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白脖的典故

白脖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即白脖頸的烏鴉。“白脖烏”一詞始見於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白脖的典故

西晉時有個叫王導的人,擁立司馬睿爲帝,建立了東晉政權,被任命爲宰相,而且先後總攬了東晉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國政近30年。在此期間,其侄王羲之及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王獻之均住在浙江會稽,而且都是東晉的`名臣。

東晉有位高僧,叫支道林,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南)人,是王羲之的好友。有一次支道林去會稽會見王徽之兄弟,回來後有人問他會見的情況,他竟說:“到了那裏只見一羣白脖子烏鴉,聽他們哇啊哇地叫。”顯然,這是支道林風趣的揶揄,意思是王徽之和王獻之兄弟都是山東人,客居會稽,學說當地的話,語音不準確,既不是山東話又不像浙江話,別人又聽不懂,所以支道林以長輩的口吻把他們說話比作白脖烏鴉叫,自然是十分風趣而形象的,當然內中也含有不是純種烏鴉的貶義成分。

這句話流傳開來後,人們就把技術不高明、功夫不到家或僅有一知半解的人稱爲“白脖”;也泛指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