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讀書筆記900字

讀書筆記9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導語:這是3篇讀書筆記900字,由本站小編精心整理,希望大家可以好好閱讀!

讀書筆記900字

  讀書筆記一: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困擾,在困擾面前,我們又經常會發出抱怨的聲音。而大多數時候,這種聲音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問題朝着更壞的方向發展,抱怨他人,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抱怨問題會讓我們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決心。

一本書,一個手環,詳細的爲我們剖析了我們經常抱怨的各個方面,列出了抱怨可能導致的不良影響,指出了停止抱怨的解決方法。也爲我們指明瞭一種更好的生活態度,讓我們更加懂得享受工作和人生的快樂。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每個人都要爲了工作和生活而不停的發展和提升自己,也都希望實現自己的願望和理想。但是我們又經常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失敗,在這個時候有的人會很理智的去考慮自己的不足和失誤,也有的人會把責任歸結於他人或者客觀的事實,並因此而產生不滿,發出各種牢騷和抱怨,他們將這種牢騷和抱怨當成理所當然,在思想上產生抵制情緒,卻忽略了自身的原因,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讓自己成爲最大的受害者。

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很明顯的感覺抱怨其實是一種很不好的方式,我們也會想去改變,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去改變。而這一切都是因爲受到長期以來的思維模式和慣性所決定的,是一種不斷循環的無能爲力式的思想和行爲。

書中記述的那位因車禍截肢的太太,她在面臨巨大挫折的時候,沒有去抱怨命運對自己的不公,也沒有因爲自己從此以後與別人有巨大差異而失去信心。相反的,她懂得了去感謝幫助她的人,感謝每天照顧她的丈夫。用一顆感恩的心來生活,用發現的眼光來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這種樂觀的心態也讓她走出了車禍的陰影,讓自己的生活沒有因此而變得灰暗。

當紫手環在我手上來回互換,我才猛然發現原來我的內心會不自覺的產生如此多的抱怨和不安,我對自己的情緒好像很缺乏自制力,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但是在書中我也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樣的人,而書裏也告訴了我們要善於發現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沒有抱怨。

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競爭性的羣體,老子也曾經說過“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專心致志,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到最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要讓自己的思維總是停留在單純的思想層次,時長日久,就算不刻意的去和別人爭,也能創造出自己的價值。

  讀書筆記二:

三月,我閱讀了《屋頂上的小孩》,雖然故事很短,但是含義卻很多。

主人公薇拉是個十一歲的女孩子,她的媽媽因爲剛出生的妹妹寶寶夭折後,傷心到底了,她的姨媽派蒂決定趁着假期,把兩個孩子(薇拉和小妹)接到她家去住,好讓她們的媽媽在家裏好好休養一段時間。清晨,住在派蒂姨媽家的薇拉和小妹爬上了屋頂。此時此刻,兩個女孩的心情沉悶。小妹從此不再說話。派蒂姨媽萬萬沒有想到,這兩個女孩竟然與她格格不入,這令她非常氣惱。好在有寬厚溫和的霍伯姨丈巧妙地周旋在姨媽和兩個孩子之間,才使得原已火藥味兒十足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派蒂姨媽終於讀懂了兩個孩子的心,而這兩個孩子也再不怨恨派蒂姨媽了。小沒有開口說話了。姐妹倆盼望着早日回到媽媽的懷抱,而這一天已經到來。

其實,書中的派蒂姨媽是個太過典型的角色,我們在真實世界中隨處可見這類足以對照的大人。這種人熱心肚腸,然而急公好義未必俱收實效,派蒂姨媽自認可以爲孩子做最佳打算,不論選擇玩伴、參加活動、衣着打扮,甚至飲料點心、每次吃餅乾的片數,她都有完善規劃與不紊不亂的前置作業。她忽視薇拉真實感受,比如嶄新昂貴的皮製涼鞋,其實讓兩姐妹磨破腳踝,比如精心挑選的玩伴,其實私下對小妹的短暫失語百般嘲弄。姨媽的善意計劃,從另一個角度看,充斥成人優越感與控制權,是強勢者假“同情”之名行操弄之實。難怪最後,薇拉不得不攀上屋頂,遠離塵囂。

故事尾聲,姨媽“如果不能打敗敵人,就加入他們”,困難地挪動矮胖身軀,和大家一起坐在屋頂。也許是危聳高度帶來的不安感,讓姨媽終於自承“我只是不想孤零零的一個人待在下面,我還是想和你們三個人在一起”。當大家在同一基線時,姨媽與薇拉也“化敵爲友”,重新寬容看待彼此。

這本書並沒有太多的起伏情節,“死亡”雖爲故事起點,卻非重點。不論屋頂或地下室,我們只是需要某個祕密角落,可以在遭遇悲傷時安靜一下;當然,如果有真心奉陪者更好————陪着就好,不必急着列出長串拯救方案。

《屋頂上的小孩》寫的是一個令人感傷的故事。在故事中,薇拉的媽媽在薇拉的爸爸不告而別後,一人獨立照顧三個小孩。接着,又一件令人心碎的事發生了,因爲一瓶不清潔的水,而奪走了寶寶的生命。媽媽因此自責,小妹因傷心過度而失去聲音。好心的派蒂姨媽,把薇拉和小妹接去同住,希望給薇拉的媽媽一個振作的機會;但個性與媽媽不同的姨媽,逼得薇拉爬上屋頂,在那看着日出,也在屋頂理出了頭緒,與媽媽、小妹一起度過這段傷痛期,重新出發。故事讓我縈懷的那種傷痛是需要時間來沖淡的,日子雖然黑色,雖然陰雨,還是要穿上雨衣,撐着度過,才能享受陽光普照的溫暖。

  讀書筆記三:

《愛的教育》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似,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對親友的真摯之情,在《愛的教育》一書中處處都有這種氣息,特別是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讓我不經爲裏面的主人公馬爾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親在他13歲時爲了擺清債務,獨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一個富有的人家去當了女傭,後來斷絕了聯繫。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後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說了這件事後,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馬爾可在去美洲找母親遇到了許多人,有好也有壞,像慈祥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婦女,熱心的小夥計和無惡不作的小偷,當然還有許多樂於助人的好人等等。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馬爾可終於找到了母親。

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在《愛的教育》一書中不時有出現震撼人心的愛國故事。像愛國少年他爲了國家的尊嚴連錢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罵他國家的人臉上和頭上。年輕的少年鼓手爲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冒着猶如暴雨般的子彈去求救,雖然最後他們勝利了,可他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我們做爲炎黃子孫更應該要有一顆熱愛祖國真摯的心,仁以爲己任的想法,將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用愛國的熱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愛的教育》中我想“愛會是什麼呢?”這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爲國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