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這學期,本人擔任五年班(3)的語文教學。任教一學期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本人特別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課時我充分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集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中心。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另外,在課堂上本人也特別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較差,比如說常寫錯別字,寫文章病句多,表達不清晰等等。本學期本人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再如對生字的教學方法多樣,有比較法,有重點突破法,有歸類法等等。總之是想方設法讓學生記住易錯的字。在整個過程中都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地研究。

但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的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後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時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沒有朗讀指導的設計。通過這學期的教學後,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

1、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課文朗讀的目的之一是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如何通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應該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說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我平時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2、缺乏示範後的及時指導。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的示範往往收效很快。但是在課堂上本人經常只顧範讀,而忽視對學生學生範讀後的及時指導,自然收效甚微了。

二、寫作指導不夠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頭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重要方式,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創造力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

通過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的重要方式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用新方式表達新思想。它要求老師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起來就難免空泛。

細緻的觀察帶來了學生具體的描寫,不同角度的觀察產生了不同的形象創造。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中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

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係。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在今後的教學中本人要注意及時小結,及時反思,及時校正,在“小結——反思——校正”的良性循環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今天連續聽了兩節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二單元的整體教學課,接着根據自己的備課進行了實驗班級的同步教學。從教學整體情況來看並不理想,在匆匆中基本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仔細分析有課的設計問題(課堂容量大以及教學重點的時間安排不合理),也有對學情分析和處理安排耽誤時間的原因,更重要的我想還是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習慣問題。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投入狀態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效益高低。無論你設計教學再精心(原則上不現實的,常態的課堂教學是沒有完美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有許多的問題。準備再全面,只要學生主體性學習不動起來,你的教學就是空。分析學生學習不主動,參與學習意識不強,原因是多元的。早期沒有培養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濃厚興趣,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學生對學語文沒有正確的認識,便沒有對語文學習正確的態度。

其實語文學習是富有魅力的。無關的幾個字、詞組合到一起去,就會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表達豐富的情感、展現多彩的畫面、演繹精彩的故事。從一年級起作爲每個語文教師就應該以此爲目標。善於挖掘教材中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重點,以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爲保障,積極引導學生品讀精彩語言(包括字詞句段),滲透文化教育、品德修養教育以及能力方法訓練。注重實施賞識教育,從點滴處學習閃光處入手,放大學生語文學習細微的優秀做法,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看似枯燥的讀書生活中。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功利的教學成績思考,更多關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爲根本。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多一些學生學習體驗機會,多爲學生提供與課文對話交流的空間,少一些機械式分析講解,少一些嚴格按照教案教學的刻板,讓學生更多經歷語言學習的過程,體驗語言實踐的快樂所帶來自身成長的快樂。

總之善於激發學生學習願望,激活學生學習熱情,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真正徜徉於書海,沉醉於語言,此謂語文教學之大幸也,也是每位語文教師肩上神聖的歷史使命。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教了二十二年的單班語文,當了二十二年的班主任,在二十三個年頭裏,卻由於工作需要,學校安排我教兩個班的語文,班主任沒當了,成了純粹的語文老師,心裏是既有放鬆後的喜悅,又有工作任務加重之後的壓力。不當班主任了,自然沒有了那一攤子婆婆媽媽的雜事,剛開學覺得輕鬆許多,單純許多,所以心中暗喜:終於擺脫事務纏繞的苦惱,可以一心一意做自己的教學和教研工作了;但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不到兩個星期,課時的增多,備課組任務的要求提高,來自於學校和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嚴,學生作業多而難改,開始讓我“目不暇接”,上班沒有一點喘氣的時間,真可謂爭分奪秒,戰鬥了一個學期。感慨頗多,慚愧多多。

我開學那時候,心想:現在專門當語文老師了,不正可以實現自己認真鑽研教語文的理想了嗎?人是有夢想的,作爲語文老師的我也不例外。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一直讓我覺得自己教得不明不白,到現在也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沒有先進而正確的系統化的理念指導我的教學實踐,自己一個語文老師的文氣也不足,底子不夠厚實,學養還不足以應對教學。想到這裏,我就會笑起來,這些不足的地方,難道是我一朝一夕就能補得起來的麼?一口氣能吃個胖子麼?不能。但是不能因爲不能,就不去追求,就不去思考,就不去鑽研,慢慢磨嘛!不着急,學得一點是一點,積累一點是一點,思考清楚一個小問題也是一種進步。量變到哪一天,說不定會發生質變,產生質的飛躍呢?

這學期,我就着重思考了這麼一個問題:學校提倡以人的發展爲本,語文教學新課標也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研究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我以前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就有一個毛病,總認爲自己那麼愛讀書,也讀了些書,總比學生知道的多吧,於是課前一番備課挖掘,躊躇滿志,在臺上瀟灑萬言,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的學生雲山霧罩,如醉如癡,自以爲感覺良好,口才發揮到極致。也的確有些愛讀書的學生與我酬唱應和,津津有味,可惜冷落了許多中後進學生,課堂沒有變成學生的課堂,還是我老師唱獨角戲,學生的發展也成了問題。這是後來我們在學習新課標理念的過程當中,我慢慢思考反觀體會出來的,我也能理解爲什麼專家對我們中小學語文老師有那麼多意見,家長社會對我們中小學語文老師頗多微詞,有時甚至是毫不客氣的指責,我都能理解。我們作爲語文老師,傻教書,死教書,方法沒有掌握嘛!雖然我都知道了,弊端在哪裏,但積習難改,多少年來養成的教學惡習,讓自己也頭痛。所以我的語文課堂改革僅僅停留在內心的思想上,停留在口頭上,實踐中收效不大。

這學期,爲了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我加大了佈置課前預習的力度和深度,我讓學生在家庭作業中,也和老師一起,對馬上要學的教學內容進行閱讀自學理解,並通過查找工具書,查找資料,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學能力,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主動大膽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佈置下去以後,學生認真預習的很少,很多都是還沒讀懂,就到重難點手冊上去找答案來抄,以應付老師的檢查,第二天的課堂,還是看不到孩子自己的東西,還是沒有歡悅生命的激情飛揚,學生的發展還是存在問題。看來我們在佈置學生預習時要有更明確的目的性,檢查落實要更到位。

我們該怎樣做,才能真正有利於學生的發展?這將是我今後繼續思考的一個問題。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處。爲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啓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紮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儘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上應該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執教完《白楊》一課後,我深深地感觸到: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地去讀,學生能從中瞭解到文章的內容,感悟到人物的情感,領會出文章的中心。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成長。

對白楊的特點和父親表白的心願這一難點,在備這一課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學生是否能體會得出來,於是課堂上我創造一切機會盡量讓學生去讀,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如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主要抓住爸爸的一段話來領會,在這部分,我先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再分小組討論,當學生還有些困難的時候,再次來朗讀這段話,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學生體會到了白楊具有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又如父親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願這一段中,我先跟學生一起分部分朗讀,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在初步感知後,我讓學生又討論白楊和爸爸有哪些相似之處,從中進一步感受到爸爸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像白楊紮根戈壁一樣地紮根邊疆,並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長大參加邊疆建設。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

學習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質疑,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能提出:

1、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

2、爲什麼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

在學完這一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爲什麼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覆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領會了文章的中心。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惡劣的理解,由於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後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採取分句朗讀,學生就能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我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顆顆充滿活力的教學弄潮兒,一個個充滿生命張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民主衣袂飄飄,楚楚動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款款地向我們起來。我們激動得想,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銅陵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銅陵就真的要停止呼吸了。可喜的是,我們在一批老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銅陵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

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一次調查中,有位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車的世界》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小小交通警》、《灑水車》、《讓車》等十餘首兒歌,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車、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而且無形中又認識了許多生字。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水鄉歌》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北方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呢?通過錄像展示美麗的水鄉,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教學語言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範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髒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醜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裏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裏的

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瓜”、“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爲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嗦重複,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1、大家對這些內容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

(1)、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再補充。

1、“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說,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1、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讀書時是用心思考的。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1、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乾淨,書寫也端正。我爲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裏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有納才能吐”,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找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爲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當孩子的聲音觸動了我們的耳鼓,那就是音樂。

當孩子的行爲觸動了我們的眼睛,那就是繪畫。

當孩子的故事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那就是戲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7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爲“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在設計這篇課文教案時,我首先閱讀了竇桂梅老師上這篇課文的教學實錄。她重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損失,那必定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那有那些價值呢?圍繞着這個問題展開教學。教學中,竇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巧妙運用數學計算讓學生感受時間的長久,以及板書的巧妙設計,都讓我拍手稱讚。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不知不覺中浸潤着每一個孩子。但是,我在豎然起敬的同時,也在深深的思考:學生在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中,是否有長足時間的思考,是否真正觸及了他們的心靈?像《圓明園的毀滅》這樣的課文所包羅的東西太多太多,是否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深入地去了解歷史,去感悟課文呢?

思及至此,爲了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我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課前的預習,填寫“自讀收穫卡”,收穫卡分兩部分,一是從課文中的收穫;二是從自己蒐集資料中的收穫。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落到實處。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交流了課前收穫,記錄員做記錄,發言人彙報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說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交流的收穫也很多,體現了生生之間真正的對話。

要讓學生由愛到恨產生強烈的情感碰撞,因此“愛”的情感就必須到位,這也是作者爲什麼用大篇幅寫它輝煌過去的原因。在讓學生感悟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我根據學生的興趣,從“佈局”“建築”“文物”三個方面讓孩子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行二次分組,大大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在二次分組的小組內,我通過任務單的形式,讓孩子們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有目標纔有動力。孩子們在組長的帶領下,非常認真地朗讀,非常熱烈地討論,非常團結地畫“佈局”平面圖······動起來了,孩子真正的動起來了!

接下來的彙報交流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讓他們從“我和他的意見一樣,因爲······”“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從······”“我對他的看法有補充······”幾個方面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孩子思考——表達——傾聽——思考——表達,經歷思維的碰撞,智慧的閃現,情感的激發,將合作探究,生生互動落到實處。並通過作圖實踐,想象建築景觀,欣賞建築美景,閱讀歷史文物資料等,讓孩子感悟到圓明園的輝煌,從而自然產生“愛”的情感。

越愛就越恨,當孩子們觀看了“圓明園毀滅”的影片後,那失去真愛的痛,那對野蠻侵略者的恨涌及胸口。這是,我再讓孩子們在小組裏結合課文抓字詞談感受,那就是真情流露,水到渠成。看着孩子們討論時憤怒的眼神,聽到他們激動的話語,我知道孩子們真正走進了課文,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內心。最後,通過愛與恨的強烈衝擊,我想孩子們有很多的感悟。通過老師的語言創設情景,我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並用你所有的感情表達出來,這節課就在孩子們激昂的話語中結束了。

整堂課,孩子們積極參與,充分表現了孩子的自主性。小組合作探究,提升了孩子們團隊的意識,讓他們懂得合作的力量,團隊的力量,並從中感受到樂趣。但與傳統教學相比,我覺得字詞深入的挖掘還不夠,課堂質疑還欠缺。如何將小組合作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找到切實可行的語文教學方式,我想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與探索。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8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細讀文本,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文本中重要的環節進行細讀。

第一處是在講解白楊樹生活的環境時,讓學生先找出相應的段落,然後讓學生細讀該文本,在細讀的過程中,抓住文本中的“茫茫”、“渾黃一體”、重點詞來理解大戈壁的環境的惡劣,從而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敬佩之情;抓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一句話來體現白楊樹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它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另外從 “高大挺秀”一詞中,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白楊樹的適應力及頑強的生命力是多麼然人敬佩。談完自己的理解之後,讓學生們帶着自己的理解來讀文本,讓學生們將自己的理解通過讀來展現。

第二處文本細讀的設置是在講解爸爸的話時,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短短的三句話不但向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特點,同時也借白楊表白爸爸的心。在設置細讀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們抓住中點詞句來理解文本,通過上下文的聯繫來理解文本,讓學生們充分的讀,充分的說,再度重感悟,再用朗讀將自己的感悟帶回文本。從哥哥的問題入手,帶着爸爸嚴肅的表情,讓學生一句一句的讀,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體會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是喻人。爸爸自己已經紮根邊疆,獻身邊疆,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成長,經受磨練,成爲祖國邊疆的建設者。這樣做,不光激發學生們對白楊樹的崇敬之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懂得,爸爸說這些話的用意,那就是爸爸不光在講白楊,還要借白楊來讚美那些遠離優越生活,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人。這樣的設計,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

另外,學習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找一找文本中介紹爸爸表情變化的句子,並讀一讀,在小組中討論每一次表情變化是爲了什麼?你從中理解了什麼?這樣做,不光是對文本的一次整體貫穿,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讀文本的過程中,只有學生們能大膽的問一問,想一想,才能從對文本細讀,對文本細想,對文本細細的理解。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9

突發其想,我突然想讓我教的六年級同學來考五年級的單元試卷,然後從“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三個指標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如下:

五年級共三個班,選最好的一班評出這三個指標。我教的六(1)班語文功底還可以,我就想讓他們跟五年級比一下,看經過一年的學習,是不是能大大超過五年級的同學,還是無法超過。這樣做的目的:想試着調查一下,一張試卷到底能反映孩子多少語文能力?還有一個問題:考試相對一直不好的同學,他們到了社會上,工作與生活是不是仍是比不過那些成績好的同學,考試的綜合成績是不是與將來到社會上的生存質量成正比。

結果是我班(六年級)用五年級的一二單元試卷測試,效果比起剛測試的六年級的一二單元明顯差得多,不及格多了四個(原來在五年級時只有一個),優秀人數也只有10個,(原來在五年級時近30個)。從與五年級對比來看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在字詞方面很差。

有很多常見的字,在五年級時,他們幾乎沒有錯,可現在再寫這些字卻錯了很多,如“俸祿”“歇腳”等,連平時成績很優異的同學也錯了。我們的生字詞有很多都是不太常見了,只有在課文中才出現,一學期後,學生見這個生字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所以他們也就忘了。面對這些情況我們怎麼辦呢?學生只有多用,或多看,才能記住,否則當時學得太熟練,也會隨着時間的消逝而淡忘。

2、關聯詞語的應用很差。

這方面的運用比五年級強不了多少,我也很苦惱,學生在自己的帶領下,很注意讀書感悟,又讀了不少書,他們的理解能力一定會比一年前有所提高,可對這方面卻顯現不出來什麼特殊的才能,到底怎麼回事?錯的最多的兩題是:

1、( )星期天下雨,我們( )去秋遊。

2、查字典,( )能知道字的讀音,( )能知道字的意思。不少學生錯得和五年級同學一樣,填成“如果星期天下雨,我們就去秋遊。”有些同學甚至把原文改成“不去”。唉,都六年級了,爲什麼這樣的題還錯得那麼多呢?

3、背誦課文部分錯誤太多。

對《去打開大自然綠色課本》的默寫錯誤較多,這就令我很疑惑,要是一般的背誦課文,錯多或許也是正常的,可這麼美的韻文學生也默不出來。這到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很有想法。也許因爲學生當初背是爲了背而背,爲了考而背,而不是真正地喜歡這文字,發自內心地想把它背出來.我們是不是專門爲了考試而很生硬地要求學生的背誦。現在,我嘗試着改變以往的教法,試着讓學生們能達到自然的背誦,即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后,再情不自禁地背出來,因爲我自己平時就是靠這個本領去背誦課本中優美片斷的,但又不知這種方法能否成功。

現在,我一直想着,一張試卷,特別是一張語文試卷,是否真能檢測出學生的語文水平的高低呢?五六年級的語文試卷又有多大的差別?上面講到兩個詞的錯誤,我現在覺得非常的正常。那兩個關聯詞填空,特別是第一個,我更覺得是個挖好等學生跳的陷井,其實如果我們再讓學生讀一遍,他也許就能做正確了。學生在平時寫作、說話等應用時,他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嗎?我們教師不也寫錯別字,不也會經常忘記了某個字如何寫?學會的都記住那太可怕了,遺忘是正常的,關鍵是一個重複度的問題,經常用的字,學生可以不會忘記,就在那學期學過,那學期考過,在以後的日子裏卻不用了,或者說不常用了,忘記那也是符合遺忘規律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學生其實非常喜歡小動物,第一課的燕子,這課的翠鳥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課文。燕子學生看見過,可翠鳥就不一樣。因爲翠鳥我們生活中很少見。所以,我就引導學生課前查閱有關翠鳥的資料,同時查查家鄉的天空常出現一些什麼樣的鳥?看見過哪些人打鳥傷害鳥類?爲什麼要保護鳥類?

課堂上初讀課文後,讓學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翠鳥的資料。體會翠鳥與其他的鳥有什麼不同,然後老師又出示有關翠鳥的課件,加深對翠鳥的瞭解。讓學生蒐集資料,其實是綜合性學習的整合,也是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同時更能掃清學習課文時的許多障礙。培養了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能力,滲透了環保意思。

在交流時,學生由保護鳥類想到了要保護動物。通過查找資料,知道了非典的產生與捕殺果子狸有關,知道了甲流感也與動物有關。還知道了動物中有一種動物鏈。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這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又結束了,回顧這一個學期的教學,有可取之處,同時也有需要進步的地方。

一、可取之處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了有效的互動,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主觀能動性。

2、在教學上不僅注重授課的過程,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性。

3、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導,通過語文的教學,讓學生培養良好的情操陶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注重學生詞彙的積累和美文段落的閱讀,給學生紮實的基礎知識的積累。

5、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身心的變化,進行教學策略的改變。

二、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沒有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希望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新和思維能力,形成更好的學習方法。

2、需要增強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能夠更好的學習好語文。

3、學生的課外知識面還需要好好的拓展。

4、還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5、需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天黎明,一個村莊突遭洪水侵襲,100多人無路可逃,都瘋了似的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而老漢——一位即將退休的黨支部書記卻站在橋頭沉着冷靜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最後他和自己的兒子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故事的情節非常感人。因此,我針對這篇文章的特點,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味語言中深刻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首先,我先是從字詞入手,先是引導學生學習有關描寫洪水的詞語,接着學習有關描寫老漢的詞語,最後聚焦文中的重點詞語“祭奠”。讓學生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掌握了這個詞語,也感受到了中華漢字的博大精深。

其次,我從“祭奠”一詞入手,讓學生說說是誰祭奠誰,一切都顯得水到渠成了,自然理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我放手讓學生在默讀課文中整體感悟,並讓學生抓住老漢的言行展開教學。如“老漢突然衝上前去,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通過體會“衝、揪、兇得像豹子”等詞的感悟,學生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捨己爲人,並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

最後,我還關注文本的空白點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真正做到讀寫結合。如“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讓學生想像,老漢會喊什麼呢?從而爲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進入文本。

應該說,這節課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濃厚,始 終與老師密切配合。在理解句子時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突出了重難點,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但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預設總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還存在些許多不足,如:語言表達不夠簡練,課文的高潮部分還欠火侯,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深入等。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詞語的教學不夠豐滿。如教學有關洪水這一組詞語之後,還可以結合文中的句子,或者圖文結合,讓學生加以體會想像洪水的可怕,可以更好地體會老漢的大公無私。

2.課文的引讀有點牽強。在教學“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這一句話時,我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老支書想讓羣衆更好、更快脫離洪水,沒有必要說那麼多話。我進行了三次引讀,但學生並沒有真正走進文本,沒有體會到老漢內心的真實感受。所以,我在進行引讀時就顯得有點牽強上,還只停留在表面上。

3.讀寫結合還有待完善。當學生從老漢的言行中感受到老漢的大公無私之後,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筆:讓學生寫一寫洪水淹沒了小夥子,老漢可能會會對誰喊,會喊什麼。可以說,讀寫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讀寫結合更應該關注一課一得,這節課在寫作上是很有特色的,如短句,設置懸念,比喻擬人等。因此,我們要在讀寫結合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小練筆,這樣的練筆纔是有效的。

4.課堂教學機智還有待提升。在練筆分享中,有一學生說老漢想對黨喊:他對不起黨,沒有完成黨交給的任務。針對學生的回答,我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下頭腦風暴,說說自己的看法,這也許會成爲課堂的教學亮點。

教,然後思不足,方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