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錦集15篇)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錦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錦集15篇)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

課前,我查閱了近幾年各省,特別是近三年吉林省中考試題,精選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開放性試題作爲例、習題。並將其分爲三類:條件開放、結論開放、組合開放,課堂上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進行深入思考,歸納出三種不同類型開放題的解題策略。整節課緊張而有序,學生思維活躍而開放,在有限的時間內基本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各層次學生均有不同收穫。

回顧本節課的設計和教學過程,有值得肯定和發揚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自感比較滿意之處:

1、課前的引言部分,我設計了一幅圖畫,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能力猜想所畫何物。學生在猜測了多種可能,得到老師的肯定之後,我才告訴他們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然後告訴學生:“對於同一個問題,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努力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從而提高思維能力。這一設計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帶着這種發散、求異的思維熱度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收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

2、課堂教學中所選例、習題基礎又有代表性,絕大多數學生(包括後三分之一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且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題目學生想出的答案很多甚至超出老師的預設,證明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真正達到了訓練思維的目的。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總體上對本節課的教學比較滿意,但自思自己的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如:

1、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部分內容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不充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對教學內容的的挖掘還不夠深刻。如在歸納解題策略時應該再多投放點時間,設計教學內容時本來是將開放問題歸納成四類的——即條件開放、結論開放、組合開放、方法開放。但因爲課堂時間有限,只能解決其中的三種,後續課中應進一步補充。

2、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對於課堂上出現的小插曲,缺乏應急能力。本節課例題中有這樣一題:一個y關於x的函數同時滿足兩個條件:①圖象過(2,1)點;②當x>0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這個函數解析式爲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個即可)。一般情況下學生會舉簡單的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例子,可是上課時,居然有學生舉例說:y=-x2+5。得到大家的肯定後,另一名學生受到啓發立即舉手回答:y=-x3+9。當時時間緊張,我也沒來得及仔細考慮就匆匆代了一個數試了一下,恰好符合要求,同學們也一致認爲正確,於是肯定了這個答案,匆匆進入下面的學習。課後總覺得不對勁,回班後突然想到y=-x3+9當x<1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而當x>1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這個例子是不對的,於是給學生做了解釋,使大家重新認識了這個問題。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

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爲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爲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我們經過努力實踐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新理念,總結出了“自主預習+合作互動+當堂檢測+反饋評價”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的應用已在我縣初見成效。

一、成功實施該模式的要素

1.優化組合。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依據學生的性別、個性、學習能力、興趣特長等,四人爲一小組。每五、六週改變一次編組,輪換組長,給每個學生創造相同的機會。

2.分工合作。爲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率,組內成員在一個組裏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鍊和提高。

3.團結互助。讓學生懂得自己與小組同學是浮沉與共、休慼相關的,自己的成功有賴於整個小組獲得成功。

4.正確有效。對不同特點的學生、不同的學科,甚至是同一學科的不同學習階段,合作學習的實施不應千篇一律,必須實施多樣化的合作學習策略,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情境。

二、成功實施該模式的教學策略

1.課前準備,明確目的。在實施該模式的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先自主預習。在充分預習的過程中,由學生自己努力完成課文所涉及的顯性問題和隱性問題,包括課本中的課後練習,練習冊中的相關題目,並把不會、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並寫進“問題生成單”以小組爲單位上交給任課老師。

2.創設情境,合作互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需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接下來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生成單”與小組同學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形成“小組問題生成單”,由其他小組同學幫助解決,老師只是起到點撥引導的作用。

3.引導歸納,全班交流。小組或團隊內部進行合作學習之後,教師讓每個小組或團隊的報告員代表本組或本團隊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教師瞭解每個小組或團隊中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或團隊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或團隊介紹解決辦法,進行小組之間或團隊之間的交流。

三、成功實施該模式的效果

1.課堂煥發了生命活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懂得了什麼是平等,什麼是尊重;通過交流展示,課堂因學生的自由活動而變得具有活力。

2.小組教學顯現成效。小組合作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管理的“化整爲零”,這樣“小組合作教學”將分層教學推向了極致,開創了分層教學的全新局面

3.教師工作狀態的轉變。由於小組合作教學研究是一個永無止境、不斷創新和發展的課題體系,同時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所以教師始終會處於一種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收穫的狀態之中,教師的興趣得到了保持、精力得到了集中、激情得到了激發。

“小組合作學習”可作爲一種教學方法、一種教學模式,但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它不應該成爲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合作”二字,對於未來的社會、21世紀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組合作學習”,對於未來的課堂可能更是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對其作一些思考,哪怕是一點點收穫,也是有價值的。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3

說實話,我爲這次參加市級骨幹教師的比賽所準備的三節課中,《長江》這一課是我下的功夫最多的一節課,但並不是我最滿意的一節課。將近一個月的備課時間,按說利用課餘時間準備三節課,備課時間應該是綽綽有餘的。我也竭盡所能力求把課備的更好,也曾多次試講並廣泛徵求聽課老師的意見,我也虛心接受並加以改正。我曾兩次把備課與試講結果,回報給縣教研員陳老師,並聽其指導。在講課之前,我曾到鄆城郭屯中學試講,反映效果不錯。但是我知道要想上好一節優質課,不經歷一些磨練是不容易做到的。更重要是我們一線教師都想上好每一節課。

我設計這節課的基本思路是:既要教給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還要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內涵美;同時我還想通過這節課教給學生一點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也許因爲想的太多,那一項都想做好,但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都所有計劃實現。在我的課堂實錄裏,可以看出我教讀本文時,本文的重要知識點得到了落實,學生對於我總結的學習方法也是有所感受的。但是本文是一篇有着豐富內涵的散文詩,文章的內涵美缺少了朗讀是不能充分體現出來的。這也正是劉老師慧眼獨具,當時就指出了我的不足之處。課後我認真的反思了整節課的過程,我的`教學設計中開始時有認讀感知朗讀;解決生字詞後,還有理解課文內容,落實重要知識點的理解性的朗讀;最後有欣賞性的朗讀。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只落實了兩次閱讀。因爲減少了朗讀的時間,文章的內涵美沒有被充分挖掘出來。我知道語文課是不能離開朗讀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學到知識,也能感受到文章的內涵美。

不過在講完這節評比課後,我感覺到這一節課還不如我在下面試講時的效果。以至於讓劉老師感到有些失望。不過我知道這是劉老師對我寄予了過高的期望,我會繼續努力,力爭有所進步。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4

前幾天,我和劉老師正好集體備課到《葉公好龍》這篇文言文。對葉公只喜歡龍的藝術,見到真龍卻又極度恐懼的這一行爲,我們有不同的見解,就像愛畫虎的畫家一樣,如見到真虎也必定會逃之夭夭,是人之常情。如只談個人看法,我從中領會的是“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現象,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劉老師和我也有同感。

但《教師教學用書》中有一個重點提示“從文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學生理解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導他們去領會這個重點呢?

在上《葉公好龍》的第二課時時,孩子們從“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中領會到葉公對龍藝術的喜愛,又從“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領會到對真龍的恐懼,把兩部分進行比較理解,要孩子們談談自己對葉公的看法。

結果就有了四種觀點:

1、不要當愛慕虛榮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實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4、葉公的行爲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這時,唐××發言了,“既然我們有這麼的同學都贊成葉公的行爲是可以理解的,我想作者在寫作時也能想到這點,但從文章結尾來看,作者好像故意逃避這個觀點,爲什麼?”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句“爲什麼?”使孩子們又再一次進入文本,因爲他們已養成習慣,相信從文中能找到答案。接着,我是這樣引導孩子們的:

1、這篇課文是以什麼語氣來寫的?

生:嘲笑。

生:諷刺。

2、好,能感受到諷刺之意。哪個句子體現出這種意味?

生: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3、太棒了,既然是以諷刺的意味來寫,作者肯定有他的目的,那他的目的是什麼?

生:他似乎是刻意想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

4、那他是想讓我們明白什麼呢?或是想讓我們從中吸取什麼教訓呢?

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有意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接着,孩子們熱情高漲,談到了生活中這種“葉公好龍”似的現象。對什麼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認識。

感謝我的孩子們,同時也感謝我自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真理得以實施,終將得到回報。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5

“一”:

一個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二”:

兩個觀點:1、環境改變人。例: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又如:《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2、而周敦頤認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說: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

兩種手法:1、託物言志;2、襯托(正襯、反襯)。

“三”:

三種花、三種人、三種情、三句式。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隱逸者(有德者)——鮮——惋惜——(正襯)——陳述句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高尚者)——無——慨嘆——託物言志——疑問句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富貴者(趨利者)——衆——諷刺——(反襯)——感嘆句

三種人生觀:消極避世的人生觀;貪圖富貴的人生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觀。

蓮的形神的'三個方面:生活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

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花,與衆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藉以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像自己這樣鍾情蓮花。

三種表達方式:描寫、議論(對三種花的評價)、抒情(“噫”)

“四”:

四種修辭手法:(1)反問:同予者何人? (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對比: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七”:

七個短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6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反思有助於我們教學智慧的實踐。教學的複雜性決定了它是體現教師實踐智慧的過程,而不是教師演練技藝、展現知識的過程。以前語文教師的教學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課本知識,而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蒐集大量事例並以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

1. 教學體會

1.1 加強教師修養,增強教師創新能力。

都說初中孩子最擅長模仿,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柯瓦列夫說:“兒童從小就把自己的老師看成是他們要努力學習的道德模範。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着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教師必須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爲人師表,以身作則。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弱。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並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2 科學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新課標繼承和發揚了舊課標的優點,在諸多方面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基礎,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爲主線,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以社會生活爲主題闡述理論觀點,生活化學科知識,使知識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以人爲本的理念得以體現,使語文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說服力增強。因此,關注過程和凸顯觀點是新教材內容的體現方式。由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出發,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體驗、感悟,最終迴歸到學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很強可讀性。剛開始新教材不能夠適應,筆者曾走到兩個極端教學模式:部分教師由於受舊教材編排學科知識邏輯思路的影響,開始接觸到新教材以生活邏輯爲主線的編排思路時,感覺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識體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課時按舊教材的模式教學,導致學生聽不懂,課堂效果也很差,爲此,筆者感到困惑苦悶,結果轉向依據並照搬新教材,一段時間過後,教材內容進度緩慢,筆者感覺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學任務在規定課時內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筆者意識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應當依據新課標的理念,讓教材成爲文本並對其進行編輯。

1.3 挖掘人文內涵,體現人文價值。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語文教育曾一度極力追求科學化,在教學和教學評價中過分追求客觀性、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向自然科學靠攏,醉心於數量化和標準化。尤其是在中考壓力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度地進行理性分析,追求機械化的答案,這直接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侷限性。當然,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標準化教學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從學生未來的發展上看,這樣的教學理念無疑背離了語文教育的特點,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傷害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畢竟,語文是人文學科,理性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挖掘出語文的人文價值,也就不能充分發揮語文的教育功能。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廣大語文教師不能不重視語文課程的薰陶感染作用。

1.4 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我們力求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麼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麼?由生活經驗入手,啓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豔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2.以學生爲主體,接受先進的教學模式

隨着新課標的普及,許多教材內容出現了大幅度改動,但是教師的教學模式卻沒有隨之改變,仍然是“穿舊鞋”,在課堂上以自己爲中心,對學生“一刀切”。這樣陳腐落後的教學模式顯得與現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格格不入,教師教得疲倦,學生學得枯燥,味同嚼蠟,從而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效率極低。語文教師應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不應是一個只顧眼前分數、不顧學生能力發展的“近視”。教師要逐漸將自己的主體地位讓位於學生,一切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爲中心,只有通過課堂中師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學生逐漸提高語文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採取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如對在閱讀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層次的、學生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可在小組討論中不斷補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果不能馬上解決,教師可參與進來,引導學生細細研討。

總之,在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探索、實踐,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7

5月18號,縣教研室來我校視導聽課,能得到張校長指點,心中甚感榮幸。我執教的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十六課《貓》。

《貓》是鄭振鐸先生的名篇,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沉鬱,文筆樸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摯,有很高的人文價值。但文章篇幅較長,有34個自然段,四千多字,要想在45分鐘內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品味文章深情,並且達到超越作品進行感悟的教學目的,的確有一定的難度。我在反覆閱讀課文之後,決定以“我”養了幾隻貓,分別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它作爲切入點,依據“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拓展感悟”三大板塊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進而理解作品,品味感情,感悟人生。

一、整體感知。課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朗讀。並且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小貓的.特點進行語言描述的?劃出三隻貓不同的特點。以及“我”對於這隻小貓有什麼樣的感情?進行小組交流,討論。

二、重點研讀。通過前面的學習,知道文章的重點是寫第三隻貓,因爲課文的第三部分纔是本文的主旨。通過解答學生在自讀時的疑問,和學案上提出的問題,加深了對第三部分的品味。

三、拓展感悟。通過“我”的教訓,延伸到實際生活。讓學生以說話的方式(對於————,我想說————。)感悟文章蘊含的人生哲理。對於作品中的“我”,使學生感悟出:不管對人對事一定要弄清事實的真相,不能妄下斷語,並且知道要善待身邊的小動物,要平等的對待它們,尊重他們,纔會避免看到生命之悲等。對於作品中的貓,使學生感悟出:只有不斷完善個性,才能避免不幸,以及弱小就要挨欺,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質,不斷完善自己,才能受到別人的歡迎等。

一堂課下來,我認爲自己還要在如下方面下功夫:

1、在語言的品析上,不僅要點到,而且要點透。

2、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進一步明確責任並及時準確地作出評價。

爲此,以後還要多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不足之處,懇請老師們多多指教。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8

語文課程標準力糾時弊,強調了閱讀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繫,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深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閱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發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爲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呢?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閃趣是提高閱讀效益的基礎,正如於漪老師所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是每一個人心靈內在的需求,也是心與心的交匯,更是靈魂的壯遊。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寬闊的讀書視野,向學生展示文本和書籍的思想和藝術精華,還應該揭示作品中的藝術技巧;用高品位的書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來震撼學生

的心靈,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強烈興趣。

只要有興趣,學生在閱讀時,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難,也往往自然生髮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應做到:

1、鼓勵閱讀。堅持閱讀的無錯原則,鼓勵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啓發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蠻橫地規定閱讀任務。

3、保證閱讀自由。給予學生選擇合理的時間、恰當的`書籍、可行的閱讀方式和自己表達閱讀效果的自由。

4、堅持多樣化。堅持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觀點的表達等多樣化,允許學生在閱讀內容和方法上有較大的選擇餘地和自由度,改變統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

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爲落實這一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閱讀教學繁瑣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等。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9

語文教材《小鷹學飛》這一課,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是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盡頭,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課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學生雖然有了學習“一、二兩次飛行”的經歷,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詞句,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把握以下這兩點:

一、融情入境,培養語感。

閱讀能力從何而來?腳踏實地地立足於文本,重在品詞析句,結合本文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爲主線,緊扣“已經”“真的”“總算”等詞深入體會小鷹此時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小鷹的心情。片段中我通過和學生演讀,讓孩子們深切小鷹急促地喘着氣說:“現在……我總

算……會飛了吧?”通過孩子主動的參於,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我認爲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達到“入境悟情”的教學境界,由此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珍視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我致力於建構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信任學生,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中,激活學生的個性,觸發學生在與文本、與教師和同學對話過程中積極情感的積澱,使之融入文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而寬鬆的,師生之間是和諧的,課堂便是生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抓準時機引導他們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表達出他們各自獨特的感受。通過多種讀的形式仔細品讀老鷹和小鷹的話,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解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閱讀課文的過程,實質上是讀者對讀物的`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對於同一段內容,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個性特徵的學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們要“蹲下身來”充分尊重他們的見解與觀點,切不可強求統一,引導他們讀出自己的“哈姆雷特”。由於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解讀課文,因此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三、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

比如,課堂導入時,我根據學生回答,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對大樹、高山、白雲進行了簡單勾勒,一目瞭然,也爲後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和準備。另外,爲了讓學生能參與近來,我還準備了老鷹和小鷹的圖片,根據故事發展,請學生動手貼於相應位置。最後,當小鷹看到還有幾隻鷹在盤旋時,利用多媒體顯示場景,讓學生髮揮想象,進行說話練習。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0

沐浴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下,我的教學成長之路充滿了艱辛和崎嶇,當然更多的是收穫成功的快樂。打造高效課堂使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一些淺薄認識:

一、給孩子一個充滿情感、交流、開放的語文課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北師版五語上冊《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藉助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給孩子一個“交流的課堂”。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二、做好評價,賞識學生,樹立堅定的學習自信心

“教育的本質在於激勵和喚醒。”播種希望,才能收穫驚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讚賞和激勵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真棒”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要根據孩子朗讀實際情況來評價。如:“你的聲音真好聽,長大了能當播音員!”“讀的有感情,把詩人的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老師也被你感動了。”“語音很準確,並且沒有漏字。”等等。在孩子回答問題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以說:“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份貢獻,另一半你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這樣的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教師態度友善,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爲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三、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針對我們班後進生較多的情況,我狠抓後進生後進,給他們“開小竈”,每課跟進,要求生字詞語過關。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爲十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並且指

[1]

導他們進行縱向比較,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失分的關鍵,然後針對自己的.薄弱點進行查缺補漏。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輔導,使之掌握,並能運用。另外,還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面對着一上語文課,就皺眉頭的同學,讓人看了真是可憐,不用你去要求,自己就已經發愁了,對於這樣的學生必須做好其思想工作,就象魏書生先生所說,只有守住自己內心的寧靜,你才能輕鬆自如的應對一切。做到既嚴格督促,又給與他們及時的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四、重視拓展,注重積累,讀寫結合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爲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一是宣讀學生習作過程中的優秀習作。二是指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學生在活動中不但增長了知識,還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和經常開展語文活動是分不開的。

3、勤寫讀書筆記。語文學習必須閱讀、思考、記錄、並與寫作相結合,才真正有效。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養成摘錄,反思,寫讀後感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在語文的教學中,孩子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得到了提高,語文能力得到了增強,“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爲孩子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教學是藝術,反思是爲了明天的進步,是爲了學生,爲了自己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反思中成長,繼續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繼續新課程教學實踐,在教學的道路上寫下美麗的詩篇,爲打造高效課堂努力奮鬥。

[2]

沐浴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下,我的教學成長之路充滿了艱辛和崎嶇,當然更多的是收穫成功的快樂。打造高效課堂使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一些淺薄認識:

一、給孩子一個充滿情感、交流、開放的語文課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北師版五語上冊《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藉助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給孩子一個“交流的課堂”。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二、做好評價,賞識學生,樹立堅定的學習自信心

“教育的本質在於激勵和喚醒。”播種希望,才能收穫驚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讚賞和激勵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真棒”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要根據孩子朗讀實際情況來評價。如:“你的聲音真好聽,長大了能當播音員!”“讀的有感情,把詩人的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老師也被你感動了。”“語音很準確,並且沒有漏字。”等等。在孩子回答問題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以說:“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份貢獻,另一半你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這樣的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教師態度友善,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爲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三、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針對我們班後進生較多的情況,我狠抓後進生後進,給他們“開小竈”,每課跟進,要求生字詞語過關。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爲十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並且指

[1]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1

大家知道,語文複習階段是初中學生進行系統複習的最後階段,也是初中學生參加畢業和升學考試的衝刺階段,總複習效果如何至關重要。現將本人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介紹一下,談不上經驗,只是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一、認真研究大綱和考試說明

大綱是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是語文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考試說明是確定複習要點的依據。在複習前,應認真的分析大綱和考試說明,大膽的取捨複習內容,選準複習側重點,尤其注意中考的一些新動向,也就是一些最新的信息要了解,避免難易不分,避免一些無用的複習,這樣能使複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計劃,分階段複習

在吃透大綱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制定可行的複習計劃是很重要的。各階段的複習側重點要選好,要注意各知識點的相互聯繫,切不可孤立的複習。

(一)課本知識的複習階段

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教師幫助學生過好課本關,掌握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由於複習時間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我大膽的取捨複習內容,打破逐冊複習的.方法,確定好重點的冊,然後再分體裁複習。分體裁複習時確定好重點的單元、重點的課文以及語文知識(當然非重點的內容也能涉及一些),然後師生應進一步明確哪一些內容是應瞭解的、哪些內容是必須掌握的,瞭解到什麼程度、掌握到什麼程度,一般運用什麼複習方法都要有明確的要求,避免學生盲目複習。同時就這些內容一般怎樣考查、一般會出現那些問題以及怎樣應對,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文學常識中的作家作品,內容繁多,就要讓學生明確哪一些是應瞭解的、哪些是一般掌握的、哪些是應詳細掌握的;字詞內容除了集中記憶以外,課文中的預習提示、課後練習,一些閱讀材料甚至一些學生作品,在講解之前都要求學生準確朗讀,讓學生平時就養成藉助工具書記憶字詞的習慣,這比強行記憶效果要好得多;修辭方法、說明方法、論證方法、表達方式、詞語的感情色彩以及刻畫人物的方法等一些學生易混淆的內容要讓他們分清;課本重點語段的閱讀訓練,及時引入相關的課外材料,注意了知識的強化和遷移的訓練等等。

(二)綜合複習階段

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閱讀理解和寫作題就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這些能力,因此,我重點訓練了這些內容。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

隨着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的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我爲教師們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呈現的新穎的、生動的精彩課堂喝彩,也爲教師們在實施新課程時所突現的問題憂慮。下面綜合我自己對新課程下的語文課而引發的主要問題與思考做幾點看法:

一、過於注重“情感薰陶”,忽視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

由於傳統語文教學過分強調“雙基”,使得過去的語文課堂比較呆板。《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重要內容,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因此,新課程下的語文應由過去重知識傳授發展到現在注重學生內心靈性生成。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融合。我們應借課文這一載體,努力創設情境,培養和開發學生豐富的情感,開啓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健全的心靈人格。

二、過於重視學生的互動體驗,課堂缺乏理性引領和客觀評價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體驗式學習。爲此,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一方面,過去那種在課堂上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的方式逐漸被教師們摒棄;另一方面,凸顯學生主體、關注師生交往的“互動”式課堂,越來越成了教師們的課堂追求。於是,小組活動開展起

來了,課堂氣氛也活躍得很。學生有着前所未有的表達機會。可是,當我仔細觀察這些課堂的時候,卻覺得有些不大對勁:所謂“自主、探究、合作”,就是自由說話。教師東瞧瞧、西望望,成了旁觀者。課堂活動缺乏嚴密的組織,更缺乏教師理性的引領和評價。熱鬧的一堂課下來,學生說得很盡興,但實際上教師卻沒有真正完成該課的教學任務。

三、過於重視教學形式和方法,課堂缺乏教學智慧

新課改下教師非常重視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設計。在聽課過程中,我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設計都很好,形式豐富,手法多樣。但總給我一種華而不實、缺乏語文教學智慧和內容的感覺。 小學語文教改的路程還很漫長,我們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提升。讓我們一起在反思中鼓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和信心,把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推向更高的臺階!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3

爲了配合我校正在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上週去馬牧池中學進行了聽課學習,經學校領導研究決定,在本週每位教師必須舉行一節公開課。目的是落實學習的情況。對聽課的安排,學校領導進行了分工,帶領老師聽課。同時要求同科教師調好課,全部參加聽課活動,鼓勵相近學科教師相互聽課。評課安排在當天的晚自習。要求教師評課時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多提建議。

作爲語文教研組長,我共聽了七節語文課,並且,在聽課的當天晚自習進行了評課活動。講課教師認真備課,積極參與。評課教師評得熱烈,真正的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幾節語文課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生的合作學習落實得比較紮實。充分運用了教室牆壁上的小黑板。都有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意識。都印發了學案。都不同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這幾節課也都存在着不足之處。有的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的學生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還有的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夠科學,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的老師的上課習慣太隨便,有時甚至使用方言;還有的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這次聽評課活動,對教師的上課水平將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將極大的推進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4

1、教科書是課堂教學的藍本。

因此,“探究性”教材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

教師只有對教材有了深入的瞭解,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才能真正形成師生和課文作者。對話。

2、教學用具

任何形式的課堂(包括視聽媒體的使用)都是爲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的手段不應公式化、程式化,如課堂討論或死板、單調,或聽之任之;有些班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課本等等。

這種教學方法淡化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本質,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作秀”的嫌疑,流於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但不應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及時介入,或提出必要的觀點和概括,或適當地展開課文,才能引導探究深入,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問哪裏的運河應該是清澈的,哪裏纔是活水的來源。”作爲一名教師,“這是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要上上下下地去要它!”

雪萊有一首著名的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其實,現在沐浴在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中,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就是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

每個語文老師應該創造一個溫暖的夏天他的職業生涯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鳥兒在歌唱,花兒香,符合時代的東風,高舉的旗幟課程改革,簡而言之,播種一個紅色秋天祖國的未來。多反省,多清醒,多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我們應該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文言文,對於初一的學生而言,文言文雖不陌生,但這樣正規的學習,還是第一次,所以,我講的較慢,再加上文章故事性較強,學生理解起來不難。文章中心也好把握。但是在我們編的《導學案》上 ,有一個發揮題,讓同學們補寫人物說話的`心理、神態等,讓人物生動起來。我想,不如把它變成一篇小作文更好。於是,我就此講了些讓人物活起來的方法,並給了一個幽默小故事,讓同學們擴充,同學們興趣很高,經同學們一改,人物人物立馬生動起來。然後,我讓他們用這種方法擴寫 《 陳太丘與友期》,結果大家很快就動筆了,還很成功。以後,我就用這種方法擴寫文言文,做到一舉兩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