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寫景的抒情散文,課文選取了一個個獨特的角度,描繪濟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語言準確生動,充滿了對濟南的熱愛之情。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朗讀、品味爲主,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使學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感悟濟南冬天的美麗。

【教學步驟】

一、課前3分鐘說話訓練

1、學生說話。(或演講,或朗誦,或講故事,或報道新聞)

2、學生點評。(或語言,或感情,或體態、或節奏等)

二、導入新課

一年可分爲幾個季節?同學們冬天聯想到什麼?東山的冬天有什麼特點?┈┈

三、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思考:

⑴濟南的冬天給你的整體印象是什麼?

⑵課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爲什麼?

四、學生自主探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圍繞問題進一步理解課文

1、討論,推薦同學發言,在大組(全班範圍內)中交流。

2、教師點撥:

⑴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對比的寫法。

⑵濟南的山特點:溫暖、可愛、美麗迷人──襯托的寫法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⑶濟南的水特點:清亮、空靈──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既讚美濟南冬天的美麗,同時也無不流露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美麗景緻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3、小結:

通過剛纔的討論分析,我們感受到老舍先生筆下的冬天濟南,她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字裏行間到處流露出作者對濟南的熱愛之情。

五、拓展練習

1、想一想你看到過的什麼地方的景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濟南的冬天》的一些寫法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濟南的冬天》。

板書設計】

無風聲

無雷聲

無毒日

陽光朗照

薄霧覆蓋

城外遠山

清水碧綠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2

[學習重點]

學會多角度描繪景物,融情於景的寫法。

[學習難點]

如何多角度描繪景物。

[教學課時]

二課時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老舍的資料。

2、查找濟南及其山、水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學生齊答:冬季)對!現在正是初冬時節。一提到冬季,同學們也許馬上會想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靚麗,也許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更會想起“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在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沒有一個地方它的冬天也溫暖如春,給人一種溫情脈脈的感覺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走進《濟南的冬天》,切身感受一下它的溫馨,欣賞它那秀氣的山和澄綠的水吧!

[由生活常識導入話題,運用優美的語言,並輔之以切合時令特點的。詩句,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感受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二、檢查預習

1、作者介紹(讓學生先介紹,最後屏幕顯示老舍的有關情況,讓一位學生朗讀)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

2、介紹濟南(讓學生介紹,互相補充之後,屏幕顯示老師準備的有關介紹濟南的文字及圖片資料,請學生集體讀一下)

(1)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紀的原始部落首領舜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城的歷史達4、5千年以上,這裏古蹟衆多,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是歷代文人墨客謳歌和推崇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名副其實的“小山”,連最高的千佛山,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舉泉名72個,大致爲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泉水千姿百態,蔚爲壯觀,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2)大明湖

大明湖在濟南舊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處泉水匯成,湖面佔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劉風誥詠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出示幾幅陽光下及小雪後濟南山水的圖片。

[通過檢查預習,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字詞測評

課前大家已預習課文,下面我們檢查一下字詞掌握的情況: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髮髻澄清貯蓄水藻濟南着落暖和真得鑲

(2)、解釋詞語

響晴空靈奇蹟響亮安適澄清水墨畫慈善

三、指導朗讀

1、齊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初步體味感情。(配樂朗誦)

2、討論:本文該怎樣朗讀?

1)學生前後左右分組討論,教師巡迴指導,適時點撥。

2)學生派代表回答。

3)教師歸納: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柔和,語氣親切。

3、學生按這樣的要求自選一段最喜歡的內容自告奮勇朗讀,其他同學掌聲鼓勵。(配樂)

4、放音樂,聽名家師範朗讀,學生體會讀法。

四、整體感悟。

剛纔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已經充分感受了全文,現在請同學思考:

1、濟南冬天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麼?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學生回答

明確:南冬天的特點是“溫晴”,還了濟南冬天的山、水。

3、這天氣、山、水三者的關係是怎樣的?

(根據課文內容,教師稍作點撥引導。)

學生回答

歸納:因爲有小山的包圍,所以纔會有“溫晴”的天氣;又因爲有“溫晴”的天氣,纔會有小雪覆蓋的山景,河水纔會冒點熱氣。所以,“溫晴”是濟南冬天的特點,描繪濟南的山水都是圍繞這個特點來寫的。

五、齊誦全文,再次體味。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文章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使筆下的山、水、城、人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繫在一起,構成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三個生字,掌握五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響晴、溫晴、安適、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品味語言的優美;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境交融的寫法。

4.體會作者對平凡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並學習文中景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提到冬天,你腦中會浮現出哪些詞句呢?

(白雪皚皚、冰天雪地、大雪紛飛……)

冬天,除了美麗的雪景也伴隨着刺骨的寒冷。但是,有個城市卻是個例外。它的冬天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學習內容。

二、走進作者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裏。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國講學,1930年回國,本想作職業作家,但專職寫作難以維持生活,爲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經好友們的勸告,1930夏天到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篇文章就是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老舍在齊魯大學任教四年,其間他“努力地創作,快樂地休息”,因而濟南成了老舍的“第二故鄉”。他對濟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許多美麗的文字留個了濟南。

三、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出示讀文要求:

①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讀文後結合上下文或工具書理解。

③自學生字,要理解字義。

2、字詞通關

①認讀生字、詞

xiāng、zǎo、píng、zhù

鑲、邊、水、藻、綠、萍、貯、蓄

chéng、jì、báo、jǐ

澄、清、一、髻、兒、薄、雪、濟、南

②結合句子理解劃線詞語。

“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

“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讀文要求:

①快速瀏覽課文內容,思考課文通過哪些方面介紹濟南的冬天?

②思考文中哪個詞語可以概括濟南冬天的特點?

2、課文內容概括

課文從濟南的________、(第一自然段)濟南的_________(第二-----四自然段)以及濟南的_________(第五自然段)三個方面,突出展現了濟南冬天_______的特點。

五、瞭解濟南的天氣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濟南的天氣是怎樣的?

“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

“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

2、作者通過什麼手法寫出了濟南的天氣?

北平的風——濟南的暖

濟南冬天的溫晴:對比

倫敦的霧——濟南的晴

熱帶的毒——濟南的溫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掃清了課文的字詞障礙;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梳理了文章的脈絡結構,同學們課後熟讀課文,下節課,我們將深入學習課文,一起走進濟南的山景水色。

第二課時

一、謎語導入

老師課件出示謎語,請同學們猜一猜。

“百年故居——猜一作家名字”

(老舍)

我們對這位作家已經非常熟悉了,老舍是他的筆名,請一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作家。(學生整合老舍資料)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齊讀課題《濟南的冬天》

二、溫故知新

子曰:“溫故而知新”。就是告訴我們,溫習舊的知識從中獲得新的理解是好的學習方法。我們一起來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

①課文通過哪些方面介紹濟南的冬天?(天氣、山景、水色)

②作者通過什麼手法寫出濟南冬天怎樣的天氣特點?

(對比手法濟南天氣的溫晴)

三、濟南山景欣賞

出示自學提示:快速自讀課文2---4自然段,根據其內容給每段概括出一個小標題。

(陽光下的山、小雪後的山、城外遠山)

【陽光下山景圖】

1、讀文。找學生合作讀“陽光下的山”段落。同學點評,教師指導。

2、賞析。哪一處描寫最打動你,說說打動你的原因。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

“暖和安適”的特點。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時而比喻時而擬人穿插描寫,賦予小山感情色彩,像一位家長呵護着濟南這個城市。而濟南就只管“暖和安適地睡着”。

“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此處對濟南人神態、心理的描寫從側面烘托出濟南的“溫晴”特點。

師過渡:這樣溫暖的濟南,這樣溫情的小山,要是下場雪呢?會變得寒冷起來嗎?我們一起讀讀吧。

【小雪後的山景圖】

出示自讀提示:齊讀本段。用“____”畫出本段中心句,圈出表示方位的詞,思考本段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1、中心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吧。(中心句作用:概括本段的主要內容及中心,話句話說就是本段內容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2、順序:自上而下的順序。

山上矮鬆(樹尖):——“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一個“頂”字寫出雪的位置與大小,形象地寫出小雪後松樹的形態。)

山尖————“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鑲銀邊”形象地寫出山與天相接處的美態,同時緊扣“小雪”)

山坡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把山上因下小雪而露出不同地色

比喻成一件花衣,花衣還能動,

把一幅靜止的畫面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化手法描寫成一位害羞而臉紅的少女,貼切又美好。)

師小結:老舍先生不愧爲語言大師,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雪後的山景,遣詞造句精妙講究,字字傳神。句句流露出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這麼美的景,如此美的文字,我們也定要美美地讀一讀。教師知道朗讀。

【城外遠山圖】

“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用“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的形狀、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水墨畫寫出了濟南的淡雅之態。

四、濟南水色欣賞

出示自讀提示:自讀本段,根據內容概括出小標題。思考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空靈水晶圖】

溫暖——“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澄清——“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整個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五、深入全文,體味情感

師引導:欣賞了濟南的山景水色,感受了濟南的溫晴舒適,文章最後作者發出由衷的讚美——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置疑?文章題目叫“濟南的冬天”,文章最後卻說“冬天的濟南”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嗎?試着讀一讀這兩句話。

濟南的冬天——重點在冬天上,因爲作者的文章內容都是圍繞冬天的景色來寫的,所以題目叫濟南的冬天。

冬天的濟南——重點在濟南上,作者全文都表達出對濟南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放在文章最後用來抒發對濟南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六、方法借鑑,學會發現。

師引導:想要寫好一篇景色文章,老舍先生的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鑑呢?

抓住景物某一特點,圍繞中心句展開描寫。

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

修辭手法的運用可以幫助把景物寫得更生動。

寫景離不開抒情,要情景交融。

七、拓展閱讀

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濟南的秋天》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4

【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設計思路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讚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覆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爲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後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不說溫暖明媚的春天、喧囂熱烈的夏天、金色輝煌的秋天,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提示:如朔風怒號、冰雪覆蓋、寒冷、蕭殺……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讀課文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之後再請學生向全班展示。提示:如溫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學生思考: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確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這一點學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全文所寫濟南實際並非完全如此,這裏面加入了作者的聯想和想象,融進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說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於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着“溫晴”,也體現着“溫情”。

三、以溫晴識溫情——“溫情”在我身邊

1、學生朗讀第一段,標劃體現濟南體現溫晴特點的語句。

2、小組交流,然後指名學生回答。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從風和陽光的角度,寫出北平、倫敦、熱帶地區的特點,從而突出濟南的風不冷、不酷,不硬、不厲;突出濟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們帶給濟南,帶給人們的是溫暖、溫柔、溫情,是安適、安詳、安逸。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溫晴看溫情——“溫情”在我眼前

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着溫情和希望。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把平面的語言變成立體的畫面,學會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概括描繪。

1、搖籃安睡圖“搖籃”給人的感覺就是暖和、溫馨、舒適。睡在搖籃裏的濟南和濟南的人們是幸福的、愜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親細心的照料,親切的問候。這是別處冬天難得的情致。

2、雪後小山圖小山秀氣,承受不了大雪。陽光下,山色斑駁,秀美動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暉暖人心,溫暖柔和。真是“妙”極。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態!

3、山村臥雪圖小村在“臥”,小雪也在“臥”。它們“臥”的舒暢,“臥”的安詳,給人感覺這是陽光下爽心的“臥”,多少還帶有一些暖酥酥、懶洋洋的“臥”。這淡墨高雅的畫面,確實帶有十足的情味。

4、玲瓏水晶圖晶瑩絢麗,玲瓏剔透。雖說藍是冷色,但它卻是瑰寶,內裏包含着色彩繽紛的事物;它又與海洋一色,涌動着生命的內蘊和氣息。同時,它又包含着別緻的情韻。

五、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啓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但是在作者筆下,濟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帶有種種表象的山水,換句話說,是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裏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讀課文,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品味其中包含的溫情,然後學生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母親的形象是溫暖的,守在搖籃旁,唱着搖籃曲的母親更是溫暖的,而且還有那撫慰人心的話語。如此善良溫存體貼的母親給人歡喜,給人幸福。這樣,睡在小搖籃裏的濟南就感到舒適溫馨,母親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間大愛。

2、細緻周到的護士大家熟知這一形象,耐心細緻的她帶給濟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夢境,是溫柔的關照。

3、健美優雅的女郎陽光下,山坡上,斑駁的色彩成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秀氣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這件花衣,悠閒安適地站在微風之中。調皮的風兒不時掀動一下她的衣角,閃現出健美的肌膚。如此,給人以明亮、燦爛、喜悅、希望之感。

4、嬌美害羞的少女夕陽斜照,光輝映雪。白白的薄雪調和着陽光成爲粉紅色,這就是少女害羞的顏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是什麼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純青、溫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溫情的事兒。

5、俏美柔情的女子女子愛俏,女子愛美。面對鏡子整妝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長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鏡子。面對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來,它不僅不願結冰,破壞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獻給誰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濟南。

教師小結:老舍先生不愧爲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這一個個形象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們眼前一樣。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爲什麼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溫情的春意

作者寫濟南的冬天,但處處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寫冬天。如此,這種冬天也就有了靈性,有了生機。英國詩人雪萊的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正是本文最好的註腳。

1、學生從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氣息的句子並以喜悅的感情朗讀。如: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2、思考討論:爲什麼這樣來寫?明確:一是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二是表達作者對冬天濟南的愛憐之情;三是表現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感悟,表達一種樂觀進取的精神。

(三)品味溫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着溫情、畫意。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1、標劃富有靈性、含有意蘊的動詞。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動詞,然後加以體會,進行展示。如: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白邊。(有意爲之,是爲了給冬天增加美感)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形象傳神,寫出了舒適安然的睡姿和靈性)

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寫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現了濟南冬

日的春意和生機)

2、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

(1)教師示範

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標劃的詞語自然、柔和、親切、溫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訴說,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邊低語。“真的”含有驚喜,“是”“的”舒緩語氣,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學生找出類似語句,標劃出關鍵詞,小組交流。如: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4、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我筆下的“溫晴”和“溫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着眼於“寒”,而着眼於“暖”,不着眼於“壯”,而着眼於“秀”,集中突出了冬天裏“溫晴”的特點。爲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着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於作者內心蘊含着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溫晴”和“溫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讚美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並細細揣摩、品味。

3、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徵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

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徵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繪的山、水、陽光、白雪等景物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的寫作特點主要有:佈局謀篇層次井然,脈絡清楚;比喻和擬人的寫法,形神兼備,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摯;抓住特徵,基調一致,色彩和諧。學習這篇文章將重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着重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徵的寫法。

五、學情分析

雖然初一學生對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還比較低,但前邊剛剛學習了《春》這篇文章,學生對情景交融這種寫法以及抓住特徵有層次的進行描寫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節課中,將對學生做進一步引導,加深他們對於情景交融寫法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從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綠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風,細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熱的,蟬鳴蛙噪,電閃雷鳴……秋天是蕭瑟的,衰草連天,落葉飄零……不知不覺,冬天已悄然來臨,那我們這裏的冬天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各抒已見,用最恰當的詞彙來描繪冬天的景象。

(二)識作者(投影)

(三)檢查預習

1、幾個同學讀生字,教師正音。

2、把課下根據對生字的理解編寫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同學們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當。

(四)範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播放音樂並呈現畫面)

(五)整體感悟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選取了哪些角度進行描寫?突出了濟南冬天的什麼特點?你覺得作者在描繪濟南的冬天時蘊含着一份怎樣的情懷?

(六)精彩呈現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蘊含的詩情畫意,找出你認爲最精彩的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學生點評。

(七)合作探究

與《春》進行比較閱讀,談異同點。

(八)經驗積累

讀完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嘆:濟南的冬天真美,真溫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寫得如此細膩感人?學完之後你有哪些學習心得?請記錄下來,全班交流。

(九)自由暢談

你喜歡濟南的冬天嗎?爲什麼?

(十)展示才華

仔細觀察我們這裏的冬天,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徵,寫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書設計:

陽光

薄雪情景交融抓住特徵

溫晴

小山比喻擬人生動貼切

綠水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在反覆閱讀過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2.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過程時間

一、聽寫字詞,檢查朗讀。

二、賞析精彩片斷

1.再次朗讀課文,感悟語言的藝術,寫法的精緻。

思考: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要求學生在書上作旁批,寫出自己的見解,喜歡的理由儘可能詳細;教師走入學生中指導。)

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要熟讀成誦。如嘗試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2.品味語言,揣摩作者平實、優美的語言風格,體會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師示例:

①“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這一句用與老天爺商量的口氣,說明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讚美,讚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讚美之情全出。寫法上是創設意境,於字裏行間流露真情。

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緊緊扣住濟南冬天的“晴”。因爲晴,天空無雲,才“空靈”;因爲晴,天空藍汪汪的,纔像塊“藍水晶”。

(2)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學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課件出示練習題。(師生合作完成。)

開頭的特點是什麼?(把濟南和北平、倫敦進行了對比。)

②運用對比的目的是什麼?(爲了說明濟南是塊寶地。)

③怎樣抒情?(通過對比,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4)學生默讀課文,認真體會以上對課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師小結。

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喜愛和讚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以美的感受。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情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想一想,爲何老舍先生這些文學大師們能描繪出如此精彩的畫面,他的語言能如此優美?我們寫景時要向他學習什麼呢?

啓示細緻觀察角度多樣情景交融運用修辭手法

(可重點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方法:選詞講究;對比烘托;多用修辭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虛實結合,聯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師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關冬天的詩文。

2.讓學生進行和《春》、《三峽》的比較閱讀。

提示:可從語言、內容、寫法多角度分析。

(學生合作分析,教師小結。)

3.實踐。

(1)小組展示說說家鄉冬天的特徵。

(2)借鑑本文的寫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於景。

四、課後作業

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無風聲小山搖籃圖

溫山雪霽初睛圖

無重霧溫

晴水空靈水晶圖綠

無毒日藍

惜緣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7

教學思想: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關鍵在課外自己很樂意的參與,課堂學習是進行學習的交流和完善。

學習目標:

學會擇文朗讀,並對選文進行質疑、設計問題;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情況。

學習重點:

散文的朗讀,把握朗讀要點。

學習難點:

學生自己對選文的質疑、設問。

學習課時:

一課時

學習手段:

多媒體

學習過程:

一、課題導入。文體、作者。(圖一)

二、說

你對老舍和其作品瞭解多少?

1、老舍曾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被授予“”稱號。

2、下列作品是老舍創作的是()

A《家》

B《子夜》

C《四世同堂》

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個主要人物。

三、比(圖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學中的收穫,好嗎?

要求:

1、小組交流

2、選出代表

3、綜合意見

4、發表看法

四、聽傾聽課文錄音,在聽的過程中用你喜歡的符號、線條劃出值得你關注的詞或句子,確定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試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練習,自己邀請同學進行點評。

點評角度:語速語氣普通話停頓重音

六、問(圖三)

就你喜歡的段落質疑或設計問題考考別人,趕快行動!談(圖四)

談談本節課你的收穫,好嗎?

八、做(圖五)

你願意圍繞所學內容給同學佈置一些家庭作業嗎?注意:作業可不能太多呀!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8

一、導入:

現在天氣是越來越冷了,穿梭在城市的濃霧冷風中,每天都能感受到冬天那強有力的擁抱,心裏最渴望的就是溫暖了。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老舍先生的文章去領略一個不同的冬天,那就是濟南的冬天。

二、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聽讀要求:

1、注意辨析字音,尤其是生僻字和易讀錯的字。

2、思考: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獨特之處?

3、文中寫到了冬天的濟南的那些景物,注意用筆在文中勾劃出來。

範讀後落實字音。

三、整體感知

1、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獨特之處?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特徵)

(天氣)溫晴

2、作者是怎麼把握到這個特徵的?

通過對比:和北京比,“無風”;和倫敦比,“響晴”;和熱帶比,“日光不毒”。

3、作者對於冬天的濟南懷着怎樣的情感呢?第一段中哪個詞語最能體現這種感情?

喜歡珍愛“寶地”

北京和倫敦都是古都名城,而且北京還是老舍先生的故鄉,可先生卻把這個詞給了濟南,喜愛之情由此可見。

四、研讀欣賞

1、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些美麗的景物?讀出相關的句子。

山:山上的雪青松山草遠山的村莊

水:綠萍水藻垂柳

2、這些景物是如何體現“溫晴”這一特點的?

(學生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

溫暖:山形環繞小雪山坡有的草色還露着斜陽下粉色的雪水不結冰冒着熱氣

響晴:老城曬着日光雪後的陽光空靈清亮的水和天

3、作者爲什麼把山水作爲描寫重點?

這是濟南的代表性景物,是濟南的魅力所在。

濟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譽。著名的趵突泉是72泉之首,位於舊城北部的大明湖湖面佔全城的三分之一。人稱城中“家家聽泉,戶戶插柳”。

在濟南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濟南的天然屏障。

清人劉鳳誥,有詠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課件圖片)

總結:作者是借典型景物來體現典型特徵。

五、修辭手法

1、濟南的山水是美麗的,可作者筆下的濟南似乎比現實中更加可愛動人。這得益於文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擬人和比喻)

我們以2、3段爲例來看,首先找出擬人句。

環抱老城的小山慈善的母親保護

薄雪覆蓋的山坡婀娜的美人穿着花衣

斜陽下山上的薄雪害羞的少女粉色

同是寫山,卻是姿態各異。分析事物和被比的事物間是如何形成比擬關係的。

兩者之間有共同的性狀。

2、擴展

積累擬人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杜甫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六、作業

讀完了《濟南的冬天》你是否也愛上了冬季呢?你生活的城市在冬日裏是什麼樣子呢?是否也有令你難以忘懷的記憶呢?

請以“石家莊的冬天”爲題,寫一小段文字200字左右。注意運用講到的寫景方法。

七、板書

無風山雪村莊

響晴對比溫晴

無毒日水綠萍垂柳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2、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3、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的句子,分析它們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教學重點

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的句子,分析它們的精妙之處。

教學難點

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幅對聯說的是哪個城市的風光?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詩人劉風浩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見證老舍先生的評判。

二、老舍及其創作

1.看課文解釋①後補充: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寫該文時,作者就在山東濟南任教。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聽課文朗讀,學生邊讀邊圈點,感受課文:題目限制了地方和時令,濟南的冬天有什麼可寫的呢?先看課文,把有關描寫濟南冬天的詞句劃出來。

2.師生互動,評點第一段

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濟南的冬天”的氣候特點嗎?第一段是通過什麼方法來寫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的?

【補充:統觀全文可以看出“溫晴”“寶地”兩詞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溫晴”偏重特點,“寶地”偏重感覺】

3.老舍先生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來組合成“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畫卷?你能根據文中的描述,給每幅畫面起一個合適的名字嗎?

四、體味美

1、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朗讀,並說說這段主要寫了什麼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特點?

2、推薦一句你認爲寫的好的句子,說出推薦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樹尖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將樹尖頂雪的矮鬆比作“日本看護婦”。比喻貼切得表現了雪後樹的秀

五、精彩語段研習,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一)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

1、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3、這段文字用什麼修辭手法寫雪後的山景?找出相應的例子。

4、本段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三)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小結,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一、複習導入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並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採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爲一般表述的比較,看錶達效果的不同。

(投影顯示)如:

(1)組:

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

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

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點撥、明確:

(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讚美深情。

(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爲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爲了水藻的綠,爲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着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訓練聯想能力,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

提示:文學需要聯想,聯想對於散文尤爲重要,本文不僅聯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徵,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

(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爲什麼?

(2)“山坡上臥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着點雪”這裏爲什麼用“臥”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慄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

三、對比閱讀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四、課堂小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五、佈置作業

以“________的冬天”爲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細觀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抓住景物特徵,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基礎落實不夠紮實。生字詞可以讓學生多寫寫。

以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教學中,使文本朗讀如何和文本內容聯繫起來。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生能正確讀寫濟南、鑲上、寬敞、澄清等詞語,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活動教學法、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裏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多媒體出示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麼樣絕美的景緻,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並設計相關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讚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徵是什麼?

3.分組討論:圍繞着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讚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讀

1.第一環節 小組合作探究方式進行,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採用什麼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找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麼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爲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爲“東方舞臺上的奇蹟”。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裏,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後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2.第二環節 語言品讀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於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爲什麼?

(2)我認爲 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

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師佈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冬天的特徵,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五)小結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