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計劃 >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計劃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爲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寫好教學計劃纔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計劃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計劃1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名,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習後,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漢字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但是面對較大的識字量,學生識字的返生效較高。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用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其體驗成功學習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8個專題,分爲8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有趣的自然科學。這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而且,每個專題內涵都比較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侷限性。每組教材把語文知識、能力、方法、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融爲一體,體現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每組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形式多樣,包括四字詞語組成的韻語、新三字經、對子歌、兒歌、謎語、數量詞組成的韻語、諺語等多種形式。

必學課文共34篇(其中兩篇連環畫形式的課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面貌一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繫,在雙向交流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特別是課外所得的舞臺。八組教材之後有五篇選讀課文。最後是兩個生字表。(表一是要求會認的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

本冊教材中漢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在本課或以前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練習裏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裏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二)教材特點

1、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充分體現整合。

2、排獨立的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3、幅度更新課文,使教材更具有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生活。

4、改進呈現形式,使教科書成爲學生喜愛的“學本”

  三、教學目標:

1、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在本課認識的或以前已經認識且在本課重現的字。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課文中認識,搬個地方還認識;知道在新認的字中出現的新偏旁。要求寫的字,要了解字義,能口頭或書面組詞,逐漸在口頭或書面運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寫對、寫好,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2.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學習獨立識字。愛識字,能主動識,學着自己識,這是學生識字不竭的動力。一定要重視興趣、習慣的培養。要重激勵、多鼓勵。

3.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詞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樂於與人交流。讀詩歌能展開想象,感受語言的優美。

4.學習默讀。允許有個從指讀到不指讀,從出聲到不出聲,從只顧讀到一邊讀一邊想的訓練過程。

5、重視語言的積累。課內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來。還要鼓勵學生自覺地更多地積累詞、句、段。

6.加強在生活中學語文的引導、交流與展示。

7、體現語文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四、教學措施

1、理解教材編輯意圖,以組爲單位整體設計教學。

2、倡導合作學習。採用多種方式設計教學活動,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

3、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

4、提倡學生運用記憶規律,發現新與舊的聯繫,發現識字方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方法認識漢字。

5、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成果展示的機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不斷產生成就感。

6、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當時、當地的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2017年一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計劃2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因爲年齡都比較小,活潑好動,天真爛漫,組織紀律性都不強,各種行爲習慣都未形成,所以對於小學的各種規章制度都顯得不大適應。有個別學生因注意力不集中,根本無法正常上課。但他們都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並且求知慾強、思維活躍,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定會在學習和行爲習慣方面有所進步。全班共27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2人。多數同學學習興趣很高,有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也有部分同學在學前教育階段沒有學習興趣,沒有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規律,未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和行爲習慣,比如有部分同學對最基本最重要的拼音存在陌生感和疏離感甚至因爲不會而產生恐懼心裏。對於這一部分同學一定要耐心幫助,細心指導,讓他們快快成長。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四個部分。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繫。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有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爲依據,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三、教學目標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老愛幼的思想品質,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啓蒙教育。

(二)、基礎知識方面

1、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2、識字與寫字: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認識常用漢字400多個,會寫其中的100多個。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正確的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莊、整潔。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對於讀物中感性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4、口語交際:學會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踊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二)、難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拼音教學是難點。

2、識字量的增加,是學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措施

1、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吃透新教材,深入瞭解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教材優美的情境圖,創設輕鬆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繫;以小學生日常規範,引導學生留意生活,生活中學語文。

5、以晨讀、午寫、幕思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真批改每課作業,及時作好反饋、小結。

6、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輔差。

  七、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於課內,二者緊密結合,協調發展閱讀能力。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於質疑發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並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給學生創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整本教材由“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中國園林”、“口語交際”組成。爲了方便識字和閱讀,所有生詞和課文都加了拼音。

1、“入學教育”由兩部分組成,主要是讓初入學校的孩子通過圖片瞭解校園,瞭解學校的作息規律,熟悉校園的周邊環境,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在實踐中培養“姿勢不對不讀書”和“姿勢不對不寫字”的良好習慣。

2、漢語拼音,鞏固漢語拼音,可以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能寫聲母、韻母和複製音節,在四線格上寫得正確、工整。

3、識字分兩組佈置,每部分每節課都配有場景圖,既能讓學生專心識字,又能幫助學生理解事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課文:20篇課文分4組排列,每篇課文由圖片、課文、詞彙、習題、筆畫順序圖、筆畫六部分組成。文中有一些新的觀點,如線索簡單、篇幅短、內容新穎、插圖優美、作業準確等,具體如下:(1)所選文本篇幅短、題材廣、內容生動、插圖新穎有趣。每篇課文都是全文注音。這種安排不僅可以複習漢語拼音,幫助學生閱讀,還可以幫助朗讀、背誦、訓練和培養閱讀能力。課後練習包括朗讀、背誦或複述、學習漢字基本筆畫、按筆畫順序描紅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了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和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交流與融合。

  二、班級簡介:

全班61個同學,活潑好動,天真無邪。每個人的思想道德都不成熟,都處於形成的初級階段。學校班級的紀律規定我都不知道,集體主義觀念在我心裏還沒有形成。學習上不能說“勤奮、學習、關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不明確,學習習慣處於逐漸形成階段。

  三、教學要求:

1、學習習慣:

(1)掌握正確的閱讀姿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珍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學習漢語拼音,能夠整體準確讀出聲母、韻母、聲調、音節,準確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音節。

(2)藉助漢語拼音,能夠閱讀、發音和學習普通話。

3、識字和寫作: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閱讀的慾望。

(2)認識400個常用漢字,能寫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夠按照筆畫順序規則書寫。書寫正確,整潔。

(4)養成正確的寫作姿勢和良好的寫作習慣。

4、閱讀

(1)享受閱讀,享受閱讀。

(2)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閱讀課文。

(3)藉助閱讀材料中的圖片學會閱讀。

(4)對閱讀材料感興趣,願意與他人交流。

5、口頭交流

(1)學習普通話,逐漸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夠認真聽別人的發言,儘量理解發言的主要內容。

(3)能與人交談,自然禮貌。

(4)表達自信。積極參與口頭交流,踊躍發表意見。

  四、教學措施:

1、端正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正確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緊密結合教學目標進行教學。

2、在培養習慣和方法上,要注重培養正確的寫作姿勢,嚴格訓練,做到統一要求,規範練習,嚴格實踐

3、在拼音教學中,要理順情景圖、語境歌與學習字母的關係,加強音節教學,重視教學生如何拼寫和直接發音音節,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4、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把握理解程度,摒棄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把“讀”作爲第一個單詞,多讀多講,注意朗讀和背誦的指導,注意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積累。

5、注重讀、寫、背,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讀寫結合聽力訓練,寫作結合觀察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