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通用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通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通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通用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通用1

今天又一次得到了鍛鍊,上了一節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綜合實踐課我是半年前纔開始接觸的,雖然也認真的研讀了教材、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上網收集有關這一學科的資料、觀看網絡課堂等等,但這節公開課上完之後,便知道了自己距離這個學科有多遠。

在教學目標設計的把握上。我講的這節課的課題是《風箏》,爲了追求風箏製作的完整性,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的教學目標定的太高,內容太多,因而課堂的時間分配、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了影響。比如,在讓學生討論可能遇到的問題時,解釋和總結的都不夠清晰、不夠完整;在風箏提線的扎法上也是一帶而過,沒有實際演練,或者給學生提供對應的樣圖、實物,效果就會好些;由於前面的任務設計太多,留給學生做風箏的時間就相對過少,在較短的時間裏完成一個風箏的製作,給學生的製作提高了難度;作品展示環節是學生最開心、最有話說的一部分,但由於時間關係也沒有讓學生們好好展示自己的作品,這一點是我這節課的遺憾。

還有就是沒有把握好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泛泛而談,重難點不突出,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老師本身也覺得很累,沒有抓住重點,顧此失彼。當然,這些都源於我對這一學科的陌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繼的研究,但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通過實踐、總結再研究再實踐,從而提高自己在這一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爭取勤奮於課下,輕鬆於課堂。教學內容立足點小,重難點突出,讓學生清晰,讓自己明朗,不留遺憾在課堂。

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雖然剛剛起步,但只要我在大膽實踐中不斷地發現,就能在積極的反思中不斷的成長;只要我在認識上儘可能地站得高一點,在操作的過程中儘可能地將要求放得低一點,在實踐的過程中儘可能地做得實一點細一點,並以開放教育的思想,創新教育的理念,來進行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堅信,我定會走進這一學科,通過我的努力,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取得更爲豐碩的成果。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通用2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用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束無拘的快活,與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這次磨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1.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憧憬、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並嘗試運用。2.通過學生自能學習課文內容,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初步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所以,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閱讀基礎,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爲本,以“悟”爲核心,體現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抓住關鍵詞句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於情感的交流之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上完這一課後,我認爲自己基本上落實了課前的預設,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通過播放歌曲《三月三》、課前學生暢談自己放風箏的情景,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很快的進入教學情境,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這三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抓住表現心情的詞句進行體會感悟。如“憧憬、快活、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在體會他們心情變化的同時,通過查字典、換詞、做動作等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文本。

3.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引導想象,激活創造性思維。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創造的基石。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開放和多樣的特徵。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一是感悟做風箏時的快活,抓住“憧憬”這個詞,讓學生想象他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會憧憬什麼?二是體驗放風箏的快活,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體驗,如過你是文中的孩子,你會快活地喊叫什麼?在風箏丟了之後,心情由快活變得傷心,那難懂的成語,像“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也都交給孩子去自主體會。想象他們會呼喚什麼?再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進行朗讀體會。三是課文最後的那個省略號同樣值得研究,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這裏讓孩子們,根據課文內容繼續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隻幸福鳥,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心情會怎樣?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話,再寫下來。學生較好地展開想象,有的續寫了找到風箏,寫出了驚喜之情;有的續寫沒有找到風箏,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從想到說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爲以後的成篇成文作鋪墊,同時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實現了雙贏。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仔細想了想,深感自己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1.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並不是一次課堂就能夠提升起來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今後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朗讀訓練。

2.注重評價語的運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時,我的課堂評價語顯得比較單調匱乏,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今後要多學習一些評價語,運用於課堂,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機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當課堂上出現問題時,老師隨機應變的能力還不夠。4.教學中“問題”意識還需加強,提高提問藝術。

總之,這次磨課學習給我帶來很大的收穫,今後我會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實現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身。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通用3

今天,我給學生講魯迅的《風箏》一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

1課文圍繞“風箏”主要寫了哪兩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

2自主學習以第一件事爲例,列出記敘六要素。

3爲什麼在北京冬季放風箏於我是一種驚異與悲哀?

4課文敘述的第一件事中,爲什麼要極寫弟弟的可憐,哥哥的兇暴?請找出“可憐”、“兇暴”相關的詞句。

這些內容在《講學案》中都有列出,事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

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第二件事理解得更到位,而我覺得最簡單的第一件事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能準確概括出來。

第二個問題中經過和結果出問題的就更多,從兩個到黑板上做的同學可以看出來,後來要求學生訂正,大部分同學都在記敘文後三個要素中出錯,我在總結時說一要認真閱讀文本,二要抓住關鍵詞進行概括。

第三個問題對於我這班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了,魯迅的文章要讀懂是比較難的,所以只有自己講授,講過之後學生還未必就懂。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學生的閱讀水平估計過高,另外學生課外時間沒有真正去讀,課堂上拿出上些時間來讓學生閱讀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真正地去自主閱讀,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關注學生閱讀。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通用4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

爲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在備課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進行引讀,不斷提高學生讀和說的能力。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吃西瓜、吃雪糕。”“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用柳條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丟沙包、跳長繩。”等20多種說法,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然後我緊緊抓住做風箏時的快樂來教學。首先用“你放過風箏嗎?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來導入教學,學生個個都說心情快樂。接着我又用“你做過風箏嗎?”帶孩子們進入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通過自由朗讀、比賽讀、默讀的方式,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和詞語表現出了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在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聲中,學生體會到了快樂,似乎自己就在做風箏一樣了。學習積極性再次調動了起來。

最後我佈置了一個小練筆:仿照《風箏》的寫法寫童年的一件趣事,孩子們這一次的作文似乎比以往寫的都好,多數學生都能按一定的順序寫,能初步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了。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通用5

三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在朗讀文本的基礎上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寫作方法。所以在教學《風箏》一文時,我自己先讀幾遍,讓自己有對文章有更深的體會和感悟,並參考了大量的資料。因爲“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礎上,我深深體會到作者怎樣用樸實的語言把文中小夥伴的心情變化生動展現出來。那麼在教學中,我應該如何讓學生去理解、體會這一點呢。最後我決定以朗讀爲突破口來挖掘文本。這就是在“讀”上下功夫了。

第一課時教學比較簡單,就是引導學生識生字詞,然後反覆練讀課文,當然讀課文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至於使學生厭煩。在熟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文意。所以第一課時重點放在“讀”上:讀生字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要複雜多了。除了各段落的自由讀、齊讀,還進行指名讀,同桌交流讀,小組競讀等。而且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找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同時也積累了語言:

①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的意思,以此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

②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

③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在這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有關心情變化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細心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朗讀精彩時,我都能給於一個鼓勵的微笑,當某個孩子膽小聲音微弱時,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看着孩子們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但就朗讀而言,學生的思想感情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讓他們齊讀,效果會更好,充分體現團結的力量大。

可以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不過也有不足之處,如文章的細節挖掘得不夠;指導朗讀評價性語言較少,教學的有些環節不是很連貫等。這些都須要多磨鍊,多給自己敲敲警鐘,儘快適應一些規模較大、正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在以後的日子裏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