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學語文《觀潮》課文原文

小學語文《觀潮》課文原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下面由小編爲您整理出的小學語文《觀潮》課文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觀潮》課文原文

小學語文《觀潮》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裏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着觀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課文討論

作文訓練是由感性知識發展到理性知識的過程,要想使學生能寫出好文章,必須平時加聽話,作文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下面以《觀潮》一課一例,略談一下作文訓練“三結合”。

一、與課文內容結合,增強運用語言的能力

《觀潮》一課的課後作業要求積累、運用的詞語和回答的問題,都來自課文。課文內容既是學生完成練習的依據,又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範例。

作文體現了讀寫結合,從讀到寫的原則,引導學生借讀悟寫。我把讀、聽、說、寫的訓練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的訓練,既能幫助同不寒一步熟悉課文又增強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同學們在《觀潮》一課中學到“潮水、盼着、沸騰、霎時、恢復”等詞語,我就讓學生說一段話,用上這些詞語,然後再寫下來。一位同學就這樣寫:“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雜技表演,同學們像潮水一樣從各個教室涌向操場。這時候,雜技還沒有開始,同學們等着、盼着,過了一會兒,操場中間走來一個腳蹬獨輪車的小姑娘,霎時,同學們們沸騰起來,過了好久才恢復平靜。”

二、與插圖結合,發展思維想象能力

《觀潮》一文中有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插圖,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能激起學生觀察,聯想,進行說話、作文的興趣。認真完成這些項目的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話、說話、作文能力,而且可以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插圖表現了人們觀潮時的場面。我讓學生邊讀課文邊觀察圖畫,從人物觀潮時的動作,神態想象出人們觀潮的心情。同學們認真看圖,通過看圖,最後總結出課文中心,可見這確是天下一大奇觀錠時,我問同學們:“假如你也來觀潮,你會怎樣做,怎樣想,怎樣說,有什麼感受呢?”同學們就國以想象自己如何,於是我又說:“把你怎樣看,怎樣想或是怎樣說的講給大家聽一聽。”

通過讀說訓練,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爲作文訓練打下基礎。

三、與生活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訓練,是指導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生作文時往往感到沒有任何事物寫,即使已經做過的事,聽到了,看到了也不知如何下筆去寫。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缺少生活積累,沒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

二是缺少寫作知識積累,語言表達能力差。當前,素質教育的一個極爲重要的方面,是發揮大腦的潛能,重視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所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善於觀察,發揮他們的潛能,對他們的寫作能力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於是,在學了《觀潮》一文後,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題:仔細觀察生活,寫一項活動,依照《觀潮》一課的寫法,把活動過程寫具體,也要寫出人物的特點。學生帶着任務有目的地觀察,就會獲得生活積累,然後結合學到的書本知識,寫作文也就不難了。一位同學在《精彩的雜技表演》一文中寫道:“下午兩節課後,從廣播裏傳出觀看雜技表演的消息。頓時人聲鼎騰起來。”由於小學生具有一定生活積累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訓練,他們就會說話,有話想說,言之有物。同時藉助廣播、電視、幻燈等豐富訓練方法,提高訓練質量。

這樣,在作文訓練中,按照詞、句、段的順序,由簡單到複雜,由單項到綜合,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這樣,學生就能寫出有聲有色的作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