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中國古代詩歌體裁:四言詩

中國古代詩歌體裁:四言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四言詩是:我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中國古代詩歌體裁:四言詩

“四言”指四字組成的詩句。四言詩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寫成的詩歌。在上古歌謠及《周易》韻語中,已有所見,到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雖雜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體。

  歷史記載

四言體盛行於西周。春秋時期,戰國時期,除楚辭外,其他詩作出現不多。西漢時期四言詩不少,如《易林》一書,雖爲爻辭,但富有詩意,幾與《詩經》併爲四言詩矩。明代楊慎大加稱譽,嘆爲“古雅玄妙”。西漢一朝雖也有五言體興起於民間歌謠,但文士之作,大體還是用四言體。韋孟的《諷諫詩》可爲代表。劉勰曾譽之爲“繼軌周人”之作。但東漢之後,五言詩很快取代了四言詩的地位。鍾嶸《詩品序》說,時人對於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衆作之有滋味者也”。這以後,傳世的四言體確實不多,佳作更少。比較能繼承《詩經》遺風,稱得上四言正體的,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短歌行》與陶淵明《停雲》諸作,篇中分章,反覆吟詠,是“惟能辭意融化而一出於性情六義之正者”(吳訥《文章辯體序說》)。此外,嵇康的.《幽憤詩》,以至韓愈的《元和聖德詩》、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認爲“詞嚴氣偉,非後人所及”(《文章辯體序說》)。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詩,但比起《詩經》中的珍品,詩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較長,又不分章,所以有稱之爲四言變體的。

四言詩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詩經》中的《國風》、《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詩爲基本體裁。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裏,如《史記》所載《麥秀歌》,《左傳》所載《宋城子謳》、《子產誦》等,也都是以四言體爲主。可見,在西周到春秋時期,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下層,是娛樂場合還是祭祀場合,最流行的詩體是四言詩。

  《龜雖壽》

曹操(東漢)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téng )蛇乘霧,終爲土灰。

老驥(jì)伏櫪(lì)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琉璃明王四言詩》

翩翩黃鳥,雌雄相依。

念我之獨,誰其與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