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

在課前我先讓學生看了第21課《綠毛龜》的綠毛龜圖片,學生看到後發出了感嘆:“好可愛啊!”“你看全身都是綠毛!”直觀的圖片讓學生們對綠毛龜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一上課,我先帶領學生複習了21課中描寫綠毛龜外貌及食態的段落,我始終認爲課本只是一個載體,一個傳播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載體,讓學生再次朗讀這些內容,意在讓他們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以及領略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綠毛龜的喜愛。 本課教學中,我採用直接切入課題的方式。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課《無言的愛》。”板書課題,然後用紅粉筆在“愛”字下面進行了重點強調。 “愛,什麼是愛?” 王彥傑:“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林志豪:“朋友之間的友愛。” “這些都體現了愛!很好!” 這時,陳勝高高地舉起手來,我急忙叫他來回答。 “愛,是對一切人的愛!”他聲音非常響亮。 我爲他的這一回答感到驕傲。“陳勝真棒,他談到的'是一種博愛。是的,愛是無私的,不僅是父母、朋友、老師等給予我們的愛,還有我們給予他人、一切人的愛,還包括我們對小動物、大自然無盡的愛。”每一次我都將他的回答進行表揚,並放大,以激發他的學習興趣。(陳勝在四年級時成績一直不理想,甚至連作業也不寫。剛看到他時,發現他的成績只有20分。“不放棄一個學生”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激勵我去做的動力。) 課堂需要教師的靈動,需要學生的參與。看着全班都在認真地尋找着令他們感到“有趣”和“感動”的樣子,真得是一種幸福。有時,教師真得無需大動肝火,學生就能主動去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談到這裏,想到了《班主任兵法》中的一條策略:攻城不如攻心。是的,走進學生內心深處的愛,才能真正迎來學生的愛,這也是一種“無言的愛”。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2

我將目標設定在:感受威尼斯小艇的樣子、體會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最後設置了一個感情提升,在檢測學生的情感基調是否提升。本課的重點在於體會威尼斯和小艇的關係。

我抓住作者的描寫手法,如:“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長,又窄有深,有點兒像獨木舟……”分不同層次讓學生去讀:先初讀、在默讀想想作者是運用哪些方法描寫出威尼斯的小艇的?接着在寫法上進行引讀、最後試着背背看,在背的基礎上誦讀。

從文本中感受威尼斯小艇是威尼斯的獨特風情,如:“新月”、“水蛇”的比喻使得優美,讓學生讀出優美的語氣;“飛”字的指導,兩邊的建築飛一般地往後退,飛得我們不知看哪一處好,還飛得我們怎麼樣?飛出了什麼?讓學生身臨其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大膽地設想坐在飛一般的小艇的感受,同時對文本也在講述中深入人心;“擠”字的指導,把“擠”字換成“劃”、“穿”、“開”過,感受“擠”的'巧妙運用,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

擠得我們怎麼樣?擠出了什麼?;“總能”刪去讀讀看,說說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體會到船伕嫺熟的駕駛技術。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只有威尼斯纔有,這樣的小艇、這樣的船伕只有威尼斯纔有。

最後的設置,我刪去了所有帶有小艇的文字,刪去了事先畫過的小艇的樣子,讓學生感受小艇一去不復返會怎麼樣?沒有小艇,商人不能……青年婦女不能……莊嚴的老人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引到課文第一自然段,除了“主要”還會是怎樣交通工具,學生再深一個層次的理解。拓展我放在了課後,讓學生寫寫家鄉的主要交通工具。

本次教學有很多不足之處:

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花費了太多無用功,應該直接讓學生感受,爲什麼作者要用“新月”、“水蛇”而不用其他的詞語形容呢?

“擠”字的指導,學生提前說出了我的設定內容,我應該先“擠”出了船伕的什麼?在問問擠得你怎麼樣,學生說到”害怕“我就可以順序推入笑一個內容,就是感受船伕駕駛的操縱自如。學生已經提出了“總能”這個詞語體現了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而我沒有給與繼續引導而是讓學生回到我設定的內容裏,本來這個內容繼續往後引導,“總能”一次、二次、三次、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擠得你怎麼樣?擠出了什麼?最後還是能回到了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所以沒必要讓學生一定按照你的要求去回答,而我恰恰範了這個錯誤,對學生的超前答案不予理會。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3

《松鼠》是一篇寫動物的說明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主要介紹了松鼠的三個特點,其中涵蓋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用途等方面的內容。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句子,準確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徵;學習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瞭解松鼠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興趣在上課前,我創設了情境,利用播放鬆鼠的視頻短片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看完短片之後,讓學生概括地說出對松鼠的印象,考察他們的概括能力。

此外,爲了讓學生髮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我設計了“做一隻小松鼠,介紹自己的特點”這一個環節。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更進一步地理解本文所介紹的`內容,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文體”,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爲了幫助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體會,讓學生先讀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後出示課件填空,教師進行對本段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鼓勵學生運用這些詞說一段話,可以同桌試說,再在班上說。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爲了把學生的認識與創造結合起來,我設計了採訪,表演這一環節,使學生體會交流、合作的快樂,並加深對課文的感悟,猶如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提高了語文素養。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4

《老家的螢火》是一篇思鄉之作,在作者的記憶中,老家的螢火帶着他的童年在童話世界中漫遊,老家的螢火像母親深情明亮的眼睛,一直在注視他。因此,每當他想念故鄉時,就會想起“老家的螢火”。教授後,我有如下反思:

1.長文短教,抓重點品讀文章內涵,取捨有度。

這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我只抓住了“作者爲什麼要寫老家的螢火?”這一問題進行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沒有向我們以往的課堂中那樣面面俱到,改掉了以往的樣樣強調,樣樣稀鬆的局面,處理上做得很到位,並且在教學中做到扶放結合,引領學生自主探究,暢談體會,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品味到閱讀的快樂,真正做到快樂讀書,彰顯了快樂讀書屋的宗旨。

2.教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通過這節課我不斷的反思,語文教學的實質是什麼?語文教學的實質是授予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不斷的進步,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獨立閱讀,提高閱讀水平,培養閱讀能力,感受語文獨特的魅力。在這節課上不斷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用所學會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閱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學生在拓展閱讀這一環節中,學生在彙報學習成果時還向大家介紹小組學習的方法,爲日後的自主學習,獨立閱讀打下基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也是我在這節課中感受最深的地方,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3.一篇帶多篇,擴大閱讀量。

課程標準說到: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學習瀏覽,擴大 知識面。在授予學生學習方法後,又讓學生自選同一主題的文章進行 自主閱讀,並讓學生進行彙報,這樣學生能夠在不斷的閱讀中深化對 文本的理解,也加深了學習方法的熟練程度,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 樂,成功的喜悅,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讓學生的閱讀能 力得到了提高,何樂而不爲而呢?

我想只有不斷地探究實踐才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有價值 的信息爲我所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給學生一個自我的空間,讓他們自由的翱翔,體會飛翔的快樂,願意飛得更高更遠。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5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頭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綜合訓練的重要方式,也是發展學生智力、創造力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的重要方式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用新方式表達新思想。它要求老師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去中文來就難免空泛。細緻的觀察帶來了學生具體的描寫,不同角度的觀察產生了不同的形象創造。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中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係。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當然,本人教學也有閃光點:

一、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我在教學時或課的設計儘量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集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中心。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二、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較差,比如說常寫錯別字,寫文章病句多,表達不清晰等等。本學期我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活動儘量突出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再如對生字的教學方法多樣,有比較法,有重點突破法,有歸類法等等。總之是想辦法讓學生記住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能力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係。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內容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6

《西門豹治鄴》這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本文在寫作技巧上最大的特點是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全文中寫的最詳的是第一段。四問四答,每一次問答都是兩個自然段。第一問,是因爲他初到鄴地,不瞭解情況所以問事、“怎麼回事”。以瞭解“田園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第二問是意在找出作惡的壞人。第三問是弄清受害者是誰。第四問是瞭解河伯娶媳婦的結果。從中得到了可靠的事實根據,也找到了如何對付的`巧妙辦法。 至於如何定計,文章卻寫得十分簡略,以吸引讀者閱讀下文的興味。第二段寫破除迷信比較詳細,而第三段寫興修水利則比較簡單,因爲“神”害難破,水利易修。除“神”害,不但要打擊巫婆和官紳頭子,更重要的,要教育廣大羣衆以至巫婆的女徒弟和其他的官紳。顯然,比較複雜。而興修水利,只要羣衆覺醒了,比較好辦一些。 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教師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徹底揚棄了情節分析。多餘的情節分析已被公認爲現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從語言文字角度去教課文,卻頗爲棘手。我以學生的認知特點爲綱,自主感悟人物語言爲目,正確估計學生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的感受知順序,用一個發散式的探索提問,涵蓋全文,組織起科學的教學程序,輕鬆地突破了感悟“語中有話”的難點,然後順勢拓展。這樣便從課文中跳出來,站在語文的廣度、高度上來把握教學策略,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

2、綜合訓練了聽、說、讀、寫。在本課的教學中,讀、寫能力得到了主動的發展,把“讀——說——讀”緊密地反覆結合在一起訓練。感悟西門豹的話中之話,必得讀,而讀出其語氣,演得逼真又得通過說來暴露思維過程。最後的情趣作文又把聽、說、讀所得綜合起來。這樣語文素質得到了整體的發展。

3、在課堂教學的最後,設計了一個給西門豹送匾額的環節,讓學生思考一下匾額上會寫些什麼,然後動筆寫下來。旨在讓學生動筆的同時揭示文章的主旨,豐滿人物的形象。

4、讓學生演課本劇。讓學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時,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和語言表現出來。

聯想是橋樑,想象是翅膀。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7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上較淺顯,沒有過多深奧的詞句,要求學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點、難點,方法上讓老師放手教學,鼓勵學生自己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把課文讀懂。

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如“這篇課文和其他課文比較,有什麼不同?”

“說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後全班交流”;“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兩個書蟲有什麼不同?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這些內容簡約,重點突出,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課作爲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纔好。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8

本篇課文是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一篇很好的散文,它以歡快的筆調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充滿着無窮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我們透過字裏行間,看到的確實是一種生機,一種快樂。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愉悅。難點是理解“爲什麼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爲了提高教學效果,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教學參考書等。還看了文學史,瞭解了冰心的生平簡介,閱讀了冰心的一些作品。教學完本課後,我覺得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掌握內容。

在學生讀通全文後,我讓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什麼?待學生說出後,緊接着問:作者的遊覽路線是什麼?生默讀課文,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然後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接着讓學生根據作者的遊覽路線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主要內容。

反思:抓住作者的遊覽路線引導學生分段,有利於學生很好地理清課文思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爲全文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切準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本文的題目其實就很詩化,,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後,我就緊緊切住課文題目深入教學——找出文中表現兒童“多”的特點。主要從以下幾點去做:1.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畫出一些重點詞,讓學生體會頤和園門口的兒童之多。然後,讓學生畫出比喻句,並知道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小天使”比喻什麼?在次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爲了更具體、更形象地突出了孩子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朝氣蓬勃,如春天一樣,最後進行咀嚼、品味。2、按同樣的方法自學4——6自然段。同桌交流,小組互動。3、全班交流。就文中的“兒童是怎樣的一羣兒童呢”一問展開,出示表現兒童多的句子,讓學生認真朗讀、理解、品悟。4、引導學生重點學習5、6自然段,生畫出海棠花美的句子並欣賞,理解“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之妙,再結合8自然段作者發出的感慨,找出花兒和兒童的共同之處。5、環歸全文,深刻理解爲什麼“之揀兒童多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反思:以題目爲突破口,引導學生自主讀書,品悟,既落實了重點,又分散了難點,爲下文功課難點做了鋪墊。

三、“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羣怎樣的兒童”

一次問題能引導學生從文字的另一面,去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如“看見成千盈百的孩子。。。。。。一羣接着一羣的小天使”酒會是學生體會遊春兒童之多,他們是多麼的快樂。此外,結合“噴話的飛泉”“小天使”去深掘,還是怎樣的兒童?(鮮花般的兒童,潔白無暇的兒童,春天般的兒童……)如此 就使學生對兒童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一羣天真、可愛、純真、活潑、快樂、充滿朝氣和旺盛力的兒童。同樣,在下面的教學中,我抓住“小小的身軀上噴發着太陽的香氣息”兩個“匆匆”等一系列最能體現兒童特點的詞句,通過反覆的朗讀,合理的想象等 去感悟兒童就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 ,活力四射。

四、拓展閱讀,走進作者悟真情。

第三課時的教學,我專門搞了一個特定的教學環節:學生登臺交流課外閱讀感受。(課前我推薦了《繁星》《春水》等)。

反思:冰心奶奶是我們衆所周知的偉大的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的主題靈魂,就是一個字——“愛”。她用特有的情感、特有的`思想、特有的筆觸、特有的魅力,抒發了童真的無邪和偉大的母愛。她的作品,宛如一條涓涓溪流,所到之處,都流露出對少年兒童的無比的喜愛和關心,這是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我覺得僅僅通過學習一兩篇課文來了解冰心奶奶實在是太微妙了。爲了讓學生能更近距離地走近冰心,瞭解冰心,我就組織學生大量閱讀冰心的作品,走進冰心奶奶的內心世界,去深刻體會她那顆對少年兒童的“愛”的偉大的心。此環節的創設,爲學生搭建了交流的平臺,不僅是對本課的延伸,更是讓學生去深深感受冰新奶奶對少年兒童的關愛之情,使他們打內心油然而生對冰心奶奶的敬愛、欽佩之情,燃起他們積極閱讀冰心作品的強烈慾望之火。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9

我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顆顆充滿活力的教學弄潮兒,一個個充滿生命張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民主衣袂飄飄,楚楚動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款款地向我們起來。我們激動得想,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銅陵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銅陵就真的要停止呼吸了。可喜的是,我們在一批老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銅陵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

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一次調查中,有位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車的世界》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小小交通警》、《灑水車》、《讓車》等十餘首兒歌,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車、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而且無形中又認識了許多生字。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水鄉歌》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北方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呢?通過錄像展示美麗的水鄉,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二、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教學語言

1、教師語言之大忌

一忌病語。教師使用不規範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

二忌冷語。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一些言行舉止看不慣,覺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學生諷刺、挖苦、嘲弄,什麼“小聰明”、“大美人”等。這樣會使學生受到不應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傷害。

三忌髒語。有的老師不能正確對待有缺點或缺欠的同學,對他們使用鄙視、侮辱性的語言,什麼“醜小丫”、“笨豬玀”、“榆木疙瘩”等。這樣會在學生的心裏播下自卑的種子,給學生造成相當嚴重的心理負擔。

四忌咒語。有的老師會對班裏的

個別學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論式的語言,如“天生的壞”、“從小就熊”、“神經病”、“傻瓜”、“沒出息”、“沒救”等。這類語言會在學生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報復老師、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有的則會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語。有的教師對學生喜歡用浮誇、吹噓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這會使學生愛虛榮、愛吹擂,不能踏踏實實地爲人、學習、做事。

六忌煩語。個別教師說話講課總是嗦重複,嘮嘮叨叨;或東山一犁,西溝一耙,廢話連篇,離題太遠。這樣會使學生滋生厭煩情緒、逆反心理。

2、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語言?

1、大家對這些內容這麼感興趣,真讓我高興。

2、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否合適。

3、知我說清了沒有,說明白了沒有。

4、“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

(1)、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很佩服你的勇氣。

(2)、××說得還不完全,請哪一位再補充。

1、“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說,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們今天達到了這個要求。

2、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

3、默讀,要講究速度。現在我請大家在十分鐘內看完這段文字,並請思考……

1、你們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讀書時是用心思考的。

2、有一個問題,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誰能幫我解決。

1、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本很乾淨,書寫也端正。我爲你們高興。

2、用自己的筆寫自己心裏的話,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班×同學做得比較好,他的作文雖然也有缺點,卻給人一種真誠的感受。

3、“有納才能吐”,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4、××同學從生活中找寫作材料的本領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觀察,作爲原始材料積累起來,他的寫作材料總是那麼新鮮、獨到。

當孩子的聲音觸動了我們的耳鼓,那就是音樂。

當孩子的行爲觸動了我們的眼睛,那就是繪畫。

當孩子的故事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那就是戲劇。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0

聽了幾個外出學習老師的彙報,我也試着用一節課來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任務。

教學第10課《袋裏裝的是什麼》前,我讓學生按照我的要求做好預習,讓他們對課文有個初步的瞭解,並對課文質疑。

教學中,我只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被袋裏裝的'是什麼?二是,被袋裏裝的僅僅是信嗎?學生根據我的設計,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我讓他們找到一處就談談自己的體會,這樣,孩子們都有話可說,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習也很輕鬆。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1

《松鼠》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本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文章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一、教學效果

1、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出示謎面:樣子像耗子,尾巴當被子,爬在樹枝上,忙着摘果子。教學本課前,先佈置學生蒐集相關資料,瞭解松鼠的有關知識,所以學生一下就猜出來了,積極性很高。然後課件顯示松鼠的圖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既直觀地顯示了松鼠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2、自主識字,合作共贏。

這節課出現的生字新詞比較多,所以在自讀環節給足了充分讀書的時間。在藉助拼音讀書時,讓學生們通過合作、交流,進行自主識字。讓學生們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生幫生,讓學生們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自讀自悟,深刻領悟。

課件出示主旨性問題:本文寫了松鼠的幾個方面的內容?先引導理清文章脈絡。再出示相關問題,比如:“請用幾個詞語概括松鼠的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歡松鼠”“松鼠怎麼活動呢?同學們想知道嗎?他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呢?”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髮現松鼠的特點:機靈。從“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讓學生走近松鼠的內心,體會到着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着這種情感有滋有味地讀課文,語言和朗讀兩方面均有所提升。

4、對比閱讀,感悟寫法。

讀完本文後,引導學生快速自讀《鯨》,看一看作者是怎樣來介紹鯨的呢?通過對比閱讀來探究不同的說明方法,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底以及些寫作上的特色。你喜歡小松鼠嗎?引導學生談一談,激發情感之後再安排選擇最喜歡的一部分內容進行背誦,在充分背誦的基礎上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爲將來口語和書面語的交流做好準備。

二、成功之處

雖然生字較多,但學生大部分能準確認讀,出錯很少。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和抓關鍵詞語概括的能力在課堂上得到有效訓練。

三、不足之處

本文教學時還是比較注重知識的引導,遷移運用的預設太少。再有就是整堂課顯得有點低沉,缺少激情,也缺少朗朗的讀書氛圍,語文味不濃厚。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增加聚焦關鍵句段引導抑揚頓挫朗讀的環節,在培養語感上下功夫。增加小練筆的內容,讓學生小試身手,將生活中對動物的觀察與瞭解,仿造第四自然段的寫法進行語言交流實踐,從而真正體現編者意圖,也讓學生的表達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2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文。它以準確性說明爲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爲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角度看,《鯨》側重與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松鼠》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松鼠》主要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看,《鯨》語言精練平實,而《松鼠》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學生特別喜歡這篇文章,沒有學習說明文時的枯燥感。作爲教者教學時也興趣盎然的。在學習小松鼠的外形描寫的段落時,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圖片,有的攀援在樹杈上,有的翹着毛茸茸的大尾巴,還有的在跟人作交流……它們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樣,看到這樣逼真的圖片,學生不時發出驚歎聲。在這樣感性的認識下,再去品讀松鼠外形的描寫,變對文字多了一份親切感,小松鼠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的腦海裏。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種文藝性說明文的寫法,我把描寫松鼠活動的句子打在大屏幕上,帶領學生品讀,如“松鼠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常常把窩搭在樹杈兒中間。他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來一些小樹枝,交錯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乾薹蘚鋪在上面。然後把苔蘚壓緊,踏平。窩搭好了,還在上面加一個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這樣就不怕風吹雨打了。他們帶着兒女住在裏邊,又暖和,又安全。”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出爲了把松鼠搭窩這個過程寫清楚,作者準去地運用了表示先後的詞語“先、再、然後、還”,由於有了這樣的詞語,句子有機的組合在一起,讀者讀的時候清楚、明白地瞭解了整個過程。

類似的句子還有“松鼠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樹幹,他們就躲在樹枝底下,或者連蹦帶跳地逃到別的樹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樹上高興得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戲。他們好像怕強烈的陽光,白天常常躲在我裏歇涼,只在樹枝被風颳得亂搖晃的時候,他們纔到地面上來。”爲了把松鼠的活動寫得更生動,作者緊緊抓住了松鼠的動作來進行描寫,使小松鼠更加活潑可愛。

學生對小動物都是很喜愛的,進行這篇文章教學過程中,最讓我感覺得意的.是課堂上的模仿寫作。學生都很喜歡小動物,但如果讓他們去寫,卻寫不出動物的神韻。正在學的《松鼠》這篇文章不就是個很好的範文嗎?於是我讓學生回憶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模仿文章中的段落,寫一種小動物,由於時間關係,只寫一個方面,可以寫熟悉動物的外形,可以寫它的活動,或者寫寫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

學生開始很是不接受,感覺在課堂上寫似乎不是很妥當。但我沒有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一句“必須寫”讓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們開始動筆了。巡視中,我發現原來學生很有話說的,只一會兒功夫,大約10分鐘,一百多字的小段落就出現在大格筆記本上,有等了一會兒,一半的學生寫完了。在下課前的幾分鐘裏,我找了幾個學生朗讀了自己的作品,受到了學生的表揚。

範文的作用是巨大的,寫作的滲透有時候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當很好的範文出現在學生的面前,老師要抓住恰當的時機,給學生創制一個好的機會,讓靈犀一點就通。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3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三個,一是掌握生字詞;二是熟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三是抓住文中對父親語言、動作、外貌的描寫,來體會父親愛的了不起。

文章值得推敲的語句很多,人物的心理變化較複雜。爲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入情入境,情有所動,理有所悟,我抓住“父親愛的了不起”爲突破點,以點帶面,在這個點上把朗讀、感受、體驗、想象、情感的昇華結合起來,反覆誦讀、反覆叩問、反覆感悟,使其發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功效。

文中的父親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首愛的頌歌。有三個描寫父親的場景感天動地:第一個是他悲痛欲絕,但重新挺立的場景;第二個是許多人勸他別挖,但他不聽勸的場景;第三個是他孤軍作戰,傷痕累累的場景。仔細研讀,不難發現第三個場景令人刻骨銘心。“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先指導學生從時間上讀出父親的勞累;再接着從父親的形象上讀出他沉甸甸的.愛和肉體的痛苦;繼而在體驗父親心理活動中讀出他內心的孤獨與苦悶;最後探究父親的精神支柱,讀出偉大形象。學生在立體推進的朗讀過程中,與主人公共同體驗,共同感受,緊接着拓展到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感人的場景,通過音樂的渲染等,使學生的心靈受到薰陶,從而實現文本的教學目的,感受文本的強烈震撼。

可是,作爲語文課堂,僅僅讓學生感動就夠了嗎?在教學中如何尋找人文精神與語言訓練的契合點呢?如何在人文教育的同時促進語文知識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呢?這是我以後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4

忙碌了半個多月的現場會終於結束了,本以爲自己會很放鬆。可是,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靜靜的躺下來想想自己參與現場會的整個過程,發現自己的身上真的有很多的不足,從語文團隊的集體備課的組稿,到《爺爺的壓歲錢》一課的講解,雖然自己用了很多時間和經歷,可是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就像郝老師說的,自己並沒有沉下心來去研究課,遇事過於浮躁。特別是在《爺爺的壓歲錢》一課,覺得自己在教學方面還存在着很多的.缺失。

我在第一次設計《爺爺的壓歲錢》時,我是把爺爺將壓歲錢放在三個地方作爲主線,讓孩子在小組中去讀,去找爺爺說的話,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彙報,在彙報時進行點撥。這是我在平時的常規課中的講法,我是把所有的任務都推給了學生,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我是很輕鬆的。可是自己心裏沒有底氣,因爲我不知道孩子在課堂中會生成什麼,還是有些怕不能很好的駕馭課堂。而且總是覺得這樣的設計沒有抓住中心,沒有體現語文中的詞語。但是在郝老師的指導下,有了對第一段的指導,我沉下心來,認真的研讀課文,才發現自己的不足,設計的環節再完美,我們還是要挖掘課文,特別是在最後一段的設計時,由於課堂時間關係,講完前三個環節,最後一段不知道該怎樣設計時,我又把課文重新的讀了幾遍,最後在爺爺把壓歲錢放在我身上時,我是這樣設計的:靠養幾隻雞賣零花錢的爺爺對我說: ;對土地一往情深的爺爺希望我 沒上過什麼學,識不了幾個字的爺爺,但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生活艱辛的爺爺希望我 ;通過這個環節的設計,孩子既說出了爺爺對母雞、對土地和對我的希望,同時把爺爺的三次壓歲錢放在三個不同的地方這三個主線連在了一起,而且說出了爺爺想說而未說出的話。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是自己通過郝老師指導第一環節的指導,以及研讀文本之後才進行的設計。

在本結課後兩個環節的設計中也有很多生成問題,孩子們能夠表達出來,但是自己在教學本節課時並沒有將領導的意見融合到自己的課堂中,特別是自己的心裏素質還需要磨練,遇到問題不能急躁,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會在反思中總結,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平時的課堂中就鍛鍊自己,我還會把提高孩子的語文能力作爲重點工作來抓,讓我的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敢說,會說,並且真正的利用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來教育孩子,在課堂中挖掘每篇課文的育人點。

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5

在這次備課的過程中,我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因爲唯有如此纔有可能從課文中找出適合學生學習的語言材料,並進行有價值的語言文字訓練。

從課題入手,直奔點明中心思想且含義深刻的句子“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先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結合上下文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在感悟理解過程中感受綺麗景象,積累優美語句。在啓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類似的實例,加深對這句話以及課題的理解。最後小結歸納學習方法,完成相關課堂練習。

課後思考與練習中要求理解的含義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論句,要採用結合上下文和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進行,要引導自己的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括號中提出的問題重在引發思考與提示思路。不要空洞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在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思想啓迪,情操的'陶冶。

教學本文要注意朗讀,默讀,瀏覽相結合。通過默讀,瀏覽,可以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有利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有感情的朗讀要以正確,流利朗讀爲前提,以感悟理解爲基礎,語調平緩之中有起伏,語氣平淡之中有激昂。第一自然段中要適當突出“花”“德國”“在其中佔重要的地位”;而第二自然段要讀出作者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的語氣;第三自然段要圖文結合,讀想結合,讀議結合,再現美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這綺麗風景的欣賞和讚美,進而達到熟讀能誦的目的;第四自然段要讀出作者由衷的讚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