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實用15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實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實用15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前臺,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這一理念,想方設法營造一種“我想讀”“我來說”的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那份“讀”的熱情、“說”的渴望。在以“讀”爲本的基礎上有所“悟”,有所“說”,讓學生通過讀書和口語表達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增強閱讀的樂趣”和“提升運用的能力”。

《雲房子》是小學蘇教版第三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時,雲朵千資百態逗人喜愛;有風時,雲朵散去,天空更顯潔淨豔麗。另外,天空還有小鳥的歡快飛動。這些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與和諧。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朗讀、說話,用有聲語言再現作品的藝術形象,從而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竟的感覺。讓學生在教輕鬆的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活動,從而真正把課文讀懂讀好,達到發展思維,積累語言的目的。

[過程]

課一開始,我出示詞語:“傻傻地橫着美美地開着笑眯眯的太陽水汪汪的藍天大禮堂小麻雀嘰嘰喳喳”學生充分自讀後,我說:“這些詞語給你什麼感覺?你能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導學生在讀正確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詞語,爲下文學習做準備。

接着創設情景,說:“哪隻小鳥最想來造雲房子?想造雲房子的一起站起來告訴老師。”引導學生相像自己就是小鳥來造雲房子,抓住關鍵詞語,啓發學生想象雲房子的樣子,反覆朗讀品位,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即說:“小鳥們在做些什麼呢?小鳥你也想邀請好朋友到你家去嗎?好,那現在請小鳥們飛起來吧,去邀請你的好朋友吧!”啓發學生想象小鳥們在說些什麼?通過課堂中創設的情境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體會小鳥的快樂心情,感受雲房子的有趣,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最後,我說:“雲房子不見了,雲房子沒有了,看,圖上還有什麼呢?看了圖畫,你有什麼感覺?”讓學生感受雲散後天空的美麗,並通過課外補充資料,想象練說,感受課文所描繪的美景,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良好習慣。

[反思]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和知識的雙向交流,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要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要採取靈活多變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參與學習探究,學會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學生的個性、特點才能自由發展。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注意誘發和培養學生讀和說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喜歡讀、說,主動地反覆讀書表達,進而視讀書、表達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使課堂教學環節對學生隨時產生新的誘因,讓他們經常處在主動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之中。

1、堅持以讀爲本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沒有琅琅書聲是語文課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就將反覆誦讀作爲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記載於教育論述之中:“熟讀成誦”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口誦心惟”即邊讀邊思,尋言明象,入情入境。讀課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想象,在朗讀中發現問題,在通過反覆地讀去分析、解決問題。“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不離課文,不離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求懂,在讀中學會,在讀中獲得閱讀能力。首先,通過繪聲繪色的範讀,激起學生讀的興趣,誘發他們模仿的慾望,同時增強學生讀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懼情緒。接着,我重點指導學生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在讀中弄清課文大意,讀得融會貫通,讓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真正體現了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2、創設個性體驗的空間

多元智力理論認爲:學習個體之間客觀存在着種種差異。閱讀教學多元論也指出:閱讀是極個性化的行爲。作爲不同的生命個體,每個人對同一文本的解讀角度往往是多維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們應留給學生充足的`個性體驗的空間。這堂課中,我說:“你們這些小鳥想不想造雲房子呀?那你們想造怎樣的雲房子呢?”給學生戴上小鳥頭飾,讓他們成爲小鳥中的一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有益於學生認知心理的發展,而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在這個極爲個性化的環節裏,學生的表演五花八門,精彩分呈的。

3、注重語言表達

語文閱讀課上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各樣的語言訓練的環境,讓學生所學的語言經常得到運用。本課的最後,學生通過說一說,將課文的“符號語言”內化爲“感於內而發於外”的現實語言;學生所說出的已不僅是課文已有的符號的意義;而且補充、增加了許多遊離於字裏行間的言外之意;課文所表現的人、事、物、景,由於學生賦予了情感與生命而得以復活;課文中隱含的思想、觀念,因爲與學生的經歷接通而產生巨大的說服力與震撼力。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大腦就會如電腦被訪問一樣,把所有感悟的語詞、圖像、情景、事件等都貯存入記憶倉庫中。可見口語表達,能使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並使其中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途中,看到柳樹後突發感想所創作的一首詩。此時正是初春時節,柳樹吐出嫩芽,呈現出了春的勃勃生機。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見的春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藉以抒發作者在春回大地時的喜悅、歡快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到來的喜悅以及對春天景色的讚美。通過課文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幾個學期的學習,對古詩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對《詠柳》一詩,我作出了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第一,熟讀並能背誦這首古詩。第二,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詩句的意思。

在上課過程中,通過誦讀、讓學生熟悉詩句,結合圖片讓學生在多次的誦讀中感悟詩歌的意境,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二年級學生雖然對古詩詩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學生已經初步具備領悟詩句大意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的讓學生們通過對字詞的理解來領悟詩文大意,細細品味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揣摩詩歌所要表達的歌頌、讚美之情。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也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一、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講解詩意的部分時間太長,導致後面的環節過於倉促,沒能真正讓學生走進詩的意境中感悟作者讚美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個人的朗讀技巧有待提高。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未做到讓孩子從讀中去領悟詩文詩意。

三、在各個環節中,過度語銜接不夠自然,以後的教學中更應規範課堂的語言,做到精煉,銜接自然。

四、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單一的從古詩出發,對古詩的含義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但對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方面涉及較少,沒有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會繼續努力,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讓自己成長起來。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風娃娃》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第16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個童話表達的是:在爲他人的勞作中體會人生的快樂。老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巧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想象,培養擴散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語文教學應千方百計地爲學生創造個性化的閱讀氛圍,讓課堂充滿童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基於以上觀點,我在教本課時通過巧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爲主線,即以一封擬人化風娃娃的“救助信”清新導入,讓孩子們耳目一新,激起了他們的學習的興趣,喚起了他們的責任心。有了這份情感的牽引,有了這樣的期待視野,孩子們就會產生強烈的閱讀願望,並貫穿全課。努力做到課伊始,趣已生;課行中,趣正濃;課雖盡,趣猶存。讓學生學有情趣,使語文課堂成爲學生幸福成長的沃土,成爲一次有滋有味的精神會餐。

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通過閱讀課文,學生能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風車、吹帆船、吹風箏、吹衣服、吹小樹等。讓學生整體的瞭解課文。接着又問: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也難不倒學生。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己鑽研課文,學懂知識,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應突出體現在爲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成爲學生學習“學習方法”的幫手。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哪些事情,正是體現了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出來,而且學生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其高興的心情是不言而喻讓學生增強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接着又請學生讀課文,提出你在閱讀時,哪些地方你不懂?學生提出了好多問題,“斷斷續續、縴夫、船帆是什麼意思。”等問題。有些問題其他同學知道的,我就請其他同學來解答,有些比較難的,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問題,就由我來講解。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說明他在閱讀時動了一翻腦筋,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尋找答案,但還是不明白。就好象讓孩子摘桃子,沒摘到,就差跳起來這一步。教師在這時助學生一臂之力,學生主動地聽講,記憶就非常深刻。

學習不能脫離實際生活,還應和生活相聯繫。風娃娃還做了哪些事,你知道嗎?聯繫實際生活讓學生來說說看。學生踊躍發言。風娃娃會給幹活乾得很累出汗的人們擦汗,帶來涼爽;風娃娃會關窗,有時把玻璃也打碎;大風有時會把房子吹倒等。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感情是細膩的,他們說出了風的許多好處和壞處。其實風娃娃一心想做好事,爲什麼會做壞事呢?我們小朋友中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呢?其實也有,你好心幫別人,人家不領情。不但不感謝你,反而埋怨你。通過舉例子,讓學生明白其實你有時候也像風娃娃好心辦了壞事,啓發學生做事是不能一廂情願,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要全面地考慮問題,從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認真動腦,少做傻事,快快長大。

在明理小結時,我先後提出了兩個問題分別是:

一、“我想來採訪一位風娃娃,你爲什麼感到快樂?”

二、“你想對風娃娃說什麼呢?”

在教學的最後提出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對課文思想的昇華,是讓孩子來說說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同伴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課程標準裏說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感受,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點上,這節課上是做得還比較好。在低年級就堅持讓孩子這麼感受這麼交流,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的習慣,對將來孩子的學習是有益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雲房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以小鳥的活動爲線索,以小鳥的目光觀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兒童心態,體現了童話特點。而且想象豐富,語言富有童趣,是啓發學生想象,豐富語言積累的好課文。現反思如下:

一、藉助媒體,朗讀感悟

對於課文這一靜止的內容,學生只有經過感情朗讀,才能激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以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充分運用了媒體。例,課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寫小鳥們造出了各種各樣的雲房子。播放多媒體畫面:藍天白雲圖,一羣小鳥飛過來。看完後問:“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藍藍的天上飄着一朵朵白雲,小鳥們看見了高興地說:我們來造雲房子。”指導學生讀好小鳥的話:哇,這麼多白雲!我們來造雲房子。繼續欣賞畫面:小鳥造房圖,教師問:“小鳥們都造了些什麼雲房子呀?請大家讀讀第二自然段,並在小組內介紹一種雲房子,然後彙報交流。”由於媒體的介入,直觀形象地出示了各種形狀的'雲房子,大大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激發起學生說的慾望。一個學生說:“我向大家介紹像盛開的花兒一樣的雲房子,它十分美麗。”說着用手演示成一朵盛開的花朵。另一個學生:說:“我介紹的這種雲房子外形像大冬瓜,傻呼呼地橫在那兒,可好玩啦!”邊說邊做動作。面對學生精彩的回答,教師適時指導朗讀:“你能配上動作讀好這句話嗎?”學生的情感得到了調動,朗讀得非常有感情,並在朗讀中感受到了雲房子的美麗與有趣。

二、注重表達、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閱讀課上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各樣的語言訓練的環境,讓學生所學的語言經常得到運用。在課文的第二小節中,有我們以前學過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也有新接觸的“有……有……也有……”的句式,雖然兩個句式的用法相近,但由於後者是新接觸的,因此在學生想象還有哪些其他的雲房子後,讓學生用“有……有……也有……”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將課文的“符號語言”內化爲“感於內而發於外”的現實語言。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着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材料。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齊讀、男女生賽讀課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通過一遍一遍地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源源不斷、清如明鏡、甜似甘露、美同琴聲的山泉一路潺潺地流淌着,一路歡樂地歌唱着,它樂於助人、樂於奉獻,它爲能幫助別人而快樂、自豪、幸福。同學們喜歡泉水嗎?”讀後還讓學生圍繞“是否讀出了泉水的自豪、快樂”進行互相評價。在學生互動交流、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抓住時機進行點撥,使學生的閱讀感受由表層趨向內部,感悟泉水的奉獻之美。對有感情地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達到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以學定教

教學本課的時候,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學定教,因勢利導,採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解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讓學生注意學習夥伴給提出的問題,再指名讀學習夥伴的問題,然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討論,充分發揮師生雙方互動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依據課文語言特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閱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本課所描繪的畫面很美,課文的語言文字也很美。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如“火紅的杜鵑花”、“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等詞語。在此基礎上還通過說話、寫話練習,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在運用中積累語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如在課的結束階段,讓學生展開想象,仿照課文說說寫寫“泉水流到(什麼地方),(遇到了誰),泉水說:“()。”促使學生學習的遷移,爲學生思維、語言的發展提供機會。

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北京絢麗多彩的夜景,文中有很多美詞佳句需要學生去理解、學習,這篇課文也是學生練習朗讀的好教材。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自主研讀,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個性體驗。

學生有了疑問纔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纔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打破文章原有順序,讓學生在通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重點朗讀,在朗讀中發現問題,自主質疑,大膽發問。同時,對於學生比較生僻、難與理解的詞語例如“金碧輝煌”、“銀河”等詞語藉助課件增加直觀感受,讓學生理解意思,感悟、內化。

二、巧用掛圖,讓學生有直觀、具體的感受。

北京那麼美,可畢竟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遠,學生很難單純從讀課文中獲得直觀、具體的美的感受,自然談不上對北京夜景的美的熱愛了,因此,我巧用大量的圖片,讓學生能清楚的感受北京夜景的'美。

三、以讀文爲基礎,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爲了落實以讀爲本的原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本節課開始的初讀,到重點段落的研讀,最後對課文的美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評讀、指名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並且激發學生對於讀文的興趣。讓學生想讀課文、愛讀課文。最後,充分讓學生感悟文章內容,析詞品句,在此基礎上深入朗讀,在交流、評價中理解朗讀的方法,依據學生獨特的感悟,讀出自己的課文。

四、聯繫實際,激發學生愛故鄉的感情。

本課的情感目標是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感情,我覺得更應該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一個人如果連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都不愛的話,愛國也是一句空談,因此我在拓展環節安排了一組我們家鄉的夜景圖,一方面可以讓不太瞭解的學生多瞭解一些家鄉,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出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從側面達成本課的情感目標。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也有許多的缺憾。

一、環節安排的很緊湊,但是在完成時還是沒有突出重點,在學習課文主要的4個段的時候,沒有抓住“長安街”和“王府井”這兩個地方重點理解,而是一溜學過,重點不是很突出。

二、因爲上課時是最後的一節課,教師和學生的情緒都不是很高,我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儘量去調動學生的情緒,讓課堂氣氛不是很好。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一個學期又快要結束了,本學期我們小學二年級語文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在這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教學反思如下:

身爲小學語文老師 ,第一次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新課改恰如一陣春風,帶來新的希望。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新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

新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麼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三是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新課改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已逐漸成爲領導和教師的共識。多技能和廣泛的知識面成爲了課改後一名優秀教師的評價標準。未來的教師,都將會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面對課改帶來的機遇,我爲一名年輕教師,感受到了學習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戰。

新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應該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光努力抓住教育契機,我還特別重視爲學生創設教育情景,使學生在教育情景中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獲得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在學習第十一課《我們成功了》時,讓學生觀看申奧成功的專題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時的那些激動人心的場面,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學習第二十八課《潛水窪裏的小魚》一課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從中體會小魚的可憐以及小男孩的善良,從而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當然,在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它們有些是教材中出現的,有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因爲我們地處農村條件所限……在教學中我也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語文課本《小鷹學飛》這一課,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是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盡頭,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抓住語言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小鷹三次飛行時不同的心情。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抓住“高興、喊、已經、啦”這些詞,結合圖片、動畫,再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小鷹當時高興、滿足的心情;在教學第三段時,又通過朗讀,抓住“又高興、喊、真的”等詞語體會小鷹此時自滿、得意的神態;在第五六段時,讓學生抓住“鼓起勁、拼命向上飛、飛呀,飛呀、急促地喘着氣”讓學生體會小鷹在老鷹的兩次教育下,已經有點謙虛了,對於自己是否會飛也存在疑問了。經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而且掌握瞭如何讀準語氣語調的方法,邊讀邊悟,以悟促讀。第二抓住小鷹三次學法,引導學生明白文中的道理。讓學生看着板書,回想小鷹三次學飛時說的不同的話以及老鷹的話,體會到小鷹在不同的'高度時的態度以及老鷹的回答,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明白小鷹在老鷹的教育下,變得虛心好學,明白學習是永不止步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永遠前進,不斷攀登新的高峯。

但是在教學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我注重以讀促悟,但在教學環節中,沒有進行學法的指導,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其實在複習完詞語後,就可以向學生提問:課文中的小鷹一共學了幾次飛行?第一次學得怎麼樣?然後提醒學生句子中的標點符號的變化,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品位,老師還可以適當地補充、引導、糾正。特別是小鷹第三次飛行時說的話,只引導學生知道人在什麼時候會“急促地喘着氣”,並沒有讓學生試着“急促地喘着氣”來說說小鷹的話,個別指導不到位。還有一點是老鷹的話“孩子,你往上看!”對於這句話,我在備課時也沒有在意,只是一帶而過,其實“孩子”這個字在這句話,這個氛圍中有很多種含義,有表揚、讚許、誇獎、希望、安慰、高興、滿意……因而老鷹的這句話也並沒有好好指導朗讀。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在教學《小英雄於連》時,我爲學生的一些出色回答和表現而感動。比如在問到於連爲什麼看到導火線的火花不但沒害怕而是想辦法時,有學生回答因爲這裏是他的祖國,他愛他的祖國。我沒想到學生已經把於連的英雄行爲延伸到了愛國的`表現,我爲學生的回答而感到驕傲。再如問到學生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滅掉導火線的火花時,當有學生回答可用石頭砸導火線時,馬上就有學生反駁到這種辦法不行,他說用石頭砸導火線會摩擦起火,不但不會把火花滅掉,反而會加快導火線的燃燒。我爲學生的回答而喝彩!當學生說看到於連光着身子,沒穿衣服,怕於連冷而要送他衣服時,我爲學生的愛心而感動!

在教學完這一篇課文後,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學生有着巨大的潛力,我們要善於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調動起來,在教學中應用。“相信學生的潛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纔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地爲學生創設參與的平臺,提供展示的機會。學生有潛力,需要環境、條件去開發,就像種子發芽,需要陽光、雨露去滋潤一樣。我們教師就是要在課堂這片沃土中播撒種子,創造適合種子生根發芽的溫度、溼度,讓它茁壯成長。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安排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口語交際、情境體會這些形式其實就是在爲學生創造條件,尋找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我相信課堂——這一師生共有的舞臺一定會更絢麗!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筍芽兒》這篇文章是擬人體的童話散文,描寫了筍芽兒在別人的鼓勵下,不怕困難,努力鍛鍊,終於破土而出,長成一株健壯的珠子。

這篇課文自我感覺好的地方:

1、以“是誰幫助了筍芽兒?”引出第1、3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文段。讓女生讀春雨姑娘,感受春雨姑娘的柔和和輕聲呼喚。讓男生讀雷公公,體會雷公公的聲音稍大和急促粗重的語氣。

2、在黑板上直接畫圖,展示筍芽兒在泥土中,眼前一片黑暗,到扭動身子,一個勁向上鑽,再到長成竹子的過程。雖然形象,但自愧自己畫工不好,由此萌發想學畫畫的想法。

3、課外擴展時,以“你喜歡筍芽兒嗎?”拋出,孩子總是喜歡答一些和文章無關的原因,而沒有從文章中找答案。下次應該這樣問“讀了這篇文章,你喜歡筍芽兒嗎?”引導出,筍芽兒分發向上的精神,並隱射出,這棵筍芽兒其實就是孩子自己,雖然有爸爸媽媽的幫助,但是要破除而出長成健壯的竹子,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春雨姑娘就像自己的媽媽,總是溫柔細膩,雷公公就像自己的爸爸,嚴格而又粗重。得出這樣的結論固然很好,但是卻不知學生有沒有深刻體會。

不足之處:

1、本篇課文生字較多,不宜採用集中學習帶讀的方式,學生讀着讀着就沒興趣了。並且本課的生字可擴展的空間不多,不應一一細緻講到位。如果放在課文中採取隨文識字方式更好。

2、文章1—5段採取模仿朗讀、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朗讀,都只停留在淺層面上。在6、7自然段時,因見學生反映不好,更是匆匆走了過場,沒有抓住重點。“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沒有很好地利用圖片進行朗讀和仿寫。

3、第6自然段,問筍芽兒看到了什麼時,部分基礎較差學生打不出來,其實問題很簡單,由此可以看出,孩子課堂上不愛思考。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黃山奇石樂本文主要介紹黃山仙桃石,猴子的海景,仙女的方式和金雞叫的天堂這四個岩石。由於課堂條件的限制,多媒體不能應用,學生在文本中的意識形態和情感理解有一些困難。

在黃山的奇異而有趣的經歷中,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力和閱讀理解。讓學生從閱讀和自己的想象中體驗黃山奇石樂。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的正常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在演示兩個後,學生可以嘗試閱讀自己的文字,自己感覺的`思維和感覺的文本。

最後,我讓學生模仿其他岩石中提到的最後一段的文字模仿,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感覺更多的黃山奇怪和有趣。

不足,在教學,教學新詞或一些拖延,鏈接設計不是很玩。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爲了使學生能較快進入學習狀態,我先和他們一起制定了班級的學習、工作計劃,並督促每個人都遵守,並且注意加強學生的思想工作,瞭解學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隨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糾正不良習慣和錯誤。

在課堂上,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我大膽放手,凡是學生能說的,凡是學生能做的,能自己學會的,我都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練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完成的,我及時給予點撥,使教師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比如:在教學《難忘的一天》這一課時,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沒有馬上分析課文,而是讓他們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紛紛提問:鄧小平是誰?是什麼人?我先讓他們看自己蒐集的資料,然後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解決問題。在彙報交流討論結果時,各個答案也都呈現出來了,課文重點、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課堂教學之後,我經常回味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精彩的回答,以及創新思維的.不足之處等等,進行反思,每天實踐一點,反思一點,使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

二年級語文課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在這一學期,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都喜歡閱讀課外書,我定期地讓學生到學校圖書室去閱讀帶拼音的書本,比如有《故事大王》、《世界著名童話》、《小紅帽》、《十萬個爲什麼》、《伊索寓言》等等,每每看到他們貪婪地閱讀着,時而皺起眉頭,時而笑出聲來,我心裏就感到特別舒心:一是爲孩子們能獨立閱讀篇幅長的刊物深感欣慰;二是孩子們的求知慾望打動了我,讓我深感肩負的重任,對自己也提出了更高要的求了。我讓學生把學到的好詞好句,自己喜歡的成語積累下來,寫在日記本上,當做自己學習的資料袋,並讓學生養成從小寫日記、積累詞句的好習慣,而且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這一個月的教學當中,學生在各方面都有了些發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語文園地裏的口語交際,讓學生製作秋遊計劃、展板等等,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這有待以後多多實踐和指導。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動物過冬》是一個關於動物過冬的童話故事。通過寫小螞蟻找朋友的經過,告訴我們喜鵲、燕子、杜鵑、黃鸝和青蛙、小螞蟻過冬的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方式,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祕。這篇課文內容簡單、易懂,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下面是教後的幾點反思:

一、激趣引入

我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按照導學案設計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例如:出示課題後,我讓學生自己質疑,“冬天到了,人們怎麼過冬?那可愛的小動物又如何過冬呢?”從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導入,讓學生非常積極地投入課堂。接着出示讀書要求,使學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讀書。

二、課件助學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多媒體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把會認字、會寫字有課件出示,讓學生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通過搶讀,開火車讀,比比誰摘得草莓多等形式讓學生識記生字。嘗試讓孩子們用自己識字的`經驗、從實際生活出發來認識生字。當4號學生不會讀時,我就說誰來教教他?孩子們就爭先恐後的說了自己的識字方法。比如“墊”字,有的說把“熱”字的四點底換成“土”字,有的說提手旁加上小丸子的“丸”下面在加“土”,有的直接說“執行”的“執”下面加土……孩子的發言讓我大吃一驚,他們的力量是我們教者永遠無法預設的。我們教師的思維真的不能束縛這些“小精靈”,課堂上應多一些這樣的認字交流,讓孩子們去發現,去總結,充分運用孩子的智慧與能力。他們源源不斷的思路正是我們課堂五彩繽紛的基石。像燕子、杜鵑、黃鸝這些鳥類學生也比較陌生,我也從網上找出相關的圖片做成課件,讓學生觀看。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學生看了一目瞭然,無需在用過多的語言進行講解和描述。

三、以讀代講

在教學中,讓學生用各種方式朗讀,注重以讀爲本,以讀代講。通過充分地默讀、小聲朗讀自主獲得情感體驗,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平臺。學生通過讀第二自然段小螞蟻和喜鵲的對話瞭解到燕子、杜鵑、黃鸝到南方過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飛回來;喜鵲在當地搭窩過冬。通過指導學生讀好第三自然段的語句,學生體會到了青蛙冬眠過冬的方式。課堂上我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爲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提問學生:“青蛙是怎樣過冬的?什麼是冬眠?從文中找找句子來說明。”讓學生通過思考找尋自己去理解課文內容。先讓學生自由地說,發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課文理解比較容易,而二年級還主要是以識字爲主,所以在理解了課文內容後,我安排了寫字描紅指導。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重難點:朗讀與想象結合起來,以讀爲主,讀中想象,讀中促悟,體會國慶喜慶歡樂氣氛,從而達到背誦的目的。

我主要通過以下環節突破的,還需有很多改進和加強的地方。

1、在學生說出初讀收穫後,先學習第二句詩,爲學生感受十三億孩子歡慶祖國的氛圍,充分的朗讀,相機出示國慶60週年的大典場面,創設情境然後刨根問底,激發學生激動情感。

2、 情感得到渲染後,再學習第二句,讓生想象讀(閉眼聽聲音、看圖片),師生接讀,讀中促悟。感覺在學習“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教師指導有些侷限,應讓學生超越文本對“金黃”有更深的理解,“金黃”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豐收的象徵。

3、 課堂接近尾聲時,設計讓學生展示爲祖國媽媽準備的禮物時,由於時間倉促,沒有珍視學生的言語智慧,在整堂課感情基調達到高潮時,教師卻欲言又止,處理不是很恰如其分,如果將學生有代表性的禮物貼在板書的旁邊更能輔助背誦,這本是我的設計意圖。

日後要更加合理安排課堂時間,課前要很好的'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提高駕馭學生的能力,特別是教師的一些過渡語、評價語要非常的及時,努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課堂。

《我選我》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識字寫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在實施教學中,學生能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形聲字特點、字義、換偏旁)來識字。由字到詞,然後在課文中分層認讀生字,達到識字的目的。

但是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學生在輪讀課文展示中,邊讀邊讓其他學生記住裏面

的好詞好句,得到收穫的同時,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求同存異。之後,再讓學生通篇讀一次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效果會更好。

2、教師應讓學生多觀察字的間架結構,最好在黑板上引領示範,這樣執筆姿勢和運筆學生會一目瞭然。這樣才能把字寫整潔、美觀。對於本環節的實施教師很不滿意。需要補充教學。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一要堅持寫字姿勢,執筆方法的指導;二要循序漸進進行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的書寫指導,直到每個學生寫的正確、端正。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瞭解國慶節的來歷,複習鞏固生字詞語。

2.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朗誦詩歌。查找和蒐集慶祝國慶的圖片和

文字資料,課外閱讀愛國詩篇。

3.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獨立學習能力,養成查找資料,蒐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愛讀

詩歌。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教學難點:瞭解國慶節的來歷, 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玩登山遊戲。複習生字。說對一個字,並組詞,就可以登上一個臺階。

2.師:你們還記得十月一日是什麼節日嗎?後天我們就要歡慶祖國媽媽的第61個生日了。你們開不開心,內心激動嗎?那就讓我們帶着歡快而又激動的心情大聲地齊讀課題吧!

3.多媒體播放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視頻,師介紹國慶節來歷。

二、精讀課文

1.齊讀這首詩歌。

2.指導朗讀,並在文中標一標停頓和重讀的地方。

3.指名再讀,作爲送給祖國媽媽的第一份禮物。

4.問學生,你們的生日是怎樣慶祝的?那麼祖國媽媽的生日是怎樣慶祝的?(播放60週年的閱兵儀式)

在這美好的日子裏,不僅海軍、空軍、陸軍來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全國人民都在歡呼中度過。(課件播放每一年人民歡呼慶祝的圖片)

5.這麼多人在歡慶,我們書本中用了——13億孩子。這裏的孩子指誰?在祖國媽媽眼裏,祖國的人民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

6.在祖國美好的日子裏,除了13億孩子在爲祖國媽媽慶祝生日,連祖國的壯麗河山也在爲祖國媽媽慶祝生日呢!

自由讀詩歌,並劃出誰在送祖國媽媽禮物?(田野、楓林、藍天、大海,並相機板書)

7.它們分別送了什麼禮物?(果實、旗幟、鴿子、樂曲)。

(1)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A指名讀。

B田野向祖國媽媽獻上哪些金黃的果實呢?學生自由交流。

C課件出示圖片,師引:梨樹掛起——稻海——

你還看到了什麼果實?

D田野還會獻上怎樣的果實?

看圖填空:田野獻上()的果實。

真是五穀——瓜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師:祖國媽媽收到了田野送上的這份五光十色的、散發着瓜果香味的禮物,此時此刻,她的心情一定是——(高興、激動、開心)

那就請你來讀一讀(讀出豐收的開心)

(2)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A楓林怎麼會舉起火紅的旗幟?

B出示:楓樹。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楓樹吧。

C師:無數片火紅的楓葉在秋風中飄揚,像是舉起的一面面紅旗在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呢,美嗎?

誰來美美的讀一讀?

8.老師也爲祖國媽媽準備了一份神奇的禮物,但是需要大家的幫忙。(板書:畫一朵沒有顏色的花)

找一找,都有哪些顏色呢?(生說,師塗色)

我們給花朵塗上了顏色,可花朵卻還是愁眉苦臉,原來它們聽不到藍天的白鴿和大海獻禮時的聲音,讓我們幫助花兒開心,好嗎?

(1)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A出示藍天(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

小朋友,現在你就是小鴿子,我們在祖國媽媽的藍天上飛啊飛,飛過了高山,飛過了田野,飛過了黃河,飛過了農村,你聽到它說什麼呢?

B指導朗讀

師:是啊,祖國大地真是風景優美,祖國媽媽的孩子也過着美好幸福的生活,連白鴿都陶醉了。

(2)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

A課件大海。問:你聽見了什麼?

B大海在這歡慶的日子裏在給祖國媽媽唱歌呢。會唱什麼歌呢?

C聽到了那麼多歡樂的歌,我們的祖國媽媽一定很快樂,很幸福。我們再來讀一讀。

(3)詩句連讀

指導朗讀:謝謝你們,花朵聽了可開心了!你們喜歡大自然送給祖國媽媽的禮物嗎?你們感受到了大自然對祖國媽媽的祝福嗎?

指名讀,評一評。

男女生對讀。

詩朗誦。

師:聽着你們的'朗讀,老師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色彩鮮豔的歡慶圖。

三、拓展知識

1.祖國媽媽的六十一歲生日就在眼前,你們準備給祖國媽媽送上什麼禮物呢?

2.知識競賽。

教學反思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該如何讓學生來讀呢?讀得入情、讀得有滋有味呢?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朗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閱讀的基本要求“注重情感體驗”,教師應做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在教中注意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在理解詩文時,我首先提問:“十三億孩子”指誰?理解在祖國媽媽面前,每一箇中國人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包括你我。隨後我讓學生劃出誰送禮,送了什麼禮物,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

(1)田野會送上什麼果實?(2)你聽到小鴿子說什麼呢? (3)你聽見大海會對我們高唱一首什麼歌曲?(4)同學們,觀看了這令人激動的場面,你們心情怎樣呢?(高興、激動、興奮……)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社會,來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在本課教學時我就力求構建一個開放的課堂,這也是新課標倡

導的理念之一。本課實現了三個“開放”:

1.向課前開放,讓學生收集有關國慶的資料,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向課內開放。詩歌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離城市中的學生生活比較遠,學生理解上有一些困難,因此課前我收集了相關圖片、視頻資料以課件的形式出示,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侷限於課堂之內。通過形象的視覺觀察、美妙的配樂享受,漸入佳境後,學生讀起課文來聲情並茂。

3.向課後開放。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長假中的所見所聞,說說“人們是如何歡慶國慶的?”學生剛過節日,正是記憶猶新的時候,所以發言十分踊躍。有的說:“我看到我們小區門口掛了橫幅,掛了紅紅的大燈籠。”有的說:“我看到街上、商場里人很多很多,好多地方插了彩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板書詞語,如:“張燈結綵、煙花綻放”等等。這樣“讀說”結合,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得到紮實的訓練,同時促進了學生對課文詩歌的語言感受和內化。

這節課中,我在指導朗讀這一塊,做的還是不夠到位的,我是標好後指導學生朗讀,應該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讀出情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進,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做一個智慧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