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人生沒有如果的日誌

人生沒有如果的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首次偶遇丁海濤,是在前些日子舉辦的三門峽市重點作家培訓班上。而令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他熱情的個性和善於自我推銷的本領。最難忘的,當屬他課後交流時特別向我們推薦的原創短篇小說《淡如醬油》。據說曾在盧氏人民廣播電臺的“本縣文學作品選播”節目中一度熱播。

人生沒有如果的日誌

我,是在飯桌上邊吃邊聽的。儘管因爲手機網絡等原因斷斷續續,只聽了一部分,但卻已令我放不下。吸引我的,也許是語言風格,也許是敘事方式。總之,就這麼一聽,便有了遏制不住想要聽完結尾的念頭。無奈對我而言,隨着培訓班的結束,各就各位,在我的印象裏,這偶然相遇的短篇,也就成了斷篇。

直到今天,海濤將全文鏈接發來,我纔有幸一字不落地聽完全文。

“做了房奴,人便沒了尊嚴。”

“哎,沒醬油了!去打瓶醬油!”

“綿羊越數越多,睡眠越來越少。”

這些,都是文中讓人難忘的經典語句。如小說中因爲一瓶醬油這等生活瑣事而引發的離婚案,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

比起古時候,現代人的愛情和婚姻多的是個性化的自由度和足夠大的社會寬容度,卻少了先前的那種嚴肅和隆重。

也許,是現如今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一切都得要與之相適應地講究速度?

有人曾將現代社會閃婚閃離的婚姻狀況形象地戲稱爲“快餐愛情”,箇中滋味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熱心的旁觀者最多也不過是替他們惋惜之餘搖頭嘆息而已。

主人公曾經海誓山盟,堅貞不渝的愛情,在遭遇熱度衰減的變故之後,也隨之冷卻,凝固,成爲一塊經過烈焰炙烤和低溫速凍,以及時光浸泡之後的活化石,堅硬,冰冷,灰頭土臉。除了依稀可辨的紋理在訴說着以往的悲歡離合之外,再也找不出任何可以證明鮮活生命跡象的依據。而在當事人漫長的人生歷程裏,就算再難忘,也依然會隨着歲月的流逝和時間的沉澱,變得風輕雲淡,最終也不過是腦海中偶爾想起的一段塵封的記憶。

或許,再想起時還會心緒難平,感慨萬端,但----

終歸是回不去了。

因爲人生沒有如果,就像沒有彩排的現場直播。

在中國古老的愛情裏,形容恩愛夫妻的佳句名篇何其之多,我最欣賞的狀態,倒不是什麼海枯石爛之類的盟約,而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這裏面,該是對茫茫人世間珍貴的感情緣份有着多麼深的體悟,感恩與珍惜啊!

大概,自古以來人們就已經知道,熱烈的愛情雖然醉人,但來自不同家庭,生活經歷各自不同,性情稟賦也存在着差異的兩個人,經過千挑萬選走到一起,在衆位親朋的美好祝福和共同見證下,搭夥過日子,終歸是要經得起現實生活中,那些多如牛毛的諸如柴米油鹽的瑣碎俗事的不斷淘洗與漂白。到最後剩下的顏色,纔是愛情的本色吧。

的確,兩個人從相遇,相識,相知,再到相攜,相扶,相伴着共同走過漫長的一生,不只是一根紅線相連,也不只是兩隻手相牽那麼簡單。而是一旦相遇,一生相隨。一句相諾,一生相守。這,是怎樣的深情啊!

我突然間似乎明白了,古代的婚俗何以那麼複雜。以致於隨着社會進程的演變,很多已經被視爲繁文縟節,沒有現實意義的老古董而被棄之,並以相對簡捷新潮的儀式取而代之。在此,我不是妄議這種社會進步的'是非,但是我想單就其中那些極其繁瑣的儀式和傳統禮節裏,是否從本質上也隱含着古人對於愛情和婚姻的那種近乎於莊嚴的隆重呢?當然包辦的除外。

所以有人說滋生當今閃婚閃離現象的另一個溫牀,就是婚姻的成本太低,低到足夠任性,和自由隨意。在婚姻裏,誰也不願意遷就誰。否則就是辜負了自己。

如果,不是故事中男主人在聽到下班回家一直在廚房裏忙碌的妻子要他買醬油時堅持無動於衷,致使矛盾的導火索迅速點燃;如果,不是故事中女主人把買不買醬油這等小事立馬上升到覺得自己活得憋屈的原則高度來上綱上線,繼而離家出走;如果,男主人在去丈母孃家專程請老婆回家時多一些耐心;如果女主人能夠體諒老公肯低下男子漢高貴的頭顱來上門求情的誠意;如果,男主人在街遇老婆和女友時藉機挽回夫妻感情的姿態足夠誠懇;如果,女主人在老公一而再再而三地請她回家時放棄所謂的矜持與虛榮,那麼,故事的結局就會改寫,有了另外一種可能。

然而,沒有如果。生活中的事,一旦發生,便無法重寫。

更可悲的是,一切的悔悟,都已經太遲,無法挽回。

其實,一時腦熱的婚姻雙方,大概是忽略了,忘記了,給別人機會,實際上是在給自己機會。

如此想來,世間還有什麼事是不可以包容的呢?茫茫人海,人生百年,相逢已是不易,既然已決心牽手共度,何苦針鋒相對,錙銖必較呢?

不是說好的,“執子之手,與之偕老”嗎?難道,只不過是,自說自話,自欺欺人的逢場作戲嗎?

如此,何必?

縱觀世間,轟轟烈烈的愛情,和令人豔羨的婚姻,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的愛情和婚姻,普通而實在。沒有完美,只有缺憾。

簡單的幸福,來自彼此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當頭舉起與別人比較的利劍,將本應有的快樂與美滿殺他個片甲不留。只剩下痛苦和折磨在原地煙熏火燎地苟延殘喘。

簡單的幸福,來自平淡如水,細密如葉的生活裏,不斷維持良好的溝通,順暢的交流,相互的磨合,充分的表達,以及情緒的分享。

簡單的幸福,也只不過是日常生活裏的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就算現世爲奴,房奴,車奴,卡奴,孩奴等等什麼奴,也都應該互相攙扶,一同面對。風雨同舟,生死相依。

那麼,人生所經之路,誰說不是生活中一道道迷人的風景,不是感天動地的緣分與情義呢?

有此作爲鋪墊,再回過頭來,那些看似自由,便捷的閃婚閃離,也許只是社會婚姻變革成長中產生的併發症而已,不足爲奇。小說《淡如醬油》呈現給我們的,也恰恰正是這個時期一部分人婚姻生活狀態的縮影。多年以後再看,也依然會有獨特的魅力所在。

沒有宏大而複雜的敘事架構,有的只是平凡人家日常生活裏的平常瑣事。

語言活潑,生動,簡潔,平實。不枝不蔓。不故作深沉,不扭捏作態。不施粉黛,不急不躁。更可貴的是,在瑣碎的現象背後,則投射出作者對大衆婚姻生活冷靜而深入的思考。

尤其是結尾沉穩而含蓄的表達,溫婉而富有詩意。流露出作者對人性真實的寬容與厚道。

“或許,也就真的,是雨水吧?”

這樣的文學表達方式,不只是寫作技巧的嫺熟與否,而更是映照出作者對日常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用心體會和深刻領悟。

我喜歡這個短篇。

因爲,在它身上,有這個時代普通人們生活過的痕跡。如同,印在水底那塊石頭上的花紋,清晰,立體。

我愛它的精緻。它獨一無二的美麗。

因爲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一個經過精心製作而成的蝴蝶標本,被小心地夾在了一本看似普通的簡裝詩集裏,靜靜地,以最優雅的姿勢,以最素淨的容顏,一行一行地,逐字逐句地品讀着生活的真諦,吸收着情感的精華,於一寸寸的流光裏,頷首莞爾,安詳自在。

隨着書頁的緩緩打開,蝴蝶當年飛舞的曼妙之態,栩栩如生,猶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