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8篇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8篇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奇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創造力。

3.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弄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練習有感情讀文。

教學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作者從幾方面介紹黃山奇石的,在瞭解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創造性地練習說話。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激趣導人

1.出示黃山風景圖片: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今天就讓我們跟着小作者去欣賞黃山的奇石吧。

2.師範讀,小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奇石?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談琴。

二、採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黃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學習,要求 :

a.選擇一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找一找課文哪一段寫了這塊奇石,並讀一讀。

b .圖文對照 ,說說這塊奇石的“神奇”之處,並用“——”劃出描寫巨石樣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學習,四人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隨機學習課文。

仙桃石:

1.指名彙報,插問:這裏的“恰好”是什麼意思?“落”還可換成什麼詞?哪個更好?

2.想象這個大桃子是怎麼來的?

圖片展示猴子觀海的樣子:

(1)這塊奇石叫什麼名字?誰研究這塊奇石?指名彙報。

(2)演一演,評議。

(3)還有什麼補充嗎?如:“陡峭”是什麼意思?爲什麼在陡峭的山峯上?爲什麼是翻滾的雲海?

(4)想象說話:幾年來,這隻神奇的石猴爲什麼一動不動呢?它彷彿在想什麼?

(5)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你們喜歡嗎?齊讀。

圖片展示仙人指路:

(1)誰研究這塊奇石?指名彙報,板書:站 伸 指

(2)想象說話:這位仙人彷彿會說什麼?

(3)課文並列地寫了“猴子觀海”和“仙人指路”兩個內容。我們說一段話裏,有時並列地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這樣的段式叫( )。那麼文中用什麼句子把這兩個內容連接起來的呢?請用“~~~”劃出連接句。

(4)指名說

(5)朗讀第三段和第四段,一生讀“猴子觀海”,一生讀“仙人指路”,其餘齊讀連接句。

圖片展示金雞叫天都:

1.哪裏是天都,哪裏是金雞?

2.它奇特在哪裏?指名說

3.課文第五段寫了什麼內容?同桌分讀——男女分讀。

三、拓展思維,在延伸訓練中領會黃山的神奇風光。

1.課文哪一段介紹了“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讀讀比一比,這段的寫法與前面幾段相比有什麼不同?(樣子 名字)

2.“奇形怪狀”是什麼意思?你搜集了哪些奇石?

3.你能把這些奇石介紹給大家嗎?

4.選擇一塊奇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畫一畫,或模仿課文寫一寫,也可以給收集到的奇石圖片取名字,當小導遊演一演。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黃山之行愉快嗎?你有什麼感受?黃山有四絕,今天我們欣賞了奇石,還有奇鬆、溫泉、雲海等,下課後收集資料感受其秀麗神奇。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 桃 石 飛 落

猴 子 觀 海 抱 蹲 望

仙 人 指 路 站 伸 指

金雞叫天都 伸 對 叫

天狗望月 仙女彈琴 獅子搶球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著名的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姿態各異的奇石,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節中概括節意的句子,瞭解並體會各節是如何圍繞概括句寫具體的。

3.掌握本課15個生字,積累課後要求“讀讀寫寫”的詞語10個。

4.學習用“每當……就……”的句式造句。

5.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節。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感情讀文。

教學難點:

讀懂每一節意思,瞭解怎樣圍繞中心把一段話寫具體。認識先概括後具體的結構段式

教具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一、觀看黃山的風光片,導入新課:

教師擔任導遊的角色,播放黃山的風光片,請學生觀看,並講解:黃山在我國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那裏風光秀麗,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同學們請你們認真觀看,一會兒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內容。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黃山的一大景觀——奇石,教師接着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字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心裏跟着老師讀,注意生字的讀音。

2.同桌檢查預習圈畫字詞情況,檢查完互讀生字。

3.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自由讀、指讀、開火車讀,互讀。

4.師:剛纔我們與生字寶寶交了朋友,老師相信這回讀課文肯定會更容易些,請孩子們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寶寶重複讀兩遍。

5.師:生字寶寶的好朋友很孤獨,也想和你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嗎?課件出示詞語,自由讀、指讀、開火車讀、同桌互讀。

6.師:詞語寶寶玩了這麼長時間,想媽 媽了,我們一起把它送回家,好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遇到詞語寶寶重複讀兩遍。

7.師:生字寶寶和詞語寶寶大家都認識了,老師把句子請出來了,你會讀嗎?學生自由讀、指名讀、教讀、互讀。

三、讀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段讀文。

2.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特的石頭?

用“——”劃出,交流

四、指導二類字書寫

1.出示生字學生自由讀。

2.找關鍵筆畫。

3.教師範寫。

4.學生口頭組詞、說話。

5.學生描紅、仿寫,教師巡視。

五、作業

1.書寫本課二類字。

2.熟讀課文。

六、板書:

仙桃石

猴子觀海

15.黃山奇石 金雞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導入

1. 出示字詞,開火車讀。

2.指名5人分節朗讀,要求讀通句子,說說: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特的石頭?

3.交流板書:

仙桃石

猴子觀海

15.黃山奇石 金雞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過渡:

1、教師:這節課我邀請同學們當小導遊,結合畫面、課文內容給大家介紹黃山,希望大家積極參與,認真觀察,看看誰是:最佳小導遊。下面我們先練習練習怎樣概括地介紹景點

2、教師請學生當小導遊觀察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用自己的話給大家介紹介紹

二、學習課文,理解第一段

1.小組朗讀課文,理解第一節兩句話分別寫了什麼?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寫山上多奇石,人們根據它們的形狀,通過想象和聯想,給它們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點明瞭題意,又有“啓下”的作用,同時又是全文的總起。

(一)第二段“仙桃石”

讓我們來讀懂這一節的意思。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節,弄清每句話的意思。

2.指名讀,討論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裏?請你用曲線劃出有關詞句。

歸納板書:

①形狀像桃子;

②巨大;

③似乎是從天上仙人那兒飛下來的;

④險,“只有底部一小塊挨着下面的石盤子”;

⑤牢,儘管它與下面的山石接觸面很小,但它還是“牢牢地站在那裏”。

3.在引讀和提問中理解:

看到形狀像桃子一樣的巨石,就會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爲它飛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盤子)。因此第2、3兩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麼關係的句式?(因果)通過想象將“仙桃石”神化的兩個詞是——(似乎、也許),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動有趣。

(繼續讀)儘管——(這樣……)還是——(牢牢……)。這組關聯詞是什麼關係的句式?(轉折)進一步寫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這樣”就是指——(只有……石盤子)。

4.齊讀並小結:我們通過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讀懂了第二段,瞭解了仙桃石是塊奇特的石頭。

(二)第三段

過渡:猴子觀海是塊怎樣的石頭呢?

1.自由朗讀第三節,找出寫這一節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劃出。

交流板書:形象逼真

2.再讀課文,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理解這一段是怎樣把“猴子觀海”寫具體的。

(一動不動,蹲,彷彿在觀看)——擬人手法。

(三)第四段

過渡:我們用學習第三節的方法學第四段。

1.首先請自讀,找出寫這一節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劃出。交流。

板書:特別有趣

2.再讀,請你用曲線劃出“金雞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別有趣在哪兒的句子。交流。

3.這寫冷冰冰的石頭作者是運用了什麼手法把它寫活了,讓人覺得它們確實有趣呢?(擬人)請你用小圈圈出描寫“金雞”姿態、動作的詞和“五老”神態、心情的詞。自讀體會。指導朗讀。

4.引讀:

“金雞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別有趣,——(每當……啼叫),可是,當你爬上天都峯,再回頭看那“金雞”時——(那隻……走來)。原來“金雞”和“五老”是同一山頂上的一組大石頭。

同一組石頭爲什麼會有兩個有趣的名字?書上哪句話中哪一個字告訴我們?(板書:變)

小結:同一組石頭,作者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卻不一樣,真是特別有趣。

5.齊讀第4段

(四)第五段

1.讀文,課文詳細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五老奔天都還介紹了哪些?有沒有具體寫?爲什麼?

2.作者怎樣簡單寫的呢?再讀有關內容。

3.用“每當……就……”的句式造句。

三、 拓展延伸鞏固

1. 師:黃山的奇石又何止這四種,有些石頭還沒有取名字,正等着你去發覺呢!

2. 出示圖片,請學生取名。再請學生用一兩句話來形容這幅畫。

3. 朗讀全文

大自然真是神奇,她給了我們美的享受,讓我們帶着這份自豪,好好的把黃山奇石的奇、趣誇一誇,把我們祖國山河的壯麗讚一讚,把整篇課文輕聲讀一讀。

4. 黃山真是令人嚮往。這裏有介紹黃山的一段影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四、指導二類字書寫

1.出示生字學生自由讀。

2.找關鍵筆畫。

3.教師範寫。

4.學生口頭組詞、說話。

5.學生描紅、仿寫,教師巡視。

五、佈置作業

背誦第四段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3

對於本班學生來講,沒人到過黃山,更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課文的語言平實,用詞準確,學生一讀就懂,可是真正要想象出文中所描繪的情境,體會黃山奇石的奇形怪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卻是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因此需要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藉助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架設與文本溝通的橋樑。通過一年多的訓練,學生有表達的興趣和願望,可是用詞不夠準確,語句缺乏條理性。因此,幫助學生嘗試將閱讀中積累的詞語運用到口頭表達或寫話中,讓學生通過想象,仿照課文,進行說話寫話的訓練,也是這一課的重難點之一。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會認:陡、峭、臂。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初步瞭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

記憶字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三、教學用具:卡片、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黃山奇石》一課,你知道“黃山”在哪兒嗎?“黃山奇石”奇在哪嗎?看誰讀了課文後能把這些答案告訴同學們。揭示並板書課題:黃山奇石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和會認的字。

1、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

2、同桌同學互相幫助,解決認字的問題。如果仍然有不認識的生字,就做好記號。

3、教師走下去收集學生不認識的漢字,把這些生字寫在黑板上。

4、指名讓學生讀帶拼音的生字,解決字音的問題。

(三)、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1、小組討論自己是怎樣記字形的?說說平時是怎樣用這些字的?

2、小組彙報學習過程。每組講一個字,講的不好,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彙報的形式是

(1)讀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課中由生字組成的詞;

(3)擴展詞語。

3、理解詞語意思:(學生在理解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也可以聯繫課文內容說。)

聞名:有名。“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進一步。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雲等上下滾動。

(四)指導書寫:

1、學生在書上把每個字按筆順描寫。

2、仔細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試着把每個字獨立寫一個,寫後與範字比較,看看哪筆寫得不好再進行修改。

3、在書寫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字不太好寫?

4、教師指導書寫。

(1)出示帶田格的“滾”字。

(2)觀察這個字,有什麼特點?(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

(3)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滾”字:三點水旁的“提”寫得不要太平,在橫中線上收筆。右半部分的“點橫”和“公”字要寫在橫中線上。下面的筆畫是:撇、豎提、撇、捺,最後一筆“捺”要與左面的提同高。

(4)教師範寫,學生觀察。

(5)學生獨立書寫這個字,每字寫一遍。

(6)同桌同學互查,相互糾正。

(7)展示評議。

5、其他生字由於筆畫少,不是很難,學生把每個生字獨立寫一遍。學生有問題舉手,教師個別輔導。

6、展示評議,比比誰寫得最好。

(五)、初步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學生和老師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正確讀音。讀後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6段)

2、自己讀課文,提出問題。

3、教師走下去收集問題。

(六)、複習鞏固:

1、看詞語,說出生字,並補充完整:

xx秀麗(神)奇

xx奇形怪(狀)

xx仙人(指)路

2、讀詞大比拼: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看老師出示詞語卡片,看誰讀的準確。

(七)、佈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書寫生字,每個字寫3遍。教師巡視,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2、抄寫詞語:神奇風景區彈琴名字翻滾著名巨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2、通過讀課文,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

3、通過觀察圖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引導學生欣賞好詞佳句,培養學生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瞭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引發學生展開想像。

教學用具: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朗讀感悟。

教師:這節課我邀請同學們當小導遊,結合畫面、課文內容給大家介紹黃山,希望大家積極參與,認真觀察,看看誰是:最佳小導遊。下面我們先練習練習怎樣概括地介紹景點。

1、教師請學生當小導遊觀察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用自己的話給大家介紹介紹。

2、然後讓學生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做到有語氣。談談讀後的感覺。

3、進行朗讀展示。

4、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介紹,指名介紹,大家評議。

二、抓住重點進行介紹,深入理解。

同學們知道先從整體進行介紹,黃山風景區的奇石真是數不勝數,接下來我們練習抓住其中有代表性的幾處景點進行介紹。

1、自己讀課文,找找描寫黃山奇石的段落,想想具體介紹了哪些奇石,邊讀邊在書中畫一畫。

2、讀後你知道了什麼?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結合學生說的及時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3、在小組內討論:這些奇石爲什麼有這樣的名字?(對照課文插圖,進一步瞭解黃山奇石“奇”在哪裏。)

4、自己練習藉助插圖介紹其中的一個奇石。(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三、指導朗讀,入情入境。

同學們,我們已經瞭解黃山奇石的樣子,在介紹時還要注意加工自己的語言,做到繪聲繪色,用你的語言去吸引遊客。

1、黃山奇石生動有趣,你們能有感情地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2、老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範讀。

3、學生練習讀。

4、以小組爲單位讀讀。

四、啓發想像,練習講解。

課文的結尾概括的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同學們請你想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的樣子,動筆畫一畫;

讓學生結合手中的畫用自己的話介紹。

師:黃山風景區還有許許多多的.奇石叫不出名字,你能不能結合圖片,仔細觀察,大膽想像,根據奇石的樣子起名字,給大家介紹。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五、推選小導遊進行介紹,評選最佳導遊。

以小組爲單位,每個小組成員結合一處奇石景點進行介紹。

每個小組推選代表進行競賽。

1、進行現場講解。

2、組織大家評議。

教師總結:

通過大家生動、形象的介紹,我們知道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有趣的奇石、怪石。黃山是天造地設的寵兒,隨便一處,或鬆或石、或雲海溫泉,無一不美,無處不奇,置身其間,使人覺得來到了天上人間。同學們,努力學習吧!將來希望你們學有所成,憑藉自己的能力,前去遊覽,感受黃山的美麗神奇!

六、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反思:我通過設疑導入新課,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要儘快的瞭解黃山有多奇。並通過多種方法識字。再用小導遊的方法來促進他們讀通課文、讀懂課文、並且能夠聲情並茂給大家介紹某種奇石的神奇之所在。大家都有一種什麼時候能去黃山親自一遊就好了的想法。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又告訴他們應該努力學習,將來靠自己的能力登上黃山,似乎他們的學習盡頭更足了。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4

【情景說明】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是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覽黃山之後的感嘆。《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抓住黃山“四絕”之一──怪石,娓娓道來。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原本無生命,但在作者筆下被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讀了這篇課文再去遊黃山,孩子一定會更喜愛黃山石,也一定更會欣賞黃山石了。本課圖文並茂,學習本課應在培養學生觀察力與想象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並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一一表述出來。朗讀是得以完成這一目標的載體,因而組織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讀是本課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讓學生在初讀中嚮往黃山的神奇,在研讀中欣賞黃山的怪石,在品讀中回味黃山的魅力。教師要創設多種情景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能以不同的角色在感悟語言、摹仿語言的同時也能創造語言,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

【教學設計】

課前談話:在假期中同學們都去過哪些地方?你認爲那裏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麼呢?今天呀,我們也去一個有趣的地方玩一玩,看看那裏有些什麼東西最能吸引你呢?

板書:

黃山

一、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黃山到底有什麼地方吸引我們呢?先聽一聽朗讀吧!

1、師範讀課文,學生聽完之後說說自己都知道了些什麼?

板書:

奇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找出來,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找出來,並試着讀通順。

3、⑴ 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⑵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指導識字。

二、研讀課文,感悟語言

黃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你認爲哪幾處怪石最有趣呢?找出來讀一讀,並說一說有趣的地方:

1、學習“猴子觀海”段落:

⑴ 指名朗讀,說說這一處爲什麼有趣?它爲什麼有這樣的名字呢?

⑵ 結合插圖理解“陡峭”、“雲海”;動作演示理解“一動不動”;認讀“峯、胳膊”。

⑶ 練讀這一段,怎麼讀出趣味來呢,試背誦。

⑷ 表演讀:

我們能把“猴子觀海”介紹給你周圍的小朋友聽嗎?指名說。

⑸ 換角色讀:

石猴可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還會說話,會向別人介紹自己哦!

(指名學生可以加進適當的動作。)

⑹ 情景表演:

石猴在黃山頂上呆了好長時間,無數遊客都與它合影留念,它想爲大家介紹一次觀海的景象呢!

2、黃山的奇石數可多了,我們再去看看其他幾處吧!

(用以上方法學習其他段落。)

三、品讀課文,拓展想象

1、我們知道黃山的奇石數都數不完,可惜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等就沒有具體說了,我們也能用有趣的語言給大家介紹,敢和書上寫的挑戰嗎?

“天狗望月”爲例:

⑴ 學生上臺做“望”的動作。

⑵ “天狗”望到了什麼呢?它心裏在想什麼呢?

⑶ 學生先可以一句一句的說,然後連起來說。

2、“天狗望月”被同學們說的栩栩如生,黃山還有很多叫不出名的奇形怪狀的岩石聽後,可着急了,正等着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出示奇石圖片。

⑴ 分小組選擇喜歡的圖片,然後討論怎樣說?

⑵ 指名說。

四、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遊覽了黃山,見到了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你回家準備給爸爸媽媽怎麼說你的收穫呢?

學生交流。

【教學反思】

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孩子在讚美聲中對自己充滿信心。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能讓孩子們無拘無束地參與學習活動中,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而教師一句恰當的讚美更會讓孩子欣喜若狂,擁有一種成就感。一句讚美的話並不難說,但是發自老師內心對學生的讚美確實很少。其實,學生身上有很多動人之處,這都是要靠老師用心去發現的。讚美在孩子們的眼裏,是老師對自己的認可、肯定獎勵,他們常常從老師的讚美中來悄悄地衡量自己,從讚美中獲得成功、信心。既然一句讚美的話對孩子們如此重要,我們爲什麼還還要那麼吝惜讚美的語言呢?

保護學生大膽、奇特的想象。想象是兒童的天性,更是培養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才踏進校園的學生,對學習充滿了渴望,他們也很想通過老師、課堂來了解身邊的人和事,來認識這個奇妙的世界。在他們的腦海裏,有一套屬於他們自己認識世界的獨特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成人看來,可能是滑稽可笑,更有可能是嗤之以鼻。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獨特體驗是不被重視、不受關注,甚至是不允許的。不管什麼問題,都求唯一答案,不允許獨立思考。可正是這種獨特的思維才得以讓孩子們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他們可以不受任何束縛,特別是不受外界的約束,從而暢快的表情達意。爲什麼兒童的想象力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在慢慢地下降,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爲的破壞。作爲教師再也不能成爲破壞者,而應該是保護者、開發者。

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表達、盡情地表演。有很多老師忽視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經常是越俎代庖,這樣一來,教得省事,教學任務又完成得快。但這樣造成的後果確實相當嚴重,完全背離《課標》的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是改變學習方式,改變一種學習習慣,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來實施課程改革。因而,要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在課堂上就應該讓學生成爲主人,老師成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對話與合作中學習,纔會促成新的意義的創造。閱讀教學中的對話不是從知識的傳授走向知識的接受,而是發生在對話與合作中的知識生成,它意味着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因而自主對話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唱主角的舞臺,也不再是部分學生成功的樂園,而是生機勃勃,五彩繽紛的天地。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與要求:

1、 初讀課文,學會12個生字及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2、 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3、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4、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5、朗讀課文、試着選兩段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

1、 弄清“區、滾、著、狀”的字形。

2、 、觀察圖畫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處。

4、把課文中描寫的畫面想象出來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中國政區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題激趣。(點擊課件,欣賞黃山風景)

同學們,我國有許多著名的遊覽聖地,你們也許去過“五嶽獨尊”的泰山,也許去過“天下奇秀”的廬山,但不知你們去沒去過“人間仙境”的黃山。今天,老師領着大家一起遊覽黃山奇景,你們願意嗎?

二、初讀課文,畫出生字。

三、小組討論,學習生字。

方法:四人一組,先讀準字音,易錯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寫錯的字找出來,一起學習。找出最巧妙的識記方法。

四、彙報學習情況。(點擊課件“學習生字”)

指名彙報,彙報後,重點指導以下字形:

區:共4畫,筆順規則:先裏邊後外邊。

滾:右邊中間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與“着”區別。

狀:與“壯”區別形、義。

五、理解詞義。

1、觀察圖畫、理解詞義。

2、哪些詞義不懂提出來,同學一起解決。

重點:

聞名:有名。“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進一步。

秀麗:清秀美麗。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很大,好象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雲等上下滾動。

六、指導書寫。(略)

七、作業。

1、熟讀課文。

2、蒐集有關黃山景色的圖片或介紹的文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中國政區圖:介紹黃山

黃山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指政區圖說),是著名的風景區。幾百年來,遊過黃山的人,無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黃山列爲羣山之首。奇鬆,雲海,怪石,溫泉這黃山“四絕”名揚天下。下面我們就到黃山看一看吧!(點擊“ 欣賞”)

二、逐段學習。

1、 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點擊第一自然段段落指名讀。

(2)結合剛纔的欣賞說說黃山風景怎麼樣?

板書:秀麗神奇 怪石有趣

(3)能談談你對“尤其”的理解嗎?(點擊“尤其”特別、更加的意思)

(4)指導朗讀。你能用喜愛的語氣讀讀這段嗎?指幾名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點擊“仙桃石”圖:

你知道這塊奇石叫什麼名稱,是什麼樣子的嗎?(板書:名稱 樣子)

(2)課文是怎麼介紹這塊仙桃石的樣子的?

點擊“段落”。自由讀。說樣子。(板書:仙桃石 飛 落)

(3)指導朗讀。

你能讀出奇石的“奇”的語氣來嗎?這個同學讀得字音標準,你能比他讀得更好嗎?

齊讀。

(4)小結學法。點擊“小結”。(指板書說,名稱 樣子)

過渡:看完了“仙桃石”,我們繼續沿着黃山崎嶇的山路往前走。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點擊“猴子觀海”圖:

現在你看到的奇石像什麼?叫什麼名稱

(2)點擊第三自然段段落:齊讀。

作者是怎麼介紹這塊奇石的?(板書:猴子觀海 抱 望)

(3)理解“翻滾的雲海”:

你坐過飛機嗎?看見過翻滾的雲海嗎?你願意給小朋友介紹一下嗎?

(4)指導朗讀。

你能讀出奇石的.“趣”的語氣來嗎?你能超過他嗎?男女生比賽讀。

(5)指導背誦:你能背下這一段嗎?(指名背誦)

4、分兩組比賽討論自學第4節和第5節,分別說出奇石的名稱和樣子,再試着背誦。

(1)分組自學

(2)檢查彙報:

板書:仙人指路 伸、指

金雞叫天都 伸、啼

(3)提問:石頭怎麼會變成“金光閃閃的雄雞”呢?(小組討論)

山峯上幾塊巨石的形狀很像只雄雞,太陽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閃閃,就像是一隻美麗的“金雞”了。

(4)指導朗讀。

課間休息:齊唱《幸福歌》

過渡:黃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們精心雕琢的一樣,有的像巨大無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仙人指路,還有的像金雞叫天都。是不是隻有這些呢?

5、學習第6自然段。

(1) 自由讀這段。

(2) 分學習小組,任選一種奇石展開想象,仿照書上的介紹,說出奇石的名稱和樣子。

(3) 點擊圖畫,請2-3組指派一個代表到臺上給小朋友說一說。

三、小結:

今天,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欣賞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看到了那裏秀麗神奇的景色,尤其是那些奇形怪狀的岩石讓我們遐想翩翩。希望同學們有機會能親自去目睹黃山奇景,看一看那裏的奇鬆、雲海、怪石、溫泉,感受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四、鞏固練習:(點擊課件)

1、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2、 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有一隻猴子(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着(翻滾)的雲海。

3、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五、作業:

朗讀課文,再從課文中選出兩段背下來。

板書設計:

名稱 樣子

仙 桃 石 飛 落

黃山奇石 猴子觀海 抱 望 秀麗神奇

仙人指路 伸 指 怪石有趣

金雞叫天都 伸 啼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看懂圖意,瞭解景物特點;

3、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重點難點:

1、學會14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

2、圖文結合,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教學過程:

一、導言揭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黃山奇石》這一課。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爲四絕。我們這課介紹的是黃山的石。(板書課題)從課題中我們知道本課講的是黃山上奇形怪狀的岩石。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書上的圖。

二、觀察圖。

出示掛圖或指導學生看課文中插圖。逐幅觀察圖,初步瞭解黃山有山峯、雲海、樹木蒼翠、一派壯觀、秀麗的景色。還有各種形色的石山。

三、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介紹了哪些黃山景物。

1、第一遍,要求讀正確、流利。遇到生字迅速掃讀拼音,讀熟後再連起讀句子。

第二遍,要求看看課文介紹了黃山的幾種奇石。用筆畫出各稱。(仙桃子、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2、檢查自學生字的情況。(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讀生字和生詞。)

四、生字教學。

1、指名讀、齊讀小黑板上的`生字,用生字組詞語。

2、分析記憶字形,指導寫字。重點指導“區”半包圍結構,筆順是:。

“省”上下結構,上面的“少”字不帶鉤,上下兩部分要寫得太長。

3、指導抄寫生字。新詞。(每個字詞、抄三遍)

五、鞏固練習:

自讀課文,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看懂圖意,能抓住景物特點。

2、圖文結合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麼樣子.重點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2、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秀麗風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

一、觀察第一幅圖,指名學生讀第一段。想一想:這一段一共有幾句話,各講了什麼?

1、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先指名學生回答,師再講解。)第一句:安徽省南部有個世界有名的黃山風景區。“聞名中外”——“聞名”:有名。“中外”——:指中國和外國。“聞名中外”就是國內、國外都有名。

第二句:“那裏”,指黃山風景區,前半句是說黃山景色很美,後半句是說黃山的怪石更加有趣。“尤其”是特別、更加的意思。全班朗讀第一段。

二、觀察第二幅圖,讀第二段。

1、提出問題:這段介紹了哪種奇石?爲什麼叫它仙桃石?(仙桃石,它像一個大桃落在大石盤上。)

2、朗讀第二段。小組討論回答上面之問題。

師小結:這段話先告訴我們奇石的名稱,後告訴我們奇石的樣子。

三、觀察第三幅圖,讀第三段。

1、提問:這段又向我們介紹了哪種奇石,它是什麼樣子的?

2、學生朗讀後,小組討論。

3、指名回答:(猴子觀海、猴子抱着腿、望着雲海。)

4、理解詞語:陡峭——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雲海——從高處往下望時,下面的雲像海一樣。

5、小結:這段先告訴我們奇石的樣子,後告訴我們奇石的名稱。

四、引導學生用學習前三段的方法,學習第四、五段。

1、觀察第四幅圖。

2、提出問題:第四、五段介紹了什麼奇石,它的樣子是怎麼樣?

3、朗讀後討論回答:

(第四段講山峯的石頭像一位仙人在指路,第五段講有座山峯上的巨石,像一隻雄雞在啼叫。)

理解詞語:仙人——神話和童話裏指長生不老,並且有種種神通的人。著名——出名。

五、自讀最後一段,想一想這一段概括介紹了幾種奇石。指名學生回答。(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球。)

六、總結全文,朗讀全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7

課文分析與學生狀態分析: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那裏景色秀麗神奇,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仙桃石,猴子觀海等4種奇石。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就在校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可是本學期出,在歸類識字中,通過看圖識字,學習安徽黃山"等風景名勝,學生又對桃、猴、雞、等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樣,我在教學中,便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藉助電化教學手段,聲情並茂,生動形象地強化學生感知,努力學懂這篇課文。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2、通過讀課文,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

3、通過觀察圖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引導學生欣賞好詞佳句,培養學生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瞭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教學準備:

卡片、圖片、課件

教學課時:1

教學流程:

(熱身播放課件)同學們,讓我們在快樂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感受快樂。上課之前,請你像我這樣做:學會自信、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好了,上課!

1、錄像引入,激趣質疑。

2、師簡介黃山:黃山是我國五大名山之一,黃山風景區位於我國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山體雄偉奇特,有“巖、洞、潭、瀑”等自然景觀,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奇鬆、怪石、雲海、溫泉並稱“黃山四絕”。今天這節課,老師帶大家欣賞一下“四絕”之一的“奇石”(師板書)。

(評:創設情境,激情激趣)

3、教師範讀課文。

4、學生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的讀音。

5、說說課文的三幅圖分別與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內容相對應。

二、圖文結合,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是從哪些詞語知道的,請你畫出來。

2、交流:

重點詞語:聞名中外、景色秀麗、神奇、尤其

3、課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黃山風景區——資料介紹(黃山四絕:奇鬆、怪石、雲海、溫泉)

導語:黃山四絕,所以說黃山風景區是“聞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

4、指導朗讀:你喜歡黃山風景區嗎?將你的理解和感受讀出來。

(評: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本段內容。導讀全篇)

(二)學習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學生輕聲讀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

(1)這四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寫法相同,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寫法相同)。

(2)這四段分別介紹了哪些奇石?(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2、學習第三自然段,指導學法:

(1)出示課件“猴子觀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

①圖上的岩石像什麼?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板書:看)

課文的哪一段是寫這幅圖的?

②你看了這幅圖的奇石後有什麼問題嗎?

(2)請同學們帶着剛纔提的問題自由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3)默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奇石的句子。再從句子中找出具體描寫“奇”的詞,用“”畫下來。(板書:找)

(4)議論:這些詞寫得好在哪裏?(板書:議)

(“抱”、“蹲”、“望”寫出了猴子觀海的動作,把石猴子寫活了。石猴子入迷的神態:一動不動。)

(5)誰願意到前面來表演一動不動觀看雲海的姿勢?

[體現了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寓教於樂的教學思想,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表演中學習了課文,理解了課文,並能複述課文,得到能力培養]

(6)理解“陡峭”、“翻滾的雲海”。(可以讓他們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並看看課件出示的翻滾的雲海的圖片理解詞語)。

(7)幾千年來,這隻猴子爲什麼一動不動呢?它到底在想什麼呢?

(8)講述故事,學生任意編,教師可提示(孫悟空有一個跟頭翻十萬八千里的'本領,它飛到這裏,被這裏的景色迷住了,捨不得走了。它想這裏真是太美了,我可要多欣賞一會兒)猴子觀海多麼有趣啊!我們要用讚美的語氣來讀,“抱”“蹲”“望”“一動不動”,要讀得重一些。學生自由讀後,教師引讀這一段。(板書:讀)

3、師生看板書總結第三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看→找→議→讀

下面由學生按照上面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和第四、五自然段。

[評:此環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三、展開想象,進行說話練習

(一)學習第六自然段

1、邊讀邊思考:這一段介紹了哪些奇石?

2、這些奇石作者有沒有具體地描寫出來,你能按下面的提示,仿照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表達方法,把自己喜歡的奇石的樣子具體說一說嗎?

溫馨提示:

(出示大屏幕)①就說天狗望月吧,什麼樣的天狗,望着什麼樣的月兒,在想什麼?

②在一座陡峭的山峯上,什麼樣的獅子,在怎樣搶球,搶怎樣的球?

這就是有趣的獅子搶球。

學生先同桌說,然後老師再指名說。

3、你還從書上哪裏看出黃山的奇石很多。

齊讀最後一句。

(二)按圖片上奇石的樣子給它起名字。

出示圖片(幾塊奇石),由學生討論給它們起個詩情畫意的名字。

《評:讓學生浮想聯翩,浮想聯翩中閃爍着學生們創新的火花,顯示了課堂的生命活動,學生們的想象、思維、表達等能力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

四、迴歸整體,昇華情感

師:讀了課文,看了圖畫,你想誇誇黃山嗎?

如果學生能用上課文中的詞語說,教師一定要加以引導:你能運用書上的詞語誇黃山,說明你不僅善於學習,而且會積累,並會主動運用。

《評:注重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和體驗》。

五、總結全文

看了,聽了你們的表現,讓我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一句話。(大屏幕點擊)“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確如此,你們有機會的話隨父母去黃山遊玩一下。

[評:此環節使學生產生去黃山看奇石的願望和愛黃山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2、黃山奇石

奇形怪狀有趣極了

仙桃石飛落天狗望月

猴子觀海抱、蹲、望獅子搶球

仙人指路站、伸、指仙女彈琴

金雞叫天都伸、叫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學會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4.朗讀課文,並選兩段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處。

2.把課文中描寫的畫面想象出來。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引題激趣。

同學們,我國有許多著名的遊覽聖地,你們也許去過“五嶽獨尊”的泰山,也許去過“天下奇秀”的廬山,但不知你們去沒去過“人間仙境”的黃山。從今天起,老師要和同學們一齊遊覽黃山奇景,你們願意嗎?

(二)初讀課文,畫出生字。

(三)小組討論,學習生字。

方法:四人爲一小組,先讀準字音,易錯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寫錯的字找出來,一齊學習。找出最巧妙的識記方法。

(四)彙報學習情況。

請一組同學彙報,彙報後,重點指導以下字形。

區:共4畫,筆順是:區。

滾:右邊中間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區別字形。

狀:要和“壯”區分形、義。

(五)理解詞義。

1.觀察圖畫、查字典理解詞義。

2.哪些詞義不懂提出來,同學一齊解決。

重點理解:

聞名:有名。“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進一步。

秀麗:清秀美麗。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雲等上下滾動。

(六)指導書寫。

翻:左右結構,“番”寫在豎中線以左,“羽”寫在豎中線右邊。左高右低。

滾:左右結構,左小右大,“”在橫中線以上。

省:上下結構,“少”在橫中線以上,“目”在橫中線稍靠上起筆。

其:上橫短,下橫長。裏面第二橫在橫中線上,避免“其”寫得下墜。

(七)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生字詞。

3.蒐集有關黃山景色的圖片或介紹的.文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黃山,激發興趣。(出示第一圖)

黃山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風景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幾百年來,遊過黃山的人,無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黃山列爲羣山之首。奇鬆、雲海、怪石、溫泉這黃山“四絕”名揚天下。下邊我們就到黃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學習。

1.第1自然段:

默讀再結合第一圖說一說黃山風景怎麼樣?抓住“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談理解。(板書:秀麗神奇、奇石有趣)

齊讀這一段。

2.指名讀第2~5自然段。

(1)課文具體介紹了哪幾種奇石?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圖上的岩石像什麼?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看書上是怎麼介紹的。

指名讀第2自然段。結合插圖說一說哪些地方像仙桃?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盤(觀察石頭的形狀、觀察周圍景象。)

再讀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圖。圖上的岩石像什麼?

默讀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翻滾的雲海”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可以這樣解決:①同學們,誰坐過飛機,談談你在雲層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於黃山的山峯高聳入雲,從黃山上往下看,雲彩在腳下,又濃又厚,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非常壯觀。

讀這一段,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出示第四幅圖,閱讀第4自然段。

小組討論學習:

①先觀察圖中的石頭像什麼?怎麼看出來的?

②讀課文,看課文中怎麼說的?

③從哪兒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討論解決。

指名一組同學彙報討論情況。

(5)學習第5自然段。

①指名讀。

②提出不懂的問題。

③師生共同解決。

重點理解:石頭怎麼會變成“金光閃閃的雄雞”?(聯繫上下文閱讀思考)

山峯上幾塊巨石的形狀很像只雄雞,太陽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閃閃,就更像是一隻美麗的“金雞”了。

指名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睜開眼睛,把你想到的說出來。

黃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們精心雕琢的一樣,有的像巨大無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仙人指路,還有的像金雞叫天都。是不是就有這些呢?

(6)齊讀第6自然段。

指名說說還有什麼奇石?板書: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