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愛就是讓活着的那個人繼續幸福情感日誌

愛就是讓活着的那個人繼續幸福情感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愛就是讓活着的那個人繼續幸福情感日誌

這一形容男女緣分的千古名句,古往今來,令千千萬萬的癡男怨女,因爲對這所謂緣分的信仰,把自己本該美滿幸福的一生變得孤獨寂寞,是愛太純粹,還是太自私?

無解更無語。

發出這樣的感嘆,會被大多數雅客們認爲是不懂愛的吧,或者被視爲低俗市儈。可試想,當一對相愛的人,花前月下許下“生同眠、死同穴”這樣的美好心願時,是不會去想到假如有一天自己早去,留下的另一半將是何等的痛苦和孤單的吧。

“攜子之手、與之共老”是婚禮上被傳播的最神聖的一句話,此當屬人生最完美的婚姻結局,然人生難免疾病變故,一個深愛自己伴侶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早逝,不能與愛人攜手共老,那麼一定會希望在自己走後,有另外一個人來代替自己拂去愛人內心的脆弱與痛苦,來陪伴守護愛人幸福的過好餘下的一生吧。哪怕是講究三從四德的古人,在離世時還要臨終託付,拜託他人日後好好照顧自己的妻兒,這纔是人性真正的美好與善良。

蘭媽媽是一個非常堅強善良的女人,還是一個白皙美麗的女人,在病了整整5個月以後,在兒女們的沉痛悲哀中,69歲的她終於去了。她的女兒在她去世以後,變得異常沉默寡言,她告訴我們,她的母親和父親生日相差3天,忌日相差9天,父親早在母親26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只因母親很愛她的父親,堅決不肯再嫁,孤獨寡居了四十幾年,如今兒女成才,母親卻鬱郁而去。藍媽媽活着的時候,她的女兒曾經希望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的她,將來能葬在青山綠水間,可她卻說自己將來一定要回老家,女兒知道她在念着父親。蘭媽媽回到老家下葬的時候,村民們都說她和父親是上天註定一輩子的夫妻,如今雖然去了,卻和父親團聚了,她應該感到心安而不是痛苦。可她卻說,在母親去世以後,她的心就象被鈍刀挫過,長久的哀痛怎麼都消散不去,這種痛即來自於“子欲孝而親不在”的不甘,更來自於對母親一生孤獨的心疼和無奈。她說她更希望自己的母親一生不是那麼堅強獨立,而是懦弱一點、依賴一些,那樣善良美好的母親,如果打開心門,一定會找到另一個愛她的男人,一定會有另一種完整幸福的人生。

一個還在花季的女人,在丈夫去世以後,獨自帶着幾個孩子,經歷貧窮、疾病,還要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教育兒女成才,現實生活中,有幾個能堅持的住呢?長達四十幾年的寡居生活,漫漫長夜,孤燈獨守,又有幾個人能忍受這樣的寂寞呢?藍媽媽是了不起的,她堅守了對丈夫一生的愛,兌現了對丈夫撫養子女長大的承諾,可卻苦了自己一生,這樣的`愛情看似純美,其實卻是對人性最殘酷的摧殘。

古來多少詩詞歌賦,傳唱才子佳人曲折愛情、悽美婚戀,其中千古名句,多哀婉愁緒,離散無奈。吾已年過四旬,看過了人生繁華,也體悟過了世情冷暖,感念芸芸衆生,大多凡夫俗子,生於平淡,死於安樂,這樣的人生看似碌碌無爲,卻是人世間最平實的幸福。閒來無事,茶餘飯後,也曾想婚姻、愛情、事業、生活這些俗之再俗的物事;讀書閱報、月下遐思,也曾想人生這門複雜的課題。嚮往愛,追求愛,不分男女老幼,與愛人相守是每個人心中的嚮往,當不能繼續相愛相守時,能夠放下自己的牽掛,鼓勵自己所愛的人繼續尋找下一站的幸福,更該是一種高尚的人生境界。

無論醫學多麼發達,疾病與死亡的不幸終難以避免,而思想的不幸卻可以人爲的阻止,所謂愛,應該就是讓活着的那個人繼續幸福下去吧。

良人故去,奈何橋畔,彼岸花邊,這一世愛你已足,若君從此忘記你儂我儂,另尋幸福,此生我願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