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岳飛他是哪個朝代的人

岳飛他是哪個朝代的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引導語:對於岳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亦有很多人聽過他的事蹟,那麼你知道岳飛是哪個朝代的人嗎?接下來是小編爲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岳飛他是哪個朝代的人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爲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爲大元帥的部對。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爲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

岳飛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岳母刺字故事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之孫岳珂所著《金佗稡編》也沒有記錄。岳飛背上刺字的記載始見於元人所修的《宋史》本傳:“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有一種說法是,因爲“刺字爲兵”的.制度仍在執行,所以岳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明代表現岳飛故事的小說、戲劇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都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刺字版本不一,流傳最廣的則是“精忠報國”。有學者認爲,此時的“精忠報國”四字是混淆了宋高宗御賜“精忠岳飛”四字而產生。

始修於明代的《唐門岳氏宗譜》說“盡忠報國”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爲岳飛所刺,但《宗譜》晚出,此事的真實性仍有待考證。“岳母刺字”的演義故事則最早見於清抄本《如是觀傳奇》與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說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響廣泛,一直流傳至今,成爲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