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我家的碓臼散文日誌

我家的碓臼散文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從記事起我就發現,在我家的街門口放着一個石頭做的東西。後來,發現在有的鄰居家的街門口也放着一個類似的東西,出於好奇,我便問祖母:“這是什麼東西?”祖母微笑着告訴我:“這叫堆臼,舂米用的。”我便知道了碓臼的名稱,卻不知道它怎樣舂米。後來,看到一家家鄰居在我家街門前用碓臼舂米,我這才真正明白了它的用途和存在的意義。

我家的碓臼散文日誌

說起碓臼,應該有很長的歷史了吧?是我國勞動人民自己創造出來的舂米工具,一輩輩傳了下來,不知產生於哪個年代,也不知究竟在在什麼時候消失的。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探尋它曾經爲人類生活所起的作用,這看似普通、造型簡單的堆臼,卻提升了鄉村百姓的生活質量,讓尋常百姓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細細端詳碓臼的石材,大多是青石,大概因爲青石結實,長期使用不易鑿破。碓臼的形狀一般都是圓的,偶爾有方形的。它的中間有一個十分光滑的圓窩,那是鄉村匠人一鑿子、一鑿子精雕細刻出來的,下了一番很細的功夫。碓臼的圓窩上口粗,向下按弧度地漸漸地往中心收縮,深約30-40釐米。與碓臼搭配的還有碓臼錘,密切到誰也離不了誰的程度,真像有人說的“老頭不離老婆”。碓臼錘也是用一塊青石做的`,也是做成圓形的,也是上粗下細,與碓臼密切合理地搭配着,只是它整個的要比堆臼的圓窩小一圈,留出的空間剛好舂米。碓臼錘的中間鑿一個直徑3釐米左右的圓槽,要楔上一塊長40釐米左右、直徑3-4釐米的圓柄,這樣,碓臼、碓臼錘就做成了。過去那個年代,做碓臼的目的,是用來舂數量不大的糙米、雜糧和麥子米,偶爾改善一下本來就貧窮的生活。

我家的碓臼曾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記,那是當石匠的堂叔用青石做的圓形碓臼,一直放在我家街門口的東面,碓臼錘就放在廂房裏,這樣街坊鄰居用起來就方便。那時,周遭的街坊鄰居大多沒有碓臼,因爲做碓臼看起來容易,實際也挺難的,大多不願費時,想舂米的時候,借用一下鄰居的就行了。我家的碓臼靠近街道,來借用的就多,用完後用水衝一下碓臼窩、碓臼錘就行了,很方便。

現在慢慢回憶起來,這看似不起眼的碓臼,卻吸引來了左鄰右舍。兒時經常看到這家的女主人端着盆來了,那家的女主人拿着炊帚來了。南來北往的人見了便問:“幹什麼去?”、“舂麥子米去,舂了的麥子米真好喝。”、“是啊,過幾天我也舂點。”聽着她們的話音剛落,不一會兒,就會聽到清脆的“噸、噸”舂米聲,打破了周遭的沉寂。

尤其到了過節的時候,那時農村沒有什麼可改善生活的,一家家的女主人像感應似的,都想舂點麥子米調節一下單調的飲食。於是乎,舂麥子米的一家接一家,還經常排着號,在家中就能聽到她們的排號聲,有的扯着嗓子大喊:“你舂完了吆喝聲,別讓別人佔去。”對方應着:“好,我舂完了就叫你。”既密切了關係,又耽誤不了舂米。這樣一來,我家的門前更熱鬧起來,街坊鄰居們一邊舂着米,一邊說笑着,歡聲笑語飄蕩在我家門前,舂米的多了,碓臼自然跟着忙起來了,門前的舂米聲不斷。初聽舂米聲,感到是那麼親切,聽着、聽着,就反射到了我的味蕾,我就有了喝麥子米的念想,就向祖母、母親嚷嚷着舂麥子米喝。

我家舂麥子米都是祖母和母親,因她倆會舂,有時我閒來覺得好奇,就湊熱鬧似的走過去幫幫忙,想感受一下舂麥子米的滋味。我一邊用力舂着麥子米,一邊細思默想着。我那時就在想,我們的祖先真富有智慧,有辦法,竟琢磨出這麼實用的生活用具來,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改變着貧窮的生活,生活質量大大提升了。就這樣幹着、想着,只覺得一會兒功夫就舂好了麥子米。用碓臼舂的麥子米就是好喝,特別粘稠,還有勁道,這是機械加工不可比的。每每端起碗來,就會聞到一股濃郁的芳香,這是碓臼與麥子米所產生的結果。喝着自己親手舂的麥子米,特別香甜,別樣的滋味在心頭,更增了食慾。離開家鄉幾十年了,還每每想起我家舂的麥子米,還不自覺地回味起它的味道,回味起舂麥子米的過往經歷,回味起飽蘸着感情色彩的碓臼,勾起的是思鄉的無限情思。

後來,我家的碓臼不知什麼原因破損了,棄之可惜,更有情不捨,其實,任何物件用久了,都是有感情的。父親便把它從門口的東面挪到了西面,把它倒扣了起來,這才發現,碓臼雖不能舂米了,但它倒扣後的破碎處,剛好放些小東西,祖母就把門上的鑰匙都放在裏面,用起來很方便。倒扣過來的碓臼面很平整,很光滑。祖母經常舒坦地坐到碓臼上,擡頭看看藍天白雲,舉目望望那遙遠的南山和村中間那棵500多年樹齡的老槐樹,心中便生髮出無限的感慨。祖母坐在門前的碓臼上,每天都會遇到南來北往的人,都親切地跟她打着招呼,從村子的東西南北各個不同角落帶來問候,傳遞着信息,祖母感到很欣慰,很知足,每天都樂呵呵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祖母坐在碓臼上的時候,有時還會給我和小夥伴們講故事,每當聽到祖母要講故事了,我們就從近處跑過去,圍攏在她的身邊,饒有興致地聽她講故事,我記得聽祖母講過許多故事,現在想來,有《牛郎織女的故事》、《楊家將》、《呼延慶》、《禿尾巴老李的故事》、《萋萋菜小豆腐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祖母坐着那碓臼講的,她講故事時的音容笑貌時常在我眼前浮現,我感激祖母,我感恩那駐留在我心中的碓臼。

我家碓臼的故事講完了,可我與碓臼的感情沒有完。因感情所繫,我家的碓臼現在仍放在門前。每當回老家的時候,我都會多看它兩眼,因我親手用它舂過麥子米,親口吃過用它舂的麥子米。豈止如此,它還爲周遭百姓們付出過辛勞,犧牲了自己,變成了破損的碓臼。正因如此,我覺得這種犧牲精神更偉大,品質更崇高,我更懷念和喜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