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我們小學教師異常是六年級的教師肩負着學校領導的厚望,承載着家長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託付着學生對未來的完美願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是祖國明天的未來與期望。可謂是衆“望”所歸。如何讓學生在這即將畢業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學有所取學有所獲呢?下頭我謹對參加工作以來在語文方面的教學實際情景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狠抓生字詞教學不鬆手

生字詞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六年級雖然是高年級,生字詞的教學不像低年級那樣繁瑣,可是,我們教師應當把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景作爲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來看待。

在平日教學中,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預習時學生要將所預習的本課生字每字寫五遍上交,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景下,看學生到底能把生字寫到什麼什麼程度,出錯錯在哪裏,這樣教師就掌握了學生書寫生字的第一手資料,講新課的時候就能夠針對出錯多的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這樣就把對問題的發現提前,爲解決問題留足了時間,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生字詞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複習的次數及每次複習所間隔的時間的長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課都對學生進行聽寫,記錄學生出錯多的生字,每課過關,這次聽寫沒有過關的在此聽寫,直至所有學生過關爲止。單元結束後以每單元爲單位進行聽寫,也是直到所有學生過關爲止。單元過關以後再把每一課聽寫時出錯多的生字聽寫一遍,加強鞏固,加深記憶。練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教師聽寫一樣簡便應對了。

二、從教材整體出發,扣住重點訓練項目,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並且也體現了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穫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爲主線,就能夠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三、實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本事。

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閱讀所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憑空拿幾篇學生從未學過的文章來讓學生做,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平日學習本事的考察。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本事的培養,在平日上課或課後練習時,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閱讀講完了就完事了,()還要教給孩子做某一類題目的方法,比如在講解一篇課外閱讀時,看這篇文章是寫人的還是狀物的?寫人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狀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這兩類文章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怎樣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一類題目怎樣做?概括段意要怎樣概括?不一樣類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樣的區分?……凡是在我們平日上課和做練習時能夠遇到的文章或是題目類型,我們教師能夠給學生歸類整理,把這些學習方法都教給孩子,讓學生在閱讀和練習中學到好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轉變成他們自我的學習方法和本事。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四、勤寫多練,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作文本事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要想讓學生在作文本事上有一個好的提升,也並非一日之功。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讀書札記,建立課堂小練筆本,把課堂的小練筆寫到一本本子上,時間久了,這也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在學習中遇到優美的段落、句子,甚至是一個好的詞語,都讓學生摘抄下來熟讀甚至是到達背誦,我想僅有我們在平日裏勤寫多練,不斷地積累作文材料,才能爲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堅固的基礎。當然,學生不可能如教師之願總是把作文寫得流暢優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去幫學生一把,就拿今年我所教的班級來講,全班63名學生,上交上來的作文在一個星期內批改完是比較困難的,爲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學生打好草稿後我先是讓他們把作文抄到作文活頁紙上,每一天定量批閱,我先把每名學生的作文批閱一遍,寫得好的地方大加讚賞,不盡人意的地方委婉提出提議,和學生共同修改後,讓學生把修改後的作文抄到作文本上。再次批閱就比較省時省力了,寫好的作文讓學生熟讀,讓這相對來講比較流暢的文章在學生腦海裏流下深刻印象,那麼日積月累,長時間這樣修改下去,學生的作文本事應當會有很大提高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閱讀課文。第五單元的5篇課文是以“科學精神”爲主題編排的。在前四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對科學精神和四篇課文的寫法已經有了必須的理解。作爲這篇獨立閱讀課文我主要就是繼續引導學生自主理解科學精神的含義,比較理解本篇課文的寫法。這是教學本篇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完本篇課文後,我感受如下:

一、教學重點、難點處理基本落實。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首先我認爲關鍵在於學生閱讀。只有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課文資料。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課上透過默讀、分段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的資料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二、抓情感變化體會“最好”

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峯迴路轉深感“佩服”。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資料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能夠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潛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三、適當拓展延伸,培養科學精神。

本節課的拓展部分主要分爲兩步。首先學過課文在學生都對科學精神有必須瞭解的基礎上,回憶課內關於不迷信權威的事例。學生說出了諸如“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以及“兩小兒辯日”等,對課外的知之不多,於是我又給學生補充兩“嗅蘋果”和“蜜蜂不是翅膀震動發生”兩個實例,並讓之讀後交流體會,進一步明確了對待權威和書本的正確態度。

四、教學遺憾

1、朗讀方式過於單一。本課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我意圖是引導學生自讀、自主、自悟,努力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資料,所以整節課閱讀方式的選取我大多采用默讀,這樣課堂顯得有點“安靜”,對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一學習目標不能有效達成,因爲無法測量。

2、在體會作者情感變化時,引導不夠深入,進而導致學生淺嘗輒止。課後反思,在作者“氣憤:算哪門子老師?”時,我完全能夠讓學生帶着感情多讀幾遍,或分主角、或個別讀,加強“氣憤”的情感體驗,進而與後文“最好”產生強烈衝突,真正到達欲揚先抑的作用。可我僅僅讓學生停留於理解便一改而過。

3、教學組織還是不夠嚴謹,教學語言也不精煉、激勵性還不足,等等。這的確都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花潮》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如此美文卻上得太不如人意。上完課後,思緒萬千。“糟糕”二字,一直縈繞着我的思緒,以至靜不下心來整理自己的思路。而今,細細體味,發現問題甚多。

第一、教學準備不夠充分。我一直感覺到自己的語文功底薄弱,上課語言不豐富,沒有把握上好像《花潮》這類優美的寫景散文,況且這篇文章離學生距離較遠又比較難理解。只是因爲上課進度剛好在這裏,於是抱着試試看的心理而選擇這篇課文。上課前兩天才最終定下這篇課文,上課前一天才倉促準備。

自己沒有很好地、全面地深入鑽研教材,教學設計不夠周密。教案中,教學目標設計時,讓學生領悟作者愛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目標太高,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很難領會,目標未能落實。

課前資料收集不夠充分,課件製作不夠優美,沒有發揮好課件應有的作用。學生對花潮的認識非常膚淺,從未見過,有的甚至只是第一次聽說而已,很難想象。如果能借助網絡的優勢,通過收集多場景多角度,圖片、資料,看一看美麗的南國風光,看一看迷人的花海,就能幫助學生理解“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動如潮,花聲如潮”。

由於自己匆忙,以致學生匆忙。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朗讀不夠充分,感悟不到位。

第二、課堂氣氛不活躍,平時課堂訓練不夠。這堂課的重點是通過學生研讀課文、自讀感悟,體會交流“花動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聲如潮”。在交流時,學生不願發言,課堂氣氛不活躍。我問學生:“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花如潮的?爲什麼?”,雖然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但下面舉手願意交流的學生寥寥無幾,大多數學生都不願意舉手發言,更多的是願做一個聽衆。這與平時的課堂教學密不可分,學生不舉手發言,只是被動地被老師點到名之後才說出自己的看法,以致學生養成習慣,一堂課很難改變。

第三、學生朗讀不到位,沒有很好的指導。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課文詞彙豐富,句式多變,文辭優美,適合學生反覆誦讀。但六年級的學生好像是由於害羞,都不願意去有感情地讀。學生平時的朗讀就不到位,由於自己朗讀水平的限制,沒有很好地加以指導,所以這堂課上的朗讀也是不到位的。

第四、基本功不紮實,缺乏教育機智。這堂課我主要是圍繞“你從哪裏感受到了花如潮”這根主線讓學生選擇語句去探究。每一次學生找到重點句,交流的時候沒有談到要點,就不知道如何引導;學生交流的時候已經談到,卻不知道如何點撥;有時提問,學生無法回答,最後只有教師自己解答。每一個句子、每一個環節都沒有學到位,學生品讀的太少,感悟太少。主要是缺乏教學的機智。

總之,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立足於課堂,不斷反思,纔會使課堂更加的精彩。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手指》是 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啓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於是,我設置了一個問題,作者是如何運用哪些寫作方法把這些手指寫得栩栩如生的呢?抓住你感受最深的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說說運用這樣的方法有什麼好處?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運用排比的寫作手法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以文章的知識點爲準繩,從而瞭解了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是我這節課教學的思路。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第一單元

3《夸父逐日》教學反思:

本文是文言神話故事,篇幅短小,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且課文配有註釋,因此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鼓勵學生提出疑難問題,並通過互助學習來解決這些疑難問題。

對於怎樣看待夸父這個人物,我鼓勵學生從積極的角度多元地理解,引導學生理解:人們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同時,讓學生想象夸父逐日時的心理活動,周圍人的話語,夸父臨死前的動作、神態、內心獨白,佈置擴寫《夸父逐日》作業。

第二單元

9《美麗的規則》教學反思

1.本篇課文篇幅不長且語言淺顯易懂,適宜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根據課後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讀懂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美麗的規則”的含義和人物的情感與認識,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2.課堂臨時加小環節:根據平時的觀察,說出你所見到的“不美的規則”或“美麗的規則”——既培養了說話能力又進一步理解了“規則”。

3.引導學生感悟課題之美,課題之引人注目,也是本課教學不可忽視的。

第三單元

10《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1.朗讀、背誦。小學生接觸文言文很少,教學時重視學生朗讀。教師先通過拿腔拿調的範讀課文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再指導學生用文言文的朗讀方法自讀課文,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讀懂了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演(用現代文演、用文言文演)、練,讓學生多接觸語言材料,初步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並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形成個體獨特的體驗,使得作者、學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培養其閱讀能力、審美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第四單元

15《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1.這三首詩(《送元二使安西》《賦得古原草送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意思不難懂,學生在參照註釋的基礎上,經過老師的點撥就能粗知大義。因此不用在疏通語言上下太大功夫。

2.對詩的意境的感悟,主要在瞭解詩意的基礎上,通過多讀悟出來。因此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讀懂大意,詩入詩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一要做到理解到位;二要想象畫面;三要體會感情。熟讀成誦,才能背下來。

4.擴寫古詩或想象畫面寫話是本課教學小練筆的好內容。

第五單元

20《故宮》教學反思

1.本文寫故宮主要從建築藝術和珍貴文物兩方面介紹,前者詳細,後者簡略。在理解課文時,重點引導學生去感悟描述建築的第二部分,對於描述文物的第三部分可作略處理。

2.學習3-9自然段時,提醒學生注意表示空間位置轉換的句子,去把握作者介紹故宮建築的行文順序。如:“過了太和門,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由南往北依次是……”

3.在閱讀中,讓學生注意重點描寫了哪些宮殿,爲什麼把三座大殿(尤其是太和殿)作爲重點詳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交流讀後的印象、感受,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4.想象描繪一個宮殿或按空間順序法寫一處建築是本課“寫”的訓練好內容。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在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爲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領悟。

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圍繞課題,從窮人桑娜和漁夫人窮心靈卻很富裕的對比描寫中讚揚了廣大窮人善良美好的品質。無論是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上還是從情感的體驗上引導學生在課文結束進行一個整體回顧是必要而且必須的。用學生開課前的一個提問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作者爲什麼要以《窮人》爲題?”學生定能從幾個方面對課文進行一個很好的總結和回顧,此時老師再設計一個開放性的話題:“漁夫掀開帳子,看見西蒙的兩個孩子,又會和桑娜說些什麼?他們以後又會發生什麼事?請你發揮想象續寫這個故事。”學生帶着意猶未盡的情緒和開放的問題結束課文學習,又帶着新的思考走進新的課堂,不正是我們追求的教學境界嗎?總之,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使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作爲教師我們應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自由飛揚。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在教學《琥珀》一課時,我體會到:當今小學教育仍以課堂教學爲基本形式,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必須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要使課堂教學優化,必須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學方法

《琥珀》這一課教學時,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把幻燈、錄音等電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使小小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字有圖、色彩鮮明、形象具體的世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採用“自讀——質疑——發現——解疑”的教學模式,由認識琥珀入手,從它的共性特點“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到它的個性特點與價值,引導學生抓重點段的重點句,分析科學家是怎樣想象琥珀的形成過程,想象的合理之處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得以解決,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巧設提問,活躍課堂

教師的提問是傳授知識、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好的提問能夠啓發學生深刻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琥珀》這一課時,我依據教材、緊扣重點,精心設計提問,使提出的問題起到“以問促讀”、“以問促思”的作用。針對小學生認識事物的思維規律,注重選好問題的切入點。《琥珀》一課是根據已知的去推測未知的,學生不易理解。我首先從重點詞入手,提問“什麼叫推測?”學生不難答出推測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在此基礎上又提問,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經過推測才瞭解的?作者怎樣進行推測?提出這樣的問題,啓發學生思考、討論,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測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個炎熱的夏天。從這兩個小東西還是好好地躺着,推測出當時松脂剛好滴在樹枝上把這兩隻小蟲包在裏面的情景。從“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推測出當時兩個小蟲包在松脂裏掙扎的樣子。這樣,學生對課文的思路一目瞭然。

3、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琥珀》這一課採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紮實有效。教學過程中充分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教學一開始,學習第四段時,指名學生讀課文後討論: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通過討論,互相補充,學生就初步地瞭解了琥珀.“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這一句科學家是根據什麼來想象的,也採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象力。課文的兩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和“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也設計了讓學生討論,旨在讓學生髮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採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閱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着疑問,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究。如:“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琥珀的發現”,連許多老師也把它看作是對事實的描述。“琥珀的發現”不是事實,它恰恰顯示作者想象的精妙之處,是作者行文精采所在。雖然,本課教學時學生沒有提出這一個疑問。但處理好這一部分的話,能夠深化學生對“合理想象”的認識,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十月是豐收的季節,我們六年級組老師們在歷時一個多月的小組教學中也有了教學上的新體驗與新收穫。

在授課之前,我們組的四位老師利用空節時間,不斷進行研討,從授課內容到授課方式,從鑽研教材到分析學生,從課件製作到課前準備,大家都是不分你我,分享各自的經驗,充分體現了團隊精神,也達到了進行小組教學的目的之一。

本次小組教學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淡化講解,體現語文學習的自主性。

《荔枝》、《長征》、《梅花魂》都是平實易懂的課文,以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完全可以自讀領悟。在教學中,教師要避免繁瑣的講解,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使學生在讀中感悟。

二、優化討論,體現語文教學的創新性。

討論是閱讀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它可以啓發學生思考、促進智力發展,提高創新意識。這三篇課文雖然平實易懂,但要從細微處讀出真情,還得讓學生在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充分地交流、探索。所以都設計了“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最感動?課文中批註,相互交流,談體會”這些環節。

三、深化感悟,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梅花魂》《荔枝》《長征》都是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都讓學生在讀中悟境,議中悟情,寫中悟意。爲了使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情感,我們都設計了“歌曲渲染”,“補充文章結尾”“看圖寫話”等環節。

我們通過這次小組教學,再一次領悟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會水到渠成。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一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的感覺還比較滿意,幾個以前學習上無所謂的孩子對語文感興趣了,對於語文學科來講,興趣顯得尤爲重要。大部分同學進步很快,讓我感到自己平時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回報。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一、以賞識的教育喚醒孩子的自信心。

有了興趣,沒有信心也不能在學習上有大的突破。一些孩子之所以成績差,因爲其在學習上沒有成功的信心。因爲很多老師課堂的目光多停留在優生身上,提問時不注意,好不容易給個機會學困生生,可能是道難題,只會讓其丟臉,沒有成功怎會開心?我提問會根據難度來,簡單的讓學困生回答,正確率自然高,讚美的語言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常常喝一肚子蜜,精神爽,信心自然上去,他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腦子不如人。即使答錯了,也要找個理由誇一誇。我就是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眼裏,大家都一樣,只是態度不同造成成績的差異。態度改變,成績必須進步。

二、夯實基礎知識,抓實基本技能。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只有夯實基礎,學生的語文成績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雖然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依舊不能忽視。這個學期,我要求學生從把字寫認真、清楚開始做起,明確了學生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平時加強了生字和新詞的聽寫,從源頭上堵住了出錯的概率。其次,分階段、分資料注重了對語文基礎的回顧和複習,如:結構相同找詞語,修辭手法、改病句、縮句的操練,名言警句的積累、重點句的理解、把握課內外閱讀、加強了寫日記和即席作文等。此外,對於語文的作業,要求上課專心,不懂多問,力求掌握於課內。在充分了解、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精講精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好各單元的過關,從字詞、段落到篇章,要求學生逐個過關。

三、重視學法指導,注重積累,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學科尤其重視知識的積累,我曾多次告訴學生,語文課上,老師講了再多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記憶,課外不去超多閱讀,積累好詞佳句,是無法寫出的好的文章來的。優生爲什麼經常有玩的時間,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爲什麼呢?我想:學習最重要的莫過於是學習方法了。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老師重視了學法指導,學習效率將會大面積提高。首先,我要求優生小結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班隊課中介紹給大家,其次,學生要做好課前預習,專心聽課,及時作業,認真複習,平時要學會思考找規律學習。最後臨睡前好好回顧當天所學,到雙休日再重新溫固知識。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的成語,都務必熟練背誦,當然,如果不願意背誦,還能夠選取反覆地抄寫。背誦或抄寫,能夠自己選取,目的只有一個,牢記於心。數學老師常說舉一反三,語文一科中有些題同樣如此,同一知識的測試,有很多種方式,老師平時加以訓練,學困生纔不會再考試中束手無策。如把轉述的話變成引用的話,那麼又怎樣把引用的話變成轉述的話呢?人稱代詞怎樣變化,意思纔不會變化,練習多了,學生自然就有感悟了。

語文教學因爲其學科的特殊性,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因爲工作量大,我感覺自己的閱讀還不夠,個性是理論書,下學期還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才能成爲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一、高興伊始。

帶着龍年的騰躍,帶着滿懷的豪氣,在新的學期踏上了新的征程。想到就要看到我可愛的學生了,內心裏充滿了喜悅。他們定然都長高了,或許如我般吃胖了,更加懂事了吧。心裏甜蜜的想着,行進在通往學校的路上。

假期裏接受了課程管理理念的培訓,讀了好幾本教學專著,對於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確乎思路清晰了幾許。開校兩天來,學習領悟了教育局教育例會的精神,尤其是教研先行,名師工程,聽着這些致力於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良方妙招,似乎教育騰飛的明天清晰的如在眼前。身心爲之一振,感覺自己的嶄新時代就要來到了。對於教育,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從最初選擇的無奈,到從教的點滴喜悅,以及追求中的甜蜜讓我深深的喜歡上了我的職業,我把它當事業來經營,當愛人來呵護。在這十多年的成長中,我收穫了很多,也明白了不少。教育很平凡,平凡的就是上課下課;教育很平凡,平凡的就是備課、閱作業。但教育卻很偉大,她關係到個人的幸福,民族的命運,她神聖的承擔着生命的塑造。我不敢也不願讓生命只有一種色彩,一種生機,一種存在方式。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刻我選擇前行,前行在我摯愛的教育大道。

二、神聖開工。

今天,我神聖的開工——教授《文言文兩則》。在通讀完教材後,本想將第二單元的《老北京的春節》提前在本學期的開篇課文來上,因爲春節剛剛過去,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較爲清晰,對於理解文中的民俗風情會事半功倍,感同身受,但是思考再三還是未能大膽嘗試,因爲第二單元都是民風民俗的文章,如果單單爲了與節日銜接,未免會讓整篇文章在單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大打折扣,再看《學弈》,編者有意安排在12冊的開篇文章真是用心良苦。孩子在學校學習了六年了,在最後一個學期正是將多年的學習方法進行大膽踐行的時刻,一些學生依舊會依賴教師的講解和幫助,一些學生卻會在老師扶着自己走的過程中因爲挫折失去前行的恆心韌勁,還有一些學生則認爲自己天生腦子笨,甘當中下游。《學弈》則以兩個學生同從一師,一人專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最終產生不同的結果,得出“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的結論,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心一意的把它做好。正如先端正學習態度,再講究學習方法,然後成就學習業績。明確了後天的努力程度決定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兩小兒辯日》則以兩個孩子爭論太陽究竟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的問題各執一詞,連博學多才的孔子都不能決也的故事告訴我們爲了認識自然,探索真理,就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說明宇宙空間是無窮盡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因而就要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謙虛謹慎。這兩則文言文所要告訴我們的不正是孩子在小學的最後階段學習中需要的態度和方法嗎?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於是放棄了打亂編排順序進行教學的想法,開始了第一課的學習。如我所料,按照預設講課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孩子到底是大了一歲,預習比較到位,對於“之”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理解的很透徹,尤其是當悟出之所以老師相同,學習環境一樣的兩個學生會有差異的原因是學習態度不同的時候我不忘現身說法,啓發他們老師相同,在同一個班學習,但是成績卻又差異的原因不是誰的腦瓜聰明,誰的腦瓜愚鈍,而是因爲聽講的專心程度,對待學習的態度時,班裏那幾個腦瓜聰明成績一般的人低下了頭,我知道他們已經對號入座了,我滿意的爲他們背誦了一遍《學弈》。

講到《兩小兒辯日》究竟誰的答案正確,意見發生了分歧,有人講他們都對,兩小兒理由充分,說明細心觀察和思考了;也有人說兩小兒誰都不對,因爲事實的原因是太陽什麼時候都離人一樣遠;還有人贊成說那個早晨近中午遠的小孩是對的,本來就是“近大遠小”。看來孩子的知識儲備,思考方式的確存在差異,於是我帶他們分析爲什麼中午氣溫高,早晨氣溫低?爲什麼早晨大,中午小?有地理知識的孩子積極的給大家做着解釋,孩子們恍然大悟。我告訴孩子圓的半徑任何時候都是一樣長的,地球繞着太陽轉的時候他們無形中構成了一個以太陽爲圓心地球爲圓周的圓,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就是半徑,是一樣長的。(說實話,講這個的時候我有些心虛,明知道這個不是正圓是橢圓,萬一有孩子問我,那我該怎樣告訴他們呢?)真是怕什麼來什麼?這時候,善於思考的劉虎虎說話了:“老師,應該不一樣遠,軌道是橢圓的,冬天和夏天一定不一樣遠?”面對他的質疑我有些許興奮,也有諸多不安。我說:“把掌聲送給他吧,他是第一個將文中孩子細心觀察,大膽質疑,勇於思考學到家的人。”我一方面肯定他的說法對,同時問到:“課文中的孩子爭論的是夏天的太陽還是冬天的太陽呢?”“老師,爭論的是同一天的太陽早晨和中午的時候是不是離人一樣遠。”“劉虎虎,你明白了嗎?是同一天不同時刻的太陽離人的遠近作比較。”他點點頭坐下了。我也鎮定了下來。感激的看着那個解決問題的孩子。“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誰說生未必不如師?”,備課還要精細呀,我默默的告訴自己。

開工的第一天,孩子們收穫了,我也收穫着,這是多好的開端呀,相信成功定然不遠!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學《魯班學藝》這一課將近尾聲時,在體會魯班學藝的堅持不懈、不怕艱辛等精神後,問學生:“你知道魯班後來的成就嗎?”學生根據書上最後一段談了魯班的成就,還有些學生也提到了自己在課外掌握的關於魯班成就的知識,然後我比較完整地出示了介紹魯班成就的資料,接着要求學生聯繫魯班學藝的經過,談談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想。

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說:“看到魯班的成就,我想到的就是魯班學藝時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其他的學生也都不假思索地馬上舉手,紛紛要求發言。

我先示意那個學生坐下,說:“剛纔這位同學的發言比較簡練,但是老師現在希望的是你們能根據課文結合自己的感受,談得深一點,而且作爲六年級的學生,語言上也應該豐富一點,而不能三言兩語帶過去。我們應該將每一個發言都作爲展現自己才能的一個機會。現在你們再想想,想好了後也可以和同桌先交流一下,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我們再來個精彩紛呈的語言和思想齊飛的展示會。”

學生聽了就低頭思索,有的還拿起筆寫幾句,有的和同桌後前後桌討論幾句。我看看時間差不多了,相信大部分的同學都準備好了,就請學生髮言了。

學生1站起來說:“看到魯班的成就,想到魯班學藝的艱辛,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你能夠引用平時積累的詞句來說,這一點非常好,我們可以看出你的古詩文底蘊不錯!”我誇他說,同時也點了一下他說話的方法,提醒一下其他學生。

學生2說:“看到……我想到的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去。’魯班如果沒有經歷學藝時這麼刻苦的過程,是不可能有後來的成就的!”

學生3說:“……我想到的是‘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其實做任何事就成功都要刻苦、堅持不懈地去努力,魯班學藝很刻苦,我們想獲得好成績更要刻苦!”

這個學生能聯繫生活實際,我讓學生把掌聲送給他。

學生4說:“俗話說一份耕耘一分收穫,魯班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纔會有這麼大的成就……”

由這個教學環節我意識到,如果我們每次請學生髮言,都要求他們認真地思索,在思維和語言上都給以比較高的要求,相信他們應該在說話能力上是提高得比較快的。我們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充分地關注學情,一旦發現學生學的環節不紮實應該馬上調整,正確地把好舵,那課堂上會不會來個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燈光》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寫了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圍繞着“燈光”記敘了戰爭年代,郝副營長捨身爲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上課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邊讀邊做批註,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在課堂上抓住了“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理解,然後在小組討論時結合重點詞語談郝副營長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個字時,引導學生想象: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藉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視着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檢查閱讀效果時,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1、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創新思維的訓練。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引導學生閱讀“導語”,並通過“導語”快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課文第二部分是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樁往事,是全文重點,我指導學生以“燈光”爲線索分小組討論: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爲什麼藉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視着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課文哪些地方是寫具體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聯想?……通過這些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郝副營長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於本課時代背景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我就在課前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上又適時地爲學生介紹了當時的環境,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2、激勵導向評價,注重人文關懷。

“評價是爲了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這是新課程評價的核心理念。因此,積極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科學的動態評價環境,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是新課程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永遠追求。

(1)在學生課前感知燈光時,爲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我根據他們的發言適時評價道:“你一定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你一定和路燈一樣懂得默默奉獻……”老師充滿賞識和鼓勵的評價,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在學生初讀感知過後,爲了引導和激勵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指導他們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展開閱讀,我的評價是:“是啊,從你們的發言中,我聽出了你們的感受,你們已經走進了課文。但只知道課文的這些內容還不夠,我們還要仔細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你感受深的句子,還可以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這些評價語言,充分發揮了激勵導向的功能,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讓學生能夠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個性化地理解課文,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

(3)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爲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的評價有:“你們都很會讀書,因爲你們已經讀出了自己的感受。”“你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體會,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你們的想法就是郝副營長會的想法。那就趕快讓我們一起把郝副營長美好的憧憬讀出來吧!”……激勵性的教學評價語言是學生學習信心的催化劑。課堂上,不管哪個學生,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讚揚。因此,在以上對學生閱讀的評價中,我儘可能給學生多一些讚賞,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但爲了讓學生在品嚐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的同時能逐步提高閱讀能力,我在評價時有不乏給他們一些方法的滲透。這才真正地使評價起到激勵、導向的作用。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曲廣會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文章創作於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手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抓重點句子,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的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通過課件一分鐘的展示,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分鐘,但緊緊扣住時間這一概念,激活了學生的情感,爲下面的學習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礎。接着播放《匆匆》一文的配樂朗讀,舒緩的音樂,低沉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情境,奠定了整節課那種淡淡憂傷的基調,學生在這種基調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發,心靈的傾訴和思緒的流逝,語言都很美。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儘量與本文一致,與課堂的基調相符。如:是啊,從這些句子中我們也感觸到了時光流逝的蹤跡,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飛快的閃過,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這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注意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

說一說學了課文後,你想到的關於時間的詩詞或格言。教學中緊扣重點,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聯繫在一起。

不足之處:

1、教學中,沒能準確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由於學生是初次接觸散文這一體裁的文章,如能引導學生比較與記敘文,說明文的不同,會有助於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2、關於作者朱自清的資料,不應出自教師之手,這樣便失去了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能力的大好機會。

3、設計中雖是以讀爲主線,以讀激情,以讀導練,但在教學中讀的還不夠,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江姐》這篇課文較長,但人物形象塑造的鮮明生動,其中江姐的言行尤爲感人。體會江姐品質的感悟點很多,有丈夫犧牲後江姐的心理描寫處,有江姐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堅貞不屈的一段等等,備課中。,我重點抓住江姐面對面對敵人的毒刑拷打的堅貞不屈這一段開展教學。同時,考慮到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體現着第一課時教學的特點。因此,整個教學分爲三大板塊,分別爲字詞教學,理清脈絡;嚴刑拷打,感受精神;讀悟信件,提升認識。重點在教學嚴刑拷打這一段,在教學這一段中,又將這一段的描寫塊化爲:敵人的行爲,戰友的行爲,江姐的行爲,環境描寫,重點在教學敵人與江姐的表現,通過這兩種表現進行對比,突出了江姐的精神。

整個教學意在體現三點:

一、關注孩子,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對文章脈絡的明白等。

二、關注高段閱讀教學的特點。

1、精講字詞,重點抓住在形,音,義處有特別的字詞進行講解,這樣就解決了在字詞量較多的生字教學問題。

2、基本遵循高段的閱讀教學過程:採用初讀,深讀,再讀提升的閱讀教學過程。在嚴刑拷打一段的教學中,採用了:跳出教材,抓提綱;深入教材,抓文眼;感悟教材,練重點。如在理解信的含義中,就採用了讀的方法,用讀促使學生感悟。

3、關注字詞句背後的東西。如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如環境描寫,側面描寫。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深入理解,如“幫助,吼叫,嘶叫等”

一 、優點

1、這堂課同以往的課相比,教師更有激情。課外資料的引入,教師讀得感人,課上教師的語言也有語氣,並有逐步加強之感。

2、長文短教、直奔重點、有層次、有重點、層層深入。

3、教學機智更加靈活,而不是像原來那樣根據預設的教案按部就班地死教,忽略學生的理解感悟。

4、教學中能抓住學生髮言的亮點加以引導,並能上鉤下聯。

二、不足

1、教學中能抓住學生的發言的亮點進行評價,但有些評價語言略顯蒼白,針對性不強。

2、教學中的上鉤下聯有時欠到位,如:教學江姐面對敵人毒刑拷打不屈服時,學生說體會到了江姐對敵人的毒刑拷打不懼怕,我立刻問:聯繫上文說說江姐不懼怕什麼酷刑?(釘竹籤子)如果在此之後再引導學生聯繫下文體會江姐鋼鐵般的意志就更好了。

3、時間的安排和把握還有待改進,由於時間的關係,這堂課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應有的課堂高潮沒有讓大家感受到,這對於情緒飽滿的學生和我來說,未嘗不是一種遺憾。

總結這節課的優點後,我發現這些與我之前的鑽研教材、蒐集資料是密不可分的。教案前後共修改過四次,可以說一次比一次完善。 “教材透,則教法秀”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發,今後我會在鑽研教材上下功夫,爭取更大的進步。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的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這一課,我緊緊抓住文章的中心:“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來展開教學。通過“在三亞看落日如何有詩意”過渡到第二段的教學。第二段描寫的是三亞那濃郁的熱帶風情——隨風搖曳碧玉般樹冠的椰子樹;低翔的白鷗在藍天碧海間優雅地掠過;玉屑銀末般的細沙,調皮地搔着人們的腳板……雖不是文章的重點段落,但學好它對於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正是因爲三亞的景象樣樣都美所以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看落日也會別有一番情調的。

在學第二段中,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三亞的美,我也用美麗的語言引導着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讀,邊讀邊說,三亞美在哪兒?有人說:三亞彷彿就是個藍色的世界。有藍的天,有藍的海,就連那白鷗的翅尖也讓人擔心會被海水蘸藍了。又有人說:我從小就喜歡海,三亞那玉屑銀末般的細沙,傍晚人們來這裏,踩上去一定會減輕一天的疲勞。還有人說:椰子汁我喝過,但沒有看過椰子長什麼樣,真想去看看啊!從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孩子們對三亞的喜歡。那麼有了這種喜愛之情,洋溢在他們心中的必定是無限的嚮往,把握住他們的感情,引導着他們好好地讀一讀,美便成爲孩子們的了。

但是,教學三亞落日的美景遇到了一些小麻煩。學生們覺得每天都看到日從東昇從西落下,便有一些不以爲是,讀書也很平淡。爲了讓學生學起來帶勁一些,我引導着他們一邊學課文,一邊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日落對比。在比較中感受三亞落日的與衆不同,也告訴學生平常的景象通過自己細緻的觀察也可以象這位作者一樣筆下生輝的。之後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詞句以及比較的方法去說說我們這的落日。學生們一下子興奮起來了,許多同學都能說上兩句,會說的暢所欲言,不會的也會意地點頭微笑。通過這一設計,做到了學到用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