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月光曲》的課文內容

《月光曲》的課文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本文主要講了在兩百多年前,貝多芬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演出,晚上散步的時候,他被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吸引,來到了一所茅屋前。他聽到茅屋裏兄妹的對話,情不自禁地走進茅屋,爲兄妹倆彈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說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光曲》的課文內容,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光曲》的課文內容

  《月光曲》課文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1],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裏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quàn)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裏,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裏點着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瞭。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肓姑娘剛纔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tián)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xiōng)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纔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月光曲》:即《月光奏鳴曲》或《月光》。

  《月光曲》的教後感悟

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月光曲》一文,敘述了德國著名的作曲家貝多芬在一所茅屋裏遇到窮兄妹倆後,感情由同情到激動,再到興奮,即而創作出了《月光曲》。全文的主線非常清楚,那就是以貝多芬的情感貫穿全文。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就抓住這一主線,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探索生活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諦。

  一、以創設情境來顯情

音樂中蘊含着豐富的內容,它往往比語言來得更直接,更貼切,更能激發人的感情。因此,上課之前,我便打開音樂讓學生欣賞《月光曲》。伴隨着和諧優美的曲子,很快把學生帶入愉悅其耳目,激動其心靈,開發其智力,感受其情趣的境界,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的薰陶之中。接下來,我問:剛纔的音樂好聽嗎?學生異口同聲答到:好聽!我接着問:你們知道這是誰的曲子?學生告訴我是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我故作神祕地說:關於《月光曲》的創作還有一段傳說呢,你們想了解嗎?生動激情的語言一下子就把學生從靜態的課堂拉向了課文中的情境。

課文的重點與精華是第九自然段,這是《月光曲》的內容,也體現了貝多芬感情的變化,要引導學生重點掌握,把握感情。我再次把《月光曲》音樂的高潮放給學生聽,讓他們閉目欣賞,用心感受。學生們很快便感受到音樂的節奏由輕柔到加速再到高昂,他們也體會出了貝多芬感情的逐步加深。在這個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展現出月亮從海面上升起的畫面,大海忽然由微波粼粼變得波濤洶涌的情景。

  二、以指導朗讀來導情

當學生的感情被調動起來後,就很容易引導他們進入課文的意境,讀起書來也一定是飽含感情。《月光曲》這篇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兄妹倆的談話,從談話中可看出他們家非常窮,這便是一個很好的朗讀素材,首先我讓同桌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談話,然後再指名一男一女兩位同學讀。他們讀得非常投入,我不失時機地問道:你們剛纔讀的時候聲音非常低沉,這是爲什麼呢?學生告訴我兄妹倆家太窮了,妹妹渴望聽貝多芬彈曲子,卻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哥哥滿足不了妹妹的願望,心裏非常難過。通過老師語氣、語速上的指導,學生們以自己的感情朗讀,體會出了兄妹倆的感情,也瞭解了貝多芬此刻的心情,知道他很同情兄妹倆。

課文第五至七自然段是貝多芬與兄妹倆的談話。這也是一段能很好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內容。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填詞朗讀。我將每個人物說話的前面加上一些表示感情的詞語,如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驚訝地)問,貝多芬(誠懇、熱情地)說,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曲子,(驚喜、讚美地)說。讀的時候,我讀前面的旁白部分,學生讀說話的內容。這樣,學生的感情很容易被調動起來,也更好地體會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九自然段我採用了欣賞朗讀的方法。一開始我讓學生欣賞音樂,在音樂的薰陶中再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指名讀,從景物的描寫中,他們明白了《月光曲》的豐富內容。在讀中他們也體會出了貝多芬感情的變化,接着我配上大海、月光、浪濤的畫面讓學生跟着讀。學生們在畫面的感染下,再加上自己所體會出的感情,讀起來情緒激昂,形成讓人心絃震顫的節奏美感。

  三、以求異暢想來抒情

課文學完後,爲了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好的歸宿,也爲了使整堂課在美好的祝願中結束,我啓發道:窮兄妹聽了貝多芬的曲子,他們很幸福。從貝多芬那兒他們也獲得了自信,今後他們會怎樣去面對生活呢?此語一生,教室裏一下子沸騰了,學生們抒發了自己美好的心願,有的說盲姑娘的眼睛好了,她和她哥哥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說盲姑娘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經過努力練琴,成了一位盲人音樂家。至此,學生們迸發出了自己最真摯的情感,爲這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樣的結尾增添了濃郁的色彩,使學生感到課已盡,意無窮,留下難忘的印象。

  《月光曲》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月光曲》作者介紹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絃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着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爲“樂聖”。

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8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只能通過書寫跟人交談。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廣爲流傳的交響樂《英雄》、《命運》、《田園》、《合唱》等。

他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