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百聞不如一見成語典故

百聞不如一見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聽別人講一百次,不如親眼見一次。指聽聞再多也不如親眼所見可靠。語出《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百聞不如一見成語典故

漢宣帝時,西北邊境上傳來羌人侵擾、燒殺搶掠的警報,情況十分嚴重。朝廷聞報,立即召集會議,商量對策。大臣們都主張立即派兵前去攻剿,可是,當宣帝問他們誰願率兵前去的時候,卻無人敢應聲了。

這時,老將趙充國站出來奏說自己願意到西北邊境地區去了解軍情。宣帝准奏,並讓他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兵馬、武器和糧草。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情況究竟如何,在後方還不清楚,所以不便估計,更無法提出什麼要求,我要先去摸清情況,然後再草擬方略,向皇上奏報。”

後來,趙充國來到了西北的金城郡(今甘肅蘭州和青海西寧一帶),親自進行調查,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個“全師、保勝、安邊之策”。奏報朝廷通過實行以後,果然效果很好,漢人和羌人的.關係緩和了,邊境也隨即安寧下來。

古人認爲,聽來的總不如親見的。所以輕“耳聞”,重“目見”。《荀子·儒效》:“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西漢·劉向《說苑·政理》:“耳聞之,不如目見之。”《後漢書·馬援傳》:“傳聞不如親見,視景(影)不如察形。”否則,就叫作“以耳代目”“貴耳賤目”,都是貶義詞。這種看法,在俗語中稱作“耳聽是虛,眼見爲實”,與“百聞不如一見”同義。

現在,人們多用“百聞不如一見”來強調親自調查情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