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點染修辭手法什麼意思

點染修辭手法什麼意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點染是繪畫中常用的手法。畫家揮毫作畫,有時用點,有時渲染。兩法交互使用,畫出一幅幅意境優美的畫圖。點與染,這種繪畫技巧,被我國古代許多詩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到詩詞創作中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點染修辭手法什麼意思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點染修辭手法什麼意思

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兩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兩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這位清代文學批評家告訴我們,“點”就是“點明”。“染”就是用景物來烘托。根據這種解釋,《雨霖鈴》中還有一處“點染”。那就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裏先點明“去去”,這次分別是去了又去,遠而又遠,然而這“去去”的具體情狀又怎樣呢?緊接着用“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三種景物來渲染。襯托出“去去”的山高水長和離情的深沉凝重。

點染也有用在詩中的。如韋應物的《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這裏“歸思”是點。用“秋雨”、“雁聲”來烘托來染。岑參的《磧中作》:“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先點明無處投宿,再用“平沙萬里”來渲染,這樣,詩的意境全出來了。

點染還有用在曲中的。元人馬致遠的名曲《天淨沙·秋思》,先寫秋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在刻意渲染旅途黃昏蕭條、寂寞、悲涼的氣氛下。結句爲“斷腸人在天涯。”這是點睛之筆。凸現了客居異鄉的遊子日暮途窮、離愁腸斷的心境。

綜上所述,點染手法包含“點”與“染”,是辯證對立統一的兩方面。“點”,指的是畫龍點睛的主句(或中心詞)。它在適當的地方(或開頭。或結尾)點明詩的旨意。“染”,是用意象來烘托渲染,最好伴用各種修辭手段。這樣點與染結合運用。可以創造出優美的意境,抒發強烈的感情。能夠增強詩詞的藝術魅力。

  瞭解點染手法,有助於提高欣賞古典詩詞的能力,還可以運用到詩詞的創作中去。

所謂點,就是點明,將所要抒寫的.情感、道理,一語點明,使讀者瞭然於胸;所謂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體的事物、景物將所點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來,以便讀者對其能更具體、更生動地把握

  哪些詩詞有點染?

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點染是畫家手法,有些處加點,有些處渲染。這裏借來指有些處點明,有些處烘托,點明後用景物來烘托,更有意味。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點明“去去”,就用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空闊,三樣景物來烘托,襯出遠別的離情。接下去說:“多情自古仿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裏點明“仿離別”,用“冷落清秋節”來渲染,再襯上多情,更覺難堪,所以說“更那堪”。

這是一重渲染。再有這句點明在冷落的清秋節傷離別,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用楊柳岸,曉風、殘月三樣東西構成一種悽清的意境,來烘托在清秋節傷離別的感情。這是又一重渲染。這裏有兩重渲染,顯得感情的色彩更濃重。這樣,先點明,後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

詩裏用點染的,像韋應物的《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點明歸思,用秋雨、雁聲來烘托。岑參《磧中作》:“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點明無處投宿,用平沙萬里來渲染。韋應物《休日訪人不遇》:“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點明詩思很清,用寒流和雪來渲染。全詩的意境都從烘托中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