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周公解夢 > 老師我夢見梔子花開散文

老師我夢見梔子花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老師,昨晚我夢見自家院子裏的梔子花開了。那麼美麗,那麼潔白,滿院都聞到一股清香。我就摘了一大捧送給您,您瞅着我直笑,連聲說謝謝,謝謝……”早晨還沒有上班,玉慧就打電話給我。

老師我夢見梔子花開散文

玉慧是我支教學校五年級的學生。我是她班主任。但在“六一”兒童節之後,她隨着媽媽到上海去了。本來她們母女應該是在農忙過後走的,但是村裏的同伴在上海爲玉慧媽找到一份事兒做。怕去晚了活兒讓給別人了。玉慧爸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木訥的農民,整日裏除了忙活就是掙錢。雖然初中還沒畢業,但是莊稼種得可真好,在村裏也是數一數二的。去年,他兄弟二人合夥買了一臺收割機,農忙季節,人閒機不閒,兄弟二人沒日沒夜輪流開機。現在附近村子裏的小麥收割完畢,就又開着收割機“突突突”奔北方去了。

臨去上海前一天,他們夫婦二人來到學校,向校方說明情況

其實他們也不是很想帶孩子到上海去,一則因爲人生地不熟,自己的落腳點尚在考慮,另一方面則是因爲玉慧就讀的新學校還沒有聯繫好。本地公辦學校太貴,經濟上有點吃緊,私辦小學還沒有着落,有待選擇。不把玉慧帶去,寄宿在別人家中終究不太方便,而且也不是很放心。跟着他爸等到學期結束纔去上海,又唯恐耽誤他爸外出收割,誤了掙錢。思來想去,還是由玉慧媽先帶她到上海,這學期的課就此打住了,等到那兒再想法子,反正下學期還得從五年級念,再留一級。況且,玉慧弟也快要上學了,他們想讓玉慧弟弟上好一點的學校。他們還說,掙的錢只能緊一個孩子花,只能把一個孩子作爲重點培養對象……

聽玉慧父母在我耳邊絮絮叨叨,我無語。我還能說什麼呢?選擇學校是每個家長的權利。我只感到無奈與心痛。剛來支教的時候校長就向我介紹過這個孩子,說她一二年級就在上海私辦小學讀的書,三年級回來了,剛回來那會兒,基礎不是很好,但這孩子有個優點就是聰明刻苦,一個學期下來,還算跟得上,等到三年級結束時,已經將原來的不足補上了。

一年了,我已經很瞭解了這個孩子。這個十一歲的小姑娘,聰明,活潑,開朗。她是我們班的文藝委員。“六一”兒童節之前,她帶着五年級同學編排節目,演出中,五年級同學的表演獲得陣陣掌聲。看到她的演出,我很欣慰,也很感動。我對她說:“回家對媽媽講,老師說你很有藝術天賦,暑假裏,讓媽媽帶你到城裏去學舞蹈和琴法,將來上音樂學院!”玉慧聽到我的話,臉一剎那間紅了,眼睛突然很亮很亮,盯着我,很羞澀的笑容逐漸溢滿臉龐。她沒有說什麼,但我知道,她小小的心田裏已經種下了希望的種子。可是,這顆種子能發芽嗎?能結出碩果嗎?我不敢肯定。

像玉慧家的這種情況,農村比比皆是。很多孩子隨打工的`父母漂泊不定,輾轉反側。打工地點的不停變換,使孩子也沒有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和定點讀書場所。孩子在某一個地方剛剛適應,但是因爲父母工作遷移,於是孩子就緊隨其後,不得不又重新再去適應另一個環境,這樣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難搞好。許多農村家長把上學當作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像過去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論調已經過時。就業渠道多元化傾向,給那些本就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村家長一個誤導,認爲只要能掙到錢,就是本事,而忽略孩子的人格塑造及修養提煉。他們可以從浦東到浦西,從廈門到北京,成了“我是一塊磚,哪兒需要往哪兒搬”的“新雷鋒式”人物。更有甚者,有的家長只打算讓孩子唬到初中畢業,然後就讓孩子踏上漫長的打工生涯。也有家長覺察到這樣做不妥當,於是讓年老的父母或家裏親戚代爲照管孩子,而自己便可一門心思在外掙錢。於是,農村小學就有了很多所謂的“留守兒童”和“流失兒童”。我支教學校五年級原來共有二十九個孩子,四年級末隨父母離開的有七人,剩下的二十二個孩子,卻有十六個孩子是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兒童”,還有一個寄居在姑姑家裏。這樣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強,但是學習上沒人幫助,遇到困難往往不知所措,不曉得該如何處理,感情比較脆弱。學校無法和家長進行溝通,不能實現家庭和學校的互動,這樣很不利於孩子的教育。而且大多孩子想念父母,往往無心讀書,通過他們的日記便可發現,渴望一家人在一起,是他們永遠的話題。

現在,玉慧和她父母外出了,我不知道她離自己的理想還有多遠,她能否有實現理想的現實基礎。也許我們說,理想得靠自己去努力奮鬥,但是如果家長不能給孩子足夠的支持,不能爲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理想又談何容易!農村不是沒有人才,只是這些才能往往在幼年就被扼殺在萌芽之中,這應該引起社會的特別關注。梁啓超先生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一切希望皆在少年,可是當前的教育現狀卻不得不令人擔憂。外地私立學校師資力量往往不夠,沒有系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實踐,學生考試成績往往只是做做樣子,專給家長好的看。很多家長都很疑惑:孩子在外面成績相當好,但是回到老家就不行了,是不是家鄉的教育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是不是農村教學質量還有待提高。其實,這中間的端倪學生家長多半想象不出。他們總以爲只要是在城市,教學質量就一定很好,因而忽略這種頻繁地週轉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聽到玉慧的電話竟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這個如梔子花一樣潔白純淨的小姑娘,懷揣着美好的理想,以爲自己真的能在百花叢中翩翩起舞。自從聽到玉慧父母的一席話,我便爲她感到深深地遺憾。她只是衆多農村孩子中的一個,但卻是農村孩子的縮影。我只能在心底祈禱她長大後能有所作爲;祈禱農村孩子能擁有更多展示才華的機會;祈禱那些匆匆趕路的家長們,能暫時停下來,聆聽一下孩子的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