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蘇珊的帽子》教學反思

課文《蘇珊的帽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關鍵自然段、重點詞句,引領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課文《蘇珊的帽子》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課文《蘇珊的帽子》教學反思

  課文《蘇珊的帽子》教學反思1

“同學們,讀了課文,你們知道海倫老師爲什麼要叫同學們戴帽子嗎?”

一石投起千層浪,我的話音一落,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把手舉得高高的。

“因爲蘇珊接受化療,頭髮都掉光了,戴了帽子。”

“因爲老師怕同學們笑話蘇珊!”

“蘇珊戴了帽子,又怕同學們好奇地看着她,追問她,老師怕蘇珊感到難堪,所以讓同學們都帶上奇形怪狀的帽子,這樣,就沒有人會特別注意蘇珊了!”……

我對同學們的想法表示贊同。這時,班上的少賢同學卻站起來發表反對意見:“姚老師,我認爲海倫老師的做法不好!”他這話一說,釗欣同學馬上附和道:“是啊,如果是夏天,戴帽子太熱了,怎麼辦?”

我沒料到,學生冒出這樣的想法,一時不知如何引導,只好暫時順着他們的思路繼續着:“那麼,你們替海倫老師想一想: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全班同學都剃光頭吧,就跟蘇珊一個樣了!”曉寧一說,全班鬨堂大笑。

王兵更乾脆了:“蘇珊可以戴上假髮,不就不用戴帽子了嘛,蘇珊老師真是很笨啊!”

“蘇珊也可以等頭髮長出來了再來上課呀,那也不用戴頭髮了。”

“海倫老師何不直接把蘇珊的病情告訴同學們,引起大家對蘇珊的同情和關心。”

……

孩子們的“思維焦點”集中在蘇珊戴不戴帽子的問題上。我意識到自己被學生牽着鼻子走了,偏離了我設計的授課意圖:使孩子們通過學習這一篇課文後,懂得尊重、平等、關愛他人,保護別人的自尊。但是,孩子們有強烈的個性化思維,他們的想法總是異彩紛呈,令你措手不及。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我們力求爲孩子們營造開放、寬鬆的心理環境,引導他們以獨特的視角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但是,開放並不等於放任自由,作爲組織者和參與者的教師,更應考慮什麼樣的開放纔是有價值的開放,什麼樣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向更高、更廣的層面發展。正如葉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提到的:“中國的教育有中國的國情,完全以西方式的“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我們‘耗不起’”。因此,“從善如流”也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當教師意識到學生的思維不願走進我們“預設的圈套”時,要如何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如何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和調控能力,使學生走上更開闊的思維空間呢?因此,在肯定孩子們思維的同時,我也在思索着如何引導學生更深地領悟文章的意涵。也可以說,是孩子們啓發了我,我靈機一動,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真聰明,替海倫老師想出了這麼多的辦法!但是你們想一想,蘇珊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課堂暫時恢復平靜,同學們在思索着……

“不幸降落到蘇珊身上。當她重回學校之前,最害怕的已不是“病魔”,而是作爲人的“尊嚴”吧!”素有“小博士”之稱的曉寧同學首先發表他的高見。

“小精靈”詩雅也若有所思地說:“我覺得蘇珊同學最需要的是同學們平等的關懷,她不需要同情和憐憫!”

我對這兩位同學的發言給予充分的肯定:“是啊,蘇珊雖然只是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但她也是一個有着自己生命價值的獨特的人啊!”

“如果同學們刻意去關心問候蘇珊,蘇珊反而會感到難過,不開心!”

“最精心的呵護,不是言語的安慰,不是伸手相助,而是讓蘇珊感到自在,感到舒服,感到被尊重。”

“哦,我明白了,海倫老師這樣做就是要讓蘇珊同學感到自己和別的同學沒什麼兩樣,自由自在地和大家一起玩,一起學習!”

不知不覺,在我的課堂上,一場“呵護蘇珊稚嫩心靈”的細雨下起來了。我體味到了“教育的藝術”,體味到了“教師的機智”。我突然知道:原來,愛,可以這樣偉大,原來,教師可以這麼偉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真正的教育者,他的教育應該閃爍着一種智慧的光芒。

在“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的呼聲下,有的老師以爲課堂陣地不讓學生“佔主場、唱主角”就會違背新課程理念。於是課堂上常常出現“有效引導缺失”,學生信馬由繮的局面,其實,爲了學生的發展能“更上一層樓”,教師的有效引導是十分必要的。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和老師有效地把握課堂是一個“雙重並舉”的過程。課堂像一個蘊藏着無數奇珍異寶的寶藏,新型的教師應善於帶領學生去探險覓寶。那打開寶藏的鑰匙,應懸在不近不遠的地方,讓學生時時踮起腳,仰起頭,伸長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征服它,摘取它。惟有師生不斷的互相挑戰,纔有充滿活力的新型課堂。在新型課堂中,沒有“惟老師中心論”,也沒有“惟學生中心論”,而是教與學過程中的相輔相成、相生相長的“學習共同體。”

  課文《蘇珊的帽子》教學反思2

小學語文第六冊的課文《蘇珊的帽子》記敘了發生在孩子們中間的一件感人的故事:蘇珊因爲做化療,失去一頭美麗的金髮,班上的老師得知後,安排全班同學戴着帽子來上學,從而避免了尷尬局面,在不自覺中使蘇珊樹立了自信。通過學習使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學會與人友好相處。課文同時也讚美了這位老師關心、愛護學生,細心呵護學生的好品質

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反覆讀着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與需要幫助的人共渡難關,卻不使被助人的自尊受傷,是一種“春風化雨了無痕”的崇高境界。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努力使自己首先達到了這樣一種境界,然後又引領全班同學共同達到了這種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友愛,構建的融洽與和諧。我想,這就是教學所特有的魅力。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關鍵自然段、重點詞句,引領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因爲閱讀的過程是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整節課的設計,我淡化段落教學,而強調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以讀爲主,強調整體教學,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生與文本對話。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課堂上,我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誘發學生的情感,運用教學語言營造濃濃的愛心氛圍,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生感動了,身心融入這樣的情景中。

我們知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教學中,我抓住“蘇珊先前爲什麼要戴帽子?後來爲什麼常常忘記自己還戴着一頂帽子?”這個牽引全文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探究,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雖然感悟到的可能是零散的,但卻是值得珍視的!我在珍視學生獨特感受的同時,通過有效的“評”與恰當的“導”來幫助學生感知蘇珊雖然不幸,但因有慈母般老師的真誠愛護,蘇珊是幸福的孩子!學生在教師層層點撥下,在賞讀品析中深深悟出真情。

授完這篇課文的同時讓我深深認識到: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 在“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的呼聲下,我們不要以爲課堂陣地不讓學生“佔主場、唱主角”就會違背新課程理念。我們的課堂上之所以常常出現“缺乏有效引導”,學生信馬由繮的局面,就是因爲缺乏了“有效的引導”。其實,爲了學生的發展能“更上一層樓”,教師的有效引導是十分必要的。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和老師有效地把握課堂是一個“雙重並舉”的過程。課堂像一個無窮的寶藏,新型的教師應善於帶領學生去探險尋寶。那打開寶藏的鑰匙,應懸在不近不遠的地方,讓學生時時踮起腳,仰起頭,伸長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征服它,摘取它。惟有師生不斷的互相挑戰,纔有充滿活力的新型課堂。在新型課堂中,沒有“惟老師中心論”,也沒有“惟學生中心論”,而是教與學過程中的相輔相成、相生相長的“學習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