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範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畫家和牧童》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範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1

今天執教了二年級下冊《畫家和牧童》一課,上課引入課題以後,我直接板書課題,在板書時,我故意將“牧童”的“牧”寫成了《收》,寫完後,眼尖的同學,大聲喊“寫錯了”。我就讓他告訴我哪個地方寫錯了,然後向他表示感謝。然後,我問學生,從老師剛纔的做法中明白了什麼?學生有的說“老師故意的。”有的說“老師想考察我們的注意力”。一個學生說道“老師是想告訴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我對學生說“這也正是這一課想告訴我們的”。然後就引入學習。

語文教學是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的心靈享受。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1、自主探究求發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整節課我從交流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對話環境。首先我創設了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以“介紹兩位新朋友”爲切入點,打破常規寫課題,激發學生讀文的探究慾望。識字中以遊戲和活動爲主,注意聯繫學生以往的識字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開展“你指我認、當小老師領讀、猜猜找找、參加智慧樂園”等活動,充分激發孩子主動參與識字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另外在朗讀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引導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讓他們在讀、說、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用原生態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讀文,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

2、對比感悟促深化:

我在讀課文是,就被戴嵩的做法感動了,不僅爲戴嵩向牧童請教的虛心和從善如流感動,更爲牧童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敢所震撼。他的真誠勇敢、實事求是的態度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所以在文本價值取向上我稍稍傾向了後者:

⑴一大一小書寫課題,突出大畫家和小牧童,後來在文本解讀時我和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又重新書寫課題,讓學生感悟到牧童雖小但精神可佳,教師有在學生的建議下改寫課題。

⑵我結合插圖讓學生大膽想象人們的紛紛稱讚和“呆住了”的空白處,使學生在對比評價中更深體會到牧童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是多麼難能可貴!

⑶在結課時我又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把更具挑戰性的問題拋給學生,並建議他們可以上網繼續查找相關資料,這樣,把學習的領域拓寬到課外,進一步提升了文本的社會價值,充分體現語文了學科的人文性。

總之,這堂課的教學,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學生讀書時間較多,通過讀,就對課文有了感悟。教習生字時,分類指導,個別板書、範寫。不用一個字一個字的教了。讓學生通過多讀來感悟。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2

《畫家和牧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謙虛接受批評的事。通過課文的學習、朗讀與思考,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一、抓關鍵詞句,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學習戴嵩是一位著名畫家時,當學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後,在理解“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時,去掉了“一”和“就”來讀,讓學生比較意思表達上的不同,從而感悟到帶有“一……就……”的這句話是說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畫剛掛出來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體會到了這組關聯詞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讀好這句話,聽出著名。最後再讓學生用上“一……就……”來說說大家看到戴嵩的畫以後的反應?出示:看畫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有錢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這樣抓住重點語句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訓練了說話,而且也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

文中有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先讓學生根據字義理解,又緊接着利用多媒體出示戴嵩的《鬥牛圖》,請同學上臺指一指,哪裏是濃墨塗抹,哪裏是輕筆細描,一生上臺指示,全體學生直觀感受,立刻理解。這種讓小學生用手指一指畫面的方法,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抽象的變成形象的,把理性的變成感性的。這裏也滲透了一種解詞方法:結合具體畫面來理解詞語。再讓學生運用“......一會兒.......一會兒......”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另外,這幾個詞的理解都是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進行的,也體現了聯繫上下文解詞的方法。對“紛紛誇讚”這個詞語的理解,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你也誇,我也誇,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誇,就是紛紛誇讚”。後面理解“拱手”這個詞時,讓學生來做做這個動作,怎麼做呢?古時候的人做這個動作多表示感謝,表示歡迎,表示歉意,表示告別。教師當場示範講解,形象直觀,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

  二、培養積累、學習、運用語言的能力。

本課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讀中進行語言積累。通過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語境中反反覆覆地感悟、朗讀,實現語言的積累。在指導讀:“太像了,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時,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了:爲什麼此處要寫兩遍“太像了”“畫活了”?因爲反覆說相同的話更能突出戴嵩的畫好。再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圍觀人羣中的一個,你會怎樣說呢?在兩個學生說出簡單的誇讚的話後,再給學生推薦幾個詞語:“上乘之作,神來之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等讚美畫精美的詞語。讓學生在誇讚時用上這樣的詞。然後出現練習題:“這真是!”這樣的練習,不僅讓學生心靈走進文本所描述的場面,還讓學生在表達中用上積累的詞語,體現的“積累、理解、運用感受”的學以致用,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不足之處:

1.由於自己設計教案的時候設計的訓練點很多,感覺什麼都想抓,導致了沒有完成設計的內容。

2.在指導學生抓關鍵詞理解內容的時候,品讀的形式太少。

3.在識字環節,指導不夠細緻,應該讓學生只抓住難記的字識記就行。

  再教學設想:

通過這次講課,結合老師們的建議,下次執教第一課時,識字有針對性的指導識記,課文內容只學習畫家的優秀品質。牧童的表現放第二課時完成,時間也就不會那麼緊張,就能夠落實課堂練字環節。