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8篇)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8篇)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1

老舍先生通過仔細觀察,抓住母雞在不同情況下的特點,以情感變化爲線索行文,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寫出了“我”討厭母雞的原因;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我”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爲尊敬。因此,教學時主要圍繞以下兩方面展開。

一、仔細觀察,抓住特點

本堂課重點引導學生品讀課文,仔細觀察動物的特徵。只有深入細緻觀察,才能把動物的`特點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進行準確具體的描寫。

例子1:我一向討厭母雞。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

例子2: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有什麼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着牆根,或沿着田壩,那麼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

例子3: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人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老舍先生觀察母雞十分細緻,爲了表現“我”一向討厭母雞,緊緊抓住了母雞叫聲的特點,寫了三種不同情況下的母雞的叫聲,“沒完沒了”的叫聲讓人心煩;“如怨如訴”的叫聲,讓人心中結起了個小疙瘩;母雞下蛋後“發了狂”的叫聲讓人受不了,三個例子處處表現出作者厭煩的情緒。

二、通過比較,表達感情

把母雞在不同情況下的叫聲進行對照,使母雞的形象更鮮明,使作者的感情更強烈。

例子1: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隻孵出一羣小雛雞的母親。不論是在院裏,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着脖兒,表示出世界上並沒有可怕的東西。一隻鳥兒飛過,或是什麼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着頭聽;挺着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例子2: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悽慘,無論多麼貪睡的人都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改變了心思”表現了作者開始有了感情上的轉變。從“總是挺着脖兒”可以看出母雞對雞雛的保護是時時刻刻的,它不希望雞雛受到一丁點兒的傷害。“咕咕地警告”“放聲啼叫”則讓我們體會到母雞的勇敢、辛苦和負責,與前面寫的幾種“討厭”的叫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通過描寫母雞的偉大,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2

9月25日,濟源市全體青年語文教師進行了培訓,本來以爲這只是像以往培訓一樣,走馬觀花。到了現場才得知需要現場抽籤進行同課異構。最終決定做課的是張小娟老師和史若蘭老師。在濟瀆路學校,我們聆聽了名師張小娟老師和青年教師史若蘭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收穫很多。張小娟老師的課內容豐富,注重基礎,並且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青年教師史若蘭僅僅用了短短的20分鐘時間就備好了一節課,她的課上的紮實有效。

首先是張老師的課給人一種拂面春風的感覺,清新自然而又有條理。她通過複習老舍的另一片佳作《貓》來導入了《母雞》的學習,並且也爲後面對比這兩篇文章的寫法做了鋪墊。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換做是我,可能就是通過《貓》來導入到新課文,僅此而已,那樣肯定會缺乏新意。接着,她又讓學生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想想:如果你要是寫母雞,你會寫些什麼?這個也是我們年輕老師所欠缺的,只是一味的教授,卻沒有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環境想象創作。緊接着,張老師讓學生通讀全文,體悟作者爲什麼討厭母雞,並特別注重朗讀指導,並讓學生學會通過揣摩重點詞語來體悟語氣。以前我們總會說“美美的讀一下”,“讀出高興、失望、生氣的語氣”,但是卻收效甚微。聽了張老師的課,我才知道,通過讓學生想象作者當時的情景、揣摩關鍵詞也是指導朗讀的好辦法。本節課中有些地方讓我印象深刻,在張老師講解母雞討厭時,課文的1、8自然段都是寫母雞聲音討厭,卻爲什麼不放在一起?由於聽課的時候我們還沒有進行到這一課,其實如果換成是我來備課,可能也無法注意到這一細節。另外一個是拓展部分,辨析“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標點的變化是否合適,這個問題對學生偏難,但是在她的引導下學生們說的`都還不錯。拓展環節她還教給學生如何讀名家文章。交給了學生一些使用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方法。在這節課上,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衆,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平時我們總是抱怨學生不靈活,現在細細想來,應該是和自己的引導方法有分不開的關係。

緊接着就是實戰階段了,在讓學生通讀課文總結母雞有哪些讓人討厭的,孩子們表達不簡潔,只會機械重複課文中的句子,不會靈活運用。這也是平時上課中的常態:不會概括總結,不會靈活運用。後面讓孩子們對應找一找母雞的優點,他們都能很快找到。但是要孩子們發揮想象說說“母雞可能會怎麼警告自己的小雞?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裏會說些什麼?”這種發揮性的問題只有經過小組討論纔會有比較創新的答案。後面拓展的問題,能不能把“我不敢再討厭母雞”換成“我不會再討厭母雞”對於他們來說很難,同學們都睜着爲難的眼睛,最後我只能自己說出了問題的答案。

總的來說,這次培訓收穫不小,讓我知道自己在教學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以後的培訓中,我會更加認真聽課,認真反思,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快提升。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3

老舍先生筆下的小動物一個個活靈活現,性格古怪又淘氣可愛的貓,讓我們印象深刻。經過前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對老舍以及他筆下的動物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今天再來學習《母雞》,整體就比較得心應手了。

所以,課前導入,我選擇從回憶學習過的內容入手:“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老舍先生筆下的貓,它真是一隻……”“性格古怪又淘氣可愛的貓。”學生們回答得響亮又整齊。從學生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於老舍筆下這隻貓的喜愛。“那我們今天再來學習老舍先生筆下的另一隻動物母雞,看看這隻母雞是怎樣的?”我趁機引出新課,學生們的興趣高漲。

由於課前已經讓學生自己預習過課文,我也給他們佈置過預習任務,一是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於母雞的感情是怎麼變化的?二是根據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變化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這兩個預習任務學生完成的很不錯,準確地發現了作者感情的變化,就是從討厭到不敢再討厭,甚至是尊敬和喜歡。雖然對於分成兩個部分有些爭議,但是經過學生自己的分析,也很快就完成了。我想主要是由於這篇文本身就不是很難,所以學生提前讀過幾遍之後,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已經比較到位了。

接下來就是具體分析作者爲什麼要討厭母雞,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我讓學習小組站起來讀課文前三自然段,其餘學生認真聽,並且思考作者爲什麼會討厭母雞,用一個關鍵詞語來表示。學生的.總結能力顯然不夠,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出討厭的原因,有的學生直接就用四字詞語說出了原因,這讓我很是欣慰,趕緊抓住機會表揚這羣愛動腦筋的孩子。得到我的表揚之後,學生們的熱情更高漲了,積極性加強了不少。

後來,通過作者感情變化這一契機,順利過渡到了第二部分的內容,我想讓學生找出完全概括作者感情變化的原因的段落,學生們順利找到第九段,先讀一讀,總結出母雞孵出小雞之後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特徵。再通過朗讀五至八自然段,引導學生具體感受母雞的這些特徵,通過具體語言描寫,學生對這些特徵的感受更加深刻。這個時候,我在讓學生重讀第九自然段,再次體會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這個時候作者說他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那他對母雞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我問學生。

“是對母雞的喜歡,還有尊敬,因爲她是個英雄的母親。”很多學生都說出了這個答案。我很開心,因爲孩子們確實懂得了這篇文章,對於老舍先生的感情變化也體會的很深刻。我們這節課的目的就達到了。接着,我們又回憶了《貓》,總結了兩篇文章的異同點,學生們收穫不小,我的收穫也不小。

好的課堂總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輔相成,這節課我自己覺得還是很成功的,因爲我和學生在這節課裏都很開心,很積極,熱情高漲,並且都收穫了很多東西。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4

《母雞》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與《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爲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爲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爲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5

《母雞》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爲尊敬。

本文的語言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內容的前後對比,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句,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

本文的語言十分生活化,使得文章是那樣的生動鮮明又通俗易懂。但是在教學時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6

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叫聲煩人、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在這節課中,我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母雞態度的前後變化。

教學中有得也有失,具體反思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四年級的學生雖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但他們在體會作者情感和寫作方法時仍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我注重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讓他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主動學習。我採用先扶再放的教學策略,教孩子們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叫聲討厭、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提出問題:作者爲什麼不再討厭母雞?學生從文中找相關句子,提煉關鍵詞,找到了原因:“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爲它有了一羣雞雛”。

2、教學收穫(思得)。

教學中,我抓住一個主要問題,讓學生品讀思考,再體會這篇課文在寫法上一兩個有特色、值得學習的地方,讓學生學習體會。抓住的點不多,但在課堂上感覺效果不錯。我還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3、不足之處(思失)。

由於預習檢查工作不及時,學生在讀課文時出現了朗讀不流利,甚至不敢大聲朗讀等現象。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因此,在平時的朗讀教學中就該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重視朗讀的方法。整堂課,舉手回答的學生就集中在那麼幾個人,其他的都是沉默的。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可是在學生的理解遭遇瓶頸的時候,我的分析就過多地引導了學生,使得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明顯化。

4、改進措施(思改)。

當然,我在教學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自己覺得這也好,那也好,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很多環節最後來不及完成。此外,自己上課的節奏比較慢,學生的反饋也有很多重複的地方。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尊重學生髮表的不同意見。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7

《母雞》是在學了精讀課文老舍先生的《貓》後安排的一篇略讀課文。課前的學習提示是這樣寫的:在老舍的筆下,那隻既古怪又可愛的貓躍然紙上。下面這篇課文也是老舍寫的。認真讀一讀,看看他寫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再比較一下,兩篇文章的寫法各有哪些特點。

《母雞》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爲“尊敬”。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先找出並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變化的兩個句子: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以此爲切入點,指導學生在課文中抓住重點句,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爲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不再討厭母雞的討厭,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爲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爲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抓住語言文字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時,學生說母雞的討厭體現在“叫聲如怨如訴”,我讓學生先理解什麼叫“如怨如訴”,爲什麼如怨如訴?怎樣如怨如訴?學生的理解到位了,再結合結合整段理解內容,效果明顯。爲了把學與理解相結合,我還安排了說話練習。學生理解了爲什麼討厭母雞後,請學生說話訓練:這是一隻__________的母雞。以此對剛學的內容進行總結,並提高學生對內容情感進行提升。 在課文的結尾,我推薦給學生的一些寫母愛的課外閱讀文學,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列那爾的《母雞》等,這樣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增長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使得語文學習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了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選學課文,可是自己因爲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講得太多,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

四年級語文《母雞》教學反思8

《母雞》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爲“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四年級的學生雖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但體會作者情感和寫作方法時需要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引導。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的重難點落實爲指導學生閱讀感悟,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英雄母親的形象。

根據教學目標,對《母雞》這一課,我緊抓情感變化這條主線,找出關鍵的句子:“我一向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針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提出問題,經過歸納總結成兩大問題:

1、爲什麼一向討厭母雞呢?

2、後來爲什麼又不敢再討厭母雞呢?根據問題,找讀相關語句,簡單地品讀,而不是逐字逐詞進行追問研讀講解。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爲: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老舍對母雞的感情變化,感受母愛的偉大;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文實踐。

教學中,我力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雖然課堂流程順利,表面上看是完成了教學任務。然而,仔細反思一下,卻存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需改進:

1、由於我忽視了語文意識,因此學生對老舍先生語言的口語化、直白化的感悟和體驗就不到位,教學還是在平面上推移,沒有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導致整堂課的朗讀始終沒有一個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安排不同方式、不同要求地讀課文。但由於預習檢查工作不及時,學生在讀課文時出現了朗讀不流利,甚至不敢大聲朗讀等現象。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因此,在平時的朗讀教學中就該多種形式朗讀,重視朗讀的方法。

2、整堂課,舉手回答的學生就集中在那麼幾個人,其他的都是沉默的。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而略讀課文教學最大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學生的理解遭遇瓶頸的時候,我的分析就過多地參與引導了,使得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明顯化。

3、本文的語言十分生活化,使得文章是那樣的生動鮮明又通俗易懂。都說語文課堂應該充滿了朝氣與樂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教學情境等是靠教師的語言的。但是在教學時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點拖拉,致使課堂缺乏活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言,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