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關於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精選5篇)

關於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精選5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1

【教材簡說】

《蜜蜂》一文是人教課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教學目標

一、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試驗、證實、幾乎、大概、阻力、推測、迷失、沿途、陌生、超常”等詞語。

二、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弄清爲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麼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理解課文內容,親身經歷作者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祕的興趣。

【課前準備】

一、生字詞卡片。

二、師生共同蒐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三、多媒體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臺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接龍認讀:

試驗證阻測括誤途陌超

二、鼓勵學生參與板書,激趣

最近咱們班哪些同學寫字有進步?指名上臺書寫課題。

三、交流信息,導入

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分享吧。

四、精讀,合作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二、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請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爲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複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後同桌互述。

三、第三、四、五自然段:

①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五、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六、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1、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2、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3、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麼說的,好嗎?

4、教師再引。

a、對於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交流嗎?

b、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七、創新

分工合作,蒐集有關昆蟲奧祕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②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大概瞭解課文內容。

學習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法布爾做了一項什麼試驗。

難點:能理解和運用生字詞,能用自己的話簡述課文大概內容。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和蜜蜂圖片。

②師生共同蒐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朋友過來,它呀,身上有一根針,能飛得很遠,它最喜歡採花粉和採蜜了。它的畫像是這樣子的(出示蜜蜂圖畫),大家說它是誰呀?答:“蜜蜂。”

師:就是蜜蜂,以前我們學過一篇與蜜蜂有關的課文《蜜蜂引路》,講的是一件怎樣的事情?(生答)

我們今天就跟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一起來研究一下蜜蜂,好不好?那同學們對蜜蜂有什麼瞭解?誰來說說“我知道的蜜蜂是這樣的……”(學生暢所欲言)

法布爾爲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板書“14蜜蜂”)

二、初步感知課文:

這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到底是怎樣的?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錄音,看看他是怎樣做的。同學們邊聽邊把生字畫出來。(放錄音)

三、學習生字詞

師:聽完了錄音,同學們知道這個非常有趣的實驗到底是怎樣的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一起來看看生字詞。

(1)a、出示生字卡片,每出示一張,就讓學生讀一遍,然後整體齊讀。(第一輪出示較爲難學的“驗”“概”“減”“袋”“測”、“途”、“確”)

b、請學生注音並注意書寫。

c、你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們的?

d、組詞(先認識課文裏的詞組,再拓展。)

(2)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論”、“試”、“證”、“阻”、“括”、“誤”、“超”。

請學生注音和小老師教讀,記住他們的方法和小組開火車組詞。

(3)對常用詞語找近義詞,並造句理解。

(4)猜詞:老師說意思,學生猜詞造句;老師說詞組,學生解釋運用。(選重點詞組)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迴歸之前的問題:法布爾是研究蜜蜂做了一個怎樣有趣的試驗?同學們邊默讀課文邊思考這個問題。(學生默讀)準備好的同學就舉起手來。

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後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最後寫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爲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爲你們帶來了一羣小客人(板書課題:蜜蜂)你們瞭解蜜蜂嗎?

2、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國有個生物學家叫法布爾,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研究蜜蜂的,好嗎?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⑴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遇到生字新詞圈起來,多讀幾遍。

⑵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生字詞卡片或展示生字詞課件,檢查認讀情況。

⑵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評議。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⑵相互交流知道了什麼。

⑶你們有興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這個試驗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⑵讓學生當小小講解員,說說“我”的試驗是怎麼做的。

先說給同桌聽聽。

再請兩三名泩說給全班同學聽。

⑶說說在這個試驗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陳述理由。

⑷朗讀“這時候……幾乎要觸到地面”這句話,轉換角色想一想:假如你當時看到這種情景會怎樣想?

四、課堂練習

1、指導寫字:

⑴出示生字卡片“論、試、驗、袋、證、概、減、阻”,組詞朗讀。

⑵交流識記生字方法和寫字的經驗。

⑶學生書寫。

2、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抽讀生字詞卡片。

2、複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試驗的有關內容。

二、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⑴教師引入:這些蜜蜂能回到它們的家嗎?

⑵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⑶說說這兩段告訴我們回來了幾隻蜜蜂?這麼長的路途,它們用了多少時間?

⑷假如你當時看到這兩隻歸來的蜜蜂,你是什麼心情?會對它們說些什麼?

⑸指名學生多人次地帶着這種高興,激動、甚至有點意外的心情朗讀三、四兩個自然段。

2、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教師再引: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請讀第五自然段。

⑵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後,再指名朗讀。

⑶說說從這一段中知道,又飛回來幾隻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時間。

⑷如果想表達“我”對這些蜜蜂的讚賞,你覺得讀時要注意哪些詞語?

⑸讓學生先自己一邊讀一邊體會,然後讀給大家聽,評評再讀讀。

3、學習第六自然段:

⑴學到這裏,同學們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麼會有這種能力的?讓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麼說的。

⑵學生多遍朗讀第六自然段。

⑶你們同意法布爾的這個結論嗎?請結合他做試驗的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語言實踐

1、教師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領。下面我們來講講這個故事,好嗎?可以一個人講,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講。

2、學生自由組合講故事。

3、指名學生上臺講故事,師生共同評點。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測、括、確、誤、途、超”,組詞朗讀。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書寫。

五、積累語言

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4

文本細讀:

這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人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他被拋棄到哪裏,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接着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實驗。

實驗基本情況:

實驗目的:

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實驗要素:

數量——四十隻

特徵——背上做了白色記號(過程中二十隻蜜蜂受傷)

條件——兩裏半、沿途有許多景物、逆向的微風

結果——四十分鐘,兩隻飛回,並帶有滿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隻飛回;

共計十七隻蜜蜂飛回。

實驗結論:

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本能。

法布爾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昆蟲學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讓我們獲得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的嚴謹與條理,又可以讓我們體會人文的細膩與真誠。從科學的角度,法布爾的思考是比較周密的,實驗過程是條理清楚的,對實驗的記述也是比較客觀的。並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輝。如過程中小女兒愛格蘭的表現,以及作者對蜜蜂“眺望”、“遙遠的家園”和“懷念巢中的小寶貝和豐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們在瞭解科學的同時,又體會到了幾許親情與關愛。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掌握“扔、劣、免、棄、悶、證、阻、環、擁、沿、括”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法布爾是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

3、在讀課文的同時,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紮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紮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蒐集動物奇特的本領

教師準備:

法布而的常識和他的《昆蟲記》。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先出示介紹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學生可以補充)

2、師問:你知道爲什麼法布爾能夠成爲昆蟲學家?你知道他是怎樣進行觀察實驗的嗎?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拋棄”、“扔到”、“貨輪”可讓學生做動作理解;

如:“避免”、“一擁而出”、“惡劣”、“阻力”、“包括”、“沿途”、“豐富”可以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自己理解;

如:“證實”、“悶了”、“憑藉”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另外學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如:“眺望”、“觸到”、“逆向”等小組內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引導學生交流法布爾進行“蜜蜂”實驗的目的、過程和實驗得到的結論。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我明白了無論蜜蜂被拋棄到哪裏,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

1、(讓學生找出能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能力的有關語句。)

把蜜蜂放在紙袋裏,帶它們走了二里半路;(引導學生明白從距離上說明在這樣的距離範圍內蜜蜂回到蜂巢沒有問題。)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窩裏捉了四十隻蜜蜂”、“有二十多隻蜜蜂受到損傷”、“有十七隻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從數量上說明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3、“空中吹起了微風。”、“沿途盡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從環境上說明,情況很複雜,對蜜蜂認路增加了難度。)

4、“蜜蜂們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說明蜜蜂辨認方向不是像我們人類一樣選擇大的景物作爲參考,並出示課後第二題,地一句話,學生理解着重號詞語的意思)

以上交流的重點是實驗的過程,其它兩項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一下。(同時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5、討論:讀了課文,受到怎樣的啓發?

引導學生說出:

a:辦事應該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認真;

b:從文中可以看出,法布爾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同情心的人。

……

6、師:我們身邊有多少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也曾產生過多少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像法布爾一樣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們也能一步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7、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識記“劣、悶、證、阻、環、擁、括”;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識記“扔(仍)”“免(兔)”“棄(弄)”“沿(沒)”。注意“扔”的右邊“乃”不要寫成“及”;“免”字不要多一點寫成“兔”;“棄”字不要少寫一點,上面寫成“亡”。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師:許多動物有着奇特的本領。“詞句積累”中列舉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說說對課後列舉詞句的理解,也可以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動物趣聞。

  小學三年級語文《蜜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的內容。

2、默讀課文,說說受傷的蜜蜂是怎樣修補翅膀重新起飛的。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蜜蜂鍥而不捨精神的讚美。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理解蜜蜂是怎樣修補翅膀重新起飛的。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這是什麼?

2、說到蜜蜂,你想到了什麼?

3、說實話,其實我不太喜歡蜜蜂,因爲我小時候曾經被它蜇過一回,但是後來聽老人說蜜蜂輕易不蜇人,準是誤以爲你要傷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盡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聽了,就原諒它了。可是從此看到它,總覺得心裏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板題)才知道自己對它瞭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讀完課文後,必定會對它有新的認識。

二、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課文。

1、在整個故事的發展中,我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2、學習2—5自然段

(1)你是從哪看出作者的厭煩?

重點:理解詞語鍥而不捨

指導讀出我的不耐煩、厭惡之情

你看到一個怎樣的作者,一隻怎樣的蜜蜂?

(2)小結:爲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我先是趕它,然後拍它,接着踏它,最後還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於死地。可這隻蜜蜂卻沒有絲毫的膽怯和退縮,它兩次從土裏鑽出來。

3、學習6—11自然段

(1)我再也不想去傷害它,我心中充滿疑問,我開始靜靜地觀察它,我看到了什麼?蜜蜂做了什麼令我感動?

默讀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補充板書。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樣修補自己的翅膀的?

劃記修補過程中的動詞,完成填一填。

(3)被修補的翅膀傷得怎樣?從哪看出很嚴重?

(4)儘管傷得這麼嚴重,但它仍然(引讀填一填)

(5)師引讀9—11自然段。

(6)讀完了蜜蜂振翅起飛的經過,你想對蜜蜂說什麼?

(7)這可愛的小生靈折服了我們,同時也折服了作者,從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引入原名《翅與禱》

三、總結

學完本課,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本反思以《蜜蜂》一課的教學設計爲基點,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談幾點看法:

一、尊重和信任學生,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一部分,在授課時應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出發,學生喜歡怎樣學習,可以由學生自主決定,使學生的學習成爲一種心理需要。因此一開始我就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然後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讀文中的句子,並和同座一起合作完成板書。我認爲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和信任學生,允許學生提出各種意見,包括與教師相反甚至錯誤的見解。教師要盡力避免簡單的指責和訓斥,避免有損學生尊嚴的諷刺和挖苦。只有這樣,學生在確定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才能在同學們面前,在教師面前,無拘無束。袒露心聲,並逐步養成自尊、自信的品質。

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特別想要闡述自己的見解,同時品嚐成功的喜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爲他們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引導學生補充板書時,我就是先讓學生跟同座討論,等每個學生都經歷了動腦,動口的過程後,再指名回答,從而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

三、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讀課文。

俗語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課堂上,我採用各種形式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有自讀、輪讀、引讀、指名讀等,學生在一遍遍的感情朗讀後,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體會,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了一種最好的自學方法。

四、鼓勵學生參與課外學習

教學結束後,我向學生推薦閱讀陽朔的《荔枝蜜》,力求將課內延伸到課外,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爲本,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處處爲學生着想,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