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打秋風的典故

打秋風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指利用各種關係向人索取財物,有“揩油”之意。“打秋風”一詞的.由來,可以上溯到唐朝。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載:“當今北面官人,入則內貴,出則使臣,到所在打風打雨。”以後演變爲“打秋風”,使用亦漸爲廣泛。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載京城俗事對偶,有“打秋風”對“撞太歲”之語。所謂“撞太歲”,是依託官府而敲詐人家財物之意。《暖姝由筆》中所載的一首辭客詩,有“秋風切莫過江來”之句,意即但願揩油的人不要來。《儒林外史》第四回也寫道:“張世兄屢次來打秋風,甚是可厭。”說明那時已普遍使用此詞。

打秋風的典故

打秋風,也作“打抽豐”。明代郎瑛《七修類稿》雲:“蓋彼處豐稔,往抽分之耳。”明·陸噓雲《世事通考》爲“抽豐”作了明確的解釋:“打抽豐,因人本富而抽索之,故曰打抽豐。”因爲打抽豐意味着“分肥”,令人厭惡,人們對打抽豐者普遍存有戒心或進行抵制。明代楊珽《龍膏記》中寫道:“且把衙門掩上,如有星相求見與鄉里來打抽豐的,不可放進。”

“打抽豐”又有向有錢的人討點物或饋贈之意。《紅樓夢》中劉姥姥幾次進大觀園就是這樣。第三十九回寫道:“忽見上回來打抽豐的劉姥姥和板兒來了。”這裏的“打抽豐”一詞,概括指明瞭劉姥姥幾次到賈府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