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回家過年日誌

回家過年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回家過年日誌1

又是年關時。

回家過年日誌

媽媽,很想很想借着過年把所有放飛的孩子摟回來,護在羽翼下重溫曾經的故事。可是,哪怕期待無比,媽媽也只會說“有空就回來看看老家吧”。

爸爸已經走了十幾年,家中空留孤獨的媽媽。可是我們似乎總是忙碌狀態,工作,家庭,社交,一大堆事。

年關將近,我彷彿聽到媽媽的唸叨,所以我要回家。唯有藉着過年的契機,我纔可以放下手中所謂的忙碌我纔可以回家陪陪媽媽,纔可以回家去感受兒時的學校兒時的夥伴兒時的記憶。

過年,就是一家人和和美美吃一餐年夜飯。滿滿的一桌子菜,濃濃的母愛味道沁入其中,他鄉豈能有?

過年,就是圍在媽媽的跟前,看着媽媽在不停的忙活,而我們這些遠行的孩子,只能打打下手,洗洗碗,端端菜。

過年,就是看着媽媽不停的煮菜,恨不能讓我們在短短的幾天嚐遍家中美味,而我們這些工作在外的孩子,只能幫助燒燒火,洗洗菜,端端水。

過年,就是回家去村裏尋找兒時的夥伴兒時的記憶。

回家,熱鬧。可是對於媽媽,意味着辛苦意味着忙碌。

所以我要掌勺一次,讓媽媽好好的歇息,讓媽媽打打牌,讓媽媽聊聊天。

今天,我們又要遠行,母親又要留在後方留在家,整理我們用過的碗筷,我們睡過的被子,整理剛剛驛動的心。

夜深人靜的時候,萬籟寂靜之刻,媽媽將怎樣熬過365天盼到來年的春節?

回家過年日誌2

已經延續了二十多年了,從建立小家庭另立門戶之後,每年的春節都攜妻帶子回到自己曾經在此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巢,回到父母身邊,與二老共度幾天歡樂時光。

過年了,父母總是望眼欲穿的盼着兒子媳婦孫子孫女早早回家,他們提前的將房間收拾乾淨,燒熱火炕、曬好被褥,等孩子們回家用就是了,年復一年,一直這樣的持續着、辛苦着、勞累着。直到前年,粗心的我才發現,父母真的老了,他們儘管盼望兒孫回家過年,可收拾屋子的辛苦,他們真的力不從心。老人從貧窮年代養育了幾雙兒女忍飢挨餓熬過來,更知道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道理。一些破舊的傢什、衣物等生活用品,都不捨得丟棄,像寶貝一樣收拾着。因此把房間堆放的有些擁擠,也因此收拾起來有些費勁。後來跟愛人商量,家與老家的距離不到十公里,開車十多分鐘就到了,今後的春節,早上回父母家,晚上回自己家,這樣既省了老人收拾房間的事,又使我們不至於受火炕烙人,空間凍人的折磨。有一年孩子因此感冒了。跟老人一說,雖然猶豫了一分鐘,考慮實際情況,父母同意了我們的建議,於是從去年我們便開始了朝去晚歸的過年方式。

其實每年過年,真正在家陪父母聊天的時間並不多,除了忙活吃喝之外,就是和兒時的同伴,本家兄弟在一起打打麻將、撲克玩了,除夕之後有時連飯也在朋友、兄弟家吃了,這讓老人有點坐不住了,經常在吃飯的時候,親臨朋友家召喚,當看到滿桌兄弟朋友推杯換盞已經喝上了之後,也就無可奈何的回家了,好在還有兒媳婦、孫子、孫女與他們同餐,也是其樂融融的。有時覺得自己真的很過分,平日裏因各自工作的原因,全家回家陪伴父母的機會較少,春節都齊齊全全湊在一起,自己卻在他人家吃喝玩樂,確實不該。但父母確認爲,回家過年就圖個快快樂樂、歡歡喜喜,現在誰家也不缺菜不缺酒,只要自己喝的舒心,玩的開心就行了。他們的大度,讓自己愧疚的心稍稍有些舒展,也就原諒了自己。

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母親卻是一個嘮嘮叨叨的人,他們的關愛與嘮叨伴隨我一生,從學習到工作;從爲人到處事;從孩提到現在一直在身邊、在耳畔。如果說學生和青年時期的嘮叨讓我心煩,甚至有點離家出走的瘋狂。但歸根結底他們都是爲孩子好,他們沒有念幾年書,不可能把話說得即藝術又動聽還能讓自己的孩子虛心的接受,他們的直白,反應的是心底的坦蕩和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是想傾自己所能把孩子撫養成國家棟梁之才的美好願望。現在想想真的愧對父母。如今,他們的嘮叨還在繼續,無非把好好學習改成了好好工作;把團結同學改成了團結同事;把兄弟姐妹相處好增加到夫妻兄嫂團結好;把小心傷了身體改成年紀大了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等等。這些說了一輩子的話,如今聽起來是那樣的親切動聽。也許是自己也做了父母的緣故,有了牽掛的人,從內心領悟到了父母的艱辛和偉大,同時也有了被孩子說成是嘮叨的習慣,所以不再覺得父母嘮叨的煩心。儘管沒有太多的時間聽父母的嘮叨,但父母的話總在耳邊迴響。我知道這是一種心靈的迴音,不管在何時,不管在何地,不管我的年齡有多大,這種牽掛、這種祝福都將永遠伴隨着我,只要他們還活着。

衷心的說一聲“爸媽,你們給了我一生的呵護,給了我一生的祝福,謝謝你們!祝你們永遠健康長壽。

有父母回家過年的感覺真好。

回家過年日誌3

今年的春節你回的了家嗎?

忘記了有多少個年頭沒有陪父母在家過一個春節,沒有一起包一盤餃子,沒有一起看着春晚等待凌晨的鐘聲的敲響......

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的遠,回家過年對於我來說也便成了一種奢求。有了孩子就更加了,因爲老家太冷,更多的是考慮到孩子的身體,所以原本定着去年的夏天要帶孩子回去的也因爲工作沒有去成。今年的春節在即,我們又遠在遙遠的國度,還是因爲工作,今年的年又不能陪父母一起過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儘管這個道理現在隨着家裏老一輩的人逐漸的離去也懂了不少,可是迫於生活、工作的無奈,很多時候還是生不由己!如果你的工作不是那麼的迫不得已,如果你還沒有成家,如果你離父母不是很遙遠,今年的春節回家吧!別看一盤簡單的餃子,那裏面是父母別樣用心;別看只是一家人看着一臺晚會,那是父母感受到的深深的陪伴!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用有限的生命去珍惜那份無私的愛戀,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也同樣針對於父母,他們的容顏不再,歲月終將帶走他們,生時多盡孝,離開也就少些遺憾!

回家過年日誌4

今年春節我回了老家!

切指算來,我離開家已經快十五年了!然而,對家鄉的思念與牽掛時常讓我感到很不安。每次回家,隨着年齡的增加,我的心情都不同。這次回家過年,再一次讓我的心情感到一種迷茫,特別是對生命的困惑!

爲什麼我回產生這樣的心情呢?這得從我這次回家聽到事情說起。

在我們老家過年時,有一種習俗,就是在春節的時候,年輕的人要到長輩那裏串門拜年,多年過去了,這個習俗依然很濃厚。早上我吃過飯,就開始串門拜年了!在出門的時候,我的母親就囑咐我,你要好好跑跑。因爲我已經好多年沒有像這樣在村裏走走了。也許村裏人對我這個在外的遊子有些遺忘了,我理解母親的心情,特別是我已經是一個快四十歲的人了,回家看看,也是應該的!

在以往過年的時候,我總是和兒時的夥伴一起串門,這樣就有可說的話!現在卻不一樣了,都像我一樣成了家,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我只好帶着我八歲的孩子,因爲對於我來說,我出了家門,父母還在家裏支應着,不像別的夥伴那樣,幾乎就騰不出空。於是,我就出門了,走在村子的小路上,看到一些來來往往的人羣,有小孩,有大人,也有老人。他們都穿着嶄新的衣服,有說有笑,相互的祝福,以及對新年的追求與想望,都寫在一張張幸福的臉上。可他們碰到我與孩子的時候,都是點點頭,特別是比我小的年輕的婦女與孩子們,似乎就不認識我,甚至還把我當作外鄉人看待。面對他們新年的微笑,我的心裏感到很尷尬!

拜年的第一站,我就來在我們村裏年齡最大的一個老人家。對我的到來,這個老人感到很以外,忙迎上來,上下打量着我!我完全理解這個老人的心。看到老人的熱情,我急忙套出自己身上的煙,當時,我不知道說什麼好!這個老人的家和十幾年前沒有多大的變化!擺設還是那樣,就是桌子有些舊多了。

“你快四十了吧”那個老人問我,我點了點頭!

“快呀,送你走的時候,你還是個小夥子”那個老人接着說。

我知道哪個老人的所指。在二十年前,我是村裏在我們的同伴中唯一走出來到縣城讀書的一個人。那時,我的心裏矛盾的很。因爲在我們村我們家的經濟來源就全靠我的父親在外打工的那一點點收入!當我收到高中通知書的那一天,那個老人正好在我家坐着。他是村裏人首先知道我考上高中的一個人。就在我決心上縣城讀高中的那一天。是那個老人給我送來了他自己攢下的十五元人民幣。後來,我聽父母講,由於哪個老人生活有些緊張,已經換了他。但在我心裏總是那麼感激他!

在那個老人家坐了一會,我就出來了,那個老人一直送得我與孩子消失在過往的人羣裏,才聽到他關門的聲響!

我拜年的第二站,就是我父親的堂哥,當我領着孩子走到他家院子的'時候,看到他的門緊鎖着,就在我納悶的時候,從這個院子走出一個年輕的婦女,我認識她,是他的兒媳婦,她把我迎回家,當我問起她家裏人的情況的時候,我才知道她的公爹已經故去,而且是癌症,那一年,她的公爹纔將近五十歲!他是村裏給過我壓歲錢的一個老人。所以我回家的時候總要抽空去看看他,這次也一樣。

從那裏出來,天已經是快十點了,我來到了我兒時的幾個朋友家!他們對我的到來始終是以一種待客人的方式對待!我的心情感覺到有些不好意思。在和同伴們的談話中,我們涉及到最重要的話題,就是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是的,天下最苦父母心,雖然他們有的連小學都沒畢業,可他們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將來有出息,這就是我們父母的心。不過,從他們的談話中,我知道我們家鄉的教育不是那麼好,多年了,沒有一個象樣的老師。孩子們在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送往力自己村遠約十里多地的鎮裏上學!其中,有一個同伴開玩笑的話引起我的思考。

“要是你來咱們村當先生,那該多好呀”

是的,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個春秋了!可我從沒有思考過我們家鄉的教育問題。對於一個家鄉的人,我是很羞愧的,當時我的臉有些發燙了。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只好抽着一支菸,煙一直從觜冒出來,因爲我從來不知道吸菸的滋味,其實我的心感到感到很沉很沉……

回到家裏,已經是晚上九點多。我躺在牀上就再也沒睡着,做爲家鄉的一分子,對於家鄉的變化從我沒有給予多少關心與關懷,特別是對於家鄉人的教育,對於家鄉人的文化,對於家鄉人的經濟發展,我卻一點忙都幫不上,儘管我自己一點力量也沒有,我所感動的是家鄉的人對我多年的讀書還是那麼敬重,對於我回到家鄉都以賓客對待,難道是他們對我的人格敬重嗎?我想有這方面的意思,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子女將來生活能有一個美滿生活的期盼與期待!

回家過年了,可我感受到了自己家鄉人從沒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家鄉人看待的心情,我感到難過,感到自責,因爲從那裏走出來,我就再也沒有走進去的勇氣!

過年過的是一種心情,我把這種心情寫出來,寫給在外工作與生活的遊子,無論你們在他鄉怎麼樣,都要常回去看看自己的家,哪裏是你們的根!只有那裏纔有人牽掛你!

回家過年日誌5

九月二十七號,我坐上了開往家鄉的汽車,踏上了回家的路。

坐在車上,我想起爸爸那蒼老的大手,想起媽媽慈祥的目光。突然間我有一種歸心似箭的感覺,恨不得馬上就能回到我的故鄉,恨不得即刻就能見到我的爸爸媽媽。

這麼久沒見到爸爸媽媽,不知他們還好嗎?

記得當時,我到茂名工作,媽媽幫我整理衣衫時的神情,記得在車站等車時媽媽的嘮叨,說要記得這記得那,不要落下什麼,我知道她是不放心我出遠門。記得在我坐上車後,媽媽在後面揮手,直到車影消失,都不肯離去。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當時的嘮叨,現在想起來是那麼的溫馨,那麼的懷念。

而那是去年的七月,離現在已經有一年零兩個月了。一年零兩個月,原來我離開家已經這麼久了!

我開始想念,想念媽媽那慈祥的目光,想念讀書回家時父親在車站焦急等待着晚了點的班車是的情景,想念孩提時的玩伴,想念孩提時嬉戲的那條河……這樣的想念,只因爲心裏的愛。

現在,我將再次回到我的故鄉,回到我的家。也許我們真的要走到很遠很遠,才能夠明白,自己的家曾經在哪裏。那裏有我們懷念的一切。就算以後我們成家了,那個生養我們的地方,纔是自己的根。

九月二十七號下午五點,經過兩次轉車,我進入了我那久違的故鄉——柘林。在車站,我見到了已經漸漸年邁的父母,他們探着頭,尋找着我的身影。他們一直淡淡的笑,我知道他們很開心。

我說,我給你們拍張照,留個影吧。他們一直說不要,說太難爲情,在大街上拍什麼照。

在站牌的旁邊,他們站在那裏的樣子,身體微微有些僵硬。照相機後面的我看着他們的面容眼含熱淚。

回到家,推開了那扇我許久不曾碰過的門,看着和以前一樣的房子。微笑着走了進去。

來到我的房間裏,這是曾經伴着我緩慢長大的房間,這裏有青春的氣味和聲音。曾經我在這個房間裏光着腳在電腦面前寫作,看書,喝水,坐在窗臺上看鳥羣……後來去外面讀書,寄宿於陌生的城市中的一座學生宿舍樓,不再有自己的房間。

當晚,媽媽做了我最喜歡吃的菜,整整的一桌。在這一刻,愛如無言的流水,細膩的滋潤着每一個點滴。

一家三人圍着桌子吃飯,這是許久不曾有過的溫馨。

可是我發現,父母頭上已有些許銀絲,發現父母彎腰時已漸漸吃力的身影,才知道歲月的蹉跎,他們已不再年輕!

而回想十五六歲的時候,在整個動盪不安,桀驁不馴的青春期裏,卻一直對家庭和父母充滿反感和叛逆。

可是多年以後,在時光中輾轉反側,經歷了諸多人情冷暖之後,才逐漸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唯一不會有條件和計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