心,使神經細胞傳遞信息的通道暢通無阻,思維也就變得迅速敏捷。這樣可加速知識的接收、貯存、加工、組合及提取的進程,知識迅速得到鞏固並轉化爲能力。因爲對所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就會產生無限的熱愛,進而迸發出驚人的學習熱情,達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進取,甚至創造奇蹟的地步。

二、利用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多向思維能力。

希臘著名的教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於生存"。課外活動在教學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它不僅加深了所學的知識,更是對知識的反饋,它是對學生學習的知識進行的多角度和全方位的綜合訓練,爲了讓學生更好的複習所學的知識,本人在課餘時間精心準備了很多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所學的知識和具體的現實生活有機的聯繫了起來,這些活動不僅充實了他們的課餘生活,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應用能力。這些活動不僅符合目前的教育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真真正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

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是:教師馬不停蹄的課堂講授、學生一字不落的被動接受.其表現形式就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其最大的弊端在於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實,教育的本質是教與學的雙邊互動,教學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傳授知識過程,也是一個情感的交融的過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格外注意應該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切合時宜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但是由於初中學生年齡特點,既有小學活潑好動和慾望強烈的特徵,也具備了擺脫幼稚步入成熟的特徵,因此要抓住一切積極因素,鼓勵學生敢於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性.縱觀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至始至終秉承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策略,給學生最大程度的自主選擇權,創設一個優良而和諧的學習氛圍.創設"開放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環境是課堂內所有因素的綜合體。"其是由:課堂空間,師生互動,課堂質量和課堂氣氛因素組成的的課堂生活意境"。現代教育研究表明:教學環境的優劣和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有着很大的聯繫,這裏面所談論的環境就是指心理環境和教學環境。

"開放型"的課堂教學環境的研究,從外部環境來看主要是如何營造一種開放型的課堂教學氛圍,從內部方面來看,就是要創設開放型的課堂師生互動關係。 外部環境--課堂教學氛圍對教學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和無時不有的。爲此創設"開放"性的課堂教學空間將更有有利於學生儘可能多的互動和交流。在課堂中營造民主和寬鬆的學習氛圍,可以最大程度的減輕學生學習時的心理負擔,敦促學生積極和主動地參與。

總之,在教學中,只要以學生爲主體,運用一系列高效的教育教學手段來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輕鬆和愉悅中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