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激趣導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常回憶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評價,那麼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麼事呢?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麼事,

(4)作者圍繞着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生: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四、再讀課文、釋疑解難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提示”的三個問題。

(1)“我”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髮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衆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3、細讀體會童年祕密的發現過程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並談自己的體會。

4、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個祕密的,並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祕密的小事。

6、體味作者祕密被證實後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祕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7、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五、總結交流開放拓展

1、從課文中,你覺得文中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2、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麼啓發?

3、學生聯繫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學生自由發言)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2

  設計解讀:

《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在九歲的時候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以及因這個發現在一次課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聲,被老師誤解當衆受到懲罰的事。除去“胚胎髮育”、“進化”等一些生物學術語的理解難點外,整個文本無論是語言還是情節都充滿了童真、童趣。從整個文本脈絡和層次上來看,雖然文段較多,篇幅較長,但“童年的發現”和“因發現受到懲罰”兩件事斷章清晰,前後關聯遞進。所以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集中在學習字詞、理清結構和探尋“發現過程”的內涵。其中,爲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辨,對童年發現的起因(夢境)、經過(過程)、結果(規律)等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期待在“簡單”與“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讓學生聚焦作者的發現過程(科學探索過程),從而敏銳地捕捉到作者童年發現的過程意義之所在。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理清文章結構,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依託重點詞句的品讀,在由“簡單—不簡單”的感悟思辨中,探尋“發現”的過程意義。

3、感受作者大膽想象、積極思考的求知精神,培養基本的科學素養。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引發興趣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一起讀課題——《童年的發現》。

2、瞭解作者信息。出示:

費奧多羅夫:一位極富創見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飛向宇宙的宇航學奠基人。他的學問淵深,博覽書史,據說他幾乎知道俄國國家圖書館所有藏書的內容。他不僅精通歐洲各主要語言,而且對包括漢語在內的許多東方語言也頗有研究。不僅如此,他對哲學、藝術都有很深的造詣,被人稱爲“百科全書”。

快速地默讀。交流:資料當中最讓你吃驚的是什麼?

3、是的,就是這樣一個博學多才、極富創見的人,他的童年又會有怎樣獨特的成長經歷呢?請同學們拿出課文紙,自由地朗讀課文。

二、理清脈絡,指導讀法

1、學習字詞。

胚胎、滑翔、妨礙、禍患、驅逐、羞愧

隨心所欲絞盡腦汁情不自禁

(1)尋索第一組詞的構成特點;

(2)比較品析——讀悟第二組詞的意思。

2、理清結構

(1)齊讀課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內容並迅速分段;

(2)小結:閱讀比較長的文章,我們可以試着先理清文章的結構,這樣有助於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感悟“夢境”和“發現”

(一)品讀“夢境”

作者在文中說,他的發現是起始於——夢中飛行,出示:

每天夜裏做夢我都飛,我對飛行是那樣迷戀,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後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林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着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

1、自由讀——指生朗讀——交流:這是一個怎樣的夢

2、作者的哪些描寫帶給你這樣的感覺?

3、帶着這些感受,一邊朗讀一邊在腦海當中描繪這些畫面。

(二)品讀“發現”

正是緣於這個奇妙的夢境,作者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關於這個發現,文中有一個非常生動而有趣的描述,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到它,並用波浪線把它劃下來。出示:

“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只不過幾釐米。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我的發現竟是如此簡單明瞭,我爲此感到格外高興。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1、讀着讀着,你感覺這段話的字裏行間流淌着作者怎樣的心情?

2、把你覺得能夠體現作者這種心情的字眼加上着重號(哈、竟、格外……)

3、指導朗讀。

四、體味發現的“不簡單”

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發現時用了哪一個詞兒——簡單明瞭。這在作者看來如此簡單明瞭的發現,是真的那麼簡單地被發現的嗎?請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的4—12自然段,邊讀邊把你覺得使作者有這樣的發現的原因劃下來,看看你又能有怎樣的發現。

(一)不簡單——深度問答

1、指導朗讀“問句”,感受追問的急切

2、你從這裏發現什麼?(善於思考、很有探索的慾望……)

(二)不簡單——感受“癡迷”

我想的是那樣的癡迷,以至於從河裏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1、點撥生字“癡”,通過字理的解讀猜度“癡迷”的意思.

出示:癡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癡迷?

3、抓住“翻來覆去”體驗想象

4、補充寫話: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於

五、回溯“發現”,昇華主旨

1、復現作者對“發現”的描述

2、質疑“發現”,再度感受“不簡單”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胚、禍”等10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隨心所遇、運轉自如、絞盡腦汁”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2】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現草地並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是爲什麼呢?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1)小組交流:“我”發現了什麼?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並小結:“我”無意中發現了草地的顏色早晨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變成了綠色的;再仔細觀察,又發現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板書:發現)

設計意圖: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貴的驛站。激情的導語能喚醒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懷着真摯的心走近課題,深入課文。

2、【出示課件3】

祖父整天都在園子裏,我也跟着他在裏面轉。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在後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它踢飛了。

(1)讀一讀,說說自己感受到什麼?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引導並小結: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在“發現”前板書:“童年”)

(3)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無比的,你們的童年一定曾經發生過讓你們到現在都難以忘懷的趣事!你們的童年曾有過什麼樣的發現?(我發現了後山洞裏的一個小祕密;我發現了母雞吃石子越吃越有味的;我發現在下雨前夕螞蟻們會團結協力搬家;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我發現下雨過後天空會有彩虹……)(補充板書,完成課題:童年的發現)學生齊讀課題

3、簡介作者【出示課件4】

阿8226;阿8226;費奧多羅夫8226;達維多夫(1828-1903),俄國兒童文學作家,曾是莫斯科國立A、H、柯西金紡織大學實用藝術系教授、蘇聯美術科學院通訊院士。其編著的資料集《伊8226;伊8226;列維坦:書信、文件與回憶》(回憶錄部分出版時名爲《回憶列維坦》)是研究俄羅斯最偉大的抒情風景畫大師列維坦必備的最基本的資料彙編。

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5】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積累理解詞語的方法,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學生再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童年的發現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

【出示課件6】

文章開頭用倒敘懸念法。本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講的是“我”在9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講的是“我”的發現的過程。先是由夢中飛行,然後到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最後到母親懷胎爲什麼是9個月。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講的是“我”在六年級的一次生物課上,證實了“我”的發現是正確的。但因爲“我”的高興,使我受到了懲罰。我也因此明白了一個道理。

四、細讀課文,瞭解內容

1、提出要求:人爲什麼會在夢中飛行?人究竟是從哪裏來的?爲了弄清楚這問題,“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探究過程?結果怎樣?默讀課文找出你覺得有趣的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還可以說說自己有過什麼“重大的發明與發現”。

2、學生一邊讀一邊圈畫批註,自我品讀探究。

3、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師根據交流結果歸納:課文主要講了“我”在9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以及發現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的過程。

五、細讀文本,探究“發現”。

(一)閱讀開頭,瞭解發現

【出示課件7】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1、讀一讀這段話,說說從這段話自己瞭解到什麼?感受到什麼?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引導並小結。

(1)“我”的發現是“有關胚胎髮育規律”。

(2)“有關胚胎髮育規律”,這可是生物學家研究的大課題、大難題啊!那些生物學家費盡畢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這個發現,可一個九歲的孩子卻發現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3)教師小結:文章學裏講,倒敘能製造懸念,吊起讀者的胃口,引發閱讀興趣。

(4)談話過渡:如果這個發現是從書上看來的,是爸爸媽媽或老師告訴他的,那還可以理解,而“我”偏偏說:“這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真的奇了。同學們,你能相信嗎?讓我們繼續閱讀後面的課文,瞭解“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談自身的體會。

(二)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夢中飛行,引發思考。

【出示課件8】

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那裏。

(1)學生自由讀這段話,借這些優美的詞句,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看能體會到什麼?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小結:體會到“我”在夢中飛行的無比快樂和愜意。

(4)引導同學聯繫自身的生長過程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進行大膽的想象和擴充,並帶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5)談話過渡:“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身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發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板書:夢中飛行引發思考)

2、師生對話,求解疑問。

(1)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我”提出了哪些問題?老師是怎樣解答的?(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課件9】

“爲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

…………

……所有這些知識,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2)讀一讀,看老師給出滿意答案了嗎?(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爲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爲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老師都快招架不住了,於是說:“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虛晃一槍,開始撤退。可這撤退具有教學機智,老師丟給“我”另一個問題:“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最開始是草履蟲,後來是魚,是青蛙,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點燃了。

(4)指導朗讀:“爲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爲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後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從一個又一個的追問中,感受到“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對人物的印象。

(5)談話過渡: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

3、絞盡腦汁,驚人發現。

(1)談話引導:“人究竟是怎樣來的?”正是問題的牽引,“我”纔會一步步前進,到達“發現”,收穫成果。既然老師那裏給不出現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尋找吧。“我”是怎樣尋找答案的?(學生各抒己見)

【出示課件10】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具備的某些特徵。

①用心朗讀這句話,想象“我“研究一條魚的樣子,會翻來覆去地看些什麼?想些什麼?(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機指導,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我”執着探究的精神。)

②教師小結:課文有兩個詞寫盡了“我”尋找的用功和努力——“癡迷”、“翻來覆去”。“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這想法夠癡迷了吧。

③問題交流:“我”經過考慮、推算,找到問題的答案了嗎?(學生髮言,教師小結。)

(2)【出示課件11】

“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我想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

①仔細讀讀這幾句話,理解句子意思,並帶上自身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②聯繫整段話,反覆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格外高興、得意……)

③教師小結:前後幾句連起來理解,抓住“絞盡腦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詞語體會發現的來之不易,從而更能體會動身現後的興奮之情,纔會發出“如此簡單明瞭”、“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的感慨。

④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板書:絞盡腦汁驚人發現)

(三)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1、證實發現。

(1)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祕密是怎樣被證實的。

【出示課件12】

又過了三四年,……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2)引導交流: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身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裏絲毫沒有惡意。那麼,爲什麼老師會以爲“我”不懷好意呢?(因爲在當時,對於同學和老師們來說,人體發育是一件神祕又嚴肅的事情,老師認爲這件事對於孩子們來說應當是以嚴肅的面孔來面對。所以,當我在笑時,老師誤以爲我是在嘲笑這件在他們看來十分神祕的事。)

老師是怎樣對待我的?(把“我”轟出了教室。)

3、談話過渡:“我”童年的發現,按理要獲得表揚誇獎纔對,遺憾,因爲表達得不是時候,結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師給轟出教室去。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終於悟出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候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1)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①結合自身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祕密的小事。

②引導同學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話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出示課件13、14】布魯諾、伽利略生平

(2)教師小結: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很多科學家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爲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與紀念。

(3)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板書:遇到挫折悟出道理)

  六、結合課文,賞析主人公。

1、從“我”的發現和發現過程,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並帶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2、小組交流,達成一致意見。

3、小組代表發言,參與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1)“我”是一個富於幻想的小朋友。(板書:富於幻想)

【出示課件15】

每天夜裏做夢我都飛,……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那裏。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正好是九個月。

(2)“我”是一個執着探索的小朋友。(板書:執着探索)

【出示課件16】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3)“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小朋友。(板書:幽默風趣)

【出示課件17】

聽完這句話,……竟使我當衆受到了懲罰。

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設計意圖:教師先放手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因爲有前面閱讀的鋪墊,學生能夠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教師以學定教,組織交流,適時引導,扣住關鍵的詞句,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慾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