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孤獨,一盞心燈日誌

孤獨,一盞心燈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前段時間讀了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他詮釋的人生孤獨,讓人說不出一點瑕疵來,只剩下滿滿的認同和感動。從青春的迷茫到事業有成,中間經歷過探索,經歷過磨難與挫折,卻在一個不經意間抓住機遇,取得人生的重大突破。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只要經歷過,就會從懵懂走向清晰明瞭,最後變的成熟直至成功。

孤獨,一盞心燈日誌

總想起他的一句話:孤獨是半身浸江,秋水生涼;寂寞是全身如林,寒意漸深。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他的孤獨總感覺是和秋天聯繫在一塊的,孤寂而又蕭瑟。一個人的孤獨,是怎樣的,我自己也說不上來,預想是與社會的格格不入,顯得鶴立雞羣,特立獨行,還是內心對生活感覺索然無味,只是吊形弔影,百無聊賴罷了。這些雖說不上有多貼切,但總覺得都是有道理的,說的都對,是社會的表面現象,也是內心的感悟。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青春迷茫吧,雖然早已過了青春期,但還算處在青春的尾巴上。

每天其實都一樣,從早上7點起牀,吃過早餐,一頭紮在工作中,一直到中午12點吃午飯,午休至2點,又開始工作,不知不覺間下班,吃過晚飯,再加個班或看看書,一下子到晚上9、10點,回到寢室,洗洗睡了,算是一天就這樣結束了,一覺自然醒,然後又重複昨天的工作和時間。唯一不同的是,閒的時間可以玩玩手遊,閒的時間不同,玩的遊戲不盡相同罷了,是不是感覺很無聊?確實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忙什麼,哪有那麼多工作要做,但有時確實挺忙的。每週都是這樣,就像做實驗的流程一樣,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有一句話說:人最怕的就是習慣,是的,我已經漸漸適應和習慣了這種算得上是生活上的固有模式,不悲不喜,安之若素,猶如進入佛說的萬事皆是空,不嗔不怒,不悲不喜的高深境界了。

我也說不上究竟有多喜歡這份工作,很多時候也不會因這份工作而開心,每天晚上等到其他同事下班走後,我就可以一個人進入自己的世界,聽音樂,寫文章,思考人生,總感覺這個時候纔是真正的自己,沒人打擾,隨心所欲。這可能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抑鬱症的體現吧,不喜歡人多的環境,加上消極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其實,也不盡然全是這樣,週末約朋友在籃球場瘋狂幾小時,也是很開心的時侯,完全看不出內心的孤獨。可這又如何解釋呢?我將其稱之爲人的“兩面性”,我自己對兩面性這個詞理解得不是很深刻,不知放在這裏在別人看來是否合適,但我覺得還是挺貼切的。

說到底,我的人生纔剛剛開始,不應該如此悲觀,確實,二十幾歲的人生,哪有那麼多感悟與情感,充其量只是偶爾有所感觸,閒的沒事幹胡思亂想罷了。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沉浸和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就好了。只不過,我還處在這樣的感嘆中:還沒年輕,就老了;還沒成功,就失敗了;還沒綻放,就凋謝了;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所以,時間就在這樣的嘆息中消磨殆盡,完全沒有走出去罷了。其實,只要自己不認老,就會一直年輕;只要自己不服輸,就會一直戰鬥;只要自己不低頭,世界在看你時依然挺胸綻放;只要自己不放棄,誰也無法爲你判定人生結局。默默過後,終究會有所收穫。雖然沒有實現自己遠大的抱負和夢想,但還是會按照最初的預想進入自己的人生軌道,無所謂成功失敗,只要滿足就行。

劉同說:“涇渭分明的青春,像雞尾酒,被一路上記得住又記不住的調酒師把弄在手中,晃動再晃動,透過玻璃,最終能看得到清晰的走向。”我的青春馬上有了結局,也已過了被調酒師晃動的時間,所以,我還是能夠大致看到自己未來的走向,至於有多清晰,還真說不好,調酒杯玻璃的表面上還蒙着些許淺淺的膜,等它隨着時間被完全擦拭掉,自然是清晰和顯而易見的。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我的孤獨,你又如何懂得。縱使你的青春不再迷茫,但在孤獨的路上,同行者何其之多,總會有一個或幾個同病相憐的人彼此珍重,互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